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131章 乡贤携暖归桑梓,春芽载誉引客来

清晨的龙鼻嘴村被茶芽的清香浸透时,村口的老樟树就传来了汽车引擎的低鸣。李伟正带着小琳调试春芽厨房的新灶台——这是粉丝“厨具商老冯”捐赠的节能灶,灶面刻着“春芽茁壮”四个篆字,小琳用抹布擦着灶沿,嘴里还在念叨:“阿凯要是再敢说我炒的菜是‘生化武器’,我就用这灶给他炖印楝根汤。”

“别吓唬他了,客人到了。”李伟指着远处的黑色商务车,车标旁贴着手写的“龙鼻嘴村”贴纸,“应该是陈建国先生。”话音刚落,车门就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下来,深蓝色中山装的领口别着枚铜制茶针,和沈亦舟那枚款式相近。

“秦大叔!”老人的声音带着颤抖,拐杖往地上一戳,快步走向正在整理老茶篓的秦大山。秦大山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建国?真是你这小子!”两人紧紧抱住,秦大山的拐杖“哐当”掉在地上,“当年你爹娘带你走,才这么高,现在都比我高一头了。”

陈建国从公文包里掏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个褪色的粗布口袋,袋口绣着半朵山茶:“您还记得这个吗?当年我走的时候,您爹给我的炒茶籽,我带了三十年,每次想家乡就闻闻。”他抹了把脸,“这次回来,就是想把这袋茶籽种回村里,再给咱们建个像样的科普基地。”

周小雨举着直播架凑过来,镜头里的布包被晨光照得清晰,弹幕瞬间安静,随后刷起“破防了”“这才是乡情”。“陈总您好,我是春芽团队的周小雨。”她把麦克风递过去,“您这次捐的100万,我们已经做了初步规划,想建三个功能区,您看……”

“先不急谈规划。”陈建国摆摆手,目光扫过茶园,“我先去看看老茶籽发芽的地方。”沈亦舟立刻引路,“陈叔,跟我来,那几株宋种茶苗刚抽新芽,长得特别好。”路上,陈建国摸着路边的茶苗,指尖划过叶片:“我在广东做茶叶生意三十年,喝过无数好茶,还是觉得家乡的茶最香。”

到了老茶籽种植区,陈建国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遮阳网,看到嫩黄的芽尖时,眼泪“吧嗒”掉在土垄上:“和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模一样。”他从口袋里掏出个放大镜,仔细观察芽尖:“这是宋种的特征,芽尖带绒毛,叶缘呈波浪形,没错。”他转头对李伟说,“李老师,这茶苗交给你们,我放心。”

“陈叔,您看这个。”晓茶跑过来,手里举着个笔记本,“这是我们做的捐款使用明细,100万赞助款,我们计划用40万建科普馆,30万买培育设备,20万请农科院专家讲课,10万留作维护资金。每一笔支出都会公示,您和粉丝们随时监督。”

陈建国接过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粉丝们的签名和留言,突然笑了:“不用看明细,我信你们。”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银行卡,“这是100万,密码是龙鼻嘴村的邮政编码。另外,我联系了广东的茶企,咱们的春芽茶,他们按市场价3倍收购。”

“3倍?”李伟惊讶地睁大眼睛。陈建国点点头:“宋种茶本来就珍贵,加上你们的有机种植,值这个价。我已经带了样品过去,他们的品茶师说,这茶有‘蜜韵兰香’,是高端茶的品质。”他指着远处的茶园,“等科普基地建起来,咱们再搞茶旅融合,让龙鼻嘴村的茶,香遍全国。”

中午的春芽厨房格外热闹,李伟要露一手“茶芽麻辣豆腐”,小琳在旁边当助手,沈亦舟则负责科普。“今天用的是村里的老豆腐,质地紧实,吸味性强。”李伟把豆腐切成两厘米见方的块,放进煮沸的山泉水里,“先焯水两分钟,去掉豆腥味,同时加一勺盐,让豆腐更紧实。”

“豆腐焯水时加盐,是利用渗透压让蛋白质凝固,这和茶苗定植时浇定根水一个道理。”沈亦舟递过沥干的茶芽,“这些是一芽二叶的茶芽,切碎后既能中和辣味,又能增加清香。茶芽里的植物蛋白和豆腐的动物蛋白互补,营养更均衡。”

小琳往锅里放了一勺自制的豆瓣酱,红油“滋滋”冒出来:“李老师,放多少辣椒?我建议多放两勺,让阿凯见识见识我的厉害。”弹幕里立刻刷起“阿凯快跑”,阿凯自己留言:“我已经躲在灌溉站了,求李老师手下留情!”

“少放一点,照顾陈叔的口味。”李伟笑着拦住她,“咱们做茶味菜,要突出茶的清香,不是靠辣椒抢味。”他把茶芽碎放进锅里,和豆腐一起翻炒,“大火快炒三十秒,让茶芽的香味充分释放,然后加半碗山泉水,焖两分钟。”

出锅时,李伟撒了一把新鲜薄荷碎,翠绿的薄荷、金黄的豆腐、鲜红的辣椒,颜色格外鲜亮。陈建国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吃!豆腐吸满了茶芽的清香,一点都不腻,比我在广东吃的茶宴还地道。”他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家人们,春芽厨房的菜,值得一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刚吃完饭,村口就传来了三轮车的声音,快递员喊着:“春芽茶园的大件快递!”众人跑过去一看,是两台崭新的制茶机,机身印着“粉丝众筹捐赠”的字样。晓茶赶紧查物流信息:“是‘老茶客’团长发来的,这是粉丝们众筹的杀青机和揉捻机,花了8万,从浙江运过来,走了五天,路上还遇到了堵车。”

“太好了!”沈亦舟抚摸着制茶机,“有了这些设备,咱们的茶叶加工效率能提高三倍,还能保证品质稳定。”陈建国绕着机器转了一圈,点头称赞:“这是6C型杀青机,温度控制精准,最适合咱们的宋种茶。我认识厂家,以后设备维护我来负责。”

下午,省农科院的陈教授带着检测报告来了,他刚下车就举着报告喊:“李伟,沈亦舟,好消息!咱们的春芽茶,茶多酚含量高达18.5%,氨基酸含量7.2%,远超国家标准,而且农残检测为零,是顶级的有机茶!”

“真的?”李伟抢过报告,手指划过“农残未检出”的字样,激动得声音都抖了。陈教授点点头:“我已经把检测报告发给了中国茶叶协会,他们说可以推荐咱们参加下个月的全国名茶评比。要是能获奖,咱们的春芽茶就能打响名气了。”

周小雨立刻开启直播,把检测报告展示给粉丝:“家人们,咱们的春芽茶是顶级有机茶!陈教授说,有机会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弹幕瞬间沸腾,“茶叶收藏家老黄”留言:“要是获奖,我以1000元一斤收购,我全包了!”“茶企老板阿明”:“我愿意提供包装和销售渠道,咱们合作共赢!”

“谢谢大家的支持!”李伟对着镜头鞠躬,“参加评比需要准备5公斤样品,咱们明天就开始采摘第一批春茶。晓茶,你统计一下村民的采茶工具,不够的话用粉丝捐款买。沈亦舟,你负责制定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要分开装。”

“没问题!”沈亦舟掏出笔记本,“采摘标准我已经写好了,芽长1.5-2厘米,不带老梗,用竹篮装,避免挤压。我还联系了镇上的茶叶合作社,他们可以帮咱们初加工。”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茶园里就挤满了人。村民们都穿着统一的采茶服——这是粉丝“服装厂老板阿娟”捐赠的,衣服上印着“春芽茶园”的字样。秦大山拿着个小喇叭,给大家讲解采摘技巧:“手指要捏紧芽尖,往上提,别用指甲掐,不然会影响茶叶品质。”

陈建国也加入了采茶队伍,他的动作有些生疏,却格外认真。“当年我娘就是这样采茶的。”他摘下一片茶芽,放在鼻尖闻了闻,“那时候家里穷,靠卖茶换粮食,我娘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手指都被茶汁染绿了。”他抹了把眼睛,“现在好了,咱们的茶能卖上好价钱,我娘要是在天有灵,肯定会高兴的。”

周小雨的镜头扫过茶园,春芽宝宝被秦大山的媳妇背在背上,手里拿着个迷你竹篮,学着大人的样子摘茶芽,虽然只摘了几片,却笑得格外开心。“家人们看,咱们的小茶农上线了!”周小雨的声音带着哽咽,“从几株老茶籽,到现在的千亩茶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中午休息时,晓茶汇报采摘进度:“一上午采摘了30公斤,其中一芽一叶12公斤,一芽二叶18公斤,都按标准分好了。”她递过账本,“买采茶篮花了2000元,从粉丝捐款里支出,发票已经上传到群里了。”

“做得好。”李伟点点头,“下午咱们把茶叶送到合作社加工,沈亦舟,你跟我一起去。陈叔,您留在村里指导村民继续采摘。”陈建国摆摆手:“我跟你们一起去,我懂茶叶加工,能帮上忙。”

到了合作社,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沈亦舟拿着检测报告,跟合作社老板沟通:“杀青温度要控制在220℃,时间4分钟,揉捻力度适中,不能把芽尖揉碎。”陈建国补充:“宋种茶的条形很重要,揉捻后要自然晾晒,不能用烘干机,不然会破坏香气。”

看着茶叶在机器里翻滚,李伟的心里格外踏实。“咱们的春芽茶,不仅是茶叶,更是大家的希望。”他拍着沈亦舟的肩膀说,“等参加评比获奖了,咱们就建自己的加工厂,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当年咱们在暴雨夜用塑料布裹茶苗的日子没白熬。”沈亦舟点点头:“我已经联系了省农科院,他们会派专家来指导我们建加工厂,设备的事你放心。”

傍晚,第一批加工好的春茶送回了村里。茶叶呈墨绿色,条索紧实,冲泡后汤色金黄,香气四溢。陈建国端着茶杯,品了一口,闭上眼睛回味:“就是这个味道,和我小时候喝的一模一样,有蜜香,有兰韵,还有山泉水的清甜。”

正说着,周小雨的手机响了,是吉首市旅游局打来的:“李老师,咱们的‘春芽茶园一日游’首团明天就到,一共50人,都是来自长沙的游客,他们特别想体验采茶和制茶,还想尝尝春芽厨房的美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太好了!”李伟激动得跳起来,“我们马上准备!晓茶,你安排村民准备采茶工具和体验服;小琳,你和王婶准备明天的午餐,多做几道茶味菜;沈亦舟,你负责讲解茶文化知识。”

晚上,春芽团队在帐篷里开会,晓茶汇报准备情况:“采茶工具准备了60套,体验服60件,都是粉丝捐赠的。午餐准备了茶芽蛋羹、腊肉炒春笋、茶芽麻辣豆腐,还有薄荷茶,足够50人吃了。”她顿了顿,“粉丝捐款还剩34万,今天买采茶工具花了2000元,加工费花了5000元,都有发票。”

“明天的直播很重要。”周小雨说,“我已经和旅游博主阿晴联系好了,她会跟着旅游团一起过来,全程直播,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春芽茶园。”

第二天一早,龙鼻嘴村就热闹起来了。村口挂起了“欢迎春芽茶园首批游客”的横幅,村民们站在路边,手里拿着自制的茶编小礼物。九点整,旅游大巴准时到达,游客们下车后,立刻被茶园的美景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大家好,我是春芽团队的沈亦舟,今天由我带大家体验采茶。”沈亦舟拿着话筒,“采茶要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这样的茶叶品质最好。大家看我的动作,手指捏紧芽尖,轻轻一提……”他示范着摘下一片茶芽,“像这样就可以了。”

游客们戴上斗笠,拿起竹篮,走进茶园。孩子们跑得最快,虽然采得乱七八糟,却笑得格外开心。一位来自长沙的阿姨说:“这比在城里逛公园有意思多了,既能亲近自然,又能体验劳动的快乐,还能吃到有机蔬菜。”

周小雨和阿晴一起直播,镜头里的游客们兴致勃勃地采茶,远处的春芽厨房飘出阵阵香气。“家人们,咱们的春芽茶园首团圆满开启!”周小雨对着镜头说,“现在下单春芽茶,买一送一,还能获得采茶体验券!”订单后台立刻开始跳动,半小时就卖出了300斤。

中午,春芽厨房的饭菜端上了桌,游客们尝了一口茶芽蛋羹,都赞不绝口。“这蛋羹太嫩了,还有茶芽的清香,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蛋羹。”一位游客说,“我要打包几份带回家,给家人尝尝。”小琳笑着说:“没问题,我们有真空包装,保证新鲜。”

下午,游客们体验了制茶过程。在沈亦舟的指导下,他们亲手揉捻茶叶,虽然动作不标准,却格外认真。陈建国给大家讲解茶文化:“咱们龙鼻嘴村种茶有几百年历史了,清朝的时候,这里的茶还是贡品呢。现在,咱们要让春芽茶重新打响名气。”

临走时,游客们都买了不少春芽茶和茶味特产。旅游团团长说:“我们以后会把春芽茶园作为固定景点,每月都带团过来。”他递给李伟一张名片,“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咱们保持合作。”

送走游客,李伟算了一笔账:首团收入1.5万元,其中茶叶销售收入1万元,餐饮收入5000元。“这些钱足够支付这个月的茶苗管理费了。”他对着团队成员说,“咱们的茶园,终于走上正轨了——当年我和亦舟凑钱买第一批茶籽时,连化肥钱都要省着花。”

傍晚,陈建国要回广东了,他握着李伟的手:“李老师,科普基地的事就拜托你们了,我已经联系好了施工队,下周就过来。以后有任何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他又递给秦大山一个红包,“秦大叔,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买点好吃的。”

秦大山推辞着:“你已经为村里做了这么多,我不能要你的钱。”陈建国把红包塞进他手里:“这是我对您的孝心,当年您爹照顾我,现在我照顾您,应该的。”

汽车开动时,陈建国摇下车窗,对着众人挥手:“我下个月再回来,看咱们的春芽茶参加评比!”李伟和沈亦舟也挥手回应:“一路顺风!我们等您回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茶园里,新栽的茶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诉说着希望。春芽宝宝被秦大山抱在怀里,小手指着远处的茶山,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秦大山笑着说:“他是在说,茶苗长大了,要结很多很多茶籽。”

李伟和沈亦舟并肩走在茶园的小路上,脚下的泥土松软而温暖。“你看,”沈亦舟指着远处的村庄,“家家户户都亮灯了,以前村里晚上特别安静,现在越来越热闹了。”

“是啊。”李伟点点头,望着漫山茶苗喉咙发紧,“从几株老茶籽,到千亩茶园;从几个人的团队,到全村人的参与;从粉丝的爱心,到乡贤的回归,咱们的春芽茶园,真的长大了。”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摸出半块磨得发亮的茶饼——那是当年和沈亦舟雪夜守棚屋时剩下的,“下个月的名茶评比,咱们一定要拿奖,让春芽茶香遍全国。”

沈亦舟用胳膊肘撞了撞他的肩膀,掌心的老茧蹭过他的衣袖——那是两人并肩扛茶苗磨出的印记:“一定会的。当年雪夜你把唯一的厚棉袄塞给我,自己冻得发抖都没喊苦,现在这点挑战算啥?有你,有我,有大家,肯定能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月光洒在茶园里,泛着淡淡的银光。太阳能杀虫灯闪烁着红色的光芒,像一双双守护的眼睛。山泉在水渠里流淌,“哗啦啦”的声音像是在歌唱。春芽茶园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一次,它将带着所有人的希望,飞向更远的地方。

晚上,李伟在笔记本上写下:“春芽茶首批加工完成,旅游首团收入1.5万元,陈叔的100万赞助落地,科普基地下周动工。离梦想越来越近了,感恩每一个人。”他合上笔记本,指尖摩挲着封面——那是粉丝用茶染布做的,上面绣着“春芽同路”,忽然想起沈亦舟总说的“茶苗要扎一起才抗风”,嘴角露出了踏实的笑容。

晓茶跑进来,手里举着手机:“李老师,好消息!中国茶叶协会发来了邀请函,咱们的春芽茶成功入选全国名茶评比,下个月在杭州举行!”

“真的?”李伟抢过手机,邀请函上的“春芽茶园”四个字被他指腹磨得发烫。他用力拍了拍晓茶的后背,声音哽咽:“太好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亦舟,快来看!”

沈亦舟和周小雨也跑了进来,听到消息后,都欢呼起来。小琳举着辣椒罐:“等拿了奖,我做一桌庆功宴,让大家尝尝我的拿手菜!”阿凯在旁边小声说:“希望别太辣。”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笑声在帐篷里回荡,传到了茶园里,传到了水渠边,传到了每一个充满希望的角落。龙鼻嘴村的夜晚,不再安静,它被爱心和希望填满,被茶香和欢笑包围。

几天后,科普基地的施工队如期而至,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却带来了更热闹的未来。村民们都来帮忙,有的搬砖,有的和泥,有的送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李伟站在基地的地基旁,沈亦舟递来一杯刚泡的春芽茶,茶碗是两人创业时买的粗陶碗,边缘都磕出了小缺口。他接过茶抿了一口,清香混着秦大山刚送的炒花生味,心里格外暖。望着施工队忙碌的身影和远处的茶园,他知道,春芽茶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一株茶苗都在扎根生长,每一个梦想都在开花结果。而他,将和沈亦舟、和所有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一起,守护着这份春芽,守护着这份希望,直到它香飘四海,誉满天下。

春芽,这颗承载着爱心与希望的种子,终于在龙鼻嘴村的红壤里,扎下了深深的根,即将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就在这时,周小雨的手机又响了,是“老茶客”团长打来的:“李老师,好消息!咱们的粉丝众筹了一笔钱,给春芽茶园建了一个官方网站,现在已经上线了,上面可以直接购买春芽茶和预订采茶体验,刚上线半小时,就有100多个订单!”

“太好了!”李伟激动得声音都哽咽了,他按住沈亦舟的肩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告诉大家,谢谢他们!等我们从杭州拿奖回来,一定给每一位粉丝寄一包获奖的春芽茶——用咱们最老的茶木盒包装!”

挂了电话,李伟对着团队成员说:“家人们,咱们的春芽茶园,真的火了!下个月去杭州,咱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拿个金奖回来!”

“好!”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息。月光下,茶园里的茶苗轻轻摇晃,像是在为他们加油鼓劲。春芽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一次,它将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沈亦舟走到李伟身边,递给他一杯刚泡好的春芽茶,茶碗是两人当年共用过的粗陶碗:“尝尝,这是咱们自己做的茶。”李伟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的清香在舌尖散开,带着山泉水的清甜和阳光的温暖。他忽然想起雪夜两人分吃冻馒头的味道,转头看向沈亦舟,两人都笑了——这就是兄弟的味道,是希望的味道,是春芽的味道。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红壤上,春芽茶园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像那漫山遍野的茶苗一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因为每一份爱心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守护。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