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92章 课·马斯洛的梯子与流水:藏在生活褶皱里的生命课

老教学楼顶层的教室总飘着股旧书味,爬山虎的卷须从锈迹斑斑的栏杆钻进来,在黑板边缘织出片绿帘子。教授端坐在藤椅上,指间的太极图玉佩转得慢悠悠,圆形光斑在刘佳佳的笔记本上晃成朵会动的蒲公英。五个学生围坐在吱呀作响的木桌旁,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们脸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斑——刘佳佳攥着笔的指节泛白,笔帽上的小熊贴纸被捏得变了形;顾华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镜片反射着黑板上马斯洛三个字的冷光;廖泽涛跷着二郎腿,帆布鞋跟在桌腿上磕出的节奏,像在给这场对话打拍子;小景云把下巴搁在桌沿,辫子上的蝴蝶结垂下来,擦过满是涂鸦的桌肚;陈一涵的手机镜头悄悄对准教授,屏幕里的老人正眯眼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

这场关于人活着到底图什么的争论,是被廖泽涛的嗤笑声点燃的。当教授写下需求层次理论时,这小子突然把二郎腿一换:搞这些虚头巴脑的有啥用?能当饭吃?顾华立刻推眼镜反驳: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直到小景云怯生生地拽了拽教授的衣角,声音细得像蚊子哼:饿肚子的时候,真的会想那些弯弯绕吗?教室突然静了,窗外的蝉鸣趁机钻进来,在每个人的耳膜上打鼓。接下来的三小时里,他们从饥荒年代的窝头聊到硅谷精英的抗抑郁药,从战火中的防空洞谈到终南山的隐士茅棚,七个带着体温的案例像串珠子,把马斯洛的阶梯与道家的流水串成了条项链,挂在每个人的心上——原来那些高深的道理,早藏在奶奶的皱纹里,藏在失眠的星夜里,藏在每次心跳的间隙里。

一、饿肚子时,道在粗瓷碗底

教授把玉佩往桌上一磕,光斑在刘佳佳的笔记本上跳了跳:咱们先从最不体面的聊起——人这辈子,最先要伺候的是啥?

刘佳佳的笔掉在桌上,她慌忙捡起来,指尖在1960这个年份上反复摩挲:是肚子!我奶奶总说,那年头她见过有人为了半个窝头跟野狗抢。女孩的声音发紧,喉结上下滚动,奶奶说那时候的人哪有脸啊,裤腰带勒得像细铁丝,眼睛绿得跟狼似的,谁还管什么礼义廉耻?能活着就谢天谢地了。

教授拈起抽屉里的泛黄剪报,纸边脆得像干树叶:1942年河南大饥荒,有个叫王春娥的农妇,把最后一把谷子塞进娃嘴里,自己嚼观音土撑了三天。你们说,她那会儿脑子里能装下自我实现

顾华的喉结动了动,眼镜片后的眼睛沉得像深潭:只能想怎么让娃活下去。这时候谈尊重、谈理想,就像给快渴死的人递香水——没用,还扎心。他突然自嘲地笑,指尖在太阳穴上画圈,我爸总骂我熬夜刷手机:觉都睡不够,还谈什么梦想?以前觉得他老土,现在才懂,他早把马斯洛活成了家常话。

不是没用,是不可能。教授用玉佩敲了敲桌面,水往低处流,人往活路走,这是自然规律。他突然转向廖泽涛,光斑在男孩桀骜的脸上晃了晃,你三天不吃饭,还能有力气跟我抬杠不?

廖泽涛梗着脖子把脚往地上一跺,帆布鞋跟蹭出沙沙响:那倒不能...但现在不一样了啊!谁还愁没饭吃?他的手指在膝盖上敲得飞快,语气里的不耐烦像要溢出来,现在小姑娘为了瘦,米饭都敢戒,这算啥?

算跟自己的生理需求作对。教授的声音轻得像羽毛,却在每个人心上砸出坑,道家讲过犹不及,饿肚子是逆天,为了瘦故意饿肚子,也是逆天。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刘佳佳笔记本上厌食症三个字上,去年有个案例,艺术学院的女生为了上镜好看,每天只啃半个苹果,走T台时突然栽倒,送到医院时血钾低得像张薄纸。她以为在追求美,其实是把老天爷给的活命本事,当成了敌人。

小景云突然把辫子甩到胸前,蝴蝶结蹭着鼻尖:教授,我弟弟总尿床,妈妈说他是没睡够。这也是生理需求没满足吗?小姑娘的眼睛瞪得溜圆,像藏着两颗好奇的星星。

当然是。教授的声音软得像棉花,睡眠不足会让孩子控制不住膀胱,就像饿了会手抖,渴了会嗓子冒烟。这些都是身体在喊救命——道家说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着身体的信号走,就是最朴素的智慧。

陈一涵突然把手机往桌上一扣,屏幕还亮着睡眠数据:我刚看到,一线城市30%的人每天睡不够6小时。他们不是不知道要睡觉,是被KPI、短视频拖着,这算不算...跟自己过不去?

教授转着玉佩笑了,光斑在墙上画了个圈:算。但马斯洛没说死,人有时候会为了更重要的需求暂时牺牲低层需求。就像革命年代的战士,几天没合眼也要守阵地——但这是特例,不是常态。他指着窗外的老槐树,你见过刚发芽的树苗就开花结果吗?总得先扎好根,才能往上长。

二、防空洞里的安全感,是心里的定盘星

肚子吃饱了,觉睡够了,人又会惦记啥?教授的目光像探照灯,落在顾华紧绷的肩膀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顾华推眼镜的动作顿了顿,指腹在冰凉的镜片上蹭出白雾:想安稳。我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他说躲在防空洞里的时候,最怕的不是炮弹,是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被炸死。那时候能有块结实的钢板挡着,比啥都强。老人的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桌面边缘,木纹里渗出些细碎的木渣,他现在看到小区保安就笑,说这铁疙瘩比当年的钢板靠谱——可能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总觉得有个东西护着才踏实。

这就是安全需求。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个圈,粉笔灰簌簌落在肩头,人身安全、健康保障、稳定的日子,这些是定心丸。道家讲安之若命,先得,才能谈别的。他突然转向刘佳佳,你做心理咨询时,遇见过心里不安稳的人吧?

刘佳佳的肩膀猛地塌下来,声音低得像从地缝里钻出来:有个来访者,小时候总被爸爸家暴。现在三十岁了,听到别人大声说话就浑身发抖,手里的杯子能攥出冷汗。她翻开笔记本,纸页上画着个缩在堡垒里的小人,她换了七份工作,每次老板稍微皱眉头,她连夜就打包行李——她说自己像只惊弓之鸟,总觉得下一秒就有坏事砸下来。

廖泽涛突然嗤笑一声,又飞快抿紧嘴,但抖动的腿出卖了他。教授没看他,却像看穿了他的心思:安全感不一定是扛枪打仗。廖泽涛,你去年考研失败后,是不是整夜盯着天花板,觉得天要塌了?

男孩的脸地红透了,脖子上的青筋跳了跳:那是...那是对未来没把握!跟安全没关系!

怎么没关系?教授的声音温和却有重量,稳定的工作、靠谱的未来,都是安全需求的延伸。就像道家说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根基不稳,站都站不住。他从教案里抽出份病例,去年有个程序员被裁员,三天没敢告诉老婆,躲在网吧啃面包。他不是怕饿肚子,是怕打破月薪五万、家庭美满的安稳假象——那层窗户纸破了,心里的防空洞就塌了。

小景云把脚趾蜷成小拳头,帆布鞋里的脚丫像只受惊的小猫:那我怕黑算不算?总觉得床底下有怪兽,要开着小夜灯才能睡着。

教授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朵菊花:算啊。小孩子的安全感简单得很,一盏灯、一个拥抱就够了。但这东西怪得很,有时候物质条件再好也没用。他指着窗外的别墅区,你看那些装三层防盗网的,不是家里不安全,是心里头不安——就像揣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啥时候会炸。

陈一涵突然插话,手机镜头转向窗外:我奶奶信佛,总说心安之处即是家。这是不是跟道家说的心定而后能静一个意思?

太对了。教授眼里闪过赞许的光,马斯洛说的安全需求,不止是外在的铁栅栏,更是内在的定盘星。就像老和尚坐禅,哪怕外面兵荒马乱,他心里的钟摆稳稳的,就啥也不怕。

三、孤独症患者的拥抱,藏着道的阴阳相济

安稳日子过久了,人又会馋点啥?教授的目光像羽毛,轻轻落在小景云蓬松的发顶上。

小姑娘的手指绞着辫子上的蝴蝶结,声音细若蚊蚋:想有人陪。我养了只三花猫,每天放学回家,它蹭我腿的时候,心就像被晒暖的被子裹住了。她突然抬头,眼里闪着细碎的光,孤儿院的老师说,有些小朋友宁愿穿旧衣服,也要有人抱着睡——他们说那样做梦都是暖的。

这就是社交需求——爱与归属。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相握的手,粉笔在字上顿了顿,人是群居动物,就像道家说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总得跟别人连着根,才能活成棵像样的树。他转向陈一涵,你做社区志愿者,见过最孤独的人是啥样?

陈一涵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停顿,声音沉得像浸了水:有个独居老人,儿子在国外十年没回来。我第一次去他家时,他正对着全家福说话,桌上的红烧肉馊得发绿。男孩的喉结动了动,他说不缺钱,就是怕过年。一到除夕就整夜开着电视,听着里面的热闹声才敢合眼——好像那样就不是一个人了。

刘佳佳点点头,翻开新的一页,字迹被眼泪洇得发蓝:我有个来访者,名校博士,年薪百万,却总说自己像孤魂野鬼。她的笔尖在两个字上反复划着,他说从小父母就告诉他别跟差生玩,结果现在同事觉得他高冷,邻居觉得他孤僻。其实他晚上总偷偷刷社交软件,看着别人的朋友圈掉眼泪——他说宁愿拿一半工资换个能说心里话的朋友。

顾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亮:这让我想起庄子说的相濡以沫。水干了,两条鱼互相吐唾沫湿润对方——人也一样,总得有点情感联结才能活。

廖泽涛突然哼了一声,又很快放软了语气,耳朵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我以前总觉得搞人际关系是虚伪,直到去年疫情被封在宿舍。他挠了挠头,声音里带着点不好意思,那时候连个抬杠的人都没有,才发现能跟哥们儿吹吹牛,也是种福气。

教授笑了,把玉佩放在阳光下:道家讲和光同尘,人不能离群索居。但社交需求也讲究个度,就像吃饭不能撑着。他想起个案例,语气里带着惋惜,有个女孩为了融入圈子,每天陪朋友喝酒到半夜,结果胃喝坏了,朋友也没真心待她——这不是归属感,是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的影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景云突然拽了拽教授的袖口,睫毛忽闪着像只不安的小鹿:那我总黏着妈妈,算不算太依赖呀?

小孩子黏妈妈很正常。教授的声音软得像,但长大了就要学会既独立又联结,就像风筝,有线牵着才飞得稳,线太松太紧都不行。他指着窗外的风筝,你看那只蝴蝶风筝,它飞得再高,也知道有根线在惦记着它——这就是最好的社交状态。

四、被忽视的孩子,心里都缺块尊重的拼图

被爱、被需要之后,人心里那点火苗又会烧向啥地方?教授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像在清点谁心里藏着未说出口的渴望。

廖泽涛突然坐直了,椅子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想被看得起!我表哥小时候总被老师骂笨得像猪,后来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男孩的拳头攥得发白,指节咔咔响,前阵子同学聚会,他开着自己公司的车回去,说就是想让当年看不起他的人瞧瞧——他不是废物!

这就是尊重需求。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个昂首挺胸的小人,粉笔末落在小人的头顶,像顶骄傲的帽子,既希望被别人尊重,也希望能看得起自己。道家说自胜者强,这就是一种自我尊重。他转向顾华,你研究历史,应该知道这方面的例子吧?

顾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起来:晚清有个叫詹天佑的留学生,回国时海关官员见他是黄皮肤,故意刁难说中国人也配搞铁路?后来他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用竖井开凿法震惊了全世界——这就是用实力赢得尊重。他的眼神亮了,像有光在里面跳动,马斯洛说尊重需求是推动人进步的动力,一点不假。

刘佳佳翻开笔记本,指尖划过一行娟秀的字迹,声音里带着点心疼:我有个来访者,从小被父母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比。现在三十岁了,每次开会都不敢发言,生怕说错话被笑话。她的笔尖在纸上画了个蜷缩的小人,她衣柜里全是灰色黑色的衣服,说不想引起注意——其实是怕被关注后发现自己不够好。

教授叹了口气,把玉佩转得慢悠悠:这就是尊重需求没被满足的样子。就像一棵树,如果总被人说你长歪了,慢慢就真的长不直了。他看向陈一涵,你做过青少年公益,有没有见过被一句话点亮的孩子?

陈一涵的眼睛亮了,像落进了星星:有个留守女孩,成绩很差,总被同学欺负。后来支教老师发现她画画特别好,就把她的作品贴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男孩的嘴角扬起笑意,现在她考上了美术学院,说老师那句你画的星空会呼吸,是这辈子听到最动听的话——就像有人在她心里种了颗太阳。

小景云歪着头,辫子滑到胸前,蝴蝶结蹭着下巴:那我帮妈妈洗碗,她夸我宝宝长大了,是不是也满足了我的尊重需求呀?

当然是。教授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尊重需求不分大小,小孩子帮妈妈做事被夸,大人工作被认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价值被看见。他指着窗外的向日葵,就像那些花,它们朝着太阳转,不只是为了阳光,也是想让太阳看见它们的努力呀。

五、终南山的隐士与硅谷的疯子,都在找同一个东西

当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这些需求都被满足了,人又会朝着啥方向走?教授的声音突然放轻,像怕惊扰了什么珍贵的东西。

陈一涵放下手机,眼神悠远得像望向远山:我去年去终南山采访过一个隐士,他以前是上市公司高管,住着别墅开着豪车,却说每天晚上都失眠。男孩的声音里带着点向往,现在住山洞里,喝山泉吃野果,反而睡得踏实。他说终于知道自己这辈子想做什么了——研究《道德经》,然后讲给愿意听的人。

太算了。教授的眼睛亮得像两盏灯,自我实现就是找到自己的,活出本来的样子。就像道家说的率性之谓道,顺着本性去活,才是真正的自由。他转向刘佳佳,你心理咨询中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吗?

刘佳佳的脸上泛起红晕,声音轻快得像唱歌:有个来访者,原来是律师,年薪几百万,却每天早上醒来就恶心。她的指尖在笔记本上画着笑脸,他说从小就喜欢做饭,最开心的是高中时给同学带自己做的饼干。后来他辞了职,开了家小面包店,虽然赚的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却说现在每天闻着黄油香醒来,才觉得自己真正活着。

顾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起来:这让我想起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且去做,这就是自我实现。他提起梵高,语气里带着崇敬,就像梵高,生前穷困潦倒,却一辈子都在画自己眼里的星空——他不需要别人懂,他只是必须画。

廖泽涛难得没有抬杠,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节奏里带着点若有所思:我以前觉得这些都是吃饱了撑的,现在想想,我表哥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后,突然跑去捐建希望小学。他的声音里带着点不确定,又有点期待被认可,他说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比签几百万的合同还开心——这是不是也算自我实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教授点点头,把玉佩举到阳光下:自我实现没有固定形式。有人在实验室攻克难题,有人在田间种出好粮食,有人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只要是顺着自己的本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就是在自我实现。他指着窗外的云,就像那些云,它们变成马也好,变成山也罢,只要顺着风的方向舒展,就是最好的样子。

小景云突然举起手,辫子上的蝴蝶结颤巍巍的,像只振翅欲飞的蝴蝶:那我喜欢给布娃娃讲故事,以后当幼儿园老师,算不算自我实现呀?

教授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掌心的温度透过发丝传过去:当然算。能把喜欢的事变成生活,并且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是最了不起的自我实现。

六、需求的梯子与流动的水

夕阳把教室染成暖金色,教授收起玉佩,光斑在黑板上投下淡淡的影子。蝉鸣渐渐歇了,远处传来放学铃声,像首轻快的童谣。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像个梯子,但道家告诉我们,水是流动的——有时候为了更重要的需求,人会暂时放下低层需求。教授的声音里带着点总结的意味,就像屈原投江,不是不想要命,是尊严比命更重要;就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是信仰比安全更重要。

刘佳佳若有所思地说:这让我想起那些革命先烈,他们饿着肚子闹革命,不是不知道吃饱重要,是理想比温饱更迫切。她的指尖在笔记本上写下需求的优先级,字迹有力得像刻上去的。

顾华推了推眼镜:所以需求层次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就像道家说的阴阳转化,在不同情境下,需求的重要性会变。

廖泽涛突然笑了,像解开了什么心结:这么说,我以前总觉得赚钱最重要,现在才明白,有时候睡个踏实觉、跟哥们儿喝顿酒,比多赚几千块更舒服。

陈一涵总结道:其实不管是马斯洛还是道家,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人要活得像个人。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点少年人的笃定,就像一棵树,先扎根,再长干,然后生枝,接着开花,最后结果——各有各的时节,急不得,也慢不得。

小景云晃着辫子,突然拍手,清脆的笑声像风铃在响:我知道了!就像我玩积木,得先搭好底座,才能往上堆,不然会倒掉!

教授站起身,夕阳的光勾勒出他的轮廓,像幅金色的剪影:说得好。需求的满足,就像搭积木,也像树生长,更像水流动——有规律,也有变化。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现在最需要什么,又能为想要的东西付出什么。

思考题:你的需求拼图少了哪一块?

1. 回想过去一周,你花最多精力满足的是哪个层次的需求?这反映了你的生活状态吗?比如总在加班赚钱,可能是安全需求没被满足;总在刷社交软件,可能是渴望归属感。

2. 有没有某一刻,你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暂时放弃了低层需求?比如为了理想熬夜加班(牺牲睡眠),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牺牲安全),这些选择背后藏着你的价值观排序吗?

3. 你觉得自己的尊重需求主要来自外界认可,还是自我肯定?当别人否定你时,你会怀疑自己吗?当全世界都不理解你时,你还能坚持做自己吗?

4. 如果用一种自然事物比喻你的需求状态(比如一棵刚发芽的草、一条奔流的河),你会选什么?为什么?这能帮你看清自己现在的人生阶段。

结尾:今晚,给你的需求写封回信

当你合上这篇文章时,不妨做个小游戏:准备一张纸,在左边写下我现在拥有的,右边写下我真正渴望的。你会发现,那些让你辗转反侧的焦虑,往往是因为左边的生理安全需求没夯实,却在强求右边的自我实现;那些让你莫名空虚的瞬间,或许是忽略了中间的社交与尊重需求,像棵只长个子不长叶的树。

今晚睡前,试着跟自己的需求对话——饿了就给自己热杯牛奶,别硬撑着减肥;怕黑就留盏小夜灯,别嘲笑自己胆小;想念谁就发条消息,别让不好意思挡住真心;觉得委屈就抱抱自己,别总等着别人来安慰;想起梦想就写在床头,别让生活的琐碎淹没它。

道家说道法自然,马斯洛说需求是动力,其实说到底,好好活着的秘密,就是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温柔地回应它。就像你不会责怪一棵小草需要阳光,不会嘲笑一条小鱼需要水,你也该允许自己有各种需求——它们不是你的弱点,是你的生命力。

明天早上醒来,不妨对镜子里的自己说一句:我知道你需要什么,我们一起去实现。因为生命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是一口气爬到梯子顶端,而是在每个阶段,都能跟自己的需求好好相处——就像河水既懂得奔涌向前,也懂得绕开礁石,最终汇入属于自己的海洋。

现在就拿起笔,给你的需求写封回信吧。别让心里的声音等太久,它已经在你耳边说了好多次了。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