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34章 课·竹林谈“志”:定目标的智慧,藏在“够得着”的高度里

当父母说“别人家孩子能考第一”时,他们不懂你心里的那根“够不到的竹竿”——竹林里藏着目标制定的密码

刘佳佳的指甲在竹制长椅上掐出三道白痕。刚和母亲吵完架,那句“你表妹能考年级前十,你怎么就不行”像根竹刺,扎得她喉咙发紧。她对着竹叶哈气,雾气在叶片上凝成小水珠,又顺着纹路滚下来,像她没忍住的眼泪。

“为什么非要和别人比?”她对着竹林喊,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地撞向竹梢。

教授刚用竹枝在地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靶子,竹尖上还挂着片嫩叶。“你们看,这靶子就像父母眼里的‘第一’,”他把刘佳佳拉过来,指着靶子,“你表妹的箭能射中靶心,是因为她站在离靶子三步远的地方;你站在十步远,父母却逼你也射中——这不是你的问题,是靶子放错了位置。”

顾华蹲在地上,手指在“靶子”旁画了个小人,正踮着脚够高处的竹叶:“我爸总说‘我同事的儿子三年升主管,你怎么五年还是专员’。可他不知道,人家舅舅是公司副总,我连部门经理都不认识——这靶子根本就不在一条线上。”他的声音发闷,像被竹叶捂住了嘴。

阳光透过竹缝,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极了那些被父母随意挪动的“目标”。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片竹林,聊聊那些关于“目标”的真相:为什么你拼尽全力也够不到父母的期待?为什么看似合理的规划,总会在现实里栽跟头?更重要的是,当你被“必须怎样”的目标绑架时,该怎么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竹竿”——你会发现,好的目标从来不是比谁站得高,是比谁找对了自己的位置,就像竹林里的竹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但都能找到自己的阳光,没必要非要长得一样高。

一、“别人家的孩子”是根毒草,会毒死你的成长节奏

“我妈手机里存着表妹的成绩单,”刘佳佳的声音带着哭腔,手指绞着衣角,“每次开家长会回来,她就把那张纸拍在我桌上,说‘你看人家的错题本,比你作业本还干净’。可她不知道,我晚上刷题到两点,白天上课犯困,再努力也赶不上——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教授捡起根竹枝,在地上画了两棵竹子,一棵挺拔,一棵弯曲:“你看,这棵弯竹子不是长不好,是它旁边的树挡了阳光,只能歪着长。道家说‘道法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就像竹子有自己的生长节奏。你表妹可能天生对数字敏感,你对文字更有感觉,非要让你俩在数学上比高低,就像让鱼和鸟比谁会爬树——不公平,也没必要。”

他讲了个扎心的故事:有个男孩被父母逼着学钢琴,因为“邻居家女孩拿了钢琴比赛金奖”。可他每次碰琴键就发抖,最后用美工刀割伤了手指,说“这样就不用弹了”。后来心理医生发现,他对节奏一窍不通,却能在画画时连续坐八个小时——“父母眼里的‘好目标’,其实是把孩子逼上了绝路。”

顾华突然想起自己的表弟:“表弟从小被奶奶逼着学奥数,说‘将来要当科学家’。可他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清,却能记住小区里每只流浪猫的名字。现在他在宠物医院当助理,每天笑得比谁都开心——原来绕开别人的目标,也能找到自己的路。”

“心理学叫‘个体差异’。”教授把那棵弯竹子画得更舒展了些,“就像职场上,有人擅长沟通,有人擅长钻研,非要让内向的人去跑业务,就像给大象穿高跟鞋,只会两败俱伤。我当主管时,给擅长细节的下属定‘把报表做到零错误’的目标,给擅长创意的下属定‘每周提一个新想法’的目标——不是所有人都要射中同一个靶子,找到自己的靶子才最重要。”

二、“跳一跳够得着”的智慧:目标像竹竿,太高会摔断腰

“那目标到底该怎么定?”廖泽涛挠着后脑勺,竹枝划过他的手背,留下道浅痕,“我去年定的目标是‘瘦20斤’,结果只瘦了5斤,现在看到体重秤就烦——是不是我太没毅力了?”

教授在竹子上做了个标记,刚好到他的胸口:“你看,这高度是‘伸手够得着’,太容易,没挑战;再往上,到头顶,‘踮脚够得着’,有点难,但努努力能做到;再往上,到竹梢,‘拼命跳也够不着’,只会让人挫败。目标就该定在‘踮脚够得着’的地方,就像摘桃子,太高了会摔下来,太低了没味道。”

他突然提高声音,像在给学生打气:“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说,目标要在‘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就像你能举10斤的哑铃,目标可以是12斤,不是20斤。去年你想瘦20斤,相当于举20斤的哑铃,没做到很正常,不是你没毅力。”

小景云突然拍手,发绳随着动作掉在地上,她弯腰去捡时恍然大悟:“我姐考公务员,第一次定‘笔试第一’,结果紧张到发挥失常;第二次定‘进面试就行’,反而轻松考上了——原来目标太大会吓退自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就是‘弹性空间’的重要性。”教授在标记旁画了个箭头,上下各留了一段距离,“道家说‘居安思危’,定目标时要留有余地,就像去机场,不能只留刚好够的时间,要多留半小时防堵车。你定‘瘦5斤’,结果瘦了8斤,会很开心;定‘瘦20斤’,结果瘦5斤,只会难过——聪明的目标,要让自己有赢的可能。”

顾华想起自己的年度计划:“以前总写‘今年读完50本书’,结果年底只读完10本,愧疚得不行。今年改成‘每月读完1本’,现在已经读完6本,还多读了2本——原来慢一点,反而走得更远。”

三、“别人能做到,你也能”:最毒的鸡汤,毁了多少人的目标

“可我妈总说‘人家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刘佳佳的手指在手机上划着,朋友圈里表妹又发了张“刷题到凌晨”的照片,配文“为了梦想拼了”。她咬着嘴唇,把手机塞进兜里,“有时候我真觉得,是自己太没用了。”

教授把两根竹子绑在一起,一根粗,一根细:“你看,粗竹子能承受10斤的重量,细竹子只能承受3斤。非要让细竹子也扛10斤,不是细竹子没用,是强求它的人不懂它的极限。生活里的‘别人能做到’,就像这两根竹子——你只看到别人扛得多,没看到人家的根基比你深。”

他讲了个真实的案例:有个姑娘看到同事“一年考上哈佛MBA”,也辞掉工作全职备考,结果考了三次都失败,还花光了积蓄。后来才知道,那个同事本科是耶鲁的,英语母语,还请了年薪百万的辅导团队——“别人的‘轻松做到’,背后藏着你没看到的资源和积累,盲目模仿,只会让自己摔得更惨。”

廖泽涛突然想起自己的创业经历:“看到同学开奶茶店赚了钱,我也跟风开了一家,结果赔得底朝天。后来才知道,他舅舅是做原料批发的,成本比我低一半——我以为的‘努力就能成功’,其实是别人早有退路。”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教授指着竹林里最高的那棵竹子,“你只看到它长得高,没看到旁边有10棵长得矮的被你忽略了。社交媒体上的‘成功案例’,就像这棵高竹子,背后有无数失败的案例没被展示。定目标时学别人,就像盲人摸象——摸到腿就说象是柱子,摸到耳朵就说象是扇子,永远摸不清真相。”

四、目标没实现?可能不是你不行,是你没算清“客观条件”

“那目标没实现,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客观条件的问题?”陈一涵的眉头拧成个疙瘩,她的“考研上岸”目标落空了,总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

教授在地上画了个目标实现的公式:目标=能力 客观条件 运气-风险。“你看,能力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你控制不了的因素。就像洋务运动时,张之洞买的高炉不适合当地矿石,炼不出好钢——不是他不努力,是没算清客观条件。”

他举了三个常见的“目标失败原因”:

第一,没搞懂“实现目标需要什么”

“有人想考公务员,只知道‘要刷题’,却不知道‘申论需要关注时政’;有人想创业,只知道‘要赚钱’,却不知道‘要懂供应链’。就像做饭,光有米不行,还得有水、有火、有锅——缺一样,饭都做不成。”

第二,没防住“意外风险”

“有个朋友定了‘今年出国旅游’的目标,结果遇上疫情,根本出不去。这不是他的错,是风险没算到。道家说‘物极必反’,太想实现目标,就容易忽略潜在的危险,就像走路盯着天上,容易掉进坑里。”

第三,目标很好,但“执行方式不对”

“很多人定‘减肥’目标,却不改变‘熬夜、吃零食’的习惯,就像想让种子发芽,却不给它浇水。目标和执行,就像竹子的根和叶——根烂了,叶再绿也活不了。”

小景云突然笑了,像解开了什么心结:“我去年定‘学画画’的目标,买了一堆画笔,却总说‘没时间’。现在才明白,不是没时间,是没把‘每天画10分钟’写进日程表——原来目标没实现,是执行太敷衍。”

五、3个“竹林定标法”:让你的目标既靠谱,又有奔头

“道理我都懂,可具体怎么定目标呢?”廖泽涛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目标制定技巧”,但还是觉得无从下手。

教授用竹枝在地上写了三个方法,每个都画了个简单的图标:

第一步:“竹子测高法”——先看看自己够得着多高

“定目标前,先做个‘能力测试’:比如想减肥,先记录一周能坚持运动几天;想考研,先做一套真题看看能得多少分。就像测竹子的高度,知道自己现在在哪,才能定‘踮脚够得着’的目标。”

刘佳佳试着记录自己的学习效率:“原来我每天最多能专注4小时,以前定‘每天学8小时’,根本不可能——难怪总完不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步:“竹笋扎根法”——想清楚需要哪些“客观条件”

“把目标拆成‘需要什么资源’:考公需要‘教材、真题、时政资料’;学画画需要‘课程、时间、画笔’。就像竹笋扎根,根扎得越深,长得越稳——条件越清楚,目标越容易实现。”

顾华把“升职”目标拆成了“完成3个重点项目、和领导沟通2次、学习新技能1项”,突然觉得“升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第三步:“竹林留空法”——给目标留“弹性空间”

“定目标时加个‘上下限’:比如‘每月瘦1-2斤’,而不是‘必须瘦2斤’;‘每周读1-2本书’,而不是‘必须读2本’。就像竹林要留空隙,才能通风——目标有弹性,才不容易被挫败感打垮。”

陈一涵把“考研”目标改成了“每天学5小时,尽力就好”,结果压力小了,效率反而高了——“原来不给自己逼太紧,反而能走得更远。”

六、竹林里的真相:最好的目标,是让你成为“舒服的自己”

夕阳把竹林染成金色时,教授让每个人在竹子上刻下自己的“新目标”。刘佳佳刻的是“每周写3篇短文”,她喜欢写作,以前总被“要当作家”的大目标吓住;顾华刻的是“每月和家人视频2次”,他以前总想着“要赚大钱孝顺他们”,却忽略了陪伴;廖泽涛刻的是“学会做3道菜”,他说“以前总想着‘要当大厨’,其实能给朋友做顿饭就很开心”。

教授看着这些歪歪扭扭的字,笑了:“你们看,这些目标不大,却很‘合身’——就像竹子,不一定要长得最高,但要长得舒服。道家说‘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是不做‘违背自己本性’的事。好的目标,不是让你变成别人,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刘佳佳摸了摸刻痕,指尖传来竹子的凉意,心里却暖暖的。她给妈妈发了条微信:“妈,我可能考不了第一,但我写的短文被学校公众号发表了,你要不要看看?”

很快,妈妈回了个“骄傲”的表情,附言:“我女儿写的东西,肯定比你表妹的数学题好看。”

结尾:你的“踮脚够得着”的目标是什么?评论区聊聊,送你“目标制定手册”

暮色像竹帘一样垂下来,教授的声音带着竹叶的清香:“我们都被‘必须怎样’的目标绑架过——可能是父母的期待,可能是别人的眼光,可能是自己的贪心。但竹子有高有矮,人生也有不同的活法,没必要都长在同一个高度。”

“最后送份礼物:评论区留下你‘踮脚够得着’的小目标(比如‘我想每周给爸妈打一次电话’),点赞最高的10条,我会用‘竹林定标法’帮你完善目标,再送你一份《目标制定手册》——里面有5个步骤帮你把大目标拆成小行动,让你既能看到希望,又能一步步实现,再也不用为‘完不成目标’而焦虑。”

“别觉得这是小事。”他顿了顿,月光透过竹缝落在每个人的目标刻痕上,“好的目标,是让你每天醒来都有动力,不是让你每天睡前都愧疚。就像竹子慢慢长高,不是一天长成的,是每天长一点点,最后才刺破云霄。而你,只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每天往前挪一小步——这就够了,真的够了。”

当晚的班级群里,故事已经在发酵。刘佳佳发了她的短文链接,配文“虽然不是第一,但这是我的小确幸”;顾华说他和妈妈视频时,妈妈教他做了红烧肉,“原来陪伴比赚钱更让她开心”;廖泽涛晒出自己做的番茄炒蛋,“卖相不好,但味道不错,这是我的第一个小目标”。

教授发了个“加油”的表情:“你们正在做的,就是最聪明的事——不被别人的目标绑架,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下节课我们聊聊‘怎么应对目标没实现的失落’,不是要你责怪自己,是要你学会‘没实现也没关系,再来一次就好’。评论区留下你曾经没实现的目标,下节课咱们一起给它‘重新定个调’!”

窗外的月光像层薄纱,轻轻盖在竹林上。刘佳佳翻开笔记本,扉页上多了一行字:“最好的目标,不是让你变成别人眼里的样子,是让你喜欢上努力的自己——哪怕走得慢一点,只要方向对,就是在靠近幸福。”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