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166章 课·课堂实录:经验与理性的适用之道—哲学与心理学课堂对话

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经验和理性思考无处不在,却常让人困惑何时该依赖经验,何时该运用理性。今天的课堂,和蔼教授将带领叶寒、秦易、许黑、蒋尘、周游五位同学,以“休谟的叉子”为切入点,结合哲学史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争论,以及心理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实例,探寻经验与理性的适用边界,解开“什么时候用经验主义,什么时候用理性主义”的谜题。

上课铃响,同学们陆续坐好,和蔼教授微笑着走上讲台,开启了今天的课程。

“在正式上课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和蔼教授目光扫过台下,“在你们看来,经验和理性思考哪个更重要?”

话音刚落,秦易立刻举手:“教授,我觉得都重要吧,生活里既需要经验积累,学习上也离不开理性分析。”

许黑也点头附和:“对,比如做题的时候,既得靠平时积累的解题经验,也得用理性思维推导步骤。”

和蔼教授轻轻摇头:“大家说的有一定道理,但‘都重要’这样的回答,其实毫无信息量,等于没有真正解答问题。谈重要不重要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经验和理性各自在什么领域适用,本身又有什么样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从一个哲学工具入手,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它就是‘休谟的叉子’(Humes fork)。”

叶寒好奇地追问:“教授,‘休谟的叉子’是什么呀?和我们要讲的经验、理性有什么关系?”

“问得好,”和蔼教授赞许地看向叶寒,“我之前和大家聊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提到过哲学家休谟,他是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休谟用这把‘叉子’,把人类的知识体系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一分为二。”

“一边是观念知识,它们不需要经验的验证,最典型的就是数学。”教授顿了顿,继续说道,“数学知识不需要做实验来验证,只需要理性思考就能获得。比如勾股定理,大家通过逻辑推理就能理解它,不需要去测量一百个三角形的边长来核实,数学可以说是人类知识体系和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特例。”

蒋尘若有所思地说:“这么说,数学就是纯靠理性的知识?那‘叉子’的另一边是什么呢?”

“另一边就是经验知识,”和蔼教授解释道,“在休谟看来,这类知识单纯靠理性是得不到的,甚至单纯靠理性去想,反而不可靠。大家都知道,理性推理有两个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具体事情里归纳出总结论,演绎是从基本结论推演出不同情况。但休谟认为,只靠理性思考,不管是归纳还是演绎,得出的结论都可能不可靠。”

“先说说归纳的问题。”教授举例道,“有个很有名的‘火鸡悖论’,大家应该听过吧?农场里的火鸡,每天看到农场主出现就有食物吃,久而久之,它归纳出‘农场主出现就有食物’的结论。它每天验证,这个结论都成立,可到了感恩节前夕,农场主带来的不是食物,而是屠刀,这个归纳出的规律瞬间失效了。”

周游皱起眉头:“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归纳啊,比如看到几次下雨前蚂蚁搬家,就觉得蚂蚁搬家会下雨,这难道也不可靠吗?”

“日常使用时,我们不用像哲学家那样较真,”和蔼教授耐心地说,“但休谟想提醒我们的是,掌握了过去的事实,不一定能推断未来,因为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未来会完全重复过去。这种问题,我们今天称之为‘不完全归纳的误区’,也就是说,归纳的样本有限,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存在偏差。”

“那演绎又有什么问题呢?”叶寒接着问。

和蔼教授回答:“演绎推理要成立,有个重要前提——得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但休谟认为,我们很难判断真正的因果关系,常常只是把时间和空间上相近、先后发生的两件事,强行套上因果关系。”

“比如,秋冬季节,小张穿短袖跑步后感冒了,过去人们会觉得‘着凉是感冒的原因’。但现在医学研究表明,冷空气本身不会让人感冒,真正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病原体,像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引起,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反而在温暖、人多不透气的空间里,感染疾病的概率比室外还高。”

许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以前认为的因果关系,可能根本不对啊!还有‘乌鸦叫,丧事到’,是不是也属于这种情况?”

“没错,”和蔼教授点头,“人们看到乌鸦叫后有丧事发生,就觉得两者有因果关系。可实际上,可能是人快去世时散发的特殊气味吸引了乌鸦,并非乌鸦叫导致丧事。这说明,准确找到事物的因果关系,其实非常难,我们现在坚信的因果关系,也未必是真正的因果。”

秦易提出疑问:“既然归纳和演绎都可能靠不住,那我们该依靠什么呢?”

“休谟并没有否认经验的作用,反而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和蔼教授说,“经验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所有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不同人有不同经验,所以在心灵中形成了不同的观念和知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过,哲学史上还有和经验主义对立的学派——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授继续讲解,“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他认为通过思考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他没有完全否认观察的作用,但觉得观察只能让人认识事物表象,无法触及世界本质。”

“像数学里的等号、开方、对数这些概念,现实世界中没有直接对应的存在,我们不可能靠观察感知到,只能靠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获得。笛卡尔之后,牛顿、莱布尼茨这些着名数学家,都是理性主义的信奉者。”

蒋尘发现了一个规律:“教授,我发现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比如休谟、洛克,好像更关注对社会的观察;而理性主义代表人物,像笛卡尔、牛顿,在数学上都很厉害,这是巧合吗?”

“不是巧合,这和他们的研究方法与关注领域密切相关。”和蔼教授解释道,“经验主义者侧重从社会观察中提炼哲学见解,理性主义者则更擅长通过数学推理探索世界规律。不过,也有哲学家试图调和两者的分歧,比如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奠基人康德。他原本是理性主义者,读了休谟的着作后深受启发,花了很多年修正自己的哲学思想,来回应休谟的观点。”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对西方的政治、法律、科学和社会影响深远。今天我们重点聊聊它们在科学上的影响,尤其是和心理学、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教授话锋一转,“我把休谟的‘叉子’再延伸一下,结合现代知识体系,把知识和方法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数学,纯粹依靠理性,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明确了。第二类是自然科学,理性成分占比大,我们会用简单规律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实证主义方法完善规律边界。规律的获取,有的靠有限归纳,有的靠合理演绎。比如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理性的逻辑推理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三类是非科学,大家注意,非科学不是伪科学。它包括很多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有哲学和宗教。在这些领域,经验的占比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需要理性分析和逻辑,而是很难找到像自然科学定律那样普适的规律,就算有规律,适用范围也很严格,甚至很多经验研究根本无法用规律概括。”

周游联想到之前学过的知识:“教授,心理学是不是也属于经验成分较多的学科?我记得心理学有很多实验都是基于经验观察的。”

“非常正确,”和蔼教授肯定道,“现代科学中,心理学和医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经验科学。其实‘经验主义’这个词最早就来自古希腊的医学,当时有些医生主张靠经验给病人看病,反对依赖书本教条,这就是早期的经验主义。”

“还有一个特别的领域——认知科学中的人工智能研究,也非常依赖经验。早期的人工智能学者,比如提出形式语言模型的乔姆斯基,想把人工智能划归到自然科学范畴,希望靠理性和逻辑解决问题。他们试图用数学模型生成人类语言,这在计算机语言上是可行的,因为计算机语言能完全纳入数学框架。”

“但人类语言太复杂了,总有很多例外,设定的规律经常失效。到了上世纪70年代,贾里尼克等人扛起经验主义大旗,让计算机通过学习经验和案例来处理人工智能问题。现在人工智能的成功,就是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叶寒好奇地问:“教授,学术界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没有争议吗?”

“当然有,”和蔼教授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有两派关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学术会议。一派是偏传统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比如计算语言学国际会议COLING;另一派是偏经验主义的,比如经验方法自然语言处理会议EMNLP。我参加过这两类会议,两派学者的研究思路差异很大。不过近年来,两派会议有时会一起举办,这也体现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结合趋势。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成就,都来自经验主义这一派。我写的《智能时代》这本书,本质上介绍的就是经验主义方法。”

课程接近尾声,和蔼教授开始总结:“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该用理性主义,什么时候该用经验主义呢?我认为,理性主义主要用在两个地方。第一,面对数学和自然科学问题时,理性推理是核心。第二,当我们需要找出一件事的错误时,理性能帮我们判断哪些结论不合逻辑、不合理。但要注意,用理性主义时,一定要清楚规律的适用边界,不能把它变成教条主义。”

“至于经验主义,在我看来,只要涉及非科学问题,我们都应该更相信经验。比如人际交往中,我们靠经验判断对方的性格和态度;在艺术欣赏中,经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经验可以脱离理性,经验需要理性的梳理和分析,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后,和蔼教授抛出一个思考题:“今天我们探讨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适用场景,那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应该侧重经验主义,哪些方面应该侧重理性主义呢?欢迎大家下次上课分享自己的观点。觉得这节课有收获的同学,别忘了点赞支持,也可以催更后续课程,我们会带来更多关于哲学与生活的探讨。”

课堂内容总结:

该课堂内容围绕“何时用经验主义,何时用理性主义”展开。和蔼教授以“休谟的叉子”为切入点,指出其将知识分为无需经验验证的观念知识(如数学,靠理性获得)与依赖经验的经验知识,还分析了理性推理中归纳(存在不完全归纳误区,如“火鸡悖论”)与演绎(难辨真实因果,如“着凉致感冒”的误区)的局限性。

教授接着梳理经验主义(以洛克为代表,认为知识源于经验)与理性主义(以笛卡尔为代表,强调靠思考获真知)的争论,提及康德试图调和分歧,又将知识延伸分为数学(纯理性)、自然科学(重理性,需实证)、非科学(重经验,如心理学、部分社会科学)三类,并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为例说明经验主义的重要性。

最后教授总结:理性主义适用于数学、自然科学问题及找错误,经验主义适用于非科学问题,还抛出“教育孩子中如何侧重两种主义”的思考题。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