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155章 课·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从共和到帝国的历史逻辑~欧洲史专题课

新学期第二讲,咱们聚焦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短暂历程,拆解它如何从普选诞生的共和政体,一步步转向路易·波拿巴主导的第二帝国。上一讲提到,1848年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共和、普选、保就业三大政策,可“保证人人有工作”的承诺很快遇挫——路易·勃朗组建的国家工场因缺乏实际工作、靠加税维持,引发纳税人不满,工人也因计件工资政策闹事,最终议会解散工场触发暴动,卡芬雅克将军血腥镇压才稳住局势。

1848年11月,第二共和国宪法确立总统制,却在总统大选爆出意外:拿破仑侄子路易·波拿巴以550万票远超卡芬雅克的150万票当选。此后,路易·波拿巴借经济成就、温和姿态与政治敏感积累实力,最终通过1851年政变解散议会、1852年公投称帝,完成从共和到帝国的转向。今天,咱们就结合心理学、易经与哲学原理,揭开这一历史转折背后的深层逻辑。

(课堂铃声响起,和蔼教授拿着标注密密麻麻的讲义走进教室,叶寒、秦易、许黑、蒋尘、周游已坐好,桌上摊着上节课的笔记)

和蔼教授:同学们,新学期第二课咱们接着聊1848年革命后的法国政局。上节课结尾提到,临时政府搞了个“国家工场”,承诺给工人安排工作,结果两个月就出了大问题。秦易,你先回忆下,国家工场为啥会引发混乱?

秦易:教授,我记得是因为国家工场没正经活干,工人天天点卯领钱,政府只能加税,纳税人不乐意;后来改计件工资,工人又闹,最后议会解散工场,6万工人暴动,卡芬雅克将军镇压了才完事。

和蔼教授:说得很完整!这里咱们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临时政府的“保证就业”承诺,其实是利用了“期望效应”——给工人画了个“有稳定收入”的饼,可实际没能力兑现,这种“期望落空”必然引发不满。再看纳税人,他们觉得“自己辛苦缴税养闲人”,这是“公平感失衡”的体现,两边矛盾一激化,骚乱就成了必然。

从《易经》“履卦”来看,“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做事得遵循客观规律,临时政府不顾财政实力和实际需求搞国家工场,就是“履不当履”,违背了治理的“坦途”,最后“血流成河”就是必然结果。许黑,你觉得这里还能从哲学角度解读吗?

许黑:教授,我想到了“实践论”!临时政府的政策只停留在“想解决就业”的主观愿望,没考虑“有没有活可干”“钱从哪来”的客观现实,脱离实践的政策肯定要失败,这就是唯心主义的问题。

和蔼教授:太对了!这正是马克思说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只谈目标,不谈实现路径。咱们再往下说,1848年11月颁布的第二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总统制,还和美国的总统制做了对比。周游,你还记得两者有哪些关键区别吗?

周游:教授,我记了三点:一是法国总统不能连任,美国能连任一届;二是法国是一院制,美国是两院制;三是法国总统没否决权,但能退回国会法案,美国总统一票否决后,国会2/3多数能推翻。

和蔼教授:没错!这里咱们引入哲学“权力制衡”理论:美国的总统制通过“连任限制、两院制、有限否决权”形成相互制衡,而法国总统制看似限制总统(不能连任),却没给总统足够的制衡国会的工具,反而留下“退回国会法案”的模糊空间,为后来路易·波拿巴突破制度埋下隐患。

再看教授提到的“良善治理三原则”,尤其是第三条——“保护传统与默认共识”。从心理学“群体共识”角度看,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想争着说话,没有默认的规则和传统,就会陷入“杠精横行”的内耗,治理成本会极高。叶寒,你平时关注互联网舆论,是不是能感受到这种问题?

叶寒:教授,太有体会了!现在网上只要有不同观点,就会有人抬杠,没人愿意听别人的想法,其实就是缺乏“默认共识”,大家都想按自己的来,最后什么也讨论不出,和当时法国的情况有点像。

和蔼教授:确实如此!咱们回到主线,1848年总统大选,路易·波拿巴为啥能赢?蒋尘,你觉得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蒋尘:教授,我觉得是“拿破仑的光环”!农民根本不认识卡芬雅克和拉马丁,但知道拿破仑,路易·波拿巴作为侄子,自然能得到农民的支持;而且工人恨卡芬雅克镇压暴动,纳税人恨拉马丁搞国家工场加税,多方力量都偏向路易·波拿巴。

和蔼教授:精准!这里有个重要的心理学现象——“光环效应”,拿破仑的历史声望像光环一样笼罩在路易·波拿巴身上,让选民忽略了他本身的能力,只凭“侄子”身份就投他票。从哲学“认知偏差”来看,农民对政治人物的认知停留在“熟悉的符号”(拿破仑),而不是对候选人政策的理性判断,这也反映了当时民众政治启蒙的不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议员们担心路易·波拿巴学拿破仑称帝,就用“年薪从60万法郎涨到120万”换他取消普选,结果改了个“原籍住满3年才有投票权”,300万工人失去选票。这里从《易经》“革卦”来看,“革之时义大矣哉”,改革要顺应时势,议员们想靠“给钱换权力限制”,既没顺应“民族主义深入人心、普选已被接受”的时势,又损害了工人利益,反而让路易·波拿巴获得了“同情工人”的潜在资本,这是“革而失当”。

秦易:教授,那路易·波拿巴后来怎么积累实力,直到政变称帝的呢?

和蔼教授:秦易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路易·波拿巴有三个优点:懂经济(铁路总长增6倍、钢铁产量全球第二、财政收入增40%)、温和(不对对手用阴招)、政治敏感(花钱买军队效忠、搞落选者沙龙笼络人心)。从心理学“归因理论”来看,民众会把经济好转归因于路易·波拿巴的能力,再加上他温和的姿态,自然会越来越支持他——这就是“正向归因积累信任”。

1851年,30万份请愿书要求修宪让他连任,80个政府部门支持,他还公开表态“反对极端手段”,稳住中间派。这里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从哲学“矛盾论”来看,他抓住了“议会与民众的矛盾”,借民众请愿向议会施压,同时用温和表态化解“要搞独裁”的质疑,一步步占据主动。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武力解散议会,12月20日公投“延长总统任期10年”,投票率81%,745万赞成;1852年11月公投“是否同意称帝”,投票率90%,780万赞成,第二帝国成立。从心理学“从众效应”来看,当大部分人支持时,少数人会跟风投票,尤其是公投这种“公开表达立场”的场景,更容易出现从众;从哲学“民主本质”来看,路易·波拿巴用“全民公投”取代“代议制”,看似是“尊重人民意愿”,实则是用民众的“非理性支持”摧毁共和制度——这就是“波拿巴主义”的精髓,用民主形式实现独裁目的。

许黑:教授,那路易·波拿巴称帝后,是不是也因为“拿破仑光环”而失败了?

和蔼教授:许黑这个联想很对!马克思说“他叔叔的光环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路易·波拿巴想复刻拿破仑的军事辉煌,结果在普法战争中惨败,不仅自己被俘,还让法国陷入苦难。从《易经》“亢龙有悔”来看,“盈不可久也”,他过度依赖拿破仑的光环,不切实际地追求军事成就,最终走向覆灭,这就是“亢龙无节”的后果。

和蔼教授:讲到这儿,咱们梳理下第二共和国转向第二帝国的脉络:国家工场的失败暴露共和政府的治理缺陷,宪法设计的漏洞给路易·波拿巴可乘之机,“拿破仑光环”与民众的认知偏差让他当选总统,后续靠经济成就、温和姿态积累实力,最终借公投突破制度限制,完成从共和到帝国的转向。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政体的稳定不仅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更需要民众的政治理性与对传统共识的尊重。

最后,给大家留两个思考题:

1. 结合心理学“期望效应”与《易经》“履卦”,分析临时政府“保证人人有工作”的政策为何必然失败?若你是当时的政策制定者,会如何在“满足工人就业需求”与“保证财政可持续”之间找到平衡?

2. 从哲学“民主本质”与心理学“光环效应”角度,谈谈路易·波拿巴利用“拿破仑光环”和“全民公投”实现独裁的过程,你认为“全民公投”与“代议制”哪个更能体现民主?两者该如何结合才能避免“民主外衣下的独裁”?

大家课后好好琢磨这两个问题,下节课咱们深入讨论路易·波拿巴称帝后的统治与最终覆灭。觉得这节课有收获的同学,别忘了点赞支持,也把咱们的欧洲史专题课推荐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后续还会讲普法战争等关键事件,千万别错过!

*^O^*——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转8第二帝国课堂内容总结

新学期欧洲史第二课围绕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如何转向第二帝国展开,结合心理学、易经与哲学原理,拆解了这一历史转折的关键脉络。

课程开篇回顾上一讲核心:1848年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推出“保证人人有工作”政策,路易·勃朗组建国家工场接纳失业工人,日发2法郎薪资。但因无实际工作可安排,工人多是“点卯领钱”,政府只能靠加税维持,引发纳税人“公平感失衡”;后续改计件工资,又触发工人不满。1848年6月议会解散工场,6万工人暴动,卡芬雅克将军血腥镇压才平息局势。从心理学“期望效应”看,政府未兑现就业承诺致“期望落空”;从《易经》“履卦”而言,此举违背治理规律“履不当履”;从哲学“实践论”分析,政策脱离“有无活干、钱从哪来”的客观现实,属唯心主义产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1848年11月,第二共和国颁布总统制宪法,与美国总统制有三大区别:法国总统不可连任、实行一院制、总统无否决权但可退回国会法案。课程指出良善治理需三原则,尤其强调“保护传统与默认共识”,从心理学“群体共识”看,缺乏共识易致社会内耗,如同当下互联网“杠精横行”的困境;从哲学“权力制衡”理论分析,法国总统制未形成有效制衡,为后续制度突破埋下隐患。

1848年总统大选爆冷,路易·波拿巴凭550万票远超卡芬雅克的150万票当选。核心原因是“拿破仑光环效应”(心理学),农民因熟悉拿破仑而支持其侄子,工人恨卡芬雅克镇压、纳税人怨拉马丁加税,多方力量倾斜。议员为防其称帝,以“年薪翻倍”换他取消普选,最终改为“原籍住满3年有投票权”,300万工人失权。从《易经》“革卦”看,此举“革而失当”,未顺应普选深入人心的时势,反让路易·波拿巴获“同情工人”的潜在资本。

路易·波拿巴执政后,凭“懂经济(铁路、钢铁、财政大幅增长)、姿态温和、政治敏感(买军队效忠、搞落选者沙龙)”积累实力。1851年,30万份请愿书要求修宪允许其连任,80个政府部门支持,他还以温和表态稳住中间派,借“议会与民众的矛盾”(哲学矛盾论)施压议会。12月2日,他武力解散议会,12月20日公投“延长总统任期10年”获高票;1852年11月公投“是否称帝”再获通过,第二帝国成立。从心理学“从众效应”看,公投中民众易跟风;从哲学“民主本质”分析,他以“全民公投”取代“代议制”,借民主形式实现独裁,即“波拿巴主义”精髓。

课程结尾提到,路易·波拿巴最终因复刻拿破仑军事辉煌失败(普法战争惨败)覆灭,契合《易经》“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规律,并留下两道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政策制定与民主本质的问题,同时预告后续将讲解其统治覆灭与普法战争相关内容。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