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 年立秋的日内瓦联合训练场,全息投影在花岗岩地面投下青铜色的沙暴。江浅站在指挥台后,看着三个时空的守护者在模拟场中站成三角。1913 年的铁匠握着定星锤,锤头的时砂结晶与 1938 年张敏教案本上的螺旋符号共振;1967 年的艾伦戴着神经头盔,防护服上的荧光纹路正与东京山田的脑机接口同步。
“第一场景:时空坍缩模拟。” 江浅的声音透过扩音器回荡,模拟场突然裂开蛛网般的裂隙,青铜色沙粒在裂隙中组成狰狞的漩涡,“1913 组建立能量基底,1938 组防御突发波动,1967 组锁定坍缩核心。”
铁匠率先举起定星锤,锤头在地面划出七圈螺旋。沙粒旋涡撞上螺旋纹时突然减速,在地面凝结成 1913 那江南水巷的模样 —— 青石板路、乌篷船、还有他铺子门口的老槐树。“跟着这纹路走。” 他对着通讯器喊道,汗水顺着下颌线滴在锤柄上,“就像顺水推舟,别跟它较劲。”
张敏的教案本在这时自动翻到《楚辞》页面,“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的字样渗出淡金色的光。当某个裂隙突然扩大时,她指尖的粉笔灰与时砂混合,在半空画出防空洞的拱顶形状,将喷涌的能量牢牢锁在里面。“1938 年的老法子。” 她的眼镜片反射着能量流的蓝光,“越是混乱,越要守着根基。”
艾伦的神经头盔突然发出蜂鸣。全息屏幕上,坍缩核心的坐标正在快速跳动,他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将 1967 年的电磁脉冲压缩成针尖大小的能量束。“锁定北纬 32 度,东经 44 度。” 他对着麦克风说,能量束穿透张敏的防护盾时,自动避开了 1913 年的螺旋基底,“就像外科手术,既要精准,又不能伤着周围组织。”
第一波模拟结束时,模拟场的地面留下完整的能量轨迹:1913 年的螺旋纹路是根基,1938 年的拱顶结构是防护,1967 年的能量束是手术刀。江浅调出数据对比,协同效率比单独行动时提升了 217%。“但你们的能量波还在冲突。” 她指着屏幕上交错的波形,“铁匠的定星锤刚才差点震碎张老师的防护盾,就像……” 她突然想起什么,“就像 1938 年的发报机遇到强电流会短路。”
1938 年组的老王突然举起手,他工装裤口袋里的发报机正滋滋作响。“俺们在战场上有暗号。” 他掏出块被石砂侵蚀的钢板,1913 年的铁匠用定星锤敲出三短一长的节奏,钢板竟泛起红光,“不同的敲打声代表不同指令,比电报还准。”
第二场景模拟的是时沙暴叠加时空乱流。当青铜色的沙粒与 1941 年的弹片、1967 年的塑料碎片在模拟场中混杂时,1913 年的铁匠突然敲响定星锤,三短一长的节奏在空气中震荡。张敏的教案本立刻翻到长沙地图,1938 年的林秀芝抛出急救包,绷带在空中组成防护网的节点,而艾伦的能量束则沿着节点的连线精准射击。
“就像编竹筐。” 铁匠的锤头每落下一次,沙粒组成的乱流就驯服一分,“1913 年编竹筐时,老师傅说要顺着材料的性子,该松的松,该紧的紧。” 他的定星锤突然改变节奏,三长两短 —— 这是老王刚才教的 “需要支援” 信号。
张敏立刻调整防护盾的形状,将原本封闭的拱顶改成漏斗状,引导能量流朝着艾伦的瞄准方向流动。“1938 年转移伤员时,我们会用这种方式引导担架队。” 她的粉笔会在能量流中画出箭头,“混乱中更要有人指明方向。”
艾伦的神经头盔在这时捕捉到异常波动。某个时砂颗粒中混着 1913 年的铁屑,正在干扰能量束的轨迹。他迅速切换频率,让 1967 年的电磁脉冲与铁匠的定星锤形成共振,那些铁屑突然像找到磁极般,自动排列成辅助瞄准的十字线。“科技也需要学会变通。” 他对着通讯器笑,“就像医生遇到罕见血型,总得想办法配型。”
训练进行到第三天,江浅设计了终极考验:同时模拟三个时空的危机点。1913 年的敦煌裂隙、1938 年的台儿庄战场、1967 年的纽约地铁,在模拟场中形成三角对峙。当铁匠的定星锤、张敏的教案本、艾伦的神经头盔同时达到最大功率时,模拟场的中央突然出现淡金色的能量球,里面浮现出《伏尼契手稿》的完整星图。
“这是‘时空共鸣’。” 江浅的声音带着惊叹,能量球的光芒中,1913 年的打铁声、1938 年的防空警报、1967 年的电子音完美融合,“古籍说‘三星归位,其力断金’,原来不是指摧毁,是指融合。”
里约的卡洛斯突然用沙粒在地面画出这个能量球,1913 年的铁匠用定星锤沿着沙粒轨迹敲打,1938 年的林秀芝将急救包放在能量球下方,艾伦则注入 1967 年的电磁能量。当能量球膨胀到覆盖整个模拟场时,所有人的印记同时亮起,在空气中组成跨越时空的网络 —— 每个节点都是某个守护者的位置,每个连线都闪烁着三个时代的能量特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时砂遗楼请大家收藏:()时砂遗楼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俺好像能‘看见’1913 年的风箱。” 老王的发报机突然打出 1913 年的气象数据,“它的节奏和俺爹修的钟表一样。”
“我能在能量流里读到 1967 年的方程式。” 张敏的教案本上,《楚辞》的诗句与量子力学公式并排出现,“原来‘上下而求索’说的就是这个。”
艾伦摘下神经头盔,额头上的汗珠在能量球的光芒中泛着彩虹色。“我的仪器显示,1913 年的时砂里含有 1938 年的硝烟成分,还有 1967 年的电磁粒子。” 他的指尖穿过能量球,没有感受到任何阻力,“它们早就混在一起了,是我们自己画地为牢。”
深夜的训练场,江浅看着守护者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经验。1913 年的铁匠教大家如何用最原始的触感判断能量流动,1938 年的林秀芝演示如何用急救知识稳定时空创伤,1967 年的苏菲则讲解量子纠缠与能量协同的原理。当铁匠的定星锤、张敏的粉笔、艾伦的虚拟键盘同时触碰时,地面的沙粒突然组成完整的《伏尼契手稿》星图,每个星座都标注着三个时代的守护者名字。
“明天进行最终演练。” 江浅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充满希望,“模拟场会重现两河流域的时空之心,那是时砂暴的源头。” 她看着星图中最亮的那颗恒星,那里已经自动标注了所有守护者的名字,“记住,你们不是三个组,是一个整体 —— 就像这星图,少了任何一颗星,都不成其为星座。”
黎明时分,最终演练开始。当模拟的时空之心在场地中央出现时,所有守护者同时启动能力。1913 年的螺旋纹路扎入地心,1938 年的防护网覆盖天空,1967 年的能量流则像血管般连接着天地。当青铜色的时砂暴撞上这个立体网络时,突然化作漫天光点,在空气中组成三个重叠的印记 ——1913 年的定星锤、1938 年的教案本、1967 年的神经头盔,最终融合成一个全新的符号。
江浅的监测仪显示,这次的协同效率达到了理论最大值。她看着守护者们在模拟场中互相击掌,1913 年的铁匠用定星锤碰了碰 1967 年的神经头盔,1938 年的张敏则将粉笔灰蹭在艾伦的防护服上。那些来自不同时空的印记在阳光下闪烁,仿佛在诉说一个真理:拯救世界的从来不是孤立的英雄,而是跨越时代的理解与配合。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训练场的穹顶时,江浅在日志里画下那个融合后的新符号。旁边写着:“1913 年的根,1938 年的干,1967 年的叶,共同撑起对抗时空风暴的树。” 远处传来三个时代的守护者同时发出的笑声,那笑声穿过模拟场的能量屏障,在日内瓦的晨雾中久久回荡,像一首跨越百年的歌谣。
喜欢时砂遗楼请大家收藏:()时砂遗楼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