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使命的代价 > 第169章 证据传递

使命的代价 第169章 证据传递

作者:爱吃酱烧牛蹄筋的伊贺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5 01:23:35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百六十九章 证据传递

时间,如同沙漏中飞速流逝的沙粒,带着死亡的催促。卫生间里昏迷的“保洁员”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被发现,引发更猛烈的后续清除行动。空气中弥漫着未散的杀气和淡淡的血腥味(来自我掌心被自己指甲掐破的伤口),混合着消毒水的气味,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属于战场边缘的独特气息。

那本《明代瓷器釉色分类与辨伪》静静地躺在床头柜上,封面上温婉的青花图案,与它内部承载的血淋淋的罪恶和足以颠覆乾坤的秘密,形成了最尖锐、最讽刺的对比。它是我用生命危险换来的成果,也是此刻最致命的累赘。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将证据送出去!

我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如同超频的处理器,过滤着所有可能的方法和随之而来的风险。

方案一:强行带走,寻找杨建国。

风险:病房外情况不明。那个“保洁员”是否有同伙在附近接应?医院正常的出入口是否已被监视或封锁?我带着这本显眼的书,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目标太大。一旦被拦截,证据暴露,万事皆休。

方案二:利用病房内预设的紧急联络方式。

杨建国确实留下过一种极端情况下的联络信号——一种特定的、重复点亮病房内某盏壁灯的方式,理论上会吸引外围观察点的注意。但这种方式响应时间不确定,且无法传递具体的、复杂的情报(比如这本“水印”书)。更重要的是,如果对方已经监控了整个区域的能源波动,这种信号无异于自我暴露。

方案三:制造混乱,趁乱传递。

例如引发火警。风险极高,且混乱中证据更容易丢失或损毁。水会破坏“水印”,火会焚毁一切。不可控因素太多。

方案四:……

一个个方案在脑海中浮现,又被迅速否定。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如同在布满陷阱的雷区中摸索,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我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本决定命运的书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右手那道灼痛不止的疤痕。冰冷的触感和内部的灼热交织,奇异地带来一丝丝清醒。

等等……书?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骤然照亮了思维的死角。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最显眼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敌人——无论是佛爷、神秘“先生”还是保护伞网络——他们在搜寻什么?他们在警惕什么?他们警惕的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卧底,是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存储、传递情报的专业人员。他们会搜查电子设备,会监控通讯信号,会排查任何可疑的物理存储介质。

但他们大概率不会在意一本……用来伪装身份、学习附庸风雅的、枯燥的古董鉴定书!尤其是在我刚刚“晋升”,需要恶补这些知识以应对佛爷的情况下!

这本书的存在,合情合理!它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毫无价值的“噪音”!

关键在于,如何将这本“无害”的书,安全地、不引起任何怀疑地,送到杨建国手中。

直接让人来取?不行,任何与我直接接触的人都会成为怀疑目标。

通过医院的常规渠道?风险不可控,无法确保最终落到谁手里。

我需要一个“信得过”,且其行为逻辑完全符合常理,不会引发任何联想的“传递者”。

我的视线缓缓移动,最终,定格在了病房门口地面——那张从昏迷的“保洁员”身上搜出来的、没有任何标识的电子门卡。

一个计划,如同拼图般,在我脑海中迅速成型。粗糙,冒险,但或许是当前绝境中唯一一线生机。

我立刻行动起来。

首先,我快速处理了现场。将昏迷的女人用撕碎的床单牢牢捆绑,塞进卫生间的储物柜深处,并用清洁车和其他杂物巧妙遮掩。确保短时间内不会被轻易发现。

接着,我走到书桌前,拿起那本《明代瓷器釉色分类与辨伪》,深吸一口气。我翻到其中一页,上面有我之前用清水写下、此刻已几乎完全蒸发、只留下极其细微纸张褶皱的“水印”记录。我拿起桌上那支医生查房时用的、最普通的蓝色圆珠笔,在这页空白处,以一种轻松随意、甚至略带潦草的笔迹,写下了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

【杨教授,您推荐的这本《明代瓷器釉色分类与辨伪》受益匪浅,特别是苏麻离青料发色特征与永宣器型演变部分,已初步掌握。书中第47页、89页、132页有几处插图印刷模糊,疑似盗版,可否方便时携正版一阅?——学生 陆文轩】

这句话,看似是学生向老师请教书籍问题,合情合理。

“杨教授”指向杨建国。

“苏麻离青料”、“永宣器型”是佛爷最近感兴趣且我恶补过的内容,符合“陆文轩”现阶段的人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使命的代价请大家收藏:()使命的代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指出“盗版”,并请求“携正版一阅”,是核心!这是一个隐晦但明确的信号——这本书有问题(是“盗版”,即承载了异常信息),我需要你(杨建国)带着“正版”(可能是接收装置、密码本或只是一个确认安全的信号)来取走它!而点出的三个页码(47, 89, 132),正是我记录保护伞网络核心架构(省级枢纽和“先生”信息)以及父亲被害关键证据的页码!

写完这句话,我仔细检查笔迹,确保它看起来自然,没有任何刻意伪装的痕迹。然后,我将这张纸条随意地夹在书中间,合上书。

现在,是计划最关键、也最危险的一步——如何将这本书,送到一个杨建国能够合理、且不引起怀疑地接触到的地方。

我拿起那张从杀手身上搜来的电子门卡。它能打开哪扇门?我不知道。但它是一个机会。

我走到病房门口,将耳朵贴在门上,仔细倾听外面的动静。走廊里一片寂静,仿佛之前的生死搏杀从未发生。但这种寂静,更让人不安。

深吸一口气,我轻轻拧动门把手,推开一条缝隙。走廊空无一人,只有头顶日光灯发出的嗡嗡声。

目标:医院图书馆或者公共阅览区。这类地方通常有借阅或寄存服务,书籍流动是常态,将一本书暂时存放在那里,最为合理。

我保持着“陆文轩”应有的、略带病容的平静姿态,手里拿着那本关乎无数人性命的书,步伐稳定地走出病房,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向位于医院西翼的小型图书馆走去。

每一步都如同踩在烧红的炭火上。走廊两侧紧闭的房门,仿佛隐藏着无数窥视的眼睛。任何一个与我擦肩而过的医生、护士甚至病人,都可能是不怀好意的监视者。我能感觉到后背伤疤传来的紧绷感,右手的旧伤也在持续发出警告般的悸动。

幸运的是,一路上并未遇到任何盘问或异常情况。医院依旧按照它固有的节奏运行着,仿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在康复期散步的病人。

来到图书馆门口,这里是自助服务模式,只有一个管理员在远处的柜台后打盹。里面书架林立,环境安静,只有零星几个病人在翻阅杂志。

我的心跳微微加速。就是这里了。

我假装在书架上浏览,目光快速扫视,寻找着合适的位置。不能太显眼,也不能太隐蔽。最终,我选择了一个标注着“艺术社科 - 暂存待整理”的书架。这个书架上的书通常是被读者翻阅后随意放回,或者等待管理员归类上架,流动性强,暂时多出一本也不会立刻引起注意。

我小心翼翼地将那本《明代瓷器釉色分类与辨伪》,插入了这个书架中间偏下的位置,与其他几本类似题材的书籍混在一起。做完这一切,我感到手心一片冰凉的汗湿。

现在,需要通知杨建国。

直接联系他太危险。我想起了我们之间一个极少启用、只有在极端失联情况下使用的“死信”传递点——医院后院花园,第三张长椅下方,有一块松动的砖块。

我必须去那里留下信号。

离开图书馆,我转向通往花园的走廊。就在我即将走到走廊尽头时,迎面走来两个穿着西装、身形健硕的男人。他们的步伐沉稳,目光锐利,看似随意地扫视着四周,但那专业的姿态和腰间不自然的隆起,瞬间让我警铃大作!

不是医院的人!是“清理”小组的后援?还是保护伞网络派来的人?

他们显然也看到了我。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审视。

不能退缩!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我强迫自己维持着正常的步速和表情,甚至对着他们若有若无地点了下头,仿佛只是一个碰巧路过的病人。我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血液冲击着耳膜,但脸上必须波澜不惊。

擦肩而过的瞬间,我能感觉到他们目光如同实质般扫过我的后背。我强忍着回头看的冲动,继续向前走,直到拐过弯,确认脱离他们的视线,才靠在墙壁上,微微喘了口气。

危机并未解除。他们很可能正在逐层搜索那个失踪的“保洁员”。时间更加紧迫了!

我加快脚步,来到后院花园。午后的阳光有些慵懒,几个病人在散步或坐着晒太阳。我找到第三张长椅,假装坐下休息,趁无人注意,迅速用脚尖拨开下方一块松动的砖块,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用特定折叠方式折好的空白纸条(这意味着“有极度重要情报,启用备用方案接收”)塞了进去,然后将砖块恢复原状。

信号已经发出。现在,我能做的,只有等待,和祈祷。

祈祷杨建国能及时看到信号。

祈祷他能理解我夹在书中的纸条的含义。

祈祷他能赶在敌人之前,找到那本《明代瓷器釉色分类与辨伪》。

我回到病房,反锁房门。卫生间储物柜里那个昏迷的女人依旧没有动静。但空气中的紧张感几乎令人窒息。每一次走廊传来的脚步声,都让我的神经紧绷到极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使命的代价请大家收藏:()使命的代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坐在床边,看似闭目养神,实则全身的感官都提升到了巅峰状态,如同潜伏在草丛中的猎豹,警惕着任何风吹草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日光逐渐西斜,染上了黄昏的色彩。

突然——

“咚、咚。”

敲门声再次响起。与之前“保洁员”的节奏不同,这次更沉稳,带着一种熟悉的韵律。

是杨建国吗?他来得这么快?还是……敌人伪装?

我悄无声息地移动到门后,透过猫眼向外望去。

门口站着的,果然是杨建国。他穿着一身便服,手里拎着一个果篮,脸上带着探病时应有的、略显沉重的表情。

但我没有立刻开门。我必须确认。我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他身后的走廊,确认没有埋伏。同时,我注意到他今天戴了一条很少戴的深蓝色条纹领带——这是我们约定的安全信号之一。

深吸一口气,我打开了门。

“杨……杨教授。”我露出适当的惊讶和一丝疲惫,“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你恢复得怎么样。”杨建国走了进来,目光看似随意,却极其迅速地扫视了整个病房,尤其是在卫生间门口停留了一瞬,“顺便跟你聊聊上次提到的那本瓷器鉴定的书,我找到几个不同的版本,可以对比一下。”

他提到了书!他收到了信号,并且理解了!

我的心猛地一跳,但脸上不动声色:“是吗?那太好了。我正有些问题想请教您。我之前看的那本,感觉有些地方印刷模糊,怕是盗版,就暂时放在图书馆‘艺术社科暂存区’了,想着下次再去仔细看看。”

我说出了关键信息——“图书馆”、“艺术社科暂存区”!

杨建国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了然的精光,随即恢复了平静:“哦?放在那里了?正好,我过去看看,如果是盗版,就别看了,误人子弟。我车上正好带了一本正版的,一会儿给你拿上来。”

对话自然流畅,没有任何破绽。

“麻烦您了。”我感激地说。

杨建国点了点头,没有多做停留,仿佛真的只是顺路来看看,然后便转身离开了病房。

门关上的瞬间,我全身的力气仿佛被抽空,几乎要瘫软在地。后背已被冷汗完全浸透。

第一步,成功了。信号已传达,位置已指明。

但,这仅仅是传递的开始。杨建国能否安全地从图书馆取走那本书?取走的过程中是否会被人注意到?他能否安全地离开医院?这本书在转移途中,是否会发生意外?

所有的问号,都悬而未决。

我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向下望去。只见杨建国不紧不慢地走出住院大楼,朝着图书馆的方向走去。他的步伐稳健,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我的目光紧紧跟随着他,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图书馆的入口。

时间,再次变得缓慢而煎熬。

每一秒,都像是在炭火上灼烤。

他进去了……他会在里面待多久?能找到那本书吗?会遇到盘查吗?

就在我心神不宁之际,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楼下停车场,一辆黑色的、未挂牌照的轿车里,似乎有镜片的反光一闪而过!

有人监视!

我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证据传递,并未脱离危险。甚至,可能才刚刚进入最危险的阶段。

我握紧了拳头,右手的旧伤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仿佛在预示着前方更加险恶的征途。

杨建国,他能成功吗?

那本承载着无数秘密与希望的《明代瓷器釉色分类与辨伪》,能否安然抵达它该去的地方?

悬疑,如同逐渐降临的夜幕,笼罩了一切。

喜欢使命的代价请大家收藏:()使命的代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