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1291章 这个皇帝成了神

盛唐华章 第1291章 这个皇帝成了神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20:10:40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为期三天的休沐很快结束。

李瑛于元月三日在太极殿参加了新年的第一个早朝,与满朝文武共同制定今年的战略规划,为全年打下基调。

在杜希望的主持下,裁军事宜进行的有条不紊,大唐的军队从巅峰时期的一百五十五万人降低到目前的一百一十八万人,累计裁军三十七万人。

裁军可不只是把士兵撵回家就完了,还得安抚他们的情绪,发放一定的补贴,才能保证这些士兵回家后安居乐业,避免他们落草为寇,为祸一方。

三十七万人的规模占了大唐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就算按照每人发放三十贯补偿金计算,也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故此,在李瑛的谋划下,兵部与户部以及各地官府一起合作,对裁减士兵实行补偿金加田地的方案。

具体是给士兵发放五到十贯左右的补偿金,剩下的用士兵籍贯所在地的田地作为补偿。

至于田地怎么来的,答案是从土豪劣绅手里没收的。

这些仗势欺人的豪绅身上都有大量的污点,只要深入调查,几乎没有一个干净的。

但要靠着朝廷中枢部门去调查全国一千多个县的违法行为,那工作量就跟愚公移山差不多。

因此李瑛这才把全国各地的三级官府全部拉进了裁军机构,谁也别想置身事外。

兵部的责任是拟定裁员名单,把那些战斗力薄弱的老弱病残淘汰掉,户部则按照裁员人数提供补偿金。

不管被裁掉的士兵来自于哪支军队,俱都按照籍贯发配到原籍,由省、郡、县进行妥善安置,为他们提供田地作为补偿。

举个例子,假设登封县有五百名裁员士兵返乡,那么县衙需要向这些人提供大概五千亩左右的土地进行补偿,折算价格为每亩抵一贯补偿金。

如果县衙手里没有地,那你就自己调查当地的地主豪绅,从他们手里把田地收上来,再分配给裁员士兵。

有朝廷的要求,以及刑部、大理寺的支持,各地官府都放开手脚干,查处了许多违法之事,没收了大量的田地。

用李瑛的话说,这就叫做“把责任分配到地方”,而不是由朝廷自己来解决问题。

裁军完成之后,将会让大唐一年节省五百万贯的支出,大幅减轻财政压力。

除了裁军之外,由杜甫主持的修建学堂事宜也在全国展开的如火如荼。

在过去的一年内,文教局总计在全国建设了超过五万座学堂,基本上实现了每个县至少不低于三十座学堂的规划。

这些公立学堂对所有百姓实行免费教育,无论贫富,凡十四岁以下、八岁以上,均可就近报名读书。

按照一个学堂一百名学生计算,一个县就有五千名青少年接受文化教育。

五万个学堂最多可以对五百万青少年进行扫盲,教育资源已经超过了学生的数量。

根据户部的人口普查,大唐在永乐元年的人口总数为七千五百六十八万人,比开元时期统计的人口多出了九百万。

也就是说,大唐的人口数量并没有因为三年内战减少,反而增加了。

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是因为李瑛三令五申的要求户部与各级政府严厉核查人口,如有出现瞒报、漏报、谎报的情况,各县县令、县尉、县丞、主薄全部问责,一律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在大唐皇帝的严厉政策下,各地官员不敢再敷衍了事,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严格的一次人口普查。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唐的人口达到了7568万,比开元十二年的6630万人增加了938万人口。

全国总人口七千五百万,年龄在八到十四岁之间的青少年人数为480万,教育部门的资源已经覆盖了生源,基本上让所有青少年都有了读书的机会。

按照李瑛的预算,每个学堂的投资在一百贯左右,五万座学堂的建设总共支出了不到五百万贯。

每个学堂有先生三到五人,负责教导孩童读书识字,教导孩童礼仪数学,教导孩童忠君报国。

是的,忠君报国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先生会教导孩子们感激朝廷,感激伟大的大唐皇帝,是圣人让你们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根据教育局的统筹,五万座学堂共有教书先生二十一万人,按照每名先生月薪一贯计算,全年的支出为两百五十多万贯。

但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们忠君报国,拥戴圣人的思想,李瑛愿意为大唐的教育事业买单。

只要持续推行二十年的教育事业,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受到忠君教育,那么大唐的国祚至少能够延长一百年,甚至两百年、三百年都不止!

除了教育事业有条不紊的推行之外,由王维主持的医院修建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在过去的一年内,在全国累计修建了一千八百多座公立医院。

只不过大唐没有财力对百姓实行免费医疗,百姓们在公立医院看病抓药需要付钱,因此反响不像学堂那样立竿见影。

但无论如何,这个年代进医院看病不需要挂号,不需要各种检查,而郎中都是免费问诊,病人只需要付药费即可,还是大幅降低了百姓在看病方面的支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盛唐华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三大政绩配合减免赋税、修建水库的政绩,再加上平定安史之乱、灭亡突厥、吐蕃、渤海三大强敌的军事战绩,使得李瑛在民间的威望空前绝后,已经超过了李世民。

许多地方为大唐皇帝修建了生祠,供奉他的塑像,前来祷告上香的百姓如同过江之鲫,不可胜数。

更有数不清的百姓甚至在家里供奉大唐皇帝的泥塑,朝夕上香,磕头上香,虔诚信奉。

“呵呵……朕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已经超过太宗皇帝了吗?”

当接到锦衣卫的调查报告之时,李瑛心中既喜悦又欣慰。

遥想自己刚穿越时候的如履薄冰,到现在的千古一帝,自己总算没有给穿越者丢人。

“朕现在仍是壮年,争取在五十岁之前继续为大唐开疆拓土,将整个东方纳入版图!

等朕老了,选择一位合格的继承人,那朕的这一生就算圆满了!”

站在龙首原眺望长安的时候,李瑛并未满足,发誓继续为大唐开疆拓土,继续在全球传播汉人的足迹。

只不过,李瑛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拥兵自重,诈病不归的王忠嗣给骗回长安,免得再发生内乱。

颜杲卿已经被罢相半个多月,甚至新年都是在天牢里渡过的,消息多半已经传到了东北,但李瑛依旧还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颜杲卿虽然出言不逊,但其本心是为了大唐着想,朕决定即日释放他出狱,贬往弘农郡担任刺史!”

李瑛实在不忍心继续关押颜杲卿,所以决定把他从天牢中释放了,暂时贬到外地担任刺史,等王忠嗣上钩了再调回京城。

“陛下圣明!”

上百名同情颜杲卿的大臣纷纷举着笏板谢恩。

虽然未能撤销对颜杲卿的惩罚,但能让他从天牢里走出来,还能落个三品的刺史担任,也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李瑛决定再等一个月的时间,毕竟从长安到龙泉万里迢迢,再加上东北天寒地冻,快马加鞭的送信至少需要半个月才能送到,王忠嗣不可能这么快就做出反应!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盛唐华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