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1203章 天有不测风云,但能未卜先知

看到南诏骑兵兵临城下,尽管只有两千多人,城内的唐军依旧不敢出城应战。

直到张巡率部夜袭敌营,一把大火将南诏营寨付之一炬,城内的唐军方才士气大振。

“张元帅亲至,快快开门!”

张巡的亲兵策马当先,径直来到矩州城下叫门。

“快快开门,随我迎接元帅!”

矩州太守张虔陀急忙下令打开城门,带着长史、参军等官员出城迎接。

张巡与矩州的官员相见之后告诉他们,雷万春率领的“三万人马”已经快到黔州了,安南都护府也派了两万人增援矩州,只要城内的将士坚守半个月,将会迎来至少五万援军。

“哈哈……若有五万大军来援,咱们矩州定然稳如泰山!”

张虔陀闻言喜出望外,当即把自己的太守府让给张巡办公,自己搬到了矩州司马衙门公干。

张巡率兵进城之后下令关闭所有城门,除了往来的信使之外,不允许任何人出入,免得被南诏人的探子将城内的情况泄露。

本以为矩州距离黔州七百多里路程,只有三千守军的矩州城肯定会像琰州一样不战而逃,没想到前锋骑兵竟然吃了败仗。

这让南诏主帅莱昂托怒不可遏,督促大军加快行军速度,直逼矩州。

就在南诏人兵临城下之前,距离矩州较近的播州、应州的援兵相继抵达,使得矩州城内的唐军达到了四千六百人。

张巡亲自站在城头上鼓舞士气。

“南诏乃是蛮夷之国,南诏军皆是乌合之众,虽然十倍于我,但甲胄不齐,兵器不利,诸位不必畏惧。

我们只要据城坚守,半月之内定有两支援军抵达,到时候就是我们出城反攻之时!”

随着各路南诏军相继攻克琰州到矩州的县城,数日之后,五万叛军合围矩州。

“攻城!”

莱昂托一声令下,五万南诏军开始围攻矩州。

城内的唐军以逸待劳,弩箭充足,对来犯之敌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一天的攻防战下来,南诏人在矩州城下搭上了两千具尸体,连矩州的城墙都没有摸到。

收兵之后,莱昂托召集部下共商对策,军师库马丹献上分兵进攻之计。

“我们南诏人善于野战,不擅攻城,矩州城内有重兵把守,估计唐人把其他州的郡兵都调来增援了。

若是继续强攻势必会付出巨大代价,不如趁着其他几个州空虚之际,分兵攻打播州与应州。”

“军师此计甚妙!”

莱昂托马上同意了库马丹的计策,次日派遣了两名副将各自统帅一万人马,兵分两路,杀奔播州与应州。

分兵之后,南诏人不再强攻矩州,而是采取骚扰的策略,每天击鼓鸣号,朝城墙上放箭。

张巡也看穿了南诏人的意图,但矩州城内只有四千七百人,实在分不出兵力救援其他地方,只能先保住矩州,等待雷万春的援兵抵达之后再做计较。

张巡送出的奏折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长安,三天之后出现在了李瑛的手中。

“南诏人居然懂得先发制人,这皮逻阁倒是有点胆量!”

李瑛看完书信之后立即召集大臣共商对策。

经过一下午的商讨,众人一致认为南诏国力薄弱,凭张巡与夫蒙灵察两个军团的实力就足可应付,最多派遣一支两万人的队伍入黔增援即可。

对于大唐来说,首当其冲的军事战略自然是灭亡吐蕃。

这场战役到现在已经打了接近三年,大唐前后累计投入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五十万,靡费的钱粮更是不可计数。

目前李光弼距离逻些城只剩下两千多里路,哥舒翰率领的十万陇右军也越过了吐谷浑,正准备穿越浩瀚的戈壁滩挺进吐蕃高原,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必须优先保证对吐蕃的攻势。

除了吐蕃战场之外,东北战场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天气逐渐转暖,正是向渤海国发起进攻的好时候,这一战场的后勤粮草也必须优先保障。

那么剩下能够调动的就是在山东登州屯兵的郭子仪所部,目前史思明与新罗国还处在胶着状态,还不到唐军下场的时候,最好的策略是继续坐山观虎斗。

李瑛当即命中书省起草一封诏书送到登州,命李晟率领两万人前往南方支援张巡。

在原来的历史中,唐朝在与南诏的战役中连续吃了两场大败仗,折损的总兵力将近二十万人,最后就是靠李晟挂帅重创了南诏,为大唐挽回了颜面。

如今李晟正在郭子仪麾下效力,李瑛决定派遣这名年方十九的青年将军担任主将,出征南诏。

作为大唐的皇帝,李瑛不仅要培养接班人,还要培养年轻的统帅,以免郭子仪、王忠嗣等人老迈之后无人可用。

作为将二代的李晟今年只有十九岁,已经拥有丰富的战场经验,也立下了显赫的战功,因此被李瑛列为重点培养目标,并把这次征讨南诏的机会给了他。

从山东登州到贵州贵阳总距离超过四千五百里,如果让将士们徒步跋涉,再考虑天气因素,至少三四个月才能抵达目的地,不仅贻误战机还会让将士们身体疲惫,严重影响战斗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盛唐华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瑛立刻召见正在京城休整的航海令杨良瑶,命他即刻赶往洛阳,乘坐大船顺着黄河前往登州与李晟会合。

郭子仪在登州已经筹备了数百条战船,其中不乏能够容纳数百人的大型战船。

李瑛交给杨良瑶的任务就是充当海上向导,带领两万兵马顺着海岸线航行,从登州一路向南由黄海过东海再入南海,最后穿过琼州海峡,直抵安南都护府的驻地交州。

要问交州是哪里?

答案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越南河内。

大唐自贞观年间设立安南都护府以来,牢牢的掌控了人口稠密的越南北部地区,并且把安南都护府的治所设置在交州,疆域又向南推进了六百多里,一直绵延到后世的越南中部地区。

李瑛带着一帮大臣来到自己亲手绘制的世界地图前,给他们讲解海运的优势。

“在海上顺风航行,一个时辰能够行驶九十里,即使逆风航行,一个时辰也能走四十里,平均计算,在海上一天能够行驶八百里左右。

而且入海之后,船只可以昼夜行驶,保持始终如一的速度,只要不是遇上台风,就可以风雨无阻的赶路。”

裴宽提出了疑问:“海上凶险,万一遇上了台风,将士们岂不危险?”

李瑛随即郑重的把贾耽介绍给在场的诸位大臣:“这位是航海局的向导使贾耽,祖籍河北。

他在海上漂泊多年,航迹遍布爪哇、琉求、真腊、日本等地,能够准确的提前预判台风,从而让船队提前靠岸避险。

咱们的船队顺着海岸线航行,只要天气恶化,船队可以在一两天之内迅速靠岸躲避,诸位爱卿完全不用担心海上凶险。”

听了李瑛的介绍,在场的大臣们一阵议论。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这狂风骤雨说来就来,竟然还能提前观测?”

“确实有些玄乎,不会是口出狂言吧?”

“就算偶尔猜对一两次,也不能保证次次准确,在海上运输货物与运输将士怎可相提并论?

运输货物的船只翻了也就翻了,最多损失一些财物,赔的钱将来赚回来便是。

但两万将士可都是活生生的性命,万一在海上翻了船,谁来救他们上岸?海上运兵风险实在太大了!”

贾耽闻言大笑:“哈哈……诸位大人不懂得航海知识,因此认为观察海上的天气很难。其实在海上漂泊久了,掌握天气一点都不难。

并非下官夸口,我能有九成的把握提前三天观察到台风,有十成的把握提前一天观察到台风。

只要船只顺着海岸线航行,距离海岸不超过两百里,下官保证能将两万士卒毫发无损的带到交州。”

李适之捻着胡须追问:“那请问贾向导如何观察海上天气变化的?能否为我等解惑,也好让诸位同僚相信你所言。”

贾耽信心十足的道:“这其实没有什么困难的,无非就是看风向、听风速、看云层,多在海上漂几年,大部分人都能略懂一二。”

李瑛做了最终的决定:“诸位爱卿不必担忧,从广州到爪哇国五千里路程,需要穿越浩瀚的南海,贾耽他来往了数百次,从未遇到过危险。

朕相信让他给李晟做向导,一定能把两万将士安然无恙的送到交州。

从山东登州到安南交州,海上距离大概在七千里左右,按照日行八百里计算,最多只需要十天即可抵达。

这样的行军速度可比长途跋涉快了两个月,还能让将士们在船上得到充足的休息,说不定还能神兵天降,杀南诏人一个措手不及!”

听了贾耽的保证以及李瑛的分析,性格谨慎的几位大臣不再有异议,一致同意了李瑛的决定。

中书省立刻发布诏令,由沿途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到登州,命令李晟点齐两万兵马,做好出征准备,只等杨良瑶的大船抵达登州之后,便跟随向导扬帆入海,杀奔安南。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盛唐华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