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1155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盛唐华章 第1155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作者:青铜剑客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09:13:5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李白笑着上前还礼:“哎呦……果然是杜国丈,何时回京的?”

杜希望笑着道:“昨晚戌时进的城门。”

在李瑛出征北庭的时候,李白作为幕僚随行,与担任北庭都护司马的杜希望有过一段时间的交集,一直共事到秋天平定突厥,因此算得上熟悉。

李白笑道:“一别四年,昔日的杜司马现在成了兵部尚书,真是沧海桑田啊!”

杜希望拍拍李白的肩膀:“太白先生更是了不起啊,从一介诗人混成了御史大夫,堪称天下文人的楷模。”

李白自嘲的笑笑:“陛下抬爱罢了,我这人没有城府,口无遮拦,换个皇帝我可能已经被发配边疆了。”

两人并肩穿过承天门,一起走向太极殿。

就在这时,李白看到了前面一个熟悉的人影,当即大喊一声:“喂……崔大夫,慢点走!”

一个穿着绯袍,年约五旬的文官停下了脚步,扭头笑道:“李大夫是喊下官吗?”

说话之间,李白就与杜希望来到了这名文官跟前,李白介绍道:“我猜两位不认识吧?”

杜希望摇头:“面生。”

崔文焕望着杜希望身上的紫色官袍,却已经猜的**不离十:“这位莫非是杜公?”

杜希望作为最早的从龙之臣,一直是独立军团的主帅,在转任兵部尚书之前,累功被册封为镇军大将军,先加太康县公,后升陇西郡公,因此崔文焕才尊称为“杜公”。

杜希望叉手道:“在下正是杜希望,敢问阁下?”

李白“哈哈”笑道:“这位是崔贤妃的父亲崔文焕,谏议大夫,正四品。”

崔文焕闻言心里颇为不得劲。

你介绍我的官职就介绍吧,还他娘的强调我是四品,人家杜希望又不是不知道,就你话多,你这是奚落人是吧?

心里虽然不爽,但崔文焕也不好意思表现出来,急忙赔笑道:“下官崔文焕,这厢有礼了!”

杜希望急忙还礼:“原来是崔兄,久仰大名,早就想要拜会,只可惜一直在外地任职,无缘与兄台相见,今日总算相识!”

李白在旁边打趣道:“我猜两位国丈就不认识,要我说啊,崔国丈你可要加把劲了……”

“呵呵……李大夫此话怎讲?”

崔文焕讪笑着问道。

李白一本正经的对崔文焕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杜国丈担任泗水县令的时候崔国丈应该在京兆府岐山县做县令吧?

现在人家杜国丈都做上兵部尚书,晋爵陇西郡公了,崔国丈还只是个谏议大夫,你当然要加把劲!”

崔文焕闻言面色涨红,讪笑道:“杜公劳苦功高,为国南征北战,功劳赫赫,岂是下官一介儒生能够攀比的。”

杜希望微笑着谦虚:“崔兄谬赞了,在下只是承蒙陛下器重,委以重任罢了,说起来也没有太显赫的功劳。”

李白颔首:“真要说起来,杜国丈似乎也没有太显赫的功劳……”

杜希望闻言脸色顿时绿了。

这家伙思维这么跳脱的吗?

崔文焕心中暗笑,这酒蒙子真是三句话就把天聊死,他能爬上御史大夫的高位就是个奇迹!

李白也察觉到自己的话有些不妥,马上往回圆:“下官指的是没有像王忠嗣那种跨海偷袭幽州,没有郭子仪强攻济南城全歼蔡希德,像李光弼那种反客为主,直捣高原的赫赫战功……

“呵呵……是、是。”

杜希望只能干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

实事求是的说,自己虽然打了四年的仗,但确实没有一场战役能跟李白说的这几场相比。

如果硬要说自己功劳最大的一场,应该就是奇袭扬州城,但那一战的主谋是申王李祎,自己只能算是副帅。

崔文焕想笑几声又不敢,只能硬憋着,几乎就要憋出内伤来。

李白发现自己不解释还好,越解释越糟糕,急中生智道:“杜公不要误会,我也不是说你不如王忠嗣、郭子仪他们……

下官的意思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就像开国的卫国公(李靖)那样,戎马一生,也没有过于显赫的功劳,但谁敢小瞧卫公的用兵才能?”

听了李白的这句解释,杜希望的不悦方才散去,哂笑一声:“杜某何德何能,敢望卫公之项背?时候不早了,咱们走快一些吧!”

不等李白换个话题,杜希望便加快了脚步。

望着杜希望脚步匆匆的样子,李白心中暗自腹诽。

我都把你拿来和李药师相提并论了,难道杜国丈你还不高兴?

再说了,我也没有诋毁你吧?

实话实说而已!

实事求是的说,你的功劳就是不如王忠嗣、郭子仪、李光弼,我这还没说仆固怀恩呢,也不算贬低你吧?

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就不能坦诚相待?

片刻之后,杜希望来到了太极殿。

此刻距离朝会开始还有两炷香的功夫,但已经有五六十名官员到场,这里面既有身穿紫袍的尚书,也有身穿绿袍的郎中,但却没有一个人认识杜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盛唐华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杜希望上次出现在长安还是女儿杜芳菲嫁给太子李瑛为妾的时候,那已经是距今七年前的事情了。

将女儿送进东宫之后,杜希望便离开长安返回了任职的泗水县做了两年县令,后来遭到户部打压被调往常山郡真定县担任县尉。

但在真定县干了半年,杜希望就因为往边陲押解粮食留在了北庭,并在边疆立功,被李隆基擢升为北庭都护司马。

因为距离太远,杜希望的妻妾们无法随行,只能从真定县返回杜希望的老家万年县定居,从此夫妻分别。

再后来,杜希望追随李瑛平定突厥,被任命为右军主将,统帅四万兵马前往云中县屯兵。

几个月以后李瑛“挟天子以令大唐”,在灵州登基称帝,并任命杜希望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独掌一军。

从这之后,杜希望就一直在外面统军打仗,首先帮助李瑛平定了河东治下各郡,又向南阻挡洛阳朝廷麾下李钦、李晟父子,以及李光弼的反攻,另外还要向北抵挡幽州叛军对河东的入侵。

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杜希望就是李瑛手下的头号大将,甚至是李瑛的定海神针,正是靠着杜希望的卓越表现才让长安军稳住了河东的局势,才给李瑛从萧关反攻长安创造了机会。

这时候的李光弼还在为洛阳朝廷效力,王忠嗣还在犹豫是否应该效忠李隆基,郭子仪还在安西镇守边疆……

正是靠着杜希望纵横河东,仆固怀恩从萧关强攻长安,才为李瑛打开了局面,让李瑛的军队迅速平定了关中。

从这方面来说,李白说杜希望的功劳不如王忠嗣、郭子仪不见的正确。

如果不是杜希望牢牢的控制住了河东的局势,李瑛、仆固怀恩率领的灵州军主力就很难平定关中,更不要说攻克长安了。

毕竟当时洛阳朝廷麾下的武将也不是吃素的,除了常败将军苏庆节名不副实之外,李钦、李晟父子;李楷洛、李光弼父子;辛思廉、辛云京父子;来曜、来瑱父子,以及浑释之、裴庆远、张盖世、任师利等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

那个时期的李瑛除了自己担任统帅之外,手底下真正能用的帅才就只有杜希望与仆固怀恩,另外加上李嗣业、南霁云、雷万春、田神功、田神玉、夫蒙灵察等猛将冲锋陷阵,才逐步打开了局面。

要不是杜希望前期帮助李瑛稳定住河东,也就不会有后期的王忠嗣、李光弼、郭子仪等人死心塌地的拥戴李瑛为帝,今天坐在太极殿龙椅上的人是李瑛还是李琦还真不一定!

李瑛攻占长安之后,杜希望联合仆固怀恩夹攻洛阳,最终与李瑛三军合围,绞杀了洛阳的武氏政权。

平定洛阳之后,杜希望与家眷稍作团聚,随后率领洛阳军南下进入江南作战,与安庆绪、崔乾佑鏖战了一年多,后来又与李祎联合作战,一举攻克了扬州。

李瑛奇袭南京,生擒安禄山之后,杜希望依旧没有停歇,马不停蹄的从扬州率军入海追袭安庆绪一直到山东半岛。

再后来,史思明主动放弃徐州,郭子仪、仆固怀恩率领二十万大军尾随追袭,杜希望奉命在鲁中山区阻击史思明。

在这里,杜希望首次吃到了败仗,被史思明的精兵一举突破防线,并从登州扬帆入海去了高丽半岛。

这也是杜希望首次对决史思明,算是领教到了这个叛军第一悍将的厉害,这场败仗也让杜希望很自责。

最后,杜希望与郭子仪合兵一路,联合仆固怀恩、王忠嗣三路夹攻沧州,最终逼死安庆绪,彻底平定了“伪燕朝廷”。

这就是杜希望过去四年的戎马生涯,也许他的功劳不是最大的,但苦劳却肯定是最多的,也是给李瑛卖力最多的。

在泗水担任县令七年,又经历四年多的戎马生涯,因此朝廷的官员认识杜希望的寥寥无几,甚至就连宰相裴宽、颜杲卿、李适之等人都不认识杜希望。

毕竟当初和他并肩作战的南霁云、雷万春、夫蒙灵察都还在外面打仗,杜甫、崔颢、王昌龄等共事过的文官也都在外面任职没有归来。

虽然彼此不认识,但杜希望既然穿着兵部尚书的官袍来到太极殿,裴宽、李适之、颜杲卿等人就算用脚趾头都能猜出来他的身份,当下纷纷自报身份寒暄。

“呵呵……在下裴宽,这厢有礼了!”

“在下颜杲卿,见过杜公!”

“哈哈……我是李适之,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年应该跟杜公有过一面之缘。”

杜希望笑着一一还礼,不卑不亢,而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格。

“见过裴相!”

“见过李相!”

“见过颜相!”

就在这些当朝重臣寒暄的时候,又有一名身穿紫袍的两品大员来到太极殿,甫一进门就热情的向杜希望打招呼。

“杜兄,你总算回京了,一别七载,小弟思念的紧啊,今天总算与杜兄再次相见了。”

喜欢盛唐华章请大家收藏:()盛唐华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