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绍宋 > 第三十章 畏惧

绍宋 第三十章 畏惧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01 14:14:1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430章 畏惧

建炎十年的春天结束以后,全天下的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蒙古到高丽,从契丹到女真人自己,其中很大一部分似乎都已经有了一个共识。

那就是,大金国实际上已经亡了。

宋金之间持续了十年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不过,关于这场战争的结束,或者说所谓大金国覆灭的标志**件,注定要争论不休。

有人说金国是部落联盟,以军武立国,所以当二月初三那一天,赵官家下令全军压上那一刻,这个国家便实际上灭亡无误。

还有人说,金国之所以被当成一个正经国家,终究是因为入了汉地,改了一定汉制,有了制度人心才算是有了一个说法,所以,女真人放弃燕京,所谓国族一起逃离汉地,重新回到塞外才算是金国亡国的标志。

当然,也有人说,完颜兀术南下沧州,想吃一个火烧都未曾得,直接被赵官家一声不吭的斩首,这才是金国亡国的标志……因为完颜兀术本身是金国内部最后一个有战略眼光、有军事经验、有政治经验的全方位最高执政者,也是宋金战争后期的金军实际统帅。

但是,考虑到金国尚有塞外的几千里江山,尚有六大部两百余小部女真部落,尚有一定量的军械储备和无数金银财货,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一个国主,一个执政亲王,两个相公,几位尚书,几位将军……林林总总吧……所以,总还是有些追求程序正义的人以为,金国还没亡,宋金战争还没有结束。

三月底、四月初,随着吕颐浩在数万甲士的簇拥下重回燕京,这名河北大都督成为了北伐这一阶段的中心主角,先行一步的秦王韩世忠主动让出了原辽国尚书台,而吕大都督旋即在此处建立了临时的大都督府,并依照着之前的种种旨意展开了大量工作,数不清的行政命令随即从此处下达。

而离开黄河,沿着海岸线缓缓北上的赵官家也全程配合着下达旨意,凡燕京所请,几乎无不应允。

燕山路重立,新一任经略使毫无疑问由吕颐浩兼任;大同路正式设立,仁保忠等来了自己经略使的正式任命;而东京方面对河东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三路经略使的提议则被尽数驳回,依然以大都督府的名义继续军管。

最后一点在东京和地方官场上引发了某些波澜,而且越来越大。

因为很快,随着数不清的任免文书便从燕京大都督府直接下达,整个黄河以北的地方投降官吏开始按照‘春耕工作表现’进行正式的筛选,其中大约四成的官吏得以留任,而那些视察春耕的随军进士、参与北伐的以备咨询们,外加军中有文化的军官,也开始大面积转任地方。

这意味着东京官场那里,几乎没有从此次北伐中获得最期待的收获。

然而,有意思的事情就在这里,原本该充斥着愤怒和不满的情绪之中,明显掺杂了某种惶恐畏惧之意……而且,这种畏惧性的情绪,似乎还要远远大于不满和愤怒。

说白了,十年功成,而依着眼下这个时代的认知,那个高高在上的官家,理所当然的分走和享受了最大的一份功劳与威望。

现在,在这个儒家色彩浓厚的封建帝国里,已经没有人可以再质疑这个官家了,在时代和历史中,在权力导向里,他沧州赵玖也都成为了锚点一般的存在。

东京那里,河北这里,文臣武将,只有担心被官家抛弃的份,而没有愤怒与不满的资格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官家才这般肆无忌惮,任由燕京侵夺东京权责,而自己却连个面都不露,只是沿河进海,做一些荒唐之事。

四月初三,真就在沧州祭了祖的赵官家继续向北进入燕京府范畴(此时燕京包括后世天津大部)、抵达泃水后当即下旨,废大名府北京号,改燕京为北京,同时,以岳飞为帅,耶律余睹为副,统辖东蒙古、高丽诸军,出塞追击金国国主,进抵辽地,扫荡塞外。

这个时候,众人终于也知晓了赵官家在兀术死后给予金国的最后宽容——辽王、大太子完颜斡本必须死。

死了之后就可以再给女真一次机会,过来听条件。

“那完颜兀术跪了一下午,连个火烧都不敢求,最后便是这般结果?”

燕京城内,尚书台中,秦王韩世忠在几案后看完相关文书,忽然撒手,然后扭头笑顾身侧几人。“完颜斡本一死,不还得讹鲁观和挞懒上位,到时候金国不是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不仅如此。”

邢王马扩在旁摇头以对。“现在金国扔掉燕云大族出塞,若说还有一个朝堂格局的话,那便是完颜斡本一言而决,但军中力量却已经分化为完颜氏嫡系与其他女真部族了……官家本意,怕是要继续挖心剖骨,逼出乱子,从金国内里将完颜氏给弄下去。”

“若是那般,金国真就要从里子到根子一起亡了。”韩世忠莫名感慨。

“从里子到根子一起亡了不好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绍宋请大家收藏:()绍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这时,吕颐浩的声音忽然从殿外传来,韩世忠以下诸武将回头望去,果然看到这几日神色清朗许多的吕大都督拄着拐杖走了进来,身后还有一个工部尚书胡寅胡明仲,外加范宗尹、虞允文等文臣,便纷纷上前问候行礼。

不算是多么出乎意料,吕颐浩对韩世忠、马扩几人也都以礼相对,然后才不急不缓转到主位上去,而一直等到这位大都督直接翻开案上早就摆好的文书,提笔批示,韩胡以下文武,这才纷纷落座,然后继续了刚才的话题。

“吕相公想哪里去了。”韩世忠在座中扶着腰带感慨。“只是在想完颜兀术死前形状罢了……按照成闵那厮回来跟我讲的说法,想完颜兀术堂堂一国执政亲王,在官家对面跪了半日,一句话都不敢说,甚至连个火烧都不敢当面请一个……说什么不想请,也不敢请……委实可笑!”

“有什么可笑的,那不是人之常情吗?”

胡寅面无表情随口接道。“心里多少有点不服,还有点视死如归骨气,所以不愿意乞食,也不想低声下气开口替金国求饶……但他毕竟是山穷水尽之下前来请降的,是要拿自己命来换一线生机的,所以也不敢有任何多余表示,生怕一个不好便要对上连自己的命都只是白饶进来的结果……算是对金国前途畏惧到不敢闻的地步。”

“确实。”

马扩重重颔首。“若是这般讲,官家其实也懂兀术心意,只在等兀术开口……”

“等了一个多时辰?”

吕颐浩翻了翻身前案上几分文书,忽然冷笑。“你们又是王爷又是尚书,就都是这个见识?”

马扩当即闭口,韩胡也都无奈,便是原本要开口接上的范宗尹等人也都沉默……他们当然知道,吕颐浩本身没有恶意,只是习惯如此……不过所幸是他们,所幸还在北伐收尾阶段,若是王彦在这里,若是平常,这区区一句话便是一对仇家出来了。

“吕相公以为官家有何思虑?”

片刻之后,还是韩世忠很有主人翁意识的重新开了口……毕竟,虽说对方是相公,是大都督,而且年纪大、身体不行了,需要尊重,但到了眼下这份上,他还真的不惧对方。

“官家能有什么思虑?”

吕颐浩继续翻看文书,摇头以对。“无外乎是一开始便晓得兀术心中思虑,如你们讲的那般,准备稍作等待,但后来等的一久,又触景生情,反而与对方一般无二,心中对前途畏惧了起来……”

听到最后这话,胡寅心中微动,而其余所有人却齐齐一怔。

“官家畏惧什么?”韩世忠一怔之后,莫名一慌。

“你秦王殿下、韩元帅、官家腰胆,又在畏惧什么?”吕颐浩忽然抬头,似笑非笑的盯住了武臣第一的这位。

韩世忠当即扶着腰带挺胸反笑:“瞧吕相公说的,如何连我也要畏惧起来了?”

但笑完之后,不知为何,韩世忠心中慌乱更甚,连笑意都渐渐失去。

“能畏惧什么?”

吕颐浩拿起笔来,继续去翻阅批示文书,然后依然摇头不止。“位极人臣,当世第一,秦王都不够还要给军中兄弟也添个郡王……这还不够让人自生畏惧之心的吗?”

韩世忠欲言又止,马扩也微微醒悟,便是范宗尹、虞允文等人也都低头。

而吕颐浩也继续念念有词,胡乱絮叨了下去:

“而且,除了现世富贵,还有功勋名头,还有那什么‘醉里挑灯看剑’……

“你韩良臣也是读了书的,也该晓得,若是将来编纂《宋史》,你韩世忠怕是要单独列传的,若是分个《南宋史》与《北宋史》,那你说不得能在《北宋史》里排到列传前三里……”

“最多前五……”韩世忠忍不住插了句嘴。

“前五就前五吧。”吕颐浩不以为意道。“但是不管前三还是前五,这般富贵,这般名望,真的能妥当守住到死吗?

“自己肚子里有几分货,自己不知道?

“万一子孙闹出不端事来,万一自己往后三十年没有跟上官家脚步……落得个晚节不保,该如何是好?

“高处不胜寒啊……秦王、韩元帅,你果真不惧?”

韩世忠一开始还想再插嘴,但终究还是保持沉默了一阵子,这才缓缓放下扶着腰带的手,抚着膝盖一时讪讪:“吕相公说的通透,世忠如何不惧?”

听到这话,前日因为传旨抵达这里的虞允文直接把头埋得更低了。

“你看……你这般功勋结果都要生惧,官家呢?官家功勋结果更是重如泰山?又如何不惧?”虞允文怕,有人却不怕,吕颐浩头也不抬平静相对,只当是什么家常言语一般。

殊不知,殿中几位位极人臣的文武在内,还有书吏、其他中层官员,早就个个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多余动静了。

“可我是惧怕脱离了官家,官家又是惧怕什么呢?”韩世忠停了片刻,主动追问,他是真好奇了起来。

“官家也怕脱离了你们。”胡寅忽然插嘴。“太近生祸,太远生疑,弄得君臣各自不安起来……所以,若是官家哪天弄出什么疯事来,也不要多疑,说不得只是他畏惧之下失了措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绍宋请大家收藏:()绍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