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山乡轶事 > 第2章 爷爷曾毓敏

山乡轶事 第2章 爷爷曾毓敏

作者:梦中的猎人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9-02 07:18: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曾子轩不止一次听村子里最爱讲古的三太公说起过爷爷、太爷爷的故事。

太爷爷叫曾长顺,长得孔武有力,学了一身好武功,脑瓜子也活得很。他十几岁就和人出去放排、做生意,年纪轻轻就挣了一份家当。

“你太爷爷啊!”三太公每次讲起这个话题,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真是一个英雄!”

这一点,曾子轩倒是深信不疑。因为他虽然没见过太爷爷,但却从爷爷、父亲那里听说过不少关于太爷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无一例外都证明了太爷爷当年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比如,爷爷曾经一个人打倒了十几个土匪,救回了被绑架的村长;又比如,太爷爷曾经单枪匹马闯入敌阵,救出了被困的战友。这些事迹,让曾子轩对太爷爷充满了敬佩之情。

太爷爷生了三个儿子。爷爷是老大。二爷爷毓智,三爷爷毓灵。因为家境殷实,太爷爷将三个孩子都送到镇上去读书。爷爷为人聪敏,颇得先生喜爱。又习武不断,十几岁时就出落得文武双全。镇里的大财主谢百万很欣赏他,就做主将唯一的女儿许配给他。成婚之后,爷爷跟着谢家的商队走南闯北,既长了见识,又挣下了不菲的家当。他挣来的一部分钱财买田买山,然后将田地租给村里人种。爷爷为人厚道,田地的租金不高。村子里的人有困难的时候,他怎是能伸出援助之手。村子里修路架桥,他都是又出钱又出力。因此村子里的人都很敬佩爷爷。村里人有什么矛盾都会找他,让他主持公道。就这样,爷爷慢慢的成为了村里的话事人。期间,他和其他主事人一起合计,成立了龙狮队,每到正月,龙狮队就到镇子里各个村子表演。这一来,附近各个村子的人们都记住了水口村的大名。

爷爷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但也有一件事不如意,就是子息单薄。曾毓敏与谢家小姐谢静萱成婚后,第二年就生了一女孩,这就是曾子轩的大姑姑曾梦芷。然后谢氏奶奶又生育两男三女,但都因为种种原因夭折了。谢氏很是着急,四处求神拜佛,祈求各路神佛赐予她一儿半女。好不容易又生下一个女孩,这就是二姑曾招娣,这是谢家小姐执意取的名字。但是招娣没有带来弟弟!此后,谢氏也生下几个男孩,但都没有带活。谢家小姐也因此 一病不起。临终时她还念念不忘要生个男孩!

谢静萱病危时,谢家主母做主将在他们家帮忙的柳娥娘认做女儿,嫁给曾毓敏,并让他们承诺:生下的第一个男孩放到谢静萱名下,以后的长房长孙也要放到她名下。这也就是曾子轩名字的由来。奶奶柳娥娘嫁入的第二年,生下三姑曾安心。又三年后,1945年正月,老爸曾学文降生了。曾学文出生后,曾谢俩家都很高兴。谢家老太太亲自到庵堂求菩萨保佑他平平安安。并送来平安符,寄名锁等等各式东西。

曾学文生下四个月,鬼子流窜到大同镇,为躲避鬼子,大家一阵兵荒马乱。曾家随同谢家躲到深山深处的一户亲戚家。半月后,鬼子走了,大家回到家,发现曾家的房子被鬼子烧得像一片废墟,一片荒芜。曾家人看着只剩下一片焦黑的土地和几根残垣断壁,他们的心情如同这焦黑的土地一样,沉重而凄凉,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重建家园,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知道,只要有生命在,就有希望在。他们决定重新开始,重建家园。

曾家的人开始四处寻找材料,他们收集了一些木材、砖块和瓦片,准备重建房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搭建起了一座新的房子。虽然这座房子很简陋,但是它却是曾家的希望和未来。

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曾家的人也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暖和互助。谢家的人看到曾家的困境,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他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和工具,还帮忙搭建房屋。曾家的人感激不尽,他们知道,在这个困难的时刻,邻里之间的互助是多么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曾家的房子终于建好了。虽然这座房子很简陋,但是它却是曾家的希望和未来。曾家的人感激谢家的帮助,他们也决定以后要更加珍惜这份邻里之间的情谊。

曾家的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他们知道,只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才能更加珍惜生活,更加懂得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曾学文周岁时,谢老太爷、谢老太太都亲自到场,送上不菲的礼物。并承诺,孩子大一点了就送到武汉孩子他舅舅谢鉴轩那儿去读书。谢鉴轩曾参加辛亥革命,跟着黄兴参加起义,官至长江中下游宣抚使。但是,龙国成立了,谢鉴轩也随同老蒋去了宝岛。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又两年,小叔曾学武也出生了。这让爷爷曾毓敏心口的大石头放了下来。

龙国成立后,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了,各地纷纷成立农会。爷爷曾毓敏积极加入农会,他亲自带领村子里的人去自己家的粮仓挑粮食。当粮仓快见底时,有人说:“毓敏哥,算了吧,你家也没多少粮食了!”曾毓敏说:“挑吧,给我们留一点就行!”然后他又把自己家的田地无偿献给农会。这一举动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以至于在后来划分阶级成分时,大家一致把他家划分为中农。

喜欢山乡轶事请大家收藏:()山乡轶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