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山里那点破事 > 第21章 裂茧冰剪谋生路,分巢新雏待春声

第21章:裂茧冰剪谋生路,分巢新雏待春声

王媒婆的脚板在黄土路上扬起的尘烟还没散尽,汪家上下便弥漫开一股既期待又紧张的气氛。

钱左秀仿佛年轻了十岁,枯瘦的手脚麻利起来,指使着全家如同迎接一场大考。

“细能,把你那头发用篦子篦篦!油得能炒菜了!”钱左秀叉着腰,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这个即将相亲的儿子。

“还有那身上衣,换下来!穿你哥那件过年才上身的新蓝布褂子!老大,把你那件褂子找出来,给老二穿上,……啧,肩膀窄了撑不起来?凑合穿!总比你那身油泥强!”

汪细能难得没顶嘴,搓着手嘿嘿直笑,眼神里是男人对媳妇最原始的憧憬。

他特意跑到缸里取了盆水,用冰冷的溪水狠狠搓了把脸,对着水面呲牙咧嘴地练习“稳重”的表情,嫂嫂的卧室现在是不能进的。

汪细能心里美滋滋盘算着:崔咏梅,邻村的姑娘,十九岁,听着就水灵。

这事要是真成了,他汪细能也要有自己的炕头热被窝,有自己的娃儿叫爹了!

那滋味,光想想就让他浑身燥热,比偷看潘高园喂奶时还带劲儿,而且这名正言顺!

汪细卫闷头劈柴,听着母亲的指挥和弟弟的傻笑,想着潘高园夜里和他说的那些话,心里沉甸甸的。

他偷偷瞟了眼抱着大狗子在屋檐下晒太阳的潘高园,媳妇脸上那温顺的笑容,他总觉得有点虚,像糊窗户的纸,一戳就破。

起新房?分家?那得多少钱?他辛苦挣了这些年的钱,爹娘攒了一辈子,土坯墙里抠出来的那点家底,够给细能娶媳妇就不错了,哪还有余钱再起一栋房?

再说起房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先说物料,那木材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门窗需要的木材都还是小事情,那椽木楼板才是大头,那可是海量的木材。

起房子的找到好的胚土制作瓦片,过去也用茅草做屋顶,那是穷的没有办法的日子,现在下放到户了,各家自己过自己日子,还能用茅草盖屋?老汪家还要不要脸了?

地基需要的石头,抷土墙用的土,请人过来帮忙的伙食,哪一样不需要消耗无数人情和钱财?

他心里发愁,脸上却不敢露,只是斧头落得更重了些,木屑飞溅。

潘高园抱着大狗子,手指轻轻拍着儿子的背,看似悠闲,心里却绷着一根弦。

她看着婆婆翻箱倒柜,把压箱底、平时舍不得用的半新搪瓷脸盆找了出来,又指挥着汪细卫和汪细月,把堂屋里那张好点的的八仙桌擦了又擦。

钱左秀甚至破天荒地摸出几张皱巴巴的毛票,让汪细月去村口小卖部,挑买半斤最便宜的水果糖回来撑场面,免得只有自家的瓜子花生,让人看轻了。

这点糖,平时是绝对舍不得买的,逢年过节才抠出几颗给孩子们甜甜嘴。

日子在紧张的准备中滑过,终于到了相亲这天,大清早,钱左秀安排一家人就把院子扫得能溜冰,连猪圈都撒了层厚厚的干玉米秆压味儿。

汪细能穿着哥哥松垮垮的蓝布褂子,头发抹了水,梳得一丝不苟,坐立不安地在堂屋门口张望。

汪老汉依然沉默着坐在他那个位置,嘴里吧嗒着旱烟,烟雾缭绕里看不清表情。

潘高园特意换上了自己最体面的一件碎花罩衫,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抱着穿得干干净净的大狗子,坐在灶房门口的小板凳上,耳朵却竖得尖尖的,捕捉着院外的动静,等着自己小学同学的到来。

“来了来了!”汪细能眼尖,看到王媒婆那标志性的红头巾出现在村口小路上。

她后面跟着一个穿着时兴蓝色的确良袄子、梳着两条油亮大辫子的姑娘,旁边还有个面色严肃的中年妇人,显然是崔咏梅的娘,还有一个同样沉默的男人,那估计就是崔咏梅的爹。

王媒婆人未到声先至:“哎呀老嫂子!快出来迎迎!大王庄的崔咏梅姑娘和她家人来看家啦!瞧瞧这姑娘,多水灵,多齐整!”

她声音洪亮,半个汪家坳子都能听见,这是媒婆的本事,也是给双方抬脸面。

钱左秀脸上堆起前所未有的热情笑容,小跑着迎出去,一叠声地:“快请进快请进!路上辛苦!细能,死杵着干啥?倒茶!……他爹,烟!快拿烟!”

汪老汉终于收起了自己千年不变的冷漠,摆出笑脸忙不迭地把用旧报纸卷好的旱烟叶给崔咏梅她爹递过去。

崔咏梅母女进了院子,眼神像探照灯一样四处扫射。崔咏梅个子不矮,身板看着挺结实,确实有股麻利劲儿。

她皮肤不算白,但青春饱满,一双眼睛大而亮,此刻毫不掩饰挑剔地打量着汪家的一切:低矮的土坯房,糊着旧报纸的窗户,墙角堆着的农具,还有圈里哼哼的猪。

她目光掠过汪细能时,停留了一下,汪细能紧张地挺直了腰板,露出一个自以为潇洒实则僵硬的笑容。

进了堂屋,分宾主落座。钱左秀赶紧把水果糖盘子推到崔咏梅母女面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山里那点破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崔咏梅她娘客气地推让了一下,崔咏梅却毫不客气的直接拈了一颗剥开塞进嘴里,嘎嘣嘎嘣嚼着,眼睛继续四处看。

“家里……几口人?”崔咏梅娘开口了,声音带着审视。

“六口!马上六口了!他爹,我,老大细卫两口子,还有个小孙子!细月马上就要嫁人了!”钱左秀抢着回答,特意指了指潘高园怀里的大狗子。

“喏,那就是我大孙子,结实着呢!这是细能,有把子力气,能挣钱!能干着呢!”

“哦。”崔咏梅娘点点头,目光落在汪细能身上,“一般都是靠什么挣钱?一个月……能挣多少?”

汪细能脸有点红,搓着手:“还、还行,跟着哥做活,习惯了。工钱……看活儿多少,好的时候……百十块吧。”

他声音越说越小,他哪有跟着汪细卫出去挣过钱?不过现在话赶话说到这里,硬着头皮瞎编。

崔咏梅嚼着糖,突然插话,声音脆生生的,带着点挑剔:“你们家这房子……够住吗?我听说细卫哥还带着嫂子孩子住一间?”她眼神瞟向潘高园那边,看了眼这个熟悉的陌生同学。

潘高园适时地抱着大狗子站起身,对大狗子柔声说:“乖,别吵着客人。”她动作从容,脸上带着温婉的笑,但那笑意并未到达眼底。

钱左秀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笑容不变:“够住够住!挤是挤点,但热闹!再说了,细能要是成家,我们老两口琢磨着,怎么也得想办法在旁边再起个小间!”

她这是给未来亲家画饼,也是被逼得没办法。潘高园抱着孩子转身去灶房,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起小间?那点地方够干什么?这饼画得又硬又干。

崔咏梅撇撇嘴,没再说什么,但眼神里的挑剔更明显了。

她站起身:“婶子,我能看看……灶房和猪圈吗?” 这是农村姑娘相亲看家的惯例,考察未来生活环境和持家能力。

“行行行!随便看!”钱左秀赶紧引着她们去灶房。

灶房不大,光线昏暗,墙上挂着成串的干辣椒和几辫瓣大蒜,灶台还算干净,但能看出岁月的痕迹。

灶头上挂着密密麻麻的熏猪肉,角落里堆着柴禾,一口大水缸,旁边放着喂猪的泔水桶,气味混杂。

崔咏梅皱了皱鼻子,目光落在灶台上那个半新的搪瓷脸盆上,又扫了眼旁边碗柜里粗瓷碗的豁口,她没说话,但神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到了猪圈,看着那两头哼唧的半大猪,崔咏梅脸色才稍霁。猪,是农村家庭重要的财产象征,能在正月就有这么大身子个,过年的时候肯定小不了。

回到堂屋,气氛有些微妙。

王媒婆察言观色,赶紧打圆场:“哎呀,老嫂子家日子是实在人家!你看这猪养得多好!细能这孩子也踏实肯干!崔咏梅娘,你看……”

崔咏梅娘沉吟了一下,拉着女儿到院子里低声说了几句,母子俩交流着什么。

崔咏梅脸上先是有些不情愿,后来不知听了什么,又点了点头,但回来时,下巴依旧微微扬着。

“老姐姐,”崔咏梅娘开口了,“两个孩子呢,我们看着也算有眼缘。就是这住的地方……确实窄巴了点。我们家崔咏梅从小也没受过挤兑……”

钱左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是宣告没看上吗?

“不过呢,细能看着是个好后生。”崔咏梅娘话锋一转,“只要你们当爹娘的有个准话,等孩子们成家后,能尽快想法子分出去单过,哪怕是先搭个窝棚呢?我们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家。”

这话说得体面,但核心意思很明确:嫁过来可以,但不想跟公婆哥嫂挤一辈子,分家是前提条件。

钱左秀心里骂了句娘,脸上却只能挤出笑:“那是那是!肯定得想法子!不能让孩子们受委屈!”

她心里盘算着,起新房是别想了,但把猪圈旁边那块小空地平整一下,搭个土坯小房,或许……能行?只是这钱……

汪细能一听“分出去单过”,眼睛更亮了,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当家作主的样子,连连点头:“娘说得对!肯定想办法!”

潘高园在灶房门口,抱着吃饱了奶、开始打盹的大狗子,轻轻拍着,哄着孩子睡觉。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她身上,也照亮了她眼底深处一丝如释重负的、冰冷的笑意。

崔咏梅那炮仗似的脾气和毫不掩饰的挑剔,钱左秀那强撑的许诺,汪细能那急不可耐的蠢样……一切都如她所料。

这汪家院落的死水,终于被她用一块叫做“崔咏梅”的石头,砸开了第一道裂缝。

分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悬在每个人头顶、不得不面对的刀。

她低头,用脸颊蹭了蹭儿子柔软温热的发顶,声音轻得像叹息:“大狗子,睡觉觉咯……快了……”

院墙外,不知谁家的狗正对着天空狂吠,兴奋夹着害怕的声音从院外飘了进来,与这充满泥土气息、盘算着生存与出路的农家小院,互相依存。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山里那点破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