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山里那点破事 > 第127章 千钧巨石承虹跨,留取匠名印汗青

第127章:千钧巨石承虹跨,留取匠名印汗青

随着最后一块雕花栏板稳稳落在桥栏上,整座大桥终于呈现出完整模样。

要说差,就差最后一道工序,抹面。也只有十二公分厚得一层,用水泥浆装饰表面,让其光滑,也可以分摊承重力。

李池卫站在桥中央,望着两岸连绵的青山,长长舒了口气。

“总算赶在春汛前把这些给完工了。”老师傅眼角漾开笑纹,从怀里掏出烟袋,却没急着点火,只是摩挲着烟杆上经年的包浆。

汪细卫抹了把汗,笑着接话:“拆支架可比搭支架快多了,明儿一天就能拆差不多,在拿一天收拾利索就行了。”

三月底的桥其实早已能通车,李池卫偏让人在桥头堆了沙袋。

魏乡长来视察情况,顺便通知他可以取第三次款,他愁眉苦脸地敲桥墩:得等桥自己坐实呐!

等魏乡长一走,转头就低声吩咐汪细卫:把工人们集中起来做样子,假装还在施工,装样子得装像点!

幺蛾子是出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打断了他们计划的完工日子。

李池卫和汪细卫进魏乡长办公室领第三次进度款的批条,乡政府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魏乡长靠在藤椅上,指尖的香烟燃了半截,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朝李池卫扬了扬下巴:李师傅啊,这桥是百年大计,得让历史记住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啊。

李池卫躬身接过可领用进度款的批条,脸上堆着笑,眼角的皱纹却绷得紧紧的:领导说的是,一定要让历史记住。

出了门,他把批条塞给汪细卫,一路沉默地蹬着二八大杠。

直到看见工地上飘扬的炊烟,才啐了一口:特么的!历史记不记得住,是老子一个修桥的能决定的?

这事汪细卫完全没有法子帮忙,师傅都写不了乡史县史,自己更写不了啊?

李池卫想了许久,把烟袋锅子在椅子上磕得啪啪响:县史乡史轮不得到我们写,但老子能让石头说话!

他猛地起身,手指戳向窗外黑黢黢的桥影,老子把名字刻石头上!过路的总有识字的!

汪细卫递过茶碗:师傅,这个主意好,他们不就是想要让老百姓记住他们嘛,那咱就用石头刻下来,就是可惜咱们修桥工人没机会留名了!

怂货!李池卫瞪眼,修桥的不是爹生娘养?凭什么领导题字金光闪闪,弟兄们就只能当无名鬼?

他抓起粉笔在地上画了个碑型:正面刻领导,背面……粉笔狠狠一划,所有出力的兄弟,一个不能少!

这天深夜,李池卫把汪细卫叫到桥上。

月光下的新桥宛如沉睡的巨兽,老师傅忽然叹了口气:细卫啊,你知道为啥非要等到五月八?别人图名,咱们图利啊!

他接着给汪细卫解释:那天是立夏。县志办那帮秀才最爱这种讲究,说什么立夏通车,四通八达,写进史书都好听。

他踢开脚边的石子,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诮。

咱们把台子搭得漂漂亮亮,他们才好唱戏。等剪彩的时候,记者一来,领导站在桥头红光满面……

他突然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

可任谁来了,都得先看见那三块大石头。百年之后,领导的名字在正面,咱们兄弟的名字在背面,这历史,终究是公平的。

于是李池卫和汪细卫师徒俩带着石匠老袁,开始在山里寻摸石头,然后用车将这三块石头拉了回来,埋放在桥头合适的地方。

一块造型奇特很有特点的石头被用作命名石,让袁石匠在上面按照领导赐字给打出来。

另一块厚实的长条状,这块决定做详细简介石,桥高多少,桥长多少,桥宽多少,用了多少块石头,用了多少水泥和钢筋,用了多少时长,全部记录在这座厚实的石头上。

最后一块石鸣谢石,这块石头更像个大石碑,只不过是横向的石碑。

正面鸣谢临乡各个单位,还有目前的正副职领导的名字,背面却是参与修建工人的名字,前面字少,字可以大些,后面人名多,字要刻的小些。

留下袁石匠带着几个徒弟在石头上打磨造字,其他工人们分成四组钻进涵洞拆除支架,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很快就响成一片。

大牛带着两个小伙子在最大的涵洞里忙活,一边拆模板一边哼着小调:“这松木料子真好,拆下来还能打多好的家具啊!”

“就知道惦记你媳妇的嫁妆!”外面传来哄笑声。

拆下的木材被扔下涵洞,丢到河床上,早有附近的村民背着背篓等在岸边。

有个老汉探头问:“汪工,这些碎料子还要不?”

汪细卫正指挥人搬运木材,闻声回头笑道:“老伯再等两天,拆卸很危险,等我们走了你们随便捡!”

说着快步走向河岸,那里三块精心打磨的青石正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最有特点的这块命名石足有半人高,袁石匠正用凿子细细修整“登高桥”三个大字的边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山里那点破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汪细卫蹲下身,手指抚过拓印后一凿一凿敲出来的刻字:“袁叔,这‘高’字最后一勾是不是再深些?”

“放心吧!”老袁石匠凿不停,“乡领导亲自题的字,俺要是刻走样了,李师傅非扒了我的皮不可!”

说着朝旁边努努嘴,“倒是第二块碑文石,你们核对数目了没?别把块数吨数写岔了。”

崔咏梅正好端着茶水过来,闻言插话:“俺当家的核了三遍呢!六千九百九十九块青石,一块不差!”

她指着正在拌水泥的汪细能说,“他每块石头进出都做了登记,一块不差,他还说这数字好呢,寓意桥路长久。”

最热闹的是第三块鸣谢碑跟前,搬运木材上来的工人们围作一团,争相寻找自己的名字。

二嘎子突然叫起来:“俺名字咋刻歪了?”

石匠学徒笑骂:“谁让你爹给你取这么个名,‘嘎’字本来就歪!”

“你这已经刻上去了,我的名字还没有来得及刻呢!”

众人哄笑中,李老栓若有所思:“这碑往后立百年,咱这些人也算留名了。”

正说笑着,一辆吉普车卷着尘土驶来。

临乡领导下车就看到命名石,顿时眉开眼笑:“李师傅果然大手笔!这石头选得气派!”

待看到碑文石上的竣工日期,更是抚掌称赞:“五月八日,好日子!四平八稳!”

李池卫笑着递过烟袋:“全托领导的福!您题这‘登高’二字,笔力遒劲得很!”

夕阳西下,新立的“登高桥”石碑在余晖中泛着金光,桥下流水潺潺,倒映着两岸炊烟袅袅。

汪细卫靠在栏板上,忽然轻笑:“师傅,您说百年后还有人记得咱们吗?”

李池卫磕了磕烟灰,目光掠过碑上密密麻麻的姓名:“桥记得住,就够了。”

消息传到临乡政府大院时,魏乡长正端着茶杯看报纸。

专属通讯员小跑着进来汇报:乡长,李师傅那边说五月八号立夏办通车典礼,还问请不请县里领导……

知道呢,魏乡长放下茶杯,茶水在杯子里荡漾,哦!差点忘记了,给县委县府办打电话!就说我们这儿有个重点工程竣工,请领导来指导工作!

他搓着手在办公室里踱步,忽然想起什么:让食堂老刘准备些特产,到时候给来的县领导带回去。

而此时工地上的工棚已经拆得七七八八。

李池卫把汪细能夫妇叫到跟前,指着仅存的几间工棚:你俩继续留下看摊子,我们四月底再过来。一个月一百块,食材你们看着用,别浪费就行。

说着掏出三张崭新的大团结,这是预付的工钱,到时候工钱里扣。

崔咏梅眼睛一亮,刚要接钱,汪细能赶紧拽她袖子:师傅,你刚发给我们工资呢,咱还有钱呢。

发给你们就是你们的钱!李池卫把钱塞进汪细能手里,晚上得有人守夜,还得防着小孩来玩。记住了,水泥棚得天天开门通风,沙子别让人给偷走了,得把设备给看好了。

他忽然压低声音,特别是那三块碑,得看好了,别让人把罩子掀开了,在上面乱刻乱画。

小两口连连点头,拍着胸脯保证,肯定自己看着,不会误事。

等货车来拉支架木材时,场面更是热闹。

老马用他刚换的新货车,一车一车运着,每一车都带好些工人回家,顺便把木料卸到汪细卫新家那块沙硕地上码好。

李池卫站在车旁边吆喝:细卫,家里的沙硕地都清出来没有?

早清好了!汪细卫车上喊,都快弄到我们家菜园子地了!

车摇摇晃晃开往沙硕地时,引得沿途村民纷纷探头。

有相熟的打趣:细卫,你这是要开木材厂啊?可是发财了!

汪细卫呵呵笑着说:“东西都是师傅的呢,只是暂时放我那里!”

拉完最后一车,潘高园带着大狗子和小秋葵坐在副驾驶里。

老远就看见百多方木材堆起来像座小山,和汪细卫他们院墙快差不多高了。

汪细卫的媳妇潘高园抱着小秋葵从车上下来,惊得手里的包袱都掉了:天爷!堆起来看着咋这么多呢?

李池卫跟着跳下车,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对汪细卫说:你用得上就可劲的用,用不了的放那里等着下一个工程用。

他踢了踢脚边的木头,这些可都是上好的东北红松,县里林业局特批的指标,细卫你都知道呢。

汪细卫摸着光滑的木材,开着玩笑说道:师傅,这会不会太多了些?

多什么多?李池卫瞪他一眼,你这房子还就是个空壳子,赶紧收拾好了,和我去五县瞧瞧牛鼻子去!

说着从兜里掏出个厚厚的红包,这是给你们零用的,最后款下来了咱们在分账。

夕阳西下,李池卫坐上货车,离开时卷起漫天尘土。

汪细卫站在木材堆前,直到媳妇叫他吃饭才回过神。

他摸着那些还带着松香味的木材,忽然对媳妇说:明天去请田木匠,先给师傅打张拔步床。

他记得师傅家的床好像用了好些年了,一直没换过呢,这次有上好松木,正好给师傅师娘打一张。

嗯,还得给师妹和自家也打一张!

远处,一辆货车消失在暮色中,路过这座雄伟的石桥时,看见一个瘸腿的青年正在巡查桥面。

李池卫拍拍老马司机的肩膀,“你停一下,我下去看一眼……”

感谢各位的陪伴,厚颜求个五星好评!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山里那点破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