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上善若水,寻安 > 第173章 桂花糯米藕

上善若水,寻安 第173章 桂花糯米藕

作者:闲散猫咪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7-29 16:31: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白露过后的清晨,药膳馆的瓦檐上凝着细密的露珠。我推开后院小门时,发现郑淮安已经蹲在池塘边,正用竹竿拨弄着什么。

"老程,快来看!"他回头招呼我,"今年的藕成了!"

竹篮里躺着几节沾满淤泥的莲藕,表皮泛着淡淡的粉红色,断口处拉出晶莹的细丝。这是药膳馆自家小池塘种的藕,虽然产量不多,但品质极佳。

"丝长三尺,好藕!"我掰断一小节,观察断面七孔分布,"正好做桂花糯米藕。"

程明揉着惺忪睡眼出来:"爸,这么早?"看到竹篮后立刻清醒了,"哇!终于能拍'全流程'视频了!"

"先别急。"我取出师父留下的铜刀,"采藕只是开始。"

制作桂花糯米藕的第一步是选料。我们三人坐在井台边,仔细筛选着藕节。要选粗细均匀的中段,孔洞大小一致,这样糯米才能均匀填充。

"这根不行。"我挑出一节递给程明,"看这个孔,有黑点,说明被虫蛀过。"

"这么严格?"程明对着阳光检查,"餐馆都用现成的藕粉勾兑..."

"所以吃不出藕的本味。"郑淮安削着藕皮,"老程做的藕,糯米香能渗进每个孔,桂花香能钻到每粒米。"

糯米需要提前浸泡。我取出去年收藏的洞庭湖糯谷,米粒细长,色泽乳白,在清水中渐渐舒展。

"爸,用高压锅煮米吗?"程明量着水量。

"淘米水煮藕。"我指着灶上的砂锅,"糯米要用荷叶蒸,才能有那股清香。"

程明架好摄像机,记录着每个细节。自从陈皮红豆沙视频走红后,他的粉丝群体多了不少专业厨师,都想来学真功夫。

藕节处理最见功夫。两端各留一寸不削皮,用铜刀在藕节三分之二处切开,但不能切断——要像书本一样能开合。程明试了几次都失败,懊恼地甩着手腕。

"腕力要柔。"我示范着动作,"铜刀不似钢刀锋利,但不会破坏藕的纤维结构。"

填糯米是门艺术。不能塞太满,否则蒸煮时米粒膨胀会撑裂藕身;也不能太松,否则切不成型。我教程明用竹筷轻轻戳动,让米粒自然滑入每个孔洞。

"像做手术一样..."程明屏息操作着。

"本来就是医术。"郑淮安递过棉线,"《本草纲目》说藕'解热毒,消瘀血',糯米'补中益气',二者相得益彰。"

绑藕节的手法也有讲究。要用棉线十字捆扎,力度恰到好处——紧了伤藕,松了漏米。程明绑的第三个终于合格,兴奋地举着"藕粽子"让摄像机特写。

蒸制环节更显匠心。砂锅底层铺着藕皮和莲子壳,中层是填好糯米的藕节,上层覆盖新鲜荷叶。蒸汽带着荷香慢慢渗透,糯米在密闭空间里均匀受热。

"要蒸多久?"程明盯着计时器。

"看蒸汽。"我指着锅盖边缘,"等第三轮'蟹眼泡'冒出,就改文火。"

等待的空当,前厅传来熟悉的声音:"程大夫在吗?"

是张老先生,带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年轻人戴着口罩,不时轻咳两声。

"这是我孙子小张。"张老先生叹气,"程序员,整天熬夜,入秋就咳血丝。"

我看了看小张的舌苔:舌尖红,苔薄黄。典型的肺阴虚燥咳。

"正好,今天的桂花糯米藕适合你。"我领他们到后院,"藕节止血,糯米润肺,桂花止咳。"

小张好奇地看着蒸锅:"药膳...不是都很难吃吗?"

程明大笑:"等你尝过就知道!"

蒸制三小时后,开锅的瞬间,荷香、米香、藕香交织升腾。藕节由白转粉,糯米晶莹剔透。我用竹签轻戳,确认糯度恰到好处。

"还没完呢。"我取出珍藏的糖桂花,"最后这道工序才是灵魂。"

糖桂花是去年秋天腌制的。金桂与冰糖层层相叠,在陶罐中酝酿了一年,花香与甜味已浑然一体。我用木勺轻轻搅动,琥珀色的糖浆里浮动着点点金黄花粒。

藕节切片装盘,浇上温热的糖桂花。每一片藕都像艺术品:七孔中镶嵌着珍珠般的糯米,粉白的藕片衬着金黄的桂花,色香俱全。

"尝尝。"我递给小张一双竹筷。

年轻人迟疑地夹起一片,咬下的瞬间眼睛瞪圆了。藕的清脆、糯米的绵软、桂花的芬芳,在口中形成奇妙层次。更妙的是那若有若无的药香,让人舌底生津。

"这...比甜品店还好吃!"小张又夹起一片,"而且喉咙真的舒服多了!"

张老先生笑得皱纹舒展:"我说什么来着?程大夫的手艺,那是'以膳为药'!"

程明把这一幕都录了下来。镜头前,三代人围坐分享药膳的画面,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午后,药膳馆来了位意外访客——省餐饮协会的刘会长,带着"中华老字号"的认证文件。

"程教授,您这手艺该申遗啊!"刘会长尝过糯米藕后连连赞叹,"现在这种真功夫太少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请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寻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婉拒了:"药膳是活态传承,不该关在博物馆里。"

"那至少扩大经营吧?"刘会长指着狭小的厨房,"政府有扶持政策,贷款、场地都方便..."

正说着,小林扛着摄像机进来:"程教授!网友催更呢...咦,刘会长也在?"

两人一打照面,气氛微妙起来。原来小林之前曝光过几家"老字号"造假,与协会有些过节。

"林记者,"刘会长干笑,"你们媒体也该多宣传正能量..."

"正能量的前提是真实。"小林直视对方,"就像程教授的藕,每一孔都实实在在。"

眼看要起争执,我端出新做的藕粉羹打圆场:"尝尝这个,用边角料做的,不浪费。"

滑嫩的藕羹让气氛缓和下来。刘会长感慨:"现在年轻人哪懂这些,都追求快时尚..."

"谁说的?"小林调出手机数据,"程教授的视频,18-25岁观众占47%。年轻人不是不喜欢传统,是不喜欢虚假的传统。"

这话点醒了我。傍晚打烊后,我召集程明和小林开了个小会。

"我想做个尝试。"指着后院堆积的藕节,"把桂花糯米藕做成便携装,让上班族也能吃上。"

"工业化生产?"程明皱眉,"您不是反对..."

"不,是小批量手工制作。"我画出构想图,"真空包装,低温杀菌,保留原味。"

小林眼睛一亮:"配上视频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制作过程!"

"对,让消费者知道每一口背后的功夫。"我强调道。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们试验了各种包装方式。最终选定可降解的玉米纤维袋,每袋两片藕,配独立糖桂花包。程明设计了复古风格的标签,印着"青城药膳"的篆体印章。

试吃反馈出乎意料。小张带着同事团购了五十份,说加班时当宵夜,比泡面健康多了。附近医院的护士长也订了一批,给夜班医护当营养补给。

"程教授,"护士长打来电话,"我们有个肺癌患者,化疗后没胃口,吃了您的藕片居然主动要饭了!"

最惊喜的是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他们自发组织了"药膳读书会",一边品尝糯米藕,一边学习《本草纲目》的藕篇。

秋意渐浓时,我们的"便携药膳"小作坊初具规模。每天限量生产一百份,却供不应求。不是因为营销,纯粹是口碑相传。

"爸,您看。"程明指着手机评论。一位网友写道:"吃了十年超市速食,第一次尝到'食物'的味道。"

我忽然想起师父临终的话:"远儿,药膳之道,不在治已病,而在治未病;不在疗身,而在疗心。"

这小小藕片,或许正承载着这样的使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为人们找回与食物、与自然、与传统的那份真诚连接。

夜深了,月光洒在晾晒的荷叶上。明天又要采藕,又要蒸制,又要包装...周而复始,却从不重复。因为每一节藕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次制作都有新的领悟。

就像师父说的:"天地万物,皆是药橱;四季轮转,无非方剂。"在这白露为霜的季节里,一节藕,一把米,一勺桂花,便是最好的养生良方。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请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寻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