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上善若水,寻安 > 第145章 风雨欲来

上善若水,寻安 第145章 风雨欲来

作者:闲散猫咪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7-29 16:31: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春节过后,药膳馆的生意愈发红火。非遗传承人的名号加上程明的网络宣传,让小店成了成都的"打卡地标"之一。

这天早晨,我刚打开店门,就看到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女士站在门外。她约莫五十出头,一头利落的短发,手腕上的玉镯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程师傅,久仰大名。"她递上一张烫金名片,"我是'蜀香园'餐饮集团的董事长李蓉。"

我接过名片,心中一惊。"蜀香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旗下有数十家高档餐厅。

李蓉环顾我们简陋的小店,开门见山:"程师傅,我想投资您的药膳品牌,打造全国连锁。"

"连锁?"我下意识摇头,"药膳讲究因人施膳,连锁经营恐怕..."

"您先别急着拒绝。"李蓉微笑着打断我,"我们不做标准化快餐,而是打造高端养生会所。每家店都配备专业中医师,根据顾客体质推荐药膳。"

她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企划书,封面上印着"青城药膳"四个烫金大字。翻开内页,是详细的商业计划:三年内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设二十家分店,每家投资五百万;建立中央厨房,由我监督药膳核心配方;利润分成三七开,我占三成。

"按保守估计,"李蓉指着财务报表说,"您每年至少能分到一千五百万。"

这个数字让我和林素都倒吸一口凉气。一千五百万,是我们这个小店几辈子都赚不到的数目。

"这..."林素声音有些发抖,"程远..."

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药柜前,轻轻抚摸着师父传给我的铜药铲。铲面已经被药材磨得发亮,上面刻着的"道法自然"四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李总,"我最终开口,"感谢您的厚爱。但药膳之道,贵在心传。同样的配方,不同的人做出来,效果可能天差地别。连锁经营,恐怕难以保证品质。"

李蓉不以为然地笑了:"程师傅多虑了。我们会严格培训厨师,您每月去各店指导一次就行。"她顿了顿,"何况,您就不想让药膳走向全国吗?"

这句话戳中了我的软肋。传播药膳文化,一直是我的心愿。

"给我们三天时间考虑。"林素见我犹豫,适时插话。

送走李蓉,店里陷入了沉默。林素翻看着企划书,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程明放学回来听说后,也激动不已:"爸!这是天大的机会啊!"

"你觉得该接受?"我问儿子。

"当然!"程明手舞足蹈,"想想看,全国各地的病人都能吃到正宗的青城药膳,多好啊!"

我望向窗外的梧桐树,新芽初绽。商业扩张确实能让更多人接触药膳,但连锁经营真的能保持本真吗?

夜深人静时,我翻开《青城药膳录》,重读师父的教诲:"药膳如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宁可少而精,勿要多而滥。"

第二天一早,我做了一个决定——实地考察"蜀香园"的运营情况。李蓉很爽快地安排了参观,派专车接我们去了他们在成都最高端的门店。

餐厅位于五星级酒店内,装修奢华,服务员个个训练有素。厨房设备先进,食材考究。但当我提出要看药膳制作过程时,厨师长却支支吾吾,最后端出的"四神汤"明显火候不足,药材也没有充分煎透。

"这是按照程师傅的配方做的,"厨师长辩解道,"可能差了点味道..."

我摇摇头:"不是味道的问题。四神汤要三煎三滤,你们只煎了一次。茯苓和芡实的药性根本没有完全释放。"

回程的车上,林素和程明都沉默了。实地考察证实了我的担忧——再好的商业计划,执行不到位也是枉然。

"我有个想法,"程明突然说,"既然他们做不好,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开分店?从小做起,慢慢扩张。"

"哪有那么容易?"林素叹气,"选址、装修、招人、管理...我们哪有这个精力和资金?"

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城市景观,突然意识到:或许,药膳的传播不一定要靠实体扩张。

"明儿,"我转向儿子,"你上次说,想做个药膳APP?"

程明眼睛一亮:"对啊!我们可以把基础药膳配方和制作视频放上去,免费供人学习。想深入学习的人,可以报名线下课程。"

"这个主意好!"林素也兴奋起来,"既传播了药膳文化,又不会降低品质标准。"

三天后,我们婉拒了李蓉的合作邀请,但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由"蜀香园"赞助开发"青城药膳"APP,我们提供内容和技术指导。李蓉虽然失望,但也认可了这个折中方案。

就在APP开发紧锣密鼓进行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药膳馆所在的街区被列入了旧城改造范围,半年内要拆迁。

"怎么会这样?"林素拿着拆迁通知书,手微微发抖,"我们刚稳定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请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寻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仔细阅读文件,发现确实如此。这条老街将被改造成商业步行街,所有住户和商户都要搬迁。

"补偿款是多少?"程明抢过文件,翻到最后一页,"每平米一万二...我们店面四十平米,才四十八万?这点钱在成都哪里还能开店?"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四处寻找新店面,但合适的铺面要么租金太高,要么位置太偏。眼看拆迁期限越来越近,全家人都焦虑不已。

一个雨天的下午,我独自坐在即将消失的店里,听着雨滴敲打窗棂的声音。五年来,这间小店承载了太多回忆——师父的铜药铲在这里熬过无数锅汤药;程明在这里从孩童长成青年;《青城药膳录》在这里续写了新的篇章...

"程师傅在家吗?"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我抬头看去,是陈老,身后还跟着几位老街坊。

"听说您这儿要拆迁了,"张老先生拄着拐杖说,"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了一下,不能就这么散了。"

原来,这些老顾客自发组织起来,联名向区政府请愿,要求保护"青城药膳馆"这个非遗项目。陈老甚至动用了自己的人脉,联系上了文化局的领导。

"药膳馆是非遗传承基地,"陈老激动地说,"怎么能说拆就拆?"

我感动不已,但也不抱太大希望。毕竟,旧城改造是市里的重点项目,岂会为我们一个小店改变?

然而,奇迹真的发生了。一周后,区政府派人来考察,随后召开了协调会。最终决定:在新建的步行街专门划出一个位置,以优惠租金提供给我们继续经营;拆迁期间,暂时在社区文化中心设立临时营业点。

"这是特例,"文化局的领导解释说,"'青城药膳'已经成为本区重要的文化名片,必须保护。"

消息传来,老顾客们欢呼雀跃。张老先生甚至带来了自家酿的药酒庆祝:"我就说嘛,好药膳难求,政府有眼光!"

拆迁前最后一天,我们在店里举办了简单的告别仪式。老顾客们纷纷带来小礼物——陈老送了一幅"药香永续"的书法;张老先生送了一包珍藏多年的陈皮;就连七中的赵老师也带着学生们来了,送上了一本贴满祝福的纪念册。

"程师傅,"赵老师推了推眼镜,"下学期我们想开设药膳兴趣课,您能来指导吗?"

我欣然答应。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我突然明白:药膳馆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那口锅、那把铲,更在于这些因药膳而结缘的人。

搬到临时营业点的第一天,程明兴冲冲地跑来:"爸!APP测试版做好了,您看看!"

我接过手机,屏幕上简洁大方的界面让人眼前一亮。"药膳基础"栏目里有十道经典药膳的制作视频;"体质测试"功能可以根据用户回答的问题推荐适合的药膳;还有"在线问诊"板块,由刘教授团队的中医师提供专业咨询。

"太棒了!"我由衷赞叹,"这才是真正的药膳传播。"

程明得意地笑了:"等正式上线,我再添加AR功能,用手机扫一扫药材,就能显示属性和功效。"

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对药膳充满热情,勇于创新。只是,他站在了比我更高的起点上。

临时营业点虽然简陋,但生意不减反增。许多老顾客不辞路远专程前来,还有看了APP慕名而来的新顾客。最让我意外的是,不少外国游客也找上门来,体验这"神秘的中国药膳"。

"程师傅,"一位金发碧眼的法国女孩用生硬的中文说,"这个汤,太神奇了!我头痛好多了!"

我笑着递给她一张英文版的注意事项:"回去后多休息,别吃生冷。"

晚上盘点时,林素惊喜地发现:虽然店面小了,但营业额却增加了三成。"APP带来的新顾客占了一半,"她翻着账本说,"还有不少人在线订购了药膳包。"

"看来,危机也是转机啊。"我感慨道。

程明突然冒出一句:"爸,您说我们以后的新店,是不是可以做成'前店后厂'的模式?前面接待顾客,后面做药膳教学和研发?"

"好主意!"林素附和道,"还可以开辟一个体验区,让顾客亲手参与制作。"

我们越聊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新店的蓝图。它不必很大,但一定要温馨;不必豪华,但一定要专业;不必赶时髦,但一定要与时俱进...

夜深了,我独自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擦拭师父的铜药铲。拆迁时,我最先抢救的就是这把铲子和《青城药膳录》的手稿。它们承载的不仅是药膳技艺,更是一份传承的使命。

窗外,成都的夜空繁星点点。我提笔在《青城药膳录》上写下新的感悟:"世事无常,唯道永存。药膳馆虽迁,药香不散。今观明儿已得真传,更创新篇,老怀甚慰。愿此道如江河,奔流不息,泽被苍生。"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而我们的药膳之路,也将在新的地方,继续向前延伸。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请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寻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