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 第13章 守岁夜话围炉坐,家长里短暖心扉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靠山屯,元宵节是整个春节庆祝的最后一个**,也意味着年真的要过完了。如果说除夕是阖家团圆的庄严,初一社火是全村狂欢的热烈,那么元宵节,就多了几分温馨宁静的团圆意味,是年节的收尾,也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傍晚时分,石头家的厨房里就飘出了甜丝丝的香气。按照靠山屯的习俗,元宵节要吃元宵,寓意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石头娘早就准备好了糯米粉和黑芝麻馅,正坐在炕边,熟练地搓着元宵。

马骥也凑在旁边看热闹,看着石头娘把黑芝麻馅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放在糯米粉里滚一滚,再蘸点水,再滚,反复几次,一个雪白圆润的元宵就做好了。马骥觉得新鲜,也学着石头娘的样子,拿起一个馅料球,放在糯米粉里滚。可他要么滚得太用力,把馅料球滚散了;要么滚得太轻,糯米粉沾不上,忙活了半天,也没做出一个像样的元宵,反而把自己的手上、衣服上都沾满了糯米粉,引得石头娘一阵好笑。

“马先生,你还是别忙活了,看你把自己弄得,跟个白面鬼似的!”石头娘笑着说道,一边给马骥递过一块干净的布,“你坐着歇着,等会儿吃现成的就行。”

马骥讪讪地接过布,擦了擦手上的糯米粉,笑着说道:“还是石头婶厉害,我学不会这手艺。”

不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的元宵就煮好了。石头娘把元宵盛进碗里,每个碗里都放了六个,寓意着“六六大顺”。元宵浮在碗里,雪白圆润,散发着淡淡的糯米香和黑芝麻的甜香。马骥拿起勺子,舀了一个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香甜软糯的馅料就流了出来,甜而不腻,口感极佳。他忍不住胃口大开,一口气吃了大半碗,吃得嘴角都沾了馅料,像个贪吃的孩子。

“慢点吃,别噎着!”石头娘笑着说道,给马骥递过一杯温水,“锅里还有很多,不够再盛。”

吃罢晚饭,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按照靠山屯的习俗,元宵节的晚上也要“守岁”,或者说“守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不睡觉,聊聊天,祈求新的一年圆圆满满、顺顺利利。石头家在正屋里生起了一个小小的炭火盆,炭火燃烧得正旺,发出“噼啪”的声响,驱散了春夜的寒意。

石头爹、石头娘、石墩,还有马骥,围坐在炭火盆边,形成一个小小的圆圈。盆里除了炭火,还煨着几个红薯和土豆,是石头娘特意放进去的,烤得焦黑,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爆竹声,是孩子们在庆祝元宵节;远处还能听到孩子们提灯玩耍的笑语,他们手里拿着各种样式的灯笼,有纸糊的兔子灯、荷花灯,还有简单的灯笼,在夜色中像一颗颗移动的星星。月光透过窗棂,清冷地洒在地面上,与屋内温暖的橘红色火光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没有了白日的喧嚣,夜显得格外宁静。一家人围着火盆,开始漫无边际地闲聊,这就是所谓的“守岁夜话”。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高深的道理,只有最寻常不过的家长里短,却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温度和浓浓的亲情。

石头爹吧嗒着旱烟,烟杆在鞋底上磕了磕,说起了开春后的农事打算:“过了十五,天就慢慢暖和了,该准备春耕了。东头那块地,去年种的玉米,今年换种小麦,地力能养回来;西头那块洼地,适合种水稻,得早点把水渠修一修,别到时候缺水;还有家里的那头老牛,开春后得请兽医来看看,修修蹄子,补补料,春耕全靠它呢。”他说得头头是道,语气里充满了对土地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盼。

石头娘一边听着,一边絮叨着家里的琐事:“家里的年货还够吃几天,等吃完了,就得去镇上赶集,买点盐、酱油,再给石墩做两件新衣裳,春耕干活穿;还有石墩的婚事,也该抓紧了,过完年就二十了,再拖下去就成老光棍了。前几天跟你张婶打听了,她娘家有个侄女,人长得周正,手脚也勤快,等开春了,找个媒人去说说,看看能不能成。”

石墩坐在一旁,憨厚地听着,脸涨得通红,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偶尔插一句嘴:“娘,俺不急,先把春耕忙完再说。”

“你不急,俺和你爹急!”石头娘嗔怪道,“你看你堂兄石锁,都结婚了,你还不着急!等过几年,好姑娘都被别人挑走了,看你找谁去!”

马骥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闲聊,心里觉得格外温暖。这种琐碎的、接地气的对话,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让他想起了自己在现代的家人,虽然生活方式不同,但这份对家人的牵挂、对生活的期盼,却是相通的。

石头爹也转头问起了马骥的“来历”和“打算”:“马先生,你这一路游学,也去过不少地方,俺们这靠山屯偏僻,比不得城里热闹,委屈你了。等开春了,你有啥打算?是继续游学,还是找个地方安定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马骥放下手中的茶杯,沉默了一下。他依旧用“迷路书生”的身份含糊应对:“石头叔,我也不知道。我本是想游学增长见识,没想到途中遇到意外,迷了路,才来到这里。靠山屯很好,你们也待我很好,我很感激。等开春了,我想先四处看看,至于以后,还没想好。”

他没有说实话,一是怕吓到他们,二是觉得说了他们也不会相信。但他还是真诚地分享了一些他“游历”各地的见闻,当然是经过严重改编的:“我去过江南,那里的园林很精巧,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跟画一样;也去过北方的大城市,那里的面食很实在,面条、馒头,管饱;还去过海边的港口,看到过很大的船,还有很多外国人,他们的穿着、说话都跟我们不一样。”

石头一家听得啧啧称奇,石头娘感叹道:“还是马先生有福气,能去那么多地方。俺这辈子,就去过镇上几次,最远的就是去邻村喝喜酒,哪也没去过。”

石墩也满眼羡慕地说:“马大哥,你说的海边港口,真的有很大的船吗?比俺们村渡口的船还大?”

“大多了!”马骥笑着说道,用手比划着,“有好几层楼高,能装几百人,还能装很多货物,能在海上走几个月,去很远的地方。”

石墩听得眼睛都亮了,充满了向往:“真厉害!俺以后也想去海边看看,看看那么大的船。”

炭火噼啪作响,锅里的红薯和土豆已经烤好了。石头娘用筷子把它们夹出来,放在盘子里,烫得她不停地换手。“来,尝尝,烤得焦焦的,可甜了!”她把烤红薯分给大家。

马骥拿起一个烤红薯,烫得左手倒右手,吹了吹气,剥开焦黑的外皮,露出金黄的瓤,散发着浓郁的甜香。他咬了一口,甜丝丝、软糯糯的,带着炭火的焦香,比煮红薯好吃多了。

大家一边吃着烤红薯、烤土豆,一边继续闲聊,话题从农事、婚事,聊到村里的趣事、镇上的新闻,再聊到对新一年的期盼。没有争执,没有算计,只有彼此的关心和真诚的交流。

马骥坐在其中,听着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感受着炭火的温暖,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心中被一种巨大的安宁和幸福感所充满。这种“家”的感觉,是他穿越以来,无论是在草原的奔放、临安的市井、紫禁城的压抑,还是澳门的异域风情中,都未曾如此深切体验过的。

他甚至恍惚觉得,自己或许本就属于这里,属于这温暖的炉火,属于这琐碎而真实的唠叨,属于这朴实而真挚的亲情。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远离时空的奔波,远离未知的危险,就这样在靠山屯安安稳稳地生活,似乎也是一种幸福。

“要是能一直这样下去,也挺好的……”他脑子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但随即又被胸口挂坠那愈发明显的饱和感所提醒。他知道,这种宁静的生活,对他来说,或许只是一场短暂的梦境。

他胸口的挂坠,在这静谧温馨的守岁夜话中,吸收着那由亲情、安稳、以及对平凡生活满足感汇聚而成的“家”的能量。这股能量不炽烈,不喧嚣,却如同那炭火般,持续而恒久地温暖着挂坠,让其悸动变得无比平和、圆融,仿佛达到了某种和谐的极致,光芒柔和而内敛,充满了安宁的力量。

夜深了,炭火渐渐小了,孩子们的笑语也消失了,村里变得格外安静。石头娘打了个哈欠,说道:“不早了,大家都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大家站起身,各自回房休息。马骥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犬吠声,感受着身上的暖意,嘴角带着微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是他穿越以来,睡得最安稳、最踏实的一个夜晚。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