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瓘的话让司马炎皱起了眉头。
前番王濬来信,说出了他的担忧。
和卫瓘一样,王濬也担心蜀国会在某一天对大魏发动突然袭击。
只是彼时的司马炎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水师从来只有吴国最强,这一点就连司马炎都不得不承认。
但也仅限于被动防守。
至于其余人,更不会有谁觉得水师能给大魏带来什么威胁。
但今日卫瓘的话 ,再次验证了王濬的想法。
蜀国水师确实会对大魏造成威胁。
“可若是仅仅只为了一个蜀国水师,就花重金打造大魏水师。”
“岂不是舍本逐末?!”
司马炎的目光看向卫瓘,眼里满是询问。
卫瓘道:
“大王以为,以后天下之形势当如何?”
听到天下形势四个字,司马炎的脑海里浮现司马昭临终所说的话。
“蜀国喘过来这口气后,短时间内已经没法吞并。”
“反而是吴国,吴主孙皓兵败合肥之后,短时间内已经不可能再组织起力量进攻大魏。”
“只能被动防守。”
“我观其所行,并非英主。”
“吴国很有可能会发生内乱。”
“若是时机成熟,可以夺取建邺进而对蜀国成包夹之势。”
“届时刘谌便是有通天之能,也只能做困兽之斗。”
“待其心气丧尽,便可不战而下。”
“届时宇内一统,司马氏便可顺势而为!”
父王所言不假,孙皓死于非命。
吴国发生内乱,如今主弱臣强,毫无进取之心。
可父王也没料到天下会成如今这般形势。
想到这里,司马炎摇了摇头,他着实不知道以后之天下会走到哪一步。
就像他压根想不到司马攸会在长安另立一个朝廷来对抗自己。
看到司马炎怅然的表情,卫瓘也是一叹,和王濬当初的想法一模一样。
同样都是亲兄弟。
为什么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兄友弟恭,到了司马炎和司马攸这里却反目成仇。
“大王,请看舆图!”
议事之处,悬挂有大幅舆图。
听到卫瓘的话,二人来到舆图前。
“此为当今天下之形势。”
卫瓘在舆图上将天下大势简单的标注出来,
“按照臣之前所说。”
“最坏的结果就是刘谌打败钟会,然后夺取长安。”
“到时候益州、汉中和雍州连成一片,连带着凉州等地,皆为蜀国统辖。”
“而咱们则只占据中原一带。”
“从原本的魏国独强,变成蜀国独强。”
“但无论是魏国独强还是蜀国独强。”
“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吴国依然弱小。”
“且以眼下吴国主弱臣强的态势,吴国只会更加的弱小下去。”
“臣敢断言,蜀国绝对不会放过吴国。”
“刘谌此人颇有野心。”
“那届时咱们就有两个选择。”
“要么和吴国结成联盟,共同对抗蜀国。”
“要么派兵攻取建邺,灭掉吴国。”
“使天下形势从三分变成两分。”
“只是臣并不看好和吴国结盟。”
“孙权在时,就曾背弃盟约,袭取过荆州。”
“到时难保吴国不会背刺咱们。”
“所以臣的建议是,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直接派大军夺取建邺。”
“把中原和江东连成一体,以此来对抗蜀国!”
“中原、江东皆是富饶之地,无论是钱粮还是兵源都不是关中和益州能够相提并论的。”
“而且刘谌此人曾在益州多次针对士族,亦不得天下人心,此消彼长之下,最终还是咱们大魏能取得胜利!”
“而取得这个胜利的前提,就是大魏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否则渡不过长江天险,一切皆空!”
司马炎听到卫瓘的话,眉头缓缓皱起,他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能性。
即便自己主动停战,司马攸多半也不会放松警惕。
冯翊方向必然会派重兵把守。
这样一来,他的失败几乎就是必然的。
而且自己的动作绝对不可能比刘谌快。
到时候刘谌很有可能会比自己先一步到长安。
真要是 这样的话,那夺取长安的难度就会增加几倍。
而只有中原一地的大魏在对抗蜀国方面就会落入下风。
打仗打的就是国力。
以诸葛亮之能,尚且被祖父依托大魏国力,硬生生的耗死在五丈原。
如今的大魏,又有谁可堪比诸葛亮?
自己要是不想投降,那就只能提升国力。
西边被刘谌占了,东边是茫茫大海,北边苦寒之地 ,生存尚且艰难,那就只剩下南下一条路。
而现在吴国的全凭一个陆抗在抵挡。
只要能解决掉陆抗,便能够寻找时机南下,自己未必没有夺取江东的机会!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大魏需要有一支自己的水师,并且是实力强劲的水师,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想到这里,司马炎不由得精神一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确如卫瓘所言,自己是当局者迷。
这么多年,目光全都放在司马攸的身上,并没有着眼天下。
才酿成如今这番局面。
还好一切都不算晚,一切都还来得及!
虽然自己现在手里只剩下六州之地。
但这六州是天底下最富饶的地方。
支应一支水师出来并不艰难!
等时机已到,夺取江东后,便是耗也能把刘谌给耗死!
想到这里,司马炎看向卫瓘的目光便多了一丝愧疚。
这位不被自己重用的老臣,竟然默默的为司马氏谋划了这么多。
“卫卿啊,孤这些年确实有些对不住你,是孤一时糊涂。”
“还望卫卿莫要以此为意!”
卫瓘的脸上顿时露出惶恐之色:
“大王言重了,臣岂敢对大王有他念!”
司马炎拉住卫瓘的手说道:
“卿此计有大功于国,孤准备奏明天子 ,给卿加官进爵!”
听到司马炎的话,卫瓘却赶忙开口拒绝:
“大王,臣岂有这番能耐。”
“此乃骠骑将军所谋,臣不过是将骠骑将军的想法转述给大王而已!”
听到卫瓘的话,司马炎不由得一愣:
“叔子?”
卫瓘点了点头:
“正是!”
“不敢欺瞒大王,自咸熙六年,并州大乱后。”
“骠骑将军便觉得夺取长安已经基本不可能。”
“只是彼时大王心气正盛,即便是骠骑将军也敢贸然进言。”
“不过骠骑将军却丝毫不敢有懈怠,进攻长安的同时也在替大王谋划将来。”
“只等时机合适的时候,便将想法告诉大王。”
“前番大王调臣回京,骠骑将军就意识到时机已到。”
“将其所有谋划对臣和盘托出。”
“说实话,臣刚听到骠骑将军的谋划之时,比大王可要惊讶的多。”
听到卫瓘的话,司马炎缓缓的放开了卫瓘的手:
“叔子果真忠良!”
“既如此,那就按叔子的想法来。”
“孤即刻让陛下拟旨,伐木造船,为大魏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
很快,大魏要打造水师的旨意便从洛阳皇宫出发,往各地征调民夫准备造船。
同时,司马炎也听从了卫瓘的建议,开始派人往江东散布谣言,污蔑陆抗久有反心。
而被司马炎冷落了数日的贾充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前往晋王府求见司马炎。
表示自己愿意替大魏监造船只!
贾充倒是真心实意的想替司马炎做事。
这其中有贾充痛定思痛想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原因。
也有女儿贾南风的劝说。
所以这一次言辞诚恳,甚至愿意为此疏散家财。
面对贾充的恳求,司马炎最终还是松了口。
到底是自己亲家,且此人也确实对司马氏忠心耿耿,加之如今二人已经结为亲家。
司马炎便选择原谅了他。
“造船之事,孤便托于你手。”
“望卿切记,此计关乎大魏将来,亦关乎贾家将来。”
“切勿轻视!”
贾充含泪点头道:
“臣愿指天为誓,必不负晋王所托。”
“若违此誓,天厌之!”
在魏国紧锣密鼓的准备打造水师的时候。
刘谌的旨意也如期的到达了南中诸郡。
朝廷夺取陇西三郡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到了益州。
但谁都没想到陛下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兑现那些国债。
而且还让各家家主亲自前往天水挑选土地。
表面上看,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陛下开疆拓土之后,第一时间想到曾经的承诺。
如此仁君,古来少有。
如果这些世家家主没有心怀鬼胎。
此事将来在史书上必然会成为一番美谈。
只可惜这些人已经有了些别的心思,并且为自己的心思付诸了实际行动。
那这次前往天水,迎接他们的必将是一场鸿门宴。
他们虽然有暗中谋划的勇气,却知道自己并没有刘邦那样的才能和运气。
知道这一去必然不可能再回来。
若是不去,那这份旨意背后藏着的兵马就会对自己亮出屠刀。
同样也落不了什么好下场。
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路就只有一条,起兵造反!
对于这一点 ,众人倒是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反正本来就是做的这个打算,只不过时间上稍微提前了一两个月罢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那最后一批铁料因为需要走流程的原因,并没有交到自己的手上。
但这并不影响自己的行动,几年的积攒以及之前的家底。
让他们能够武装出来一支极其数量相当不少的兵马。
于是在接到朝廷旨意后的没几天。
几个家主商议好之后,悍然在南中诸郡举兵造反。
造反的第一件事,便是占领当地的衙门。
想要趁着地方官府没有反应过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只要能够占据城池,便能够据城而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朝廷精锐兵力皆在陇西诸郡守地盘,绝不可能调回来。
绝不可能出现南中三郡那样,被朝廷兵马压着打的情况。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从自己举兵的那一刻,整个南中突然就变得陌生无比。
无论是县衙还是郡治,突然间就关闭所有大门,不许任何人出入。
当初打的就是偷袭的主意,再加上攻城器械目标太大,诸世家根本就没有准备。
此刻望着城门紧闭的城池,那并不高大的城墙却像是天堑一样将内外阻隔。
“他娘的,这消息是怎么走漏的!”
一众人站在城池下急的直跳脚。
只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消息的泄露,仅仅只是来自一个县丞和一个普通百姓的一句寻常对话。
在窥探到这些贼人的野心之后。
荀悝第一时间上报,并且得到了成都的反馈。
让他们时刻盯着那些人的举动,一旦有变,立刻封锁城门。
静等朝廷援军。
而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然后才有了眼前的局面。
没有城池作为依凭,凭手下的兵力可挡不住朝廷的平叛兵马!
与此同时,早就准备好的杨稷在得知这些人举起反旗之后,便第一时间选择镇压。
眼见城池夺不下来,朝廷的兵马又杀了过来。
这些人立刻选择暂避锋芒,想要依凭南中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朝廷周旋。
妄图把朝廷的兵马拖疲、拖废。
甚至拖的朝廷北伐失败,等魏国王师入主成都。
只可惜,这一次他们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
刘谌自登基之后,无论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还是打压世家,减轻税收。
每一步都是在为百姓打算。
南中三郡之乱是因为朝廷压根没有防备,地方上的百姓也没有任何准备。
但有了南中三郡的前车之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这类事情多少做出了些防备。
而已经享受到朝廷的好处,过上了太平日子的百姓自然也对这些想要对朝廷不利的人心生恨意。
这就直接导致这些世家的想法全都破灭。
每每前脚刚刚遁走,后脚朝廷的官兵就追了上来。
各地的百姓成了朝廷最好的眼线。
无论这些人躲在哪里,都能第一时间被大军发现。
杨稷则带着兵马,像追兔子一样。
慢慢的追上这些叛贼,再轻而易举的将他们收割。
和塞外的苦寒相比,这简直轻松的就像郊游一样!
那些世家心中轰轰烈烈的意图推翻大汉统治的“壮举”。
仅仅只过了两个月便被彻底扼杀。
九月,朝廷开始正常在各地征收秋税,支援北伐!
喜欢三国之季汉演义请大家收藏:()三国之季汉演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