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 > 第367章 许都疑乱 荀彧密折

建安六年七月初,许都尚书台灯火未熄,纸卷飞转,公卿低声私议,未敢高言。

濮阳不破的战报传入不过两日,许军三将仍困风环之外,而风声却先一步钻入尚书台每一层廊下。中枢官员都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军旅失利,而是一次“中原正统”对澜台制度的全面碰撞。

结果,是正统输了。

天子刘协久居魏仆苑,年幼时受制董卓,青年依曹操,已非少年,早知权柄之轻重。近月来,左右内官时有传言,说江东不附、关西将动,而定陶设法有章、民不逃粮、兵不掠田,诸多士人、旧吏纷纷投其麾下。

一日深夜,刘协独在内苑缓步,左右仅随韩嵩。

他停于一树槐前,低声问:“嵩卿,你说曹公今日若回许都,还能制澜台耶?”

韩嵩心跳微动,口中却不答,而只道:“陛下今夜可需温汤?”

天子笑而不语,转身入殿。

第二日,宫中旧臣数人悄然联名上疏,奏请“设诏问吕布政制,择制归礼”,言词隐晦,实则是一次“问制入朝”的试探。

此事未出殿便被荀彧拦下。

荀彧阅罢原奏,只将众臣名录封入密函,单手抚额,在尚书台中独坐至亥时。

夜半,他独提灯走入自宅,案前展开一卷密折,书写数语:

“臣请陛下以中朝名义,召设‘制研内台’,议‘新制之归’,择其良者吸纳,拒其异端而废其制。”

“不可再坐视澜台自设,不可再使朝中无纲。”

这封密折,不是上奏曹操,也非走尚书令文书之路,而是以“廷臣私奏”之名,越过中书,递送魏仆苑。

荀彧第一次绕过曹操——不是为了反他,而是为了保住“中朝”仅余的骨架。

但此折未曾瞒过曹操。

三日后,曹操自濮阳折返弘农,未入许都,先唤荀彧入帐。

一见面,他开门见山:“你已不信我可再定天下,是吗?”

荀彧未作惊色,反而静静跪坐,答道:“主公兵力未衰,威名犹在,但澜台之制,非一将可破。”

“臣惧者,非吕布之兵,而是吕布之后,不复可废之法。”

曹操沉默良久,背手在屋中来回踱步。

他终于停下,转头望向荀彧,眼中无怒,只有疲惫:“你要救朝廷,我亦欲救。”

“但若朝廷之人,只知救体而不问存亡,我便只救实而舍壳。”

他走近一步,语气忽转低沉:“若汉室再如此无作为,我便取其名、换其实。”

荀彧倏然抬头,眼神震动,却未发声。

两人相对无言,良久。

当夜,曹操命钟繇起草新文,首度以“魏都留令”自署,为后日之事铺一伏笔。

翌日许都群议,已传“制研台议”将成,众官分流。

有人赞许:“曹公之威虽重,然吕布之治在眼前,若能兼采,亦不失大局。”

亦有人怒斥:“岂有贼布之法可论?此一开,朝纲永坠。”

更有野言流传:“若天下分三法,则可设‘汉官于西、澜制于中、江表自建’。”

此言一出,连中书令杨修也喃喃不语,只道:“天下三制,或真将起于今年。”

而宫中密折往来频繁,台府亦得密探回报。

定陶台府堂上,诸葛亮呈来许都来信,吕尘拆封,只见末行一句:

“闻制而起,惧制而问,拒制而疑。”

他轻轻一笑:

“许都已乱,不用我兵。”

庞统接过简讯,道:“如此则主公可将兵分西线,通张绣马腾之志。”

吕尘点头:“东不动,南不扰,西为下口。”

而风环之下,澜台制度之网,正悄然从濮阳一隅,渗入中原骨血。

喜欢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