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 第18章 添医科大显身手 大汉欲重凿西域

建兴二年(231年)春分,成都

芙蓉溪畔,柳絮如雪。新落成的考院前,朱雀大街人头攒动。数百士子肃然跪地,主考官蒋琬展开鎏金诏书,声震长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增医科、工科,取通《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鲁班十要》《木工纪要》者各五十人,授太医丞、制监司俸禄,赐紫绶金印!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大汉取士令》随之颁行:

朕闻致治之道,在得贤才。今诏天下州郡,设四科取士:

文科:试策论、治术、算筹。郡试取百人,补郡县曹掾,优异者为吏。

医科:试岐黄之术(含兽医),郡取五十人,补太医令属官。

工科:试木作营造、奇巧之器,士子需携所制实物,或当堂造器,郡取五十人,补将作大匠属吏。

武科:校骑射韬略,郡取二百人,授伍长、什长、百夫长。

文科、医科试题由尚书台拟定;工科、武科,朝廷颁大纲,州郡依实情制题。**各科郡试前十者,冬十月朔前诣阙待选,传食皆仰给少府。郡守当以公车送之,勿使贤才困于资斧。**

太常、光禄勋总领其事,御史中丞监临四方。敢有徇私舞弊者,依《左官律》论罪。

张仲景之孙张北山,热泪盈眶,怀中《金匮要略》的竹简被攥得温热。不远处太医署的地窖内,药气氤氲。十口陶瓮蒸煮着南中进献的金鸡纳霜。

医官董奉掀开瓮盖,热雾翻腾中,丞相诸葛亮的身影悄然显现。

“禀丞相,此药疗南中瘴疠确有奇效,只是…”

董奉目光扫过诸葛亮袖口渗出的暗红血渍,声音微涩,“…丞相咳疾若用,需佐西域红花调和峻烈之性。”

诸葛亮却将药包推向西北:

“速遣精干医官携药赴长安,子龙将军旧伤…恐有反复。”

五更·长安

霜华凝于城堞。赵云卸下沾满寒露的白虎吞头铠,胸甲内衬的葛布,早已被暗红的脓血浸透板结。展开成都加急文书,“命雍州牧魏延暂代河西军事”几字刺入眼帘。

手中药碗蓦地一倾,褐色的药汁泼洒在沙盘上,蜿蜒出祁连山冰冷的轮廓。

“老将军,该用药了。”

羌女医者阿吉娜捧着鎏金药壶跪在帐前,壶嘴雕着的睚眦凶睛正对东方。赵云却猛地抓起案头舆图,胸腔震动引发一阵剧咳:

“咳…速告伯约!鄯善驼队…改走居延塞…曹魏细作…敦煌…咳…咳…”

六月,河西走廊

烽燧狼烟,笔直刺向铅灰色的天穹。姜维勒马回望,敦煌方向沙尘蔽日,遮天盖地。三日前那封密函的字句如冰锥刺心:

“司马懿遣轻骑三十,扮作马贼,专袭西域商路!”

他下意识地按住腰间箭囊——那镶着温润昆仑玉的箭囊,是赵云昏迷前最后的赠礼。指尖摩挲着玉石,姜维目光如炬,投向玉门关方向:

“老将军,且看伯约如何破此危局!”

是夜,汉军依《墨子城守篇》古法,在戈壁掘地半尺,埋入铜管听地。当魏军马蹄声如闷雷般迫近营寨一里之地,营中死寂的火堆骤然爆燃!

火光映照下,百名诸葛连弩手身影如鬼魅般现身,机括震响,箭雨如蝗!魏军轻骑瞬间人仰马翻二十余骑,余者肝胆俱裂,仓皇遁入无边黑暗。

八月初八,成都考院

医科考场,铜壶滴漏指向辰时三刻。寂静中,忽有考生踉跄倒地,面如白纸。监考官谯周惊起欲呼,却见一青衫士子已如疾风般上前,指间银光闪动,精准刺入倒地者头顶百会穴。

须臾,那考生竟悠悠转醒,长吁一口气。救人者从容收针,向谯周拱手:

“学生南阳张北山,此乃‘针灸’救厥之法。”

言毕,他竟展开考卷,以银针为笔,在素绢之上飞针走线,刺出一幅脉络分明、穴位精准的经络图!针尖过处,墨迹自渗,技艺神乎其神。

消息飞传至丞相府时,诸葛亮正凝神校准新制的浑天仪。星盘流转间,“张仲景之孙张北山”八字入耳,他指尖微不可察地一颤,星盘轨迹随之偏移。

“速将此生答卷,原封不动,直送太医令署!着董奉亲自复核,不得有误!”

秋分前夜,武担山观星台

紫微垣星光大盛,灿若银汉。太史令谯周捧着墨迹未干的《建兴星图》,双手抑制不住地颤抖:

“文昌六星耀于益州分野!此…此乃百年未遇之祥瑞,主文运大兴,国祚绵长!”

话音未落,山下传来低沉雄浑的象鸣,震得观星台微微发颤。只见南蛮王孟获亲率八百藤甲蛮兵,与五百羽林精锐,护卫着百头巨象,背负着以厚实皮革严密包裹的沉重货物,浩浩荡荡涌入成都城门。

唯有御座之上的刘禅知晓,那皮革之下,是云南郡新掘出的珍贵铜锭所铸的新版五铢钱。每头巨象背负十万钱,这是蜀汉枯竭血脉中注入的滚烫新血!(注:汉代标准五铢钱约重3.5克。昔日刘备所铸“直百钱”,一当百用,实乃战时饮鸩止渴,严重损害经济信用,不利商贸流通。新钱旨在恢复币值信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国库几近干涸的窘迫,只有他深知其重——一枚震天雷,耗资十钱;一架云梯,万钱起步;一匹河西骏马,价值八千乃至无算!

纵使连年征战,缴获敌城武库钱窖,也难填战争这个无底洞。赵云长安之战统率的八千铁骑,其耗费便是一个足以压垮小国的天文数字!(如同今世一国要维持两千辆装甲战车的恐怖消耗) 这,正是赵云在潼关前勒马叹息,直言“伤不起”的锥心之痛。

九月,成都含章殿

大朝会,暖香氤氲。诸葛亮展开三卷帛书,殿内群臣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他中指关节处新磨出的厚厚墨茧——那是连续批阅三百份科举答卷留下的印记,无声诉说着丞相的呕心沥血。

“禀陛下,”尚书令蒋琬的声音带着振奋,“成都医科榜首张北山,改良麻沸散配方,效力倍增而毒性大减,前线急报,已救回重伤将士逾三千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叹。

侍中董允却急步出列,声音沉重:“凉州八百里加急!赵…赵将军拒服汤药,昨夜…竟单骑出玉门关巡视烽燧!”

龙椅之上,刘禅霍然起身,冕旒珠玉相击,发出清脆急响:

“拟诏!着太医令董奉,持朕九龙药匣,星夜奔赴河西!不得延误!”

他一把扯下腰间玉佩——那上面镶嵌着稀世的和氏璧碎片,温润生辉,“将此物…交予子龙将军,”少年天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就说…朕的骑射功夫,还未学精,尚需老将军…亲自点拨!”

十月,科举功成

大汉第一次四科并举的抡才大典,终告圆满。成都、长安、姑臧、江陵四地考场,共录得英才近两千人。他们如同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蜀汉这个庞大而略显疲惫的躯体,填补了人才青黄不接的致命空缺。

郡县曹署、太医令府、将作监坊、边关营垒,处处可见新锐身影。各科郡试前十的佼佼者,已奉诏踏上入京之路,驿道之上,公车辚辚,承载着帝国的未来。

腊月,长安·潼关大营

朔风卷着鹅毛大雪,扑打着中军大帐。太医令董奉掀开厚重的毡帘,寒气与药香一同涌入。帐内,赵云须发皆白,身形却依旧挺直如松,正俯身于巨大的西域沙盘前,手指划过疏勒、龟兹、于阗…案头那碗御赐药膳,早已冰凉凝结。

董奉默默打开九龙药匣,取出一支须发皆全的野山参,轻触老将军唇边。赵云目光未离沙盘,喉头滚动,喟然长叹:

“…回禀陛下,老臣尚能执鞭,再授陛下骑射三载。”

恰在此时,帐外蹄声如雷,裹着风雪的斥候撞入:

“捷报!裨将军姜维率轻骑横穿‘死亡之海’(白龙堆沙漠),与疏勒国歃血为盟!疏勒王愿复通商路,永为藩篱!”

随捷报同至的,是百匹神骏非凡的大宛天马,马鞍之上,以贵霜文字铭刻:“敬献大汉都督、天威大将军——赵云!”

建兴三年(232年),三月三,成都浣花溪

上巳佳节,杏林春暖。新科医科进士的杏林宴正在溪畔举行。张北山之师、名医张伯祖正欲演示“开颅去瘀”之术的精要,一骑绝尘的驿马踏碎满溪春色,直抵宴前:

“八百里加急!江东密使携吴帝亲笔血书至!”

丞相府中,诸葛亮展开染着异香的帛书,“共伐曹魏”四个朱砂大字,殷红如血,力透纸背!他眸中精光一闪,毫不迟疑,挥毫便在案头《陇西屯田图》的背面,写下铁画银钩的回应:

“可。约期会猎于许昌!”

五月·长安·未央宫

芒种时节,天子与丞相亲临长安。未央宫大殿内,气氛凝重如铁。巨大的天下舆图沙盘前,争论骤起。

雍州牧魏延声如洪钟,手指重重戳在陇山以西:

“上策!当效博望侯(张骞)凿空壮举,遣使复设西域都护府!控丝路,收骏马、镔铁、金沙,断魏国一臂,富我强兵之本!”凉州牧马岱深以为然,颔首称善。

参军马谡却将令旗“啪”地插在襄阳:

“中策方为稳妥!联吴方是上计。陆逊水军若出夏口,直捣魏腹心,我大军出秦川策应,事半功倍!西域路远,缓不济急!”他语速极快,充满自信。

一直沉默的平北将军王平,瓮声开口,语出惊人:

“陛下新政十条,劝农桑、兴水利、振工商,国力蒸蒸日上,何如暂息兵戈,深耕陇亩,养精蓄锐?待魏、吴内衅自生,再以雷霆之势…”

羽扇轻摇,诸葛亮目光深邃,静观群臣。大都督赵云按剑侍立天子身侧,沉默如山岳。沙盘之上,西域、江东、潼关三处,光点灼灼,牵动着帝国的命运。

年轻的皇帝刘禅缓缓起身,冕旒垂珠纹丝不动,声音清朗而坚定,压过所有争论:

“诸卿之议,皆为国谋。然,西域自东汉倾颓,沦落胡尘已逾半世!商路断绝,珍宝不通,良马难得。此乃我大汉心腹之疾,亦为曹魏资财之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手指坚定地指向沙盘西陲:

“朕意已决:先复西域都护府!重开丝路,以我南中玛瑙、蜀锦锦绣,易彼天马、镔铁、金沙,厚殖国力,充实军资。待府库充盈,兵强马壮。”

手指倏然东移,点在潼关与襄樊,“则于潼关列疑兵,牵制魏军主力,遣一上将,提劲旅,出奇兵,直取襄樊!断其中原锁钥,进而威逼许都!此,步步为营,先西后东之策也。诸卿以为如何?”

殿内沉寂片刻,随即响起一片心悦诚服的应和:“陛下圣明!臣等附议!”

七月,玉门关

流火烁金,驼铃声声,穿透戈壁的燥热。赵云白袍银枪,独立雄关。他目送着满载希望与国书的庞大西域使团,在漫天黄尘中渐行渐远,融入大漠落日。

“伯约,”老将军忽然开口,声音带着戈壁风沙的粗粝,“可知老夫为何拒服汤药?”

不待姜维回答,他猛地扯开衣襟。一道横贯左胸的狰狞箭创,如同扭曲的蜈蚣,盘踞在古铜色的皮肤上,触目惊心。

“章武六年(226年),先帝亲征,首攻长安…老夫率部登城,身被数创,此乃城头魏将冷箭所留,箭簇淬毒,入骨三分,是先帝亲手为老夫包扎…”赵云的声音低沉下去,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那金戈铁马的惨烈时刻。

姜维心头剧震,单膝跪地,声音恳切:“老将军!此乃英雄勋绩!然千金之躯,关乎国运!陛下翘首,三军仰望,万祈珍重!大汉…仍需您这杆定海神针!”

夕阳熔金,将两人的身影长长地投在古老的关墙上,那轮廓,依稀与当年长坂坡上那杆宁折不弯的汉军大旗重合。关外,狂风骤起,卷起漫天流沙,如金黄的帷幕,在天地间狂舞不息,久久不散,仿佛在诉说着不朽的传奇与未竟的征途。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