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 第104章 汉魏暂时歇战 桓范谋划决战

却说姜维、王平大军攻克临淄城,时值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二月,北地犹寒,朔风卷着鹅毛大雪,扑打将士甲胄,冰冷刺骨,铁衣难着。

虽有楼船自海上驶入威海港卸运粮草,然而风雪阻道,粮秣路上转运亦是艰难万分。

诸葛亮审时度势,遂命姜维部于临淄暂且休整,待初夏冰消雪融,再行东南夹击,直捣魏都邺城。

此消彼长。曹爽经此大败,惊魂甫定,急忙召心腹桓范密议。翌日魏廷朝会,气氛凝重如铅。

魏帝曹芳端坐御座,面有忧色,环视群臣问道:“蜀贼猖獗,已陷临淄,其锋甚锐。众卿可有良策,御敌于国门之外?”

桓范已从许昌归来,闻言,霍然出列,声音铿锵:

“陛下!今我大魏兵力,分屯于四方关隘、州郡,看似处处设防,实则处处薄弱,形如散沙,难以聚力!更兼姜维已据威海,楼船横海,我千里海疆几无险可守!彼可随意择地登陆,袭扰腹心。

若再分兵固守各城,无异坐以待毙!臣以为,当此危局,唯有行险一搏——速调精锐主力,合兵一处,抢在诸葛亮大军北上之前,先以雷霆之势击溃姜维于临淄!

只要击破此路孤军,则蜀军锋芒顿挫,海上之危自解。届时再回师,或可与诸葛亮周旋,或固守邺都以待天时!”

尚书令卢钦眉头紧锁,质疑道:“军师将军此计,固然壮烈。然姜维、王平皆蜀中名将,新胜之师,锐气正盛。我军新败,士气未复,仓促与之决战,敢问将军有必胜之把握否?”

桓范目光如炬,坦然直视卢钦及满朝文武,慨然道:

“若论必胜把握?实不足五成!然此乃存亡之秋,岂可坐而论道,求万全之策?分兵固守,看似稳妥,实则被动挨打,任凭蜀寇分割蚕食。

待其水陆并进,合围邺都,我军四面受敌,粮道断绝,那时才是十死无生,毫无胜算!与其坐等败亡,不如倾力一搏,尚有一线生机!此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

桓范之言如金石坠地,掷地有声,朝堂之上一片沉寂,只闻殿外风雪呼啸。众人皆被其孤注一掷的决绝所震动,又为其描绘的黯淡前景所忧惧。

此时,位列班中的老臣辛毗,须发皆白,缓缓出列。他面容沉静,眼神中却带着深深的忧虑,对着曹芳拱手道:

“陛下,军师将军所言,乃破釜沉舟之计,勇气可嘉。然臣有数虑,不得不陈。”

他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其一,合兵一处,固然可聚一时之力。然抽调四方守军,则青、徐、兖、豫诸州,乃至晋阳、许昌重镇,顷刻间门户洞开!蜀军细作遍布。

若诸葛亮、姜维侦知我军主力尽出邺都,只需遣一偏师,或令其水师自海上绕袭空虚之后,则我腹心之地,必遭蹂躏,根基动摇!此非御敌于外,实乃引狼入室,自毁藩篱也。”

辛毗顿了一顿,环视众人,继续道:

“其二,速战速决,谈何容易?姜维非无谋之辈,彼据坚城临淄,背靠威海楼船,进可攻,退可守,更兼粮秣虽转运困难,然有海路支撑,未必断绝。我军千里赴战,劳师远征,若彼深沟高垒,避而不战,待我师老兵疲,或待诸葛亮主力北上,则我合围之军,反成瓮中之鳖,恐有覆灭之虞!届时,邺都何存?

其三,此计过于行险,胜则侥幸,败则全局崩坏,再无转圜余地。国之存亡,岂能尽托于五成之险?”

辛毗深吸一口气,语气转为沉重:

“臣非怯战,实不忍见社稷倾覆于孤注一掷。当务之急,应一面严令各州郡坚壁清野,深沟固垒,阻滞蜀军陆路推进,消耗其锐气粮草;

一面精选骑军劲旅,依托城池地利,不断袭扰姜维粮道及威海港口,使其楼船优势难以尽展,疲其军心。

同时,速遣使节,于成都,纳表请降,后魏为蜀之属国,去帝号,修养生息,以待时变!”

辛毗一番话,条分缕析,将桓范战略的巨大风险与潜在弊端剖析得淋漓尽致。

他提出的“坚守疲敌、袭扰粮道、外交制衡”的策略,虽显保守,却更为稳妥,也更符合魏国地广人众、底蕴犹存的现实。

朝堂之上,支持桓范的激进派与赞同辛毗的持重派,意见顿时针锋相对,争论之声再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御座之上,等待着魏帝曹芳与辅政大将军曹爽的最终决断。殿外的风雪,似乎更紧了。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