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 第587章 刘表奉诏

就在这时,一只有力的大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缓缓将他搀扶了起来。

刘和抬起头,透过朦胧的泪眼,看到唐王刘昆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

刘昆看着这位年龄和自己相仿、但辈分却低了一辈的宗室子弟。

用缓和的语气说道:“玄泰(刘和的表字),节哀顺变。斯人已逝,生者如斯。”

他对刘和有些了解,知道其在吏部左侍郎任上,虽能力寻常,但胜在为人沉稳,兢兢业业。

刘和急忙收敛起悲声,恭敬地弯下身子,向刘昆行了一个大礼。

他的声音因为悲伤和哭泣而有些沙哑,哽咽着说:“多谢唐王的大恩,为吾父操持身后事。给了他如此隆重的哀荣……吾父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念王叔您的恩德。”

刘昆的语气中也带着沉痛,缓缓说道:“伯安公(刘虞的表字)一生清廉俭朴,忠义无双,劳苦功高。他的离去,是我们朝廷和宗室的一大损失啊。”

这已是对宗正刘虞极高的评价了,让刘和感动得再次泪如雨涌。

风光的葬礼虽然结束了,但哀悼和沉寂之后,朝廷的运转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去而停止。

很快,刘昆便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难题,宗正这个重要的职位,从此空缺了出来。

到底该由谁来接替这位德高望重的汉室宗亲,来执掌管理皇族事务的宗人府呢?

刘昆站在书案前沉思,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打着那份写有几位候选宗亲名字的奏疏,陷入了抉择之中。

数日后,唐王刘昆于王府议事厅召见四大谋士荀攸、贾诩、郭嘉、许攸。

数日后,唐王刘昆于王府议事厅召见四大心腹谋士——荀攸、贾诩、郭嘉、许攸。

厅内青铜香炉中青烟袅袅,四人分坐两侧,面色沉静,皆知此次议事关系重大。

荀攸率先开口,声音沉稳:“宗正之职,需宗室中德高望重者任之。依某之见,宜从长安宗亲中择一贤能,如工部尚书刘晔。其人才学兼备,且深得王爷信任。”

贾诩轻抚长须,摇头道:“公达之言虽有理,然刘晔虽贤,资历尚浅。宗正掌皇族名籍、世系谱牒,非德望深厚者不可服众。愚以为,当从宗室中选一老成持重者——何不召荆州刘表入长安?”

众人闻言,皆面露惊讶之色。

此时,郭嘉缓缓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光芒:“文和之言,正合我意。以刘表接任宗正一职,此计甚妙,妙呀!”

厅内顿时一片寂静。

许攸蹙眉反驳:“此议未免过于激进!当今天下,王爷已统北方,荆、益未附。文和与奉孝欲以宗正之职为饵,试探诸侯。然刘表坐拥荆州,兵精粮足,岂会轻离巢穴?”

郭嘉轻笑起身,踱步至厅中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荆州方位:“此计之妙,正在于此!刘表若来长安,则荆州群龙无首,朝廷可不费一兵一卒收复荆襄九郡;若他不来,便是抗旨不尊,王爷正可名正言顺发兵讨逆!”

许攸不以为然:“奉孝未免异想天开!刘表岂是三岁孩童?彼在荆州经营十余载,焉能自投罗网?”

郭嘉转身,目光炯炯:“正因为刘表非愚钝之辈,此计方可行之。刘表素以汉室忠臣自居,王爷若以宗正高位相召,彼若拒之,必失天下人心;若来之,则荆州易主。且——”

他压低声音,“某闻荆州内部,蔡、蒯二族与刘表已有裂隙,庞、黄两家态度不明。刘表其人心疑而寡断,必自陷犹豫之中。”

荀攸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奉孝之策,虽险而妙。如此一石二鸟,既可试探刘表忠心,又可为日后用兵埋下伏笔。”

贾诩亦微微颔首:“某附议。然需遣一能言善辩者往荆州宣旨,方可成事。”

刘昆一直静听众人议论,此刻终于开口道:“奉孝之策,甚合孤意。即刻拟诏,召刘表入长安继任宗正。另派颍川辛评为使,前往荆州宣旨。”

诏书抵达襄阳时,荆州牧刘表正于府中赏玩新得的一幅名人字画。

闻听长安来使,他眉头微蹙,吩咐左右迎客于正厅。

辛评乃颍川名士,举止从容。

他展开诏书,朗声宣读:“陛下诏曰:宗正刘虞薨逝,国失栋梁。荆州牧刘表,汉室宗亲,德高望重,特召入长安继任宗正之职,掌皇族谱牒,钦此。”

刘表接旨,手微微颤抖。

他屏退左右,独留辛评于密室。

烛光摇曳,映照他阴晴不定的面容:“仲治先生,此诏何意?唐王真欲刘某离荆州赴长安?”

辛评拱手道:“明公岂不闻刘虞之葬?唐王亲自主祭,赐哀荣极尽。今宗正之职,非德高望重之宗亲不可任。唐王念明公镇守荆州之功,故以重任相托。”

刘表踱步至窗前,望见院中银杏新叶摇曳:“荆州虽安,然东有孙权、曹操……吾若离荆州,此地恐生变乱。”

辛评轻笑:“明公多虑矣。唐王已平北方,天下十得其七。荆州虽重,然较之宗正掌皇族事务、序录嫡庶之重任,孰轻孰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请大家收藏:()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压低声音,“且明公岂不见刘虞之子刘和?其父逝后,仍得唐王厚待,授吏部左侍郎之职。明公若赴长安,必得唐王倚重,子孙无忧矣。”

刘表默然良久,辛评的话语在他脑中回荡,但更深层的忧虑却如潮水般涌来。

唐王刘昆与他同出鲁恭王一脉,这份血缘在太平年月是助力,在这乱世却可能是引来猜忌的祸根。

刘虞刚逝,这位新任唐王便如此急切地召他入京,美其名曰委以宗正重任,实则岂非调虎离山?

荆州虽大,却非铁板一块。

蔡瑁、蒯良等人,表面恭顺,实则各怀心思,与本土豪族牵连甚深。

他刘表单骑入宜城,费尽心血才勉强稳住局面,然而这些地头蛇从未真正臣服。

更何况,东有孙权虎视眈眈,时刻牢记孙坚之死的大仇心……

“吾若一走,这荆襄九郡,恐怕转眼就要易主了。”

然而,抗旨不遵的罪名同样沉重。

唐王已定北方,声势正隆,正好缺一个名正言顺征伐荆州的理由。

刘虞之子刘和确受厚待,但这份“仁慈”之下,又何尝不是一种警示与挟制?

辛评的话再次浮上心头:“…子孙无忧矣。”

这话像绵里藏针,是许诺,也是威胁。

若继续留在荆州,与日益强大的中央对抗,前景莫测。

若顺从前往长安,虽失去了荆州根基,却或许能凭宗亲身份,在长安权力格局中谋得一席之地,为子孙挣个安稳前程。

刘表深知自己的优柔寡断有些误事,但此刻的抉择关乎着他这一脉的存亡。

罢了,眼下形势比人强,或许暂且顺从,以退为进,方是保全之道。

他长长吁了一口气,艰难地下了决心道:“先生之言甚是。某……自当奉诏。”

喜欢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请大家收藏:()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