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 第169章 秩序的重建与象征

翌日,长安城在微熹的晨光中苏醒。昨日的血腥气似乎被夜风吹散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却又压抑不住的生机。吕布军的管控依旧严格,但不再是单纯的肃杀。一队队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执行更为复杂的任务。

吕布并未停留在未央宫内享受权力带来的虚妄满足,而是早早便出了宫,亲自巡视城市。他的第一站,便是东市新开设的粥棚。

巨大的铁锅架在临时垒起的灶台上,锅内的粟米粥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散发出久违的、令人心安的食物香气。粥棚外围满了面黄肌瘦、眼巴巴望着的百姓,男女老幼皆有,他们手中紧紧攥着破碗,眼神中交织着渴望、怀疑和一丝微弱的希望。

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大声吆喝着,让人群排好队伍,虽语气严厉,却并未动用鞭挞或驱赶。几名文吏坐在一旁,登记着领粥人的大致信息(并非为了限制,而是为了统计所需粮草)。当第一勺浓稠的热粥被倒入一个老妪颤抖的碗中时,她几乎要跪下去,被士兵拦住。那一声带着哭腔的“谢谢军爷,谢谢温侯!”,仿佛是一个信号,让整个粥棚的气氛都活络了一些。

吕布站在不远处的一座残破门楼下,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他看到士兵们虽然依旧表情冷硬,却并未克扣粮食或欺辱百姓;他看到百姓们领到粥后,脸上那死灰般的绝望渐渐被一丝活气取代;他看到一些半大的孩子甚至捧着碗,小口小口地舔着,舍不得立刻吃完。

“传令下去,”吕布对身边的书记官低声道,“粥要熬得厚实些,老人和孩子,可视情况多给半勺。若有身体极度虚弱无法排队的,让士兵帮忙送过去。告诉徐荣,谁敢在这个时候伸手贪墨一粒粮食,或是欺压百姓,不必报我,直接军法从事,首级悬挂于市口示众!”

“诺!”书记官凛然应命,迅速下去传达。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骚动从街道另一端传来。一队羽林郎(虽然只是样子货)和几名内侍,护卫着一架简单的步辇走了过来。步辇上坐着的,正是少年天子刘协。

他显然也看到了粥棚的景象,看到了百姓们领取食物时那感激涕零的样子。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怜悯,有触动,也有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动容。这与李郭在位时,军队抢粮、百姓易子而食的惨状,形成了太过鲜明的对比。

吕布看到了他,并未上前大礼参拜,只是微微颔首示意。

刘协示意步辇停下,在内侍的搀扶下走了下来。他犹豫了一下,慢慢走向粥棚。士兵和百姓们看到天子驾临,都愣住了,下意识地想要跪拜。

“不必多礼。”刘协的声音还有些生涩,却努力让自己显得平和,“朕…朕只是来看看。”

他走到粥锅前,看着那翻滚的热粥,又看了看周围那些衣衫褴褛却眼含期待的百姓,沉默了片刻。忽然,他转向一旁的内侍,低声吩咐了几句。

内侍连忙从随行的物品中,取出一小袋宫廷用的饴糖(仅存的少许)。刘协接过,有些笨拙地、小心翼翼地,将少许饴糖撒入了一口正在熬煮的粥锅中。

这个举动微不足道,甚至有些孩子气,但在周围所有人眼中,却仿佛蕴含着巨大的象征意义。

“愿…愿百姓们能尝到一丝甜味,往后的日子,能少些苦楚。”刘协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附近每个人的耳中。

短暂的寂静后,不知是谁先带头,百姓们纷纷跪了下去,这次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谢陛下恩典!谢温侯活命之恩!”

声音虽不整齐,却情真意切。

刘协看着跪倒的百姓,看着他们眼中那不再是纯粹恐惧的光芒,心中某处似乎被轻轻触动了一下。他第一次感觉到,“天子”这个身份,除了带来无尽的恐惧和束缚之外,似乎…也能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

吕布在一旁静静看着,没有阻止,也没有过度渲染。他知道,刘协这个下意识的举动,比任何刻意的表演都更能收拢人心。而他允许甚至默许刘协出现在这里,本身也是一种姿态。

接下来的几天,长安城的恢复工作以惊人的效率展开。

在吕布的强硬命令和有效组织下,尸体被彻底清理掩埋,主要街道的垃圾和瓦砾被清运,甚至还组织起以工代赈的队伍,开始修复一些破损不太严重的民房和公共设施。

市场的秩序逐渐恢复。吕布颁布了临时法令,严厉打击趁乱抢劫、哄抬物价的行为,并从弘农调拨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如盐、布匹)投入市场,平抑物价。虽然依旧萧条,但至少有了交易的迹象。

对于投降的西凉军,除了自愿加入“董”字营、张绣部、徐荣部以及领路费回家的之外,剩余的被整编起来,一部分负责城墙和官仓的守卫(在吕布军军官的监督下),一部分则参与城市重建的劳役,用工作换取口粮,避免了无所事事引发骚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协的身影,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会在吕布的安排下(或者说默许下),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出现。比如,视察粥棚的发放(虽然只是形式上的);比如,在某座开始修复的学堂旧址前象征性地铲一铲土;比如,接见一些主动前来表示归顺的长安周边小股势力头领或地方乡老。

他不再被严格软禁在未央宫中,但他的每一次出行,都必然在严密的“保护”和事先的安排之下。他逐渐明白,吕布给予他的并非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种“象征性的参与权”。他是一面旗帜,被吕布高高举起,用以安抚人心,彰显新政(相对于李郭)的“合法性”与“仁德”。

然而,即便是这种有限的参与,这种亲眼目睹城市从废墟和饥饿中一点点恢复生机的过程,也给刘协的内心带来了微妙的变化。他看到了吕布冷酷高效、掌控一切的一面,但也看到了他与李郭截然不同的地方:他至少在意秩序,在意基本的民生,在意这座城市的存续,而非单纯的破坏和掠夺。

这种认知,冲淡了些许他身不由己的屈辱感,多了一丝复杂难言的观望。或许,正如那夜吕布所说,在这烂透的世道里,这种冰冷的秩序,已是难得的“仁慈”?

未央宫依旧冷清,但不再像一座纯粹的监牢。长安街道上依旧有士兵巡逻,但百姓们眼中不再只有恐惧。粮食依旧紧缺,但至少每天有一碗浓粥可以吊命。

秩序,正在以一种强势而务实的方式,重新回到这座饱经摧残的帝都。而少年天子刘协,在这幅由吕布执笔绘制的画卷中,找到了一个极其别扭、却又暂时安稳的位置。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