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痛中甄荣慌忙跪正,听见头顶传来惊雷般的三个字——
"天要变。"
(公元203年盛夏,汉王刘苍治下突生变故。汉室姻亲甄氏一族骤然遭重兵围困,凡商号产业乃至本家宅邸皆被封锁,无一幸免。
巨鹿城内风云变色。自郡守至城门吏,从驻军统帅至底层百夫长,各级官吏皆被便装出巡的刘苍尽数缉拿。消息传开,七州之 ** 动,无论官民皆为之色变。
坊间议论鼎沸之际,世家大族却噤若寒蝉。知情者听闻涉及军权之事,皆三缄其口——当今天下谁人不知军队乃汉王逆鳞?商贾管事竟能调遣百名城防军,无论缘由都已触犯大忌。
传闻刘苍震怒时曾厉声诘问:"甄氏既掌兵符,莫非欲取本王而代之?"甄氏家主甄逸闻讯昏厥,苏醒后怒不可遏,若非府邸被围,定要亲斩肇事管事。
汉王府内,甄宓与甄姜姐妹相对垂泪。甄姜泫然泣问:"家宅被围至此,夫君定然盛怒难平,我等该当如何?"侍立一旁的貂蝉等人虽柔声劝慰,心下却知此次事涉军权忌讳,连她们亦无计可施。蔡昭姬、靡贞、邹氏等皆默然叹息,堂中唯闻啜泣之声。
袖珍军队岂容外人染指?但甄氏姐妹梨花带雨的模样,终究让人无法袖手旁观。
貂蝉轻抚姐妹肩头:"暂莫惊动夫君,待他归来再设法说情。想必只是一时气恼......"话音未落,自己心里也没底。
三日后,刘苍中止了微服私访。巨鹿官场震动,甄府被甲士团团围住。返程马车里,他攥着玉扳指沉思:若连管事都能调兵,皇权安危系于何处?史书里多少 ** 失兵权而沦为傀儡。
"必须将兵权牢牢握在掌心。"他望着车外三千铁骑暗忖。这关乎宏图大业——要让汉旗插遍寰宇,使旭日永远照耀大汉疆土。
信都汉王府内,茶烟袅袅。郭嘉等人垂首而立,唯有荀彧打破沉默:"主公欲如何处置甄家?"瓷杯与案几相碰,发出清脆声响。
(【刘苍心知肚明,这几位谋士初次拜见时便有此意图,无非是试探他对当前局势的决断。
"农耕停滞则粮仓空虚,工匠怠惰则器物匮乏,商路断绝则财货枯竭,山泽荒废则资源衰竭。"
荀彧稍作停顿,再度进言:"主公英明,商道之于邦国,犹如血脉之于人身。主公高瞻远瞩,早先布局商政,遣兵护佑商旅,方有今日汉国市井繁华之盛景——百姓仓廪充实,集市货殖堆积,纵是尧舜盛世亦不过如此。"
这番进言实则分作两层:先是阐明商贾之利,继而盛赞主君之智。正因刘苍力排众议推行新政,短短数载便使七州之地焕然一新。农耕与商贸并举,治下子民不仅温饱无忧,更积攒余财。这般光景,在文人眼中恰似上古圣王治世。
当今天下,曹、孙、刘三家鼎立,余者或降或亡。即便各路诸侯竭力经营,仍难解百姓饥寒之苦。唯汉王辖境物阜民丰,今岁更无饿殍之患——此等治绩,纵使汉武盛世亦未得见。
商队往来如织,粮仓粟米盈溢,刘苍声威日隆。四方百姓争相投奔,竟惹得曹操等人不得不派兵拦截流民。此事实在无奈,若治下人口尽失,未战便已先败。
"甄氏、糜氏乃当世巨贾,于大业颇有裨益。此事还望主公三思。"
荀彧长揖及地。戏志才亦出列附议:"甄逸未必知晓家眷所为,乞主公开恩。"
刘苍指尖轻叩案几,对二人的谏言未露半分态度。
戏志才所言极是,甄逸必然不知管事擅自调动城卫军之事。即便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染指军务。虽说身为外戚,可若触怒刘苍,只需一道军令便能令甄氏满门倾覆。
此刻甄府被重兵围困便是明证。纵有万贯家财,在刀兵面前又有何用?“奉孝,诸位以为如何?”刘苍转眸望向斜倚栏杆的郭嘉,静默如石的贾诩,以及隐在阴影处的许攸。
此三人中,唯有郭嘉不羁形迹。贾诩与许攸皆善藏锋。
许攸本是锋芒毕露之人,因是后期投效,虽腹有韬略,然刘苍帐下谋士如云,故常谨言慎行。至于贾诩,资历虽深却天性使然,惯于隐于幕后。
郭嘉晃着酒壶笑道:“主公明鉴,甄逸当无这般胆量。若真想惩戒,小惩大诫即可。巨鹿那些犯事的官吏,查实问斩便是。”贾诩眼帘微垂,目光在郭嘉身上略作停留,复归沉寂。
“若无他事,便退下吧。”刘苍指节轻叩案几,端起茶盏浅啜。
众人相视行礼:“臣等告退。”
刚出书房,荀彧与戏志才便拽住郭嘉衣袖。那许攸、贾诩早已不见踪影。“你这酒鬼!方才为何不谏言?”荀彧急得额角沁汗。
郭嘉整着被扯乱的衣襟苦笑:“二位且松手,容我细说。”
“快讲!为何缄口不言?”戏志才亦连连追问。这些年眼见商贸兴盛带活国力,荀彧早已明白当初主公扶持商道的深意。甄家毕竟是皇亲,甄俨若果真不知情,罪不当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请大家收藏:()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