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苍缓缓开口:"既然周公瑾执意相询,我便直言——此画过于完美。"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过于完美?完美竟成缺陷?周瑜闻言释然,笑道:"原来先生是在说笑。"
在他们看来,完美岂能是缺陷?
"哈哈哈。"
"还以为刘苍先生有何高见,原来是在玩笑。"
孙策与鲁肃相视而笑。
孙尚香也小声嘀咕:"我早说过,字写得差,画也好不到哪去。"
众人都当刘苍在说笑。
唯有刘苍沉默不语。
待笑声渐歇,他缓缓摇头,语出惊人:
"我并非玩笑。此画之弊,正在于过分完美。"
一语惊四座。
"完美竟是缺陷?"
"此话怎讲?"
"画作不正是追求完美吗?"
"这......"
四人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刘苍轻声道:"不错,过分的完美反而成了缺陷。"
他抬手指向画中远山。
"诸君请看,此山描绘得惟妙惟肖,如在目前。"
"然山水画贵在意境。"
"若仅为观山,何不直面真山?"
"犹如音律,重在韵致,而非技法。"
画面意境之论令满座哑然。
细细思索,若要观山何须执笔绘丹青?此语犹如晨钟暮鼓惊醒了在场众人。周瑜目光急转回到画卷之上,反复观摩许久,终是未能捕捉分毫意韵。
他长舒胸中郁结之气,拱手道:"向只知先生精通音律,今日方知画道见解亦如此超凡。"作为席间造诣最深者,周瑜最先参透其中玄机。这番评价引得其余宾客纷纷侧目,惊诧之情溢于言表。
自古丹青之道,写实者为众。纵是初执画笔之人,亦从临帖描形起步。能于点墨间蕴藏意境者,凤毛麟角。但凡有此境界之作,必成传世珍品。
"早闻先生妙解音律,未料绘事亦臻化境。"孙策与鲁肃异口同声赞叹,面上惊色未加掩饰。即便才高如周瑜,在刘苍面前亦显逊色,遑论他人。
"先生!"周瑜忽然执礼相询:"可否赐墨宝?"听闻意境高论后,这位儒将已按捺不住求证之心。若非得逢乱世,这位羽扇纶巾的谋士或将成为寄情笔墨的文人雅客。
刘苍颔首允诺:"此非难事,然作画需费些时辰,望诸位静候。"孙策当即表态:"精益求精方见真章,吾等自当静观。"主公既已首肯,周瑜、鲁肃相继附和。
"香儿。"孙策转向胞妹:"备上文房四宝。"孙尚香轻施一礼,转身时秋波微转。这位明眸皓齿的少女对刘苍的好奇更甚——既能沙场点兵,又兼具琴画双绝,实乃奇人。
音律与丹青之道,皆需毕生钻研。
沙场征战更是生死相搏,容不得半分懈怠。
常人穷极一生也难臻化境,偏偏刘苍此人——
琴、画、武三绝皆至巅峰!
孙尚香捧来文房四宝,素手轻搁案前。
"请。"
吴侬软语似清泉叮咚。
刘苍挑眉一笑。
盘膝执笔。
三尺熟宣横铺,墨香氤氲。
但见他手腕陡转,狼毫蘸墨凌空画弧。
墨珠飞溅白练,笔锋轰然砸纸。
"这?"
厅内众人倏然凝滞。
斑驳墨迹如鸦栖雪地,惹得孙策周瑜暗自皱眉。
鲁肃捋须的手停在半空。
"当真在作画?"
孙尚香樱唇翕动。
孙策正要唤人换纸,忽见——
刘苍臂腕疾震似惊雷!
浓淡墨色泼洒如雨,笔走龙蛇乍现峥嵘。
明明杂乱无章的轨迹里,竟透出吞天食地的气魄!
"且慢!"
孙策猛然按住妹妹手腕。
三位谋士不约而同前倾身躯,眼中疑云翻涌。
孙尚香回眸刹那,正见——
狼毫破墨卷风云,
半幅山河已倾城。
孙策神色凝重地摆手拒绝,目光始终紧盯宣纸上的墨迹。
他试图辨认刘苍的笔触,却始终参不透其中玄机。
243. 气吞山河
不仅孙策未能看透,就连精通丹青的周瑜也捉摸不透画中真意。唯一能感受到的,是那扑面而来的磅礴意境——仿佛吞吐山河的恢宏气势。
"可有所悟?"孙策拧眉发问。
"难窥堂奥。"周瑜轻抚下颌,"只觉境界高远,气象万千。"
鲁肃长叹一声,三人相顾无言。
此刻宣纸上已现墨痕,但众人仍不解其意。只见刘苍运笔如飞,墨色浓淡相宜,线条刚柔并济。约莫盏茶功夫,他突然搁笔,唇角泛起满意的弧度。
"这......"
满座皆惊。非关画技高低,而是无人能识画中真意。
"先生已完笔?"周瑜忍不住追问,眼中疑云密布。他素以博闻强识自诩,此刻却如坠云雾。
"幸不辱命。"刘苍拂袖应道,"虽耗时稍长,倒也差强人意。"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蹊跷得很。"
"既已成画,为何难辨其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请大家收藏:()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