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将军请坐稳。"船公竹篙点岸,水纹在晨光里碎成金鳞。刘苍单手持缰望着江雾,身后传来铁器碰撞的轻响。他嘴角泛起弧度,指腹不着痕迹地擦过剑柄浮雕的虎头纹。
刘苍和善地笑道:"老丈不必担忧,我按一人份付钱,这马儿占地大,便算两份钱,如何?"
船家靠摆渡营生。多载刘苍一人,便少赚几份渡资,这番道理刘苍自然明白。
"使不得使不得。"船公连连摆手推辞,眼底却掩不住喜色。他最怕赚不到银钱,却不敢坦然应承,只得故作谦逊。
刘苍笑而不语,心知船公计较,却也不说破——横竖不会短了船资便是。他转身对身后五百精兵扬声问道:"方才所言可都听清了?"
"诺!"五百将士齐声应答。声势虽不惊天动地,却也久久回荡在江面上。
刘苍颔首道:"甚好。百姓的生计不可侵占,战马所占位置也要照价付钱。"
"谨遵将令!"将士们恭敬应声,望向主将的目光满是崇敬。这般体恤黎民的将领,当世已然不多见了。
两岸船夫闻言更是动容,纷纷作揖称谢:"将军仁德!大人爱民如子,小民感恩不尽。有将军这般人物,何愁天下不太平?"
百姓言语质朴,翻来覆去不过这几句称颂,却道出了万民心愿——无非是太平年景,安居乐业罢了。
船上几名乘客却暗自打量着刘苍,眼中精光闪动。他们略通时务,早闻当今天下有位以仁德着称的刘玄德。观此人气度,莫不是那刘皇叔?可刘备与东吴素无往来,值此乱世,为何要冒险赴吴?必有所图!
几人交换眼色,心头燃起热望——若能擒获刘备献与孙伯符,岂非大功一件?他们强自按捺,故作平静地收回目光。
刘苍牵马登舟。那匹火红色骏马安稳立于船头,竟比寻常战马还要驯服。刘苍 ** 船中,向船公微微颔首。船夫忙不迭还礼,这般体恤民情的贵人,最是得百姓爱戴。
倒是那几个乘客又悄悄打量刘苍,越看越觉得与传闻中的刘皇叔不甚相符。
登船后不久,船舱便再无空位。随着船桨划动,木舟平稳地向对岸驶去。
刘苍向掌舵者询问道:"渡海需耗时几何?"
"难有定数。"船夫含笑应答,"若遇顺风,两日可抵;若逢逆流,则需三五日之久。"
这个时代的航速自是无法与现代相较,两日已属迅捷。所幸江面通常平静,鲜有恶劣气象,否则航路恐将中断。
"夜间能辨方位否?"初涉长途航行的刘苍继续求证。
"客官宽心。"船夫面现自豪,"吾家世代操舟,自有辨位秘法,从未有误。"
这番对话引得同船数人侧目。其中身形瘦削者突然发问:"阁下可是姓刘?"这直截了当的询问令刘苍顿生诧异——莫非自己声名已至路人皆识的地步?或是偶遇三国英豪?
刘苍抱拳回礼:"不知壮士有何见教?"这回应间接确认了姓氏。
瘦削者眼中精光一闪,其同伴亦神色微变。那人继续道:"久闻盛名。素闻刘关张义结金兰,今日缘何不见二位贤弟?"
此刻刘苍恍然——自己被误认为玄德公。他决定将错就错,谨慎应对:"此番江东之行,吾一人足矣。"
"巧得很。"对方眯起眼睛,"我等正欲投奔东吴。"
此言一出,刘苍顿觉寒意。电光石火间,他已洞悉这份敌意的根源。
刘备也是一方枭雄,此番前往东吴未必安分。况且这几人明显是去投靠孙权,怕是要拿自己当见面礼。
刘苍眯起眼睛:"几位,看情形你们另有打算啊。"
"那是自然!"瘦子刚要动手,却被身旁的壮汉拦住。
壮汉朝刘苍抱拳笑道:"我等久仰刘皇叔威名,三英战吕布的典故更是耳熟能详。我们兄弟虽说比不得吕布,但自觉也不输刘关张,特来讨教。"
这分明是托词。眼下在船上动武确实不妥,待上岸后借比试之名行事才最稳妥。这壮汉看似粗莽,实则粗中有细。
刘苍听得直想笑。如今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跟刘关张相提并论了。桃园结义已成佳话,三英战吕布更令他们名震天下。若随便什么人都能媲美,他们也不会成为将来三分天下的主角。
不过刘苍也懒得拆穿。他根本无惧这些人——以他现在的实力,连赵云都不是对手。而经过强化的赵云足以单挑吕布,他何必在意这几个跳梁小丑?
"虚名而已,比试就免了。"刘苍拱手推辞。
"这怎么行!"瘦子急道,"莫非瞧不起我们?"
刘苍心说确实瞧不上。但也不想多费口舌:"并非此意,实在有要事在身。况且船上狭小,不适合比武。"
"哈哈哈!"壮汉大笑道,"我们自然明白,等靠岸后再比不迟。再说比试也费不了多少工夫。"
刘苍垂首沉吟。看来不答应他们是不会罢休了。也罢——
"行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请大家收藏:()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