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心头一热,猛击桌案:"好!就找机会解决蒋义渠!"这时有人笑道:"将军来得巧,明日蒋义渠正要来大戟士营中训话。"
"天助我也!"张合大喜。当夜他随校尉们潜入军营,多年未见的旧部们见到老长官,个个激动不已。
在张合表明意图后,众大戟士卒皆愿追随。
夜色静默,转眼天明。张合换上寻常士卒装束,隐于阵列之中。
破晓时分,蒋义渠步入大营,见士卒精神抖擞,心甚慰然,却不知众人如此神态,非因他至,实乃张合归来之故。
蒋义渠登上高台演武训话,所言无非安抚军心之辞,然大戟士之心早已另有所属。
待他言毕欲巡营之际,数名校尉骤然出列,将其围困台上。蒋义渠正欲质问,忽见一戎装士卒持戟疾冲而上!
那人猛然抬头,目露凶光——正是张合!
慌乱间,蒋义渠已被众卒制住,动弹不得,唯见寒锋贯胸而过。凄嚎未绝,首级已落。
台下将士静默如常,此景早于昨日便已了然。
张合提颅行于营中,全军皆知——蒋义渠已亡。
烽烟里这颗头颅成了收编的通行证,蒋义渠的首级让刘苍兵不血刃接管了两万降卒。张合的刀锋在军营中游走,将暗藏的叛意连同主人的脖颈一齐斩断。当观津与武邑的城门铰链发出沉闷的 ** 时,整个安平国的版图已在刘苍脚下龟裂。
战报传到营帐那日,刘苍正在擦拭佩剑。张合和高览的捷报让剑刃映出他微翘的嘴角,当即点齐亲兵南下会师。可总有些漏网的游鱼,几个亡命将领浑身血污泥浆,在袁绍帐前吐出城池陷落的消息。
袁绍的咳嗽声震得青铜灯盏摇晃,掌心那滩暗红在绢帕上洇开。邺城失守的阴霾尚未散去,新的噩耗又撕开他溃烂的伤口。如今残兵不足三万,连案几上的地形沙盘都摆不满。
三个儿子跪在病榻前时,袁绍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染血的帕子像凋零的梅花飘落,"去找曹操…或者你们二叔…"话音在剧烈的咳嗽中断成碎片。青州刺史的印绶在他枕边闪着幽光,三颗低垂的头颅却看不见父亲眼中未熄的野火。
当田丰的衣摆掠过帐门时,袁绍的悔意突然翻涌。"先生…"他嘶哑的嗓音惊飞了檐下的乌鸦。老谋士望着床榻上形销骨立的君主,无数谏言终化作一声叹息,混着更漏滴在青砖的裂缝里。
田丰见自己言语过于直率,赶忙收声。袁绍此刻却显得不甚介怀,叹息道:"此皆袁绍之过,日后膝下三子便托付诸位了,望诸位尽心辅佐。若他们不堪造就,诸位可另择明主,袁氏绝不阻拦!"
"吾等誓死效忠主公!"
无论袁绍此言是否出自真心,文武官员听罢皆伏地叩首,郑重应诺。
闻得众人回应,袁绍神色稍安,偏首卧榻,闭目静养。他并非气绝,只是不愿多言,欲稍作歇息。此刻邺城已非其力所能及,他满心牵挂的唯有三个儿子的前程。
随后的时日里,袁绍将军政要务悉数交予三子及众臣打理,不再过问。及至刘苍大军压境信都之际,袁绍薨逝。得知敌军将至,三子决议将灵柩移至青州再行丧仪。众臣皆无异议——若滞留信都,待刘苍合围之时,恐无人能脱身。
待刘苍兵临信都,袁绍部众早已撤离安平,远赴青州。获悉袁绍死讯,刘苍未再遣兵追击。他深知"哀兵必胜"之理,若此时逼得太紧,袁氏三兄弟情急反扑反倒不美。当务之急乃速取冀州全境。至于青州,刘苍胸有成竹:以他对袁氏兄弟的了解,彼等必起内讧。届时只需遣一员大将便可轻取青州。
刘丘兵不血刃入驻信都,随即分兵攻掠周边郡县。所到之处,守军无不望风归降。未及半月,冀州全境尽入其囊中。此时刘备与袁术已合击曹操后方,兼之袁绍新丧,曹操独力难支,只得遣使求和:献上曹氏众多佳丽许配刘苍麾下将领,又以天子名义厚赏诸将,更将河东、河内二郡拱手相让。
历时近年的中原大战,时值隆冬将至。刘苍新得冀州需时间经营,又因青州未克,遂顺水推舟接受曹操议和。经年征战,不仅主帅疲惫,将士亦需休整。至此,这场以袁绍败亡告终的大战虽暂歇,余波未平——对于青州之地,刘苍岂会轻易放过?
【胜利回师】
曹操撤军后,刘苍当即派遣赵云接管河北、河内二郡。此刻刘苍大军已压至兖州边境,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只得将两郡拱手相让。
刘苍命赵云驻守冀州,留张辽、高顺、太史慈及戏志才辅佐。自己则亲率主力返回幽州。得知主公班师,荀彧早已率领文武官员出城三里相迎。
见荀彧身影,刘苍急跃下马快步向前。荀彧见状更不敢怠慢,加快脚步迎上。行至近前,荀彧倏然跪地行大礼:"恭迎主公凯旋!贺主公攻克冀州!"身后众臣随之跪拜齐呼。
刘苍上前扶起荀彧,对众人道:"诸位请起。此战能胜袁绍,全仗诸君稳固后方、保障粮饷。刘苍在此谢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请大家收藏:()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