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 第329章 看来我们之间终究无缘

东汉末年,冀州、颍川、襄阳等地区的才俊辈出,得益于当地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繁荣的经济环境,稳定的大族根基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沃土。

可以想象,若十万人口中能孕育一位杰出人物,那么百万人口则可能诞生十位,人口越多,人才涌现的概率自然越高。

因此,人才的分布与人口规模息息相关。

无论是经济资源还是军事潜力,人口始终是乱世中的核心资产。

这也是为何天道金榜赋予治理区域广袤、子民众多的诸侯更高奖励的原因。

诸侯们面对林枫惊人的户籍数据,或震惊、或沮丧,皆因他们深知人口对于实力构建的重要性。

林枫坐拥庞大人口,意味着充足的兵员储备与税收来源,同时配合天道金榜馈赠的粮草军械,无疑为他的扩张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尽管林枫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战马资源,但对其他诸侯而言稀缺的战马却未必是他最大的助力。

相反,其辖内西凉土地贫瘠、耕地稀少的问题愈发凸显,粮草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即便天道赐予三百万石粮食看似丰厚,但在养活千万人口的前提下仍是杯水车薪。

长远来看,仅靠外界支援难以维持长久发展,尤其是天道后续只会提供微薄补助,如何自给自足才是关键所在。

诸侯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一薄弱环节——粮草问题不仅关乎当下局势,更决定了未来的成败走向。

在诸侯眼中,林枫所获的一成低保不过是杯水车薪。

这意味着,待天道金榜奖励的三百万石粮草耗尽后,他的扩张步伐必然放缓。

这一前景令诸侯们心生期待,只要能延缓林枫东进的速度,让他耗尽粮草,便可能遏制其统一进程。

甚至可能出现因粮草不足而导致内部叛乱的情况。

诸侯越想越兴奋,因为他们意识到这是完全可行的策略。

关键在于阻止林枫夺取粮仓。

当前,林枫东进路上有两个重要粮仓:一是董卓占据的关中,八百里沃土曾是秦国一统六国的基础;二是益州刘焉,被誉为天府之国,刘邦正是凭借此地崛起。

关中的地形险要,又有董卓麾下精锐骑兵守护,短期内林枫难以突破。

益州则有八百里秦川为屏障,巴蜀地势复杂,诸多天然关隘使西凉军的铁骑无从施展。

即便林枫拥有百万大军,进入川蜀也难有作为。

因此,诸侯认为即便西凉王全力攻打,后勤充足的情况下,也需多年才能攻克益州。

然而,当诸侯得知林枫治下还有一个相当于十个冀州产量的超级粮仓时,不知会有何反应?

林枫在尉犁郡让张居正核查天道奖励,随后解散了众人。

自从召唤出张居正后,类似后勤的事务都交给了他处理。

刘伯温之前军政一肩挑,让林枫感到疲惫,如今有了张居正和王猛协助,政务压力有所减轻。

但林枫认为麾下顶级文臣仍显不足,目前仅三人,其中可用的绝世统帅只有岳飞一人,这在未来统一全国的战略布局中略显单薄。

尽管他也可以依靠其他超一流的统帅,但出于谨慎考虑,林枫更倾向于拥有更多绝世级别的统帅。

岳飞平定边疆后将着手向东发展,而当前麾下仅有三位绝世谋臣和一名可堪重用的绝世统帅,显然不够。

林枫明白绝世谋臣相对容易获得,但绝世统帅只能依赖系统召唤。

历史上,连曹操这样的顶尖诸侯巅峰统帅值也只有99,距离绝世尚有差距。

思索过后,林枫返回后院锻炼,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积攒好运。

与此同时,在冀州邺城的一处小院中,两位青年正在对饮。

其中一位青年神情忧虑地询问另一位是否已下定决心。

对方虽外表邋遢、神情憔悴,却目光炯炯,展现出非凡智慧。

郭嘉嘴角微扬,轻笑着回应对面青年的问题:"友若,你也清楚我这个人,从来不安于现状,冀州留不下我。

"

青年听后苦笑着摇头:"不是冀州容不下你,而是你的心早已飘向远方。

"

郭嘉对此并未争辩,只是爽朗一笑。

青年接着说道:"你说自己不安分,这我信。

但你的不安分也只是因为还未找到归属感。

只要找到合适的归宿,你会比谁都稳重。

"

郭嘉立刻接话:"但如果想让我郭嘉真正安定下来,需要一个能打动我内心的存在。

这样的存在,可不容易遇到。

"

这位看似随意的青年正是东汉末年的传奇人物郭嘉。

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他被誉为"鬼才",后世更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意指若郭嘉未亡,诸葛亮可能不会出山。

此时与郭嘉对话的是袁绍阵营的重要谋士荀谌,他是颍川荀氏八龙之一,也是"王佐之才"荀彧的弟弟。

历史上着名的巧取冀州之计便是出自他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荀谌听罢郭嘉的话,直截了当地说:"难道那个人不是已经出现了吗?你的目标不是早已锁定那边了吗?"

郭嘉连忙否认:"不能这么说,我只是想去探探情况,并未完全决定是否真心投靠。

"

荀谌戏谑地笑道:"真的吗?看你平日里对西凉王赞赏有加,似乎早已认定,如今怎又说还不确定?"

郭嘉坦然面对质疑,继续说道: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很多事情只有亲自体验过,才能判断真伪与优劣,这同样适用于对人的认识。”

“我必须亲眼见到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荀谌听了这话,无奈地摇头道:“你总是这样。”

忽然想到什么,他又追问:“对了,听说文若给你写信了,邀你投奔曹操,你怎么想?”

郭嘉正色答道:“我已经看过他的信了。

文若信中对曹操的溢美之词不少,但也确实有几分真情实意。”

“不过据我所知,文若并非那种胡乱吹嘘之人,而且他对曹操的描述与我心中的印象有不少吻合之处。”

“说实话,如果不是我打算先去西凉看看,或者会选择直接投靠曹操。”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假设。

曹操只能是我的备选,我心中第一人选始终是西凉王。

除非他让我失望,否则我不会改换阵营。”

荀谌叹息一声:“看来我们之间终究无缘。”

郭嘉认真说道:“友若,我必须告诉你,我认为袁绍绝非明主。”

“他虽出身显赫,却优柔寡断,只谋不决,表面宽容内心猜忌,为小利可以舍弃道义,遇大事又畏首畏尾。

此人终将败亡,仅看他纵容手下争权夺利便可见一斑。”

荀谌听完郭嘉直率的评价,虽然认同,却也无可奈何。

作为臣子,他无法改变现状,更谈不上改换门庭,这样的事情他绝不会去做。

荀谌听完郭嘉的分析后,无奈地叹了口气,闭口不言。

郭嘉所指出的问题,荀谌怎会不清楚?然而身为臣子,他能做的不过是尽力规劝自己的主公。

至于结果如何,他无法左右。

荀谌始终坚守对主公的忠诚,不愿做任何损害家族声誉的事。

对于以家族利益为重的东汉末年士人而言,这种行为是不可妥协的。

郭嘉洞察到了荀谌的心思,却未多言。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需承担相应的后果。

他不愿干涉荀谌的决定,这不符合朋友之道。

稍作停顿后,荀谌问及出行时间,郭嘉答曰近日即动身。

荀谌忽然想起一事,调侃道:“你与荀攸倒是缘分不浅。”

郭嘉困惑不解,不明所以。

荀谌苦笑解释:“公达也打算投奔西凉王。”

郭嘉听闻此消息,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语气显出几分激动。

“哦?竟有此事?”

荀谌继续说道:“公达赋闲已久,迟迟未择主,我也多次劝他追随主公,文若更是多次向曹操推荐。”

然而荀攸始终未有回应,像是在等待时机。

“从我们的对话中可以察觉,他对西凉王格外关注,每每提及,态度便大异于常。”

因此,郭嘉猜测,荀攸可能真的要投向西凉王了。

郭嘉听荀谌说完后终于明白事情原委,随即露出笑容:“缘分啊,我俩专攻军略,竟都想投靠同一人,太巧了。”

荀谌苦笑着摇头:“颍川学子中,你和荀公达军略最出众,如今最强的两人竟一起选择了西凉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郭嘉调侃道:“别担心,你们跟着我们肯定安全。

西凉王有了你们,实力必然更强。”

荀谌对朋友的玩笑习以为常,接着问:“西凉王身边似乎没有出色谋士?”

郭嘉否认:“并非如此,他手下至少有一位奇才,甚至可能更多。”

荀谌疑惑:“何以见得?”

郭嘉喝了口酒:“每次出征几十万大军,粮草军械供应从不缺,可见背后必有高人统筹。”

“数十万兵马的粮草调配、运输损耗、行军规划,每一步都需要精密计算,才能保证稳定供给,这不是普通人才能做到的。”

郭嘉分析道:“即使突发状况如暴雨或沙尘暴,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不然只要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可能让全军面临毁灭性的后果。”

“回顾西凉王历次军事行动,即便有分兵作战的情况,其补给线从未出过差错,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