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182章 招贤纳士,诸葛亮的锄头挥向了并州

第182章 招贤纳士,诸葛亮的锄头挥向了并州2更

简单来讲:诸葛亮不养废人。

无论是呼厨泉本人还是那八千胡人俘虏,其日常供给皆需由诸葛亮承担,若稍有疏忽,管理不善,极易招致胡人叛乱。

胡人也是人,承受压力有其极限。

倘若因之而伤害到刚刚安置的十万黑山民众,那么刘备在张燕等深入并州与胡人作战的黑山军面前,便失信了。

刘备立世,以信义为基,仗可以输,信义不能丢。

刘备行事,又以仁德为风格。像曹操那般坑杀俘虏的行为,刘备是决然不会做的。

因此,诸葛亮不可能再次坑杀这八千胡人俘虏,这不仅有损信义,更背弃了仁德之道。

然而,将呼厨泉及其八千胡人放回并州,情形便截然不同了:张燕等人正苦于寻不到机会杀胡,这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至于呼厨泉是依照“交割令”乖乖交出那八万被劫掠的黑山民众,还是让张燕等人诉诸武力、打上几仗,这便看呼厨泉自己的选择:是履约,还是违约了。

诸葛亮言出必行,从不虚与委蛇。

说放人,必定放人;若说打人,同样会付诸行动。

诸葛亮也并非是专程要去赎回蔡文姬,这只是利用释放呼厨泉及八千俘虏的前提,顺带附加一个有利于提升刘备仁德声望的条件。

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旨在榨干呼厨泉及那八千余俘虏的剩余价值。

更何况,蔡文姬确实具有极高的赎回价值。

其父蔡邕留给她的四千余卷典籍,纵然在十余年流离之后,蔡文姬仍能默诵四百余篇;若能提前几年赎回,追忆千余篇亦可期待。

这些典籍皆为蔡邕珍藏,其珍贵程度丝毫不亚于陈登与郑玄赠予刘备的藏书。

届时,诸葛亮便可散布消息:故大儒蔡中郎之女蔡文姬,感念左将军刘备相救之恩,特将家中数千卷藏书赠予刘备。刘备仰慕蔡中郎家学渊源,遂命二女拜蔡文姬为师。

此消息一旦传出,他人暂且不论,荆州那位拥有蔡邕六千多卷藏书却不得刘表重用的王粲,定然坐立难安。

若运气好,或许还能将王粲那六千余卷藏书也一并运至幽州!

乱世之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传承。

特别是文字的传承!

而蔡邕、郑玄这等海内名儒的藏书,皆经过精心筛选,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听明白了诸葛亮的深意,张南恍然大悟,拱手深施一礼,由衷叹服:“诸葛军师之智,真乃鬼神莫测也!”

诸葛亮摇扇大笑。正回间。

又听小吏报称,袁熙已从邺城返回。

诸葛亮遂与张南来见袁熙。

见到诸葛亮,袁熙忙引了个小孩来向诸葛亮行礼:“诸葛军师,这便是大将军的幼子袁买。如诸葛军师所料,大将军得知我要将买弟迎到中山看顾,当即大喜,还留了我单独饮酒。就是刘氏那厮,看我的眼神颇为不善。”

说到这里,袁熙又忍不住大笑:“刘氏又恨我又奈何不得我的模样,实在是令人痛快啊!”

袁买虽然有六岁,但自幼丧母又常被刘氏训诫,显得极为怕生,在向诸葛亮行礼时眼中也有惧意。

让人先将袁买带下休息,诸葛亮又对袁熙道:“袁刺史可先将买公子送到中山交由甄夫人看顾,再秘密将甄夫人和买公子都送去涿县。届时即便大将军想让买公子返回邺城,袁刺史也有理由推脱。”

袁熙抚掌而笑:“诸葛军师此计甚妙。只要人去了涿县,那回不回邺城便不由大将军作主了!如此,便也不会再受刘氏那个毒妇威胁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又问:“袁刺史可知,并州刺史高干,在大将军心中的地位如何?”

袁熙不假思索:“陈留高氏,有数世节孝清名,在士人中享有盛誉,故而袁氏才会与高氏联姻。高干虽然只是大将军的外甥,但在大将军心中却也如亲子一般,惭愧的说,我在大将军心中的地位不如高干。”

这话袁熙倒也没胡说,袁绍诸子分掌一州以观其能的策略中,子是包括了高干的。

在舅舅眼中,外甥跟儿子也的确没多少区别。

见诸葛亮沉思,袁熙心头有了猜测:“诸葛军师之意,莫非是想让我拉拢高干?可以我如今的地位,高干是不会支持我的。”

诸葛亮微微摇头,目光灼灼:“大将军尚在,袁刺史也无需表现过甚,以免引起大将军的不满。亮听闻高干有一堂弟,名唤高柔,乃是蜀郡都尉高靖之子,善于治法。曾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治丧,尝尽辛苦,三年方归,时人皆称其孝义。袁刺史可否走亲自走一趟上党,邀请高柔入常山,助大将军安顿黑山十万新降之民。只要高柔肯入常山国,亮便可助袁刺史说之。袁刺史再表高柔安顿黑山十万新降之民的功劳,请大将军以高柔为中山相。届时邺城若有变故,涿郡、中山、常山便可连成一片,皆受袁刺史号令。倘若袁刺史能力压袁谭和袁尚而得诸郡国的太守国相支持,高干又岂会不明大势?”

袁熙听得大喜:“诸葛军师之言,如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啊。事不宜迟,我这便走一趟上党。”

诸葛亮摇扇轻笑:“袁刺史不先休憩几日?”

袁熙摇头:“夜长梦多,倘若袁尚返回邺城后得知我将袁买带走,或会因此而猜忌我,假使袁尚也表高柔为中山相,常山和涿郡便无法连成一片了。”

诸葛亮也不再挽留,拱手道:“那亮便预祝袁刺史马到功成了,倘若上党有不得志的四方游士,袁刺史也可一并邀请来常山国,亮皆可助袁刺史说之。”

论挖墙角,诸葛亮是专业的。

高干虽然喜欢招贤纳士,但却不懂得辨别人才的贤愚,山阳郡人仲长统曾拜访高干,评其为“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

这对诸葛亮而言,是个极其利好的消息。

不论是高柔还是其余在上党不得志的四方游士,只要愿意跟着袁熙来常山的,诸葛亮都有办法将其留下。

周末懒了点,我努努力,争取五更写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