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317章 诸葛亮大赚特赚,欲铸新钱平诸物价

这批蜀锦单匹采购成本高达八百钱,加上沿途运输中转的均耗四百钱,总成本约为一千二百钱。诸葛亮以均价三千钱售予世家豪族,单匹毛利也有一千八百钱。

根据苏双、张世平与马超、张鲁的协议,刘备和张鲁各分三成利润,马超分四成,据此计算,刘备单匹获利五百四十钱。

此次交易的一万匹蜀锦,便为刘备带来了五百四十万钱的收益。

这一万匹蜀锦就让刘备赚了五百四十万钱。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额外收取了众世家豪族的质钱。

这批质钱在无新增认购的情况下,就等于让刘备凭空收入一千八百万钱;若后续有新增认购,质钱总额还将增加。

不考虑私铸钱引起的通胀,一石粮食的通常价格为一百到一百五十钱,战乱时会飙升至二百到四百钱,这万匹蜀锦刘备分得的五百四十万钱纯利,再加上一千八百万钱的质钱,折算下来足以购置十万石粮食!

这对于钱粮匮乏的刘备而言,无疑是笔巨大的意外之财。

而且,这只是初期交易的一万匹,后续蜀锦还将源源不断地为刘备带来新的纯利。

此番成功,也离不开代表甄氏的甄义巧妙配合。

方才第一个响应诸葛亮的,正是被诸葛亮特意安插在人群中的“托儿”:甄宓的族兄甄义。

甄氏作为中山豪族,深谙依附强大势力的道理。

当初将甄宓嫁给袁熙,本意是攀附袁家四世三公的门楣,不料袁氏势力迅速败亡。

如今袁熙仅挂名刺史虚职,躲在中山国别居,沉溺酒色,不问世事。

这让甄氏深感无奈。

倘若袁熙安心在刘备麾下效力,凭借旧识情份和甄氏的钱粮支持,将来至少也能做个实权刺史,这对甄氏无疑是最有利的局面。

眼见袁熙靠不住,而族中成年男丁稀少,家主甄尧于是选择了亲近刘备。

若非刘备尚无子嗣,甄尧甚至想让侄女与之联姻。

但甄尧心思活络。

刘备虽无子,却有两个女儿。

而甄尧早逝的长兄甄豫、次兄甄俨皆有嫡子,分别是甄像和甄畅,年龄与刘备之女相仿。

甄尧便将两个侄儿送至涿县官学就读,只因刘备的女儿也在那里念书。

甄尧的盘算很明确:联姻要从娃娃抓起,先培养感情。

无论哪个侄儿赢得刘备女儿的青睐,凭借甄氏的钱粮和地位,料想刘备也不会拒绝这门亲事。

待众人散去,甄义特意留到最后,一是感谢诸葛亮给予的两成让利,二是私下向诸葛亮透露了一个机密消息:“昨日收到家主来信,称熙公子近日正频频向家族索要巨额钱粮,其举动似有不安分的迹象。”虽然袁熙为甄氏之婿,但并不意味着甄氏就得为袁熙豁尽一切,况且甄氏的女婿也不止袁熙一个。

若袁熙安分守己,甄氏自会以礼相待;若袁熙欲生事端,甄氏亦不能容忍袁熙为家族招惹祸患。

因此,甄尧一面虚与委蛇稳住袁熙,一面急递密信至涿县甄义,令其寻机向诸葛亮禀报此事,并请示应对之策。

袁绍四子中,长子袁谭已殁于平原之战,次子袁熙沉迷酒色,三子袁尚密谋复起,四子袁买现于官学就读。

刘备亦将二女安排入官学,目的与甄尧所为暗合:既令女儿识文习礼,亦期许能与袁买结下情谊。

若女儿中有人能与袁买情投意合,则刘、袁两家便可凭此联姻之谊增进关系。

此举对刘备任用麾下袁氏门生故吏亦是有利。

至于袁熙与袁尚:袁熙性弱柔懦,难成气候,刘备不甚在意;袁尚则胆大妄为,不安于室,令刘备深为忧虑,亦属诸葛亮重点防范之列。

如今,连袁熙亦是显露不安分之兆,此事也令诸葛亮颇感意外:以袁熙平素性情,若无人煽惑,断无可能屡屡向甄氏索要巨额钱粮。

见甄义面有忧色,诸葛亮当即承诺道:“左将军素以仁德为怀,一人犯错,罪在其人。此后袁熙无论作何祸端,只要甄氏置身事外,左将军绝不会因此迁怒于甄氏。”

甄义闻此保证,暗舒一口气,郑重立誓:“甄氏今后,唯愿与左将军同进同退,绝无二心。”

诸葛亮微微颔首:“甄氏心意,亮亦会如实转达左将军。”

甄义暗喜,拱手告退:“如此,某便不叨扰了。”

目送甄义背影远去,诸葛亮眉宇间肃然之色愈深,眼中寒芒闪动。

思虑片刻,诸葛亮立即提笔修书,令书童王基遣可靠信使飞驰送往中山卢奴,务将此密信亲手交予庞统。

刘备基业初肇,根基未稳。

无论袁熙此举系受他人蛊惑抑或仅为一己私欲,但凡其心存动摇刘备基业之念,诸葛亮断不能容!

暂时将袁熙的事搁置一边,诸葛亮又将思绪沉寂在怎么分配这新得的两千余万钱,给世家豪族代表所说的“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广纳流民,解府库之困,安地方民生”只是客套之词,具体的分配也得诸葛亮权衡后才能决定。

刘备缺钱粮缺军械缺战马,处处都要钱,两千余万钱看着挺多的,可分配到九郡三国及刘备未来的战事准备上,就显得很少了。

诸葛亮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分用,亦希望能钱生钱。

思索良久,诸葛亮派人召来度支校尉曹宣,在钱粮上,诸葛亮负责方略的制定,曹宣负责方略的执行。

“曹校尉,如今左将军所控九郡三国,多为新招抚的流民,流民身无多余钱财,习惯以物以物;然而世家豪族又多五铢,以至于五铢泛滥,物价飞涨,亮有意重铸新钱,用以平诸物价,你以为如何?”诸葛亮道出了现如今的九郡三国弊端。

曹宣吃了一惊,急劝道:“恕属下愚钝,昔日董卓铸小钱替代五铢,以至于钱贱物贵,一石谷竟要数万小钱。军师若铸新钱,岂不是让物价飞涨给甚?”

看着一脸严肃认真的诸葛亮,曹宣又生出了疑虑:军师一向懂得钱粮之道,怎今日会提出重铸新钱之事?(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