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 第76章 忙于交际的刘备

几天下来,刘备的言行举止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初时的局促和因平原县令官职低微而产生的些许怯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行走在诸侯之间,谈笑风生,应对自如,举手投足间,渐渐沉淀出一方诸侯的沉稳气度。

他称呼“文举兄”、“恭祖兄”时愈发自然,而对方也欣然接受。

环境塑造人,当所有人都将你视为同僚,时间一久,那份无形的“势”,便如春雨润物,悄然凝聚于身。

十二月二十八日,岁末的倒数第二日。

曹操引着刘备等人登上营中一处高台,指着下方绵延不绝、旌旗蔽日、一眼望不到头的联军大营,语气中充满了豪情与振奋,

“玄德请看。”

“这已是第十二路诸侯大军了。营寨相连,足有二百余里。鼓角相闻,兵甲耀日。

如此煌煌之师,那董卓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必死无葬身之地。”

他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已看到胜利的曙光。

刘备也被眼前这浩大磅礴的景象深深震撼。

千军万马的气息扑面而来,战马的嘶鸣、士卒的操练声、金铁交击之声汇成一股撼天动地的洪流。

这景象让他真切地感受到汉室余威仍在,天下人心终究是向着匡扶汉室的。

一股热血在胸中激荡,他用力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孟德兄所言极是。

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董贼末日不远矣。”

然而,在刘备身后半步之遥,江浩与郭嘉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郭嘉拢了拢裘衣,苍白的脸上掠过一丝忧虑,轻轻摇头。

江浩则微微眯起眼,目光扫过那看似强大却壁垒分明的连营,心中暗道:

盛景之下,暗流汹涌。

讨董?

不过是一场名利盛宴的开场锣鼓罢了。

真正的目标,是在这乱局初启之时,为刘备谋得一块真正立足发展的“基本盘”。

这盟军大营,正是最好的舞台。

各路诸侯距离酸枣远近不一,抵达时间自然参差。

营盘每日都在扩张,新的旗帜不断竖起,新的喧嚣不断加入。

接下来的几天,关羽、张飞、田豫依旧坐镇大营,毫不松懈地操练士卒。

校场上,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弓弦铮鸣。

关羽亲自督导刀盾阵,张飞则如雷神般呼喝着训练长矛突刺,田豫则一丝不苟地检查着营防和辎重。

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这支初具规模的军队,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状态调整到最佳。

而刘备,则成了酸枣大营中最活跃的身影之一。

他每日都带着核心智囊团——江浩、郭嘉,以及那尊令人望而生畏的门神许褚,在各个诸侯的营帐间穿梭拜访,联络感情。

“文举兄,别来无恙乎。”

刘备热情地招呼着,大步走进孔融的营帐。

帐内陈设雅致,弥漫着淡淡的竹简墨香。

孔融一身儒袍,正与几位文士交谈,闻声抬头,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

“玄德,快请坐。”

他身旁侍立着一位极其显眼的武将,身高九尺有余,膀大腰圆,宛如铁塔,手中提着一柄寒光闪闪、一看便知分量极重的亮银锤。

正是孔融麾下猛将武安国。

刘备一见武安国那雄壮的身姿和那柄沉重的银锤,眼中顿时精光一闪,赞道:“真虎贲之士也。”

武安国抱拳行礼,声如闷雷:“末将武安国,见过玄德公。”

江浩的目光落在武安国身上,心中暗忖:此将勇力过人,当属一流。

可惜……命中注定要遇上变态的吕布。

十几个回合断臂求生,成了吕布的陪衬。

吕布并非不能斩杀名将,只是自虎牢关扬名之后,天下英雄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对付吕布,群殴才是王道。

吕布被群殴力度最大的一次,就是被曹操的六位武将围着打,这六员将领可是典韦许褚、夏侯兄弟、李典乐进。

这都能全身而退,可见三国第一猛将的含金量。

孔融笑着捋须,眼中带着一丝自豪:

“安国乃我北海柱石,有他在侧,方能稍安。”

“玄德贤弟此番奔波劳碌,联络四方,实乃我联军之幸。不知贤弟观各路诸侯,觉得如何?”

孔融请刘备等人落座,侍从奉上清茶,试探的问道。

刘备端起茶杯,神色诚恳:

“文举兄,联军初聚,声势浩大,讨逆之心炽烈。然……”

他微微一顿,目光看向身旁的郭嘉。

郭嘉会意,接口道:“然诸侯心思各异,兵马调度、粮秣分配,乃至这先锋之印由谁执掌,怕都是暗流涌动啊。

董卓虽暴虐,其麾下西凉铁骑与吕布之勇,不可小觑。若无同心,恐生肘腋之患。”

孔融闻言,眉头微蹙,深以为然:“所言极是,老夫亦忧心此事。”

“文举兄,我来拜访,正为此事,值此紧要关头,我等当紧密携手,互通有无。备虽兵微将寡,亦愿为兄之后援,共赴国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备按照江浩吩咐说道。

“哦?如何携手?”

孔融有些不解。

“我、文举兄、恭祖兄,营寨相邻如何?若是有事,便可及时互通有无”

“此法甚好,妥当”

孔融本身对于自己的军事实力心中有数,而且也尊重汉室宗亲,自然点头答应。

江浩对此也有考虑,他对讨董之后的规划就是,在青州发展,收服百万青州兵,之后坐拥青、徐,进而争霸天下。

而这个规划的前提,就是结交孔融、陶谦,这两人联合举荐,刘备定能得青州一郡之地,而且前期能获得两个忠厚之人的援助。

未来孔融被黄巾贼寇袭扰,第一时间也能想起刘备。

……

孔融营帐的暖意尚未散尽,刘备便引着江浩等人,外加糜竺,踏入了徐州牧陶谦的大帐。

帐内炭火正旺,驱散了帐外的寒意,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草味。

陶谦正俯身于一张摊开的舆图之上,眉头微蹙,听到通报才缓缓直起身,脸上带着一丝倦容,老态难掩。

“恭祖兄,叨扰了”

刘备拱手,声音洪亮而带着关切。

他侧身一步,将身旁的糜竺让到前面。

糜竺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质地精良却不显奢华的深色锦袍,力图显得庄重得体。

但在陶谦这位封疆大吏面前,仍下意识地微微垂首,显出商贾面对权势时的谦卑。

刘备指着糜竺,语气恳切

“此乃东海糜竺,子仲贤弟。此番我军响应大义,讨伐国贼董卓,粮秣之丰、器械之精,全军上下,实赖子仲贤弟倾力襄助!若非子仲……”

刘备顿了顿,喟然长叹

“唉,备实不敢言今日能立于此营,更遑论为国效力了。子仲于我,如久旱之甘霖,雪中之炭火。”

糜竺听到刘备如此夸奖,身子微微一抖。

陶谦闻言,仔细打量着糜竺,脸上先是掠过一丝恍然,随即堆起亲切的笑容,连声道:

“哦!子仲!原来是子仲!哎呀呀,老夫真是老眼昏花,竟一时未能认出你这位徐州首富。”

他向前挪了半步,语气带着明显的热络:

“听徐州故旧时常提起子仲大才,乐善好施,急公好义。之前泰山群寇扰我州郡,子仲解囊相助钱粮,老夫心中亦是感念!

只恨公务冗杂,未能亲致谢忱,今日得见,果然气度非凡。”

他话语中透着几分真诚的歉意和重新审视的意味。

“陶使君过誉了。”

糜竺深深一揖,心中已如翻江倒海。

眼前这位往日需仰望而不得见的徐州最高长官,此刻竟如此和颜悦色!

他不由得再次看向身前的刘备。

这位刘玄德,身份不过一平原县令,兵微将寡,却肯如此郑重其事地将他一个商人带到州牧面前,亲自为他铺路搭桥。

这份知遇之恩,这份将他视为“贤弟”而非“商贾”的尊重,远超他之前捐赠的千万钱财所带来的空洞虚名。

就在这时,侍立在刘备身后的江浩朗声开口,恰到好处地打破了短暂的静默:

“陶使君所言极是!子仲兄岂止是徐州首富,实乃国士之风。慷慨解囊,助我义师讨逆,其高义足以彪炳史册!

有诗赞曰:糜氏倾囊助义师,讨董英名传四海;竺君仗义捐家业,匡扶汉室耀千秋。”

这四句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帐内激起涟漪。

糜竺白皙的面孔“唰”地一下染上了明显的红晕,如同醉酒一般,一直蔓延到耳根。

他平日里虽富甲一方,何曾听过如此直白而崇高的赞誉?

尤其这赞誉还联系着“匡扶汉室”的千秋大义!

他慌忙再次躬身,连道:

“不敢当!不敢当!江先生谬赞,折煞糜竺了!”

“好诗!好!绝妙好辞!”

陶谦拊掌大笑,脸上的倦容一扫而空,眼中精光更盛,反复咀嚼着诗句

“‘倾囊助义师’!‘匡扶耀千秋’!字字珠玑,道尽子仲高义!

江先生大才!有此一赞,子仲此番义举,必能随讨董檄文传遍四海,名扬天下,为世人所景仰!”

他看向糜竺的目光,已不仅仅是客气,更添了几分重视和重新评估的意味。

他心中暗道: “老夫之前竟如此疏忽!只知糜氏富庶,却不知其有此等见识与魄力,更与刘玄德关系如此深厚!

此番回到徐州,定要寻个机会,好好与这位子仲‘深聊’一番,此等人物,断不能再如往日般等闲视之了!”

……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