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 第305章 科技部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第305章 科技部

作者:汉末小吏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21:58: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七月初五,清晨。

薄雾尚未散尽,乐安城东门已是一番热闹景象。

江浩一身简便的青布衣衫,跨坐在黄骠马上,身后跟着二十名手指关节粗大的专业木匠,以及三十名眼中充满好奇与朝气的学徒。

这是乐安郡木匠行当中的一部分精华。

全郡两百余名在册专业木匠,上千名学徒,其中七成的人,此刻正日夜不停地挥汗如雨,疯狂打造着一样即将改变农耕格局的神器——曲辕犁。

为了这曲辕犁,江浩几乎把自己在乐安城那个小院的后院田地犁了上千遍。

那块可怜的田地,被他反复折腾,试验了数十种不同弯曲弧度、辕杆长度、犁铧角度的模型。

试验曲辕犁过程中,江浩时而蹲在田埂,蹙眉观察;时而拉着老农,仔细询问耕作的感受;时而又与木工组的骨干们激烈讨论,在沙地上写写画画。

最终,一款省力最深、翻土最匀、转向最灵的“最佳型号”被确定下来。

他没有急于推广,而是在下一盘大棋。

一郡之地的效益有限,他的目标是明年,是半个青州!

他要一口气打造出五十万副曲辕犁,待到明年春耕时节,通过官府直接发放强制推广的方式,瞬间将整个刘备势力范围内的耕作效率提升数倍!

至于保密?

他从未奢望。

这等要普遍使用之物,诸侯们的暗探迟早会得到风声。

但他打的就是时间差!

等诸侯们费尽心思拿到样品,春耕已过;等他们反应过来,开始大规模仿造、艰难地向民间推广时,刘备的大军,恐怕早已兵临城下。

届时,或许只需喊一句:“拿来吧你!”便能省去无数功夫。

五十万副,这是经过精密核算的数字。

按五口之家、两人操作一副计算,足以覆盖百万人口,绰绰有余。

这意味着日均需产出近两千副!

即便采取了江浩提出的“流水化作业”法,将制作过程分解为打造犁铧、弯曲辕木、组装调试等不同工序,由专人负责,效率大增,且原材料供应充足,这一千多号木匠依旧压力巨大。

也正因如此,今年以来,刘备集团采购的生铁,几乎全部用在了农业上,镰刀、锄头、曲辕犁……

军营的武库中,竟未添一个新的枪头,真可谓“铸剑为犁”的典范。

除了那七成忙碌的“工蚁”,剩下一成木匠分布在各县,应对日常所需。

而最后那数十名被江浩亲自挑选出来的、头脑最为灵活、善于思考和创新的木匠,则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部门——科技部。

有个效应叫做懒蚂蚁效应,就是蚁群中80%是勤劳朴实的工蚁,有20%懒蚂蚁,这些看似懒惰悠闲的懒蚂蚁,在困境中能挺身而出带领蚁群寻找新的食物源头。

按照这个比喻,江浩就是乐安那头最大的“懒蚂蚁”,全郡高官中最悠闲的一个但也是贡献度最大的一个。

而科技部的创新者们也是他带领的“懒蚂蚁”。

江浩深知自己这个“废物大学生”动手能力有限,他的最大价值在于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方向性的指导。

科技部,就是他实现想法的“手”和“脚”。

下设造纸组、制盐组、木工组、冶炼组等若干小组,江浩只给出模糊的概念和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比如“一种更轻便省力的犁,应该是下面的直杆转为弯曲”,剩下的,便交由这些能工巧匠去摸索、试验。

为了点燃这些“懒蚂蚁”的智慧之火,江浩制定了极其优厚的激励措施。

在这个时代搞“专利”不现实,但他可以“一次性买断”。

任何发明创新,一经证实有效,并根据其贡献大小,赏赐十金至百金(十万至百万钱),外加十亩至百亩不等的良田!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科技部内,人人干劲冲天,废寝忘食。

只要江浩指出了一个方向,他们便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雪花盐、曲辕犁,便是他们的杰作。

而此次江浩带到广饶的,是他们的最新成果——流刺网。

此行广饶,江浩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临近前线的广饶县实际情况,二是发展渔业。

随着流民涌入和军队扩编,粮食压力始终悬在头顶。

节流非他所愿,开源才是正道。

除了屯田,这浩渺大海、滔滔水系,不就是现成的粮仓吗?

用渔获替代部分粮草,不仅能降低消耗,甚至还能改善士兵和难民们的伙食,补充肉食,增强体质。

约莫一个时辰后,江浩一行已在广饶县的官署内,拜会了在此坐镇的程昱、太史慈等人。

“惟清此行,又是为何般奇巧物事而来?”

他这位治政能臣,对江浩那些看似“奇技淫巧”却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法子,早已收起了最初的怀疑。

江浩拱手笑道:

“仲德,此次非为奇巧,乃为‘口粮’而来。欲向这淄水与大海,借些鱼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哦?向水借粮?”

程昱挑眉。

一旁的郭嘉闻言,立刻来了精神,凑上前笑道:

“莫非惟清又要效法古人,效姜太公垂钓?只是这淄水入海,波涛汹涌,恐非直钩可钓啊。”

他依旧是那副洒脱不羁的模样,宽大的衣袍随风轻摆,显然,有鲁肃在乐安总揽政务,他这位军师乐得清闲,专爱跟着江浩看热闹。

江浩也不多言,直接引众人来到淄水注入渤海的那片滩涂。

时值下午,阳光西斜,海天相接处一片辉煌。

浩瀚无垠的大海,在夏日的熏风中轻轻起伏,浪尖上跳跃着万点金光,如同一匹缀满了金鳞的绸缎在缓缓飘动。

偶尔有不知名的大鱼跃出水面,银白色的身躯在阳光下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又“噗通”一声砸回水中,激起圈圈涟漪。

江浩一声令下,随行的兵士和木匠们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将一卷卷奇特的渔网从车上卸下。

那渔网与常见的手抛网大不相同,主体并非麻绳,而是用细密坚韧的竹片精心编织而成,只有少数几副用的是麻绳布料。

网沿上方,绑着一长串密封不漏水的空心竹筒,作为浮标;下方,则缀满了收集来的废铁块,用以沉底。

这便是科技部木工组和编织组的心血——竹制流刺网。

原理来自江浩的描述:利用潮汐,在河床底部横截布网,待潮水涨落,鱼儿洄游经过时,会被竹片上特意留下的分叉或劈裂形成的倒刺挂住鳃部或扎住身体,无法脱身。

“惟清,”

郭嘉看着军士们喊着号子,将那些看起来颇为粗糙的竹网一段段放入浑浊的江海交汇处,每隔五丈布下一张,足足布下了百张,忍不住用手指了指。

“你莫不是诓我?渔网……还能用竹子编造?这玩意儿,真能上鱼?”

他脸上写满了“这不科学”的表情——虽然这个词尚未出现,但意思已然到位。

江浩看着郭嘉那将信将疑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如同看到了鱼儿即将咬钩的渔夫:

“奉孝,看来你对此颇多疑虑啊。既然如此,可敢与我打个赌?”

郭嘉闻言,本能地感觉一阵心虚,江浩鬼点子太多,上次打赌输掉的酒钱还没还清呢。

但他郭奉孝何时在嘴上皮输过阵?

当即挺了挺并不厚实的胸膛,强自硬气道:

“赌便赌!怕你不成?你说,赌什么?”

喜欢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