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 > 第393章 谢牧伯教诲

了解完乐安国的情况后,张新没有直接南下去距离较近临淄,而是继续向东,沿着莱州湾经由北海国境内的都昌、下密二县,前往东莱郡的郡治黄县。

说起来,他来青州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来到东莱郡的境内。

巡过东莱,张新重新折返到北海国境内。

北海国有两个地方要去。

一是郡治剧县,二是郑玄所在的高密县。

郑玄天下大儒,声名隆重。

这次张新宰了那么多人,其中不乏与郑玄相识之人。

先前郑玄还给他写过信,为那些人求情。

虽说张新以‘民意难违’为由,拒绝了他的求情,但像郑玄这种人,在官府中没有实权,在民间的威望却是很高。

若因此事引得他对自己不满,到处批判,那就难搞了。

杀了吧,对名声有损,而且还是大损。

不杀,那就是放任他动摇自己在青州的统治基础。

因此张新便趁着此次巡州之机,过来当面确认一下郑玄现在的态度。

顺便还能看看诸葛亮。

张新抵达高密后,没有急着去见郑玄,而是先到县衙沐浴更衣,换了一身士子服,并让人去街上买了一些礼物过来。

做完这些,他带着典韦等几个穿着便装的亲卫,来到郑玄家中。

在距离郑玄家还有百步的地方,张新下马步行,以示尊重。

此时已是二月,学生们都过完年回来了。

隔着老远,他就听到了郑玄院内传来的读书之声。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

“哦?郑老头这是在教《尚书》?”

张新悄悄润了进去,找了个角落站着,看了高台上的郑玄一眼,便将目光转移到了别处。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诸葛亮坐在靠中的位置,专心致志的跟着师兄们诵读。

“亮亮今年才十二岁吧?尚书这么难的东西,他能听懂么?”

郑玄面对大门,在张新进来的时候就发现他了。

见到张新,郑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不过他并没有暂停教学,而是等学生们读完课文后,开始讲解。

张新也没有出言打扰,权当是复习功课了。

“嗯,不愧是经学大家......”

张新赞许的点点头,“讲得比我家老头还是要好那么一些的。”

郑玄与蔡邕虽然都是当世大儒,但二人侧重的方向却有所不同。

蔡邕玩的比较花。

除了传统的经学以外,他还喜欢吟诗作赋,书法音乐,天文数学。

而郑玄这辈子就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研习儒家经典。

一个是文娱两开花,一个在经学方面深耕五十年。

单论经学,郑玄的水平确实要在蔡邕之上。

“今日就到这里吧。”

过了足足一个时辰,郑玄结束了今天的教学。

“多谢老师。”

学生们起身行礼。

“阿亮,你留一下。”

郑玄叫住诸葛亮。

“诺。”

诸葛亮留在原地。

学生们有序离开,不少人看到张新,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

待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郑玄起身,带着诸葛亮朝张新走来。

张新迎了上去,主动行晚辈之礼。

“郑公。”

“不知牧伯大驾光临,老朽有失远迎,还请牧伯恕罪。”

郑玄也回了一礼。

诸葛亮见到张新,十分高兴。

待二人见礼完毕后,他也行了一礼。

“亮拜见牧伯。”

“亮亮长大了。”

张新看着诸葛亮微微一笑。

诸葛亮是在他与张宁成婚之时,跟着郑玄来高密的。

算下来,二人已经有两年半未见了。

高密距离平原足有七百余里,路途实在太远。

去年过年的时候,诸葛亮倒是回过平原一次。

不过那时候张新还在外面讨董,自然见不了面。

今年情况特殊,乐安国的吏员被张新清算了足足七成。

诸葛玄在那边忙的脚不沾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人手来接诸葛亮回去过年。

因此今年诸葛亮是在郑玄家过的年。

此时的诸葛亮身高长到了将近一米六的样子,脸也渐渐长开,隐约有了日后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影子。

“牧伯,请。”

郑玄引着张新来到堂中。

“牧伯请上座。”

“郑公呼新表字即可,牧伯之称,晚辈实不敢当。”

张新哪里会去上座?连忙推辞道:“今日只有拜访长辈的晚辈,没有什么牧伯。”

郑玄闻言没有坚持,自顾自的坐到了左边下首的位子上。

汉时以右为尊,郑玄坐左首的意思很明显。

你不肯上座,那就坐右边的尊位吧。

上次张新来的时候,一说是来拜访长辈,郑玄就坐到了主位上。

如今他不肯坐主位,而是坐在左首位,很明显是在表达自己的不满。

张新当然不会跟个老头计较座次,一屁股坐到了他斜对面的右次位上,将姿态和礼数做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请大家收藏:()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郑玄见状开口问道:“不知牧伯今日驾临寒舍,有何指教?”

得。

子清都不叫了。

张新稍加思索,开口道:“青州去岁方遭战乱,民生凋敝,新身为州牧,自当巡视郡县,以知百姓疾苦。”

“郑公当世大儒,名望高隆,又是家师好友,新之长辈。”

“新巡州至此,自当登门拜访,看望长辈。”

说到这里,张新看了诸葛亮一眼。

“顺便看看亮亮。”

老头,你和我家老头关系那么好,别生气了呗。

郑玄闻言微微点头,面色稍缓。

“郑公。”

张新趁机岔开话题,“亮亮如何?”

“天生奇才。”

谈及诸葛亮,郑玄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假以时日,此子必成大器!”

“名垂千古的蜀汉丞相,臣子楷模,可不是大器么?”

张新心中嘀咕。

见郑玄喜欢诸葛亮,他便趁机以此作为话题,哄老头玩儿。

一番扯淡过后,郑玄开口问道:“方才讲学之时,我见牧伯立于廊下,不知牧伯对老朽今日所讲之课,可有高见?”

“郑老头这是在找我讨说法啊......”

张新闻言,瞬间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郑玄今日所讲之课,出自《尚书·梓材》,其中记载的内容,是关于周公治理殷商遗民政策。

武王伐纣后,周人夺取了中原政权。

姬发之所以能够灭商成功,那只是因为商人大军在淮水一带征伐东夷,国都空虚而已。

周军虽然号称八百诸侯,但那时所谓的诸侯......

懂的都懂。

大概也就相当于村长罢了。

姬发领着一堆村民,根本不可能打得过商朝的正规军。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一共伐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姬昌死后,姬发想要为父报仇,率军赶到盟津,号召天下诸侯反抗商人的压迫。

这个盟津,就是张新讨董之时驻扎的孟津。

当时数百诸侯都赶到了盟津,来与姬发会盟。

结果姬发看着对面的商人大军,对众人说了一句‘尔未知天命’。

然后他就润了。

润了......

只留下八百诸侯在原地一脸懵逼。

直到十年后的帝辛三十年,他才趁着商人大军远征东夷之时,再次出兵,率领八百诸侯偷袭了商朝守备空虚的国都。

帝辛毫无防备,仓促之间,只能组织起城中的奴隶迎敌。

后来的事情就很耳熟能详了。

奴隶临阵倒戈,商军大败,帝辛**而死,商朝灭亡。

周虽灭商,但只是攻占了商朝的一座王都,逼死了一个商王而已。

商朝的主力大军未损,帝辛的儿子武庚也还在。

天下人心依旧在商。

周人起于西岐,在当时的商人看来,他们就是一群蛮荒之地的蛮人而已。

区区蛮夷,靠着偷袭攻破我大商国都也就罢了。

还想赖着不走么?

再加上灭商之后仅仅两年左右,姬发就去世了。

他的儿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

成王年幼,不能理事,姬发的弟弟姬旦受命辅政,代行王事。

姬旦,也叫周公旦,便是后世人常说的周公。

周公接手的周朝,毫无疑问是个烂摊子中的烂摊子。

外部有殷商大军、夷狄诸国虎视眈眈。

内部不仅有殷商遗民随时准备反抗,甚至就连他自己的亲兄弟也不服他。

周朝初年的天下局势,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一点就炸。

只要稍有不慎,刚刚诞生两年的周王朝就会迅速灭亡。

在这种情况下,周公只好对殷商遗民实行了无限宽容的政策。

这也正是《梓材》中所讲述的内容。

肆往,奸宄(guǐ)、杀人、历人,宥。

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

周公说:对于殷商遗民,我们要以德服人,不乱杀无辜的人。

以前那些作乱、杀人、奸淫掳掠的人,要宽宥。

那些泄露国君大事,国家机密的人,和使人致残的人,也要宽宥。

对于天下百姓,要以教化为主,要行德政。

郑玄这是在问张新。

那么多人,你为什么一个都不肯宽宥?

你的仁德呢?

张新想了想,回答道:“郑公讲得自然是极好的,新并无意见。”

梓材篇的核心思想概括起来,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

为上位者,当行德政,以教化百姓为主。

对于那些犯过罪的人,不能一棒子全部打死,要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个思想好么?

抛去时代背景的话,当然好。

后世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就是这样的。

但若是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

呵呵。

“牧伯既然认为老朽讲的并无错,何以不行德政耶?”

郑玄叹道:“两万多人啊......难道其中就没有一个无辜之人么?”

张新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看向了诸葛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请大家收藏:()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亮亮,你觉得这件事我做的对么?”

“这......”

诸葛亮闻言面露犹豫之色。

对他而言,张新不仅是君,也是长辈。

他又怎能‘子议父,臣议君’?

“大胆说。”

张新鼓励道:“今日在此的没有什么州牧,只有一个和你探讨学问的兄长。”

“既然牧伯如此说了,那亮就斗胆试言。”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亮以为,牧伯此事做的确实有悖仁义,不合周公所言之明德。”

“哪里不合?”张新问道。

“两万余人,其中自然有欺压百姓,该死之人。”

诸葛亮道:“但其中亦有许多无辜之人,牧伯不加以甄别,宽宥小罪乃至无罪之人,而是将他们全都杀了......”

“亮亮。”

张新摇头,“你错了。”

“还请牧伯指正。”诸葛莲拱手道。

“小仁,是为大仁之贼也!”

张新掷地有声,“既然今日你学了《梓材》,那我问你,何以会有三监之乱耶?”

周灭商后,遵循着‘灭国不绝祀’的政治惯例,将帝辛的儿子武庚封于殷商故地。

然而姬发对武庚终究是不能放心,便将他的弟弟姬鲜、姬度、姬处封在了殷地周围的卫、鄘、邶等地。

这三个人也就是史书上的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

姬发将他们分封在殷地周围,用意很明显,就是监视殷地。

所以这三个人的封国,也被称为‘三监’。

“啊这......”

诸葛亮一下子就被问倒了。

三监之乱的起因,就是因为姬发的这些弟弟对周公辅政不满,于是勾结了武庚和殷商旧地的东夷诸国,起兵造反。

这和青州大族对张新不满,勾结了和他有仇的袁绍作乱,性质上完全一致。

张新这是在问他:既然周公这么明德,那么为什么不仅仅是武庚,甚至就连周公的亲兄弟都要起兵作乱?

同时张新也是在提醒诸葛亮,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不但杀了武庚和管叔鲜、流放蔡叔度,将霍叔处废为庶人。

他还带着大军东征三年,将东方诸国无论有没有参与三监之乱的,统统灭了。

周朝大军从雒阳一路砍到淮河,一口气灭了五十多个国家,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和他这么一比,张新简直就是个慈眉善目的活菩萨。

“周公东灭五十国,方有周之八百年国祚。”

张新站起身来,慷慨激昂,“青州大族作乱,我若宽宥,来日再行勤王之时,他们再犯,又当如何?”

“天子尚在国贼手中,天下诸侯已成割据之势,战乱不止。”

张新看着诸葛亮,“若我来日勤王再因这些大族作乱,不得不无功而返,这天下苍生奈若何?”

“两万余人,与天下苍生,孰轻孰重耶?”

“天下苍生......”

诸葛亮恍然大悟,躬身一礼。

“谢牧伯教诲。”

喜欢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请大家收藏:()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