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如晦传 > 第73章 史笔昭雪,血证惊天

如晦传 第73章 史笔昭雪,血证惊天

作者:云杪听风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23 06:26:24 来源:全本小说网

慈宁宫的丧钟在连绵细雨中呜咽了整夜,如泣如诉,穿透九重宫墙,在京城的雨幕中久久回荡。

沈如晦独坐西跨院窗前,烛火摇曳,映得她眸色沉沉。指尖反复摩挲着那枚合二为一的梅花印,印钮处新生的裂痕像一道淬了寒的闪电,将“沈”字硬生生劈成两半——正如太后临终前那句戛然而止的话:

“你母亲当年……她根本未曾……”

雨声淅沥,敲打着窗棂,溅起细碎的水花,也敲得人心头发紧。

“王妃。”

萧珣披着一身夜露推门而入,玄色氅衣下摆沾着泥泞与草屑,显然是连夜奔波,未曾停歇。

他脸色苍白,气息微促,眼底带着难以掩饰的凝重,

“史馆的徐老太傅的夫人,三更时分,在府中悬梁自尽了。”

沈如晦手中的青瓷茶盏猛地一颤,温热的茶水溅在指尖,竟不觉得烫。

徐老太傅是当年负责编纂《景和实录》的总纂官,母亲的冤案,所有卷宗官文都需经他之手审定归档,他是最关键的知情人之一,绝不可能无端自尽。

“不是自尽。”

萧珣将半截断裂的锦带放在案上,锦带以金线绣着螭龙纹,纹路细密规整,与皇后宫装上的纹样如出一辙,绝非寻常官员所能使用。

他指尖捻起锦带一端,露出上面附着的细小物件,

“我们在他府中梁上发现了这个,是北狄王室独有的狼牙扣,绝非自尽之人会有的东西。”

那枚狼牙扣银质发黑,扣缘沾着暗红的血渍——与沈如晦前日在慈宁宫药碗边缘发现的血渍色泽、质地完全一致,显然出自同一人之手。

“徐太傅定是发现了当年冤案的关键。”

沈如晦猛地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她转身走向妆奁,从最底层的暗格中取出一把小巧的铜钥,钥身刻着繁复的云纹,边缘因常年摩挲而愈发温润,

“母亲临终前曾留给我这把钥匙,说若有一日需翻案,可凭它打开史馆废库,那里藏着能洗清冤屈的东西。”

萧珣眼中一亮,当即颔首:

“事不宜迟,我们此刻便去史馆,迟则生变。”

沈如晦点头,将铜钥握紧:

“今夜雨大,正好能掩人耳目。”

寅时三刻,天色未明,细雨依旧缠绵。

史馆废库隐在史馆西侧的偏僻角落,朱漆大门早已斑驳褪色,门环上锈迹斑斑,蛛网密布,一看便知久无人至。推开门时,一股混杂着霉味、尘埃与纸张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人几欲作呕。废库内,泛黄的卷宗堆积如山,高及屋梁,只有几缕微弱的天光从破损的窗棂渗入,在地上投下惨淡的光影,更添几分阴森。

沈如晦循着记忆中最深的那个角落走去——十岁那年,母亲曾偷偷带她来过这里,在西北角的某个樟木箱底埋下过什么东西。那时她年幼,只记得母亲反复叮嘱:

“若日后娘亲不在了,遇到天大的难处,便来此处寻,切记莫要让旁人知晓。”

“是这里。”

她蹲下身,指尖抚过地砖上一道极浅的刻痕,那是母亲当年用发簪做下的标记,虽经岁月侵蚀,却依旧能辨认。萧珣抽出腰间长剑,以剑鞘撬动地砖,“咔哒”一声轻响,厚重的青石板被撬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洞口内藏着一个铁皮匣子,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锈迹斑斑,边缘甚至有些变形。萧珣将匣子取出,拭去表面的尘土,用力撬开锈蚀的锁扣。匣中静静躺着一本线装古籍,封面题着《永昌十三年起居注》,书页泛黄发脆,边缘已然磨损,却被保存得极为整齐,书页间夹着一朵干枯的断肠花,花瓣蜷缩发暗,却依旧能辨认出当年的模样。

“这是……”

萧珣小心翼翼地翻开起居注,目光扫过开篇几行字,瞳孔骤然紧缩,声音都带上了一丝颤抖。

泛黄的纸页上,墨色字迹清晰可辨,记载着一段被刻意掩埋的往事:

“永昌十三年,腊月廿三,皇后遣内侍赐沈氏东珠十斛,锦缎百匹,沈氏以‘无功不受禄’为由,拒不受赏。是夜,坤宁宫失窃,搜出北狄通敌书信若干,字迹酷似沈氏手笔,皇后震怒,奏请陛下彻查。”

其后附着当年三司会审的原始笔录,密密麻麻写满了供词,墨迹新旧不一,显然有篡改痕迹。沈如晦逐页翻阅,指尖在某页角落的一行小字上停顿——那字迹歪斜,像是仓促间写下:

“证人刘三供称,其受人指使,伪造沈氏通敌北狄之书信,指使者乃皇后贴身侍女春莺,许以白银五十两为报酬,事成之后兑付。”

最令人心惊的是笔录末尾的签名画押处——按着朱红指印的名字,赫然是当今皇后的心腹太监,李德全!

“原来如此……原来母亲当年的冤案,竟是皇后一手策划,连人证都是买通的!”

沈如晦指尖抚过那朵干枯的断肠花,眼眶泛红。她忽然想起母亲曾说过,断肠花寓意“相思断肠,清白难明”,母亲是想用这花,提醒她日后莫忘真相,莫负初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如晦传请大家收藏:()如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此时,断肠花的花瓣突然碎裂,化作细小的粉末,露出藏在花蕊中的一枚微型玉牌。

玉牌只有指甲盖大小,质地温润,是上等的羊脂白玉,正面刻着一个“徐”字,背面则是一幅简易的方位图,用细如发丝的纹路标注着史馆秘阁的所在,甚至标出了暗门的机关位置。

“徐太傅……”

沈如晦心中一动,瞬间明白了母亲的用意。这玉牌,是通往史馆秘阁的钥匙,而徐太傅,便是当年与母亲约定守护真相的人。

“看来徐太傅早已做好准备,就等我们来取。”

萧珣收好起居注,警惕地看向四周,

“秘阁定然在史馆深处,我们需小心行事,避免打草惊蛇。”

史馆秘阁藏在史馆最深处的暗室内,需穿过三重回廊,绕过值守的史官。

沈如晦与萧珣借着夜色与雨声的掩护,一路潜行,避开巡逻的守卫,终于抵达暗室门外。暗室大门是整块巨石雕成,门上刻着繁复的锁纹,中央有两个凹槽,形状恰好与梅花印和玉牌吻合,显然需同时以两物为钥,才能开启。

沈如晦深吸一口气,将梅花印与玉牌分别按进门上的凹槽。

“咔哒——轰隆!”

两声巨响过后,石门缓缓开启,扬起漫天尘埃。暗室内光线昏暗,只有一盏孤灯悬在梁上,灯影摇曳,映出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身影。他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官袍,形容枯槁,脊背却挺得笔直,坐在一张简陋的木桌后,目光炯炯地望着门口,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老臣徐瞻,等候沈姑娘多年了。”

老者缓缓起身,动作有些迟缓,却带着一股凛然正气。他颤巍巍地从怀中捧出一个紫檀木匣,木匣上雕着缠枝莲纹,铜锁早已生锈,

“这是你母亲当年存在老臣此处的……真正的《沈氏案卷》,是能洗清沈家冤屈的铁证,老臣守了二十年,终于等到交付之日。”

沈如晦接过木匣,指尖微微颤抖。她打开匣子,里面铺着一层暗红色锦缎,锦缎上放着一卷绢帛,几张银票存根,还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绢帛展开,上面是皇后亲笔写下的密令,墨迹饱满,显然是用特制的墨汁书写,不易褪色:

“务必坐实沈氏通敌北狄之罪,人证物证俱全,不留后患,事成之后,赏春莺、李德全白银千两,官升一级,此事不得外泄,否则灭口。”

而那几张银票存根显示,当年参与作证的狱卒、证人,每人都得了白银百两,付款人一栏,赫然盖着坤宁宫的凤印,印泥色泽鲜亮,绝非近年所盖,显然是当年的原物。

“当年老臣奉命篡改史册,将沈将军与沈夫人的忠烈事迹抹去,换上通敌叛国的污名,心中愧疚不已。”

徐太傅剧烈地咳嗽起来,嘴角溢出一丝血迹,却依旧坚持着说道,“老臣深知沈将军忠君爱国,沈夫人贤良淑德,绝不可能做出通敌叛国之事,唯恐真相永埋地下,便偷偷誊抄了这份案卷,连同皇后的密令与银票存根一同收藏,只待有朝一日,能亲手交给沈姑娘,还沈家一个清白,也赎我篡改史书之罪。”

他指向绢帛上的凤印,语气带着一丝笃定:

“姑娘请看这里……皇后盖凤印时,口脂不慎蹭到了绢帛上,留下了一点痕迹,这颜色,是当年西域进贡的‘绛仙醉’,唯有皇后能使用。”

沈如晦凑近细看,果然在凤印边缘发现一抹极淡的红色痕迹,虽已褪色,却依旧能辨认出当年的艳丽色泽——正是皇后最爱的口脂颜色,宫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继续翻阅案卷,目光在最后一页骤然定格——那里夹着一张泛黄的婚书,纸面已经发脆,却清晰地写着皇后与北狄皇子拓跋烈的名字,婚书日期竟是永昌十年,早于皇后入宫之时,落款处不仅按着两人的指印,还盖着北狄皇室的狼头大印!

“这……这竟是皇后与北狄皇子的私婚文书!”

萧珣惊得失声,

“原来皇后早与北狄勾结,当年陷害沈夫人,或许不只是为了争宠,更是为了扫清她通敌北狄的障碍!”

沈如晦只觉得浑身冰冷,皇后的野心,远比她想象的更为庞大,她不仅要后位,要权力,甚至要借助北狄的力量,颠覆大胤江山!

就在此时,窗外忽然传来“咻”的一声破空之声,凌厉异常,穿透了雨幕。

“小心!”

萧珣反应极快,挥剑挡开射来的弩箭。弩箭钉在石壁上,箭簇上绑着一张小小的字条。他取下字条展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上面写了什么?”

沈如晦见他神色不对,连忙问道。

萧珣声音发沉,一字一顿道:

“刘宸已入京,坤宁宫今夜动手。”

“刘宸……”

沈如晦猛然想起太后临终前的呓语,

“北狄三千里,双凤争辉,宸星现世……”

她瞬间明白了,刘宸便是皇后与北狄皇子的私生子,是皇后安插在大胤的棋子,如今入宫,定然是要夺取皇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如晦传请大家收藏:()如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立刻将证物呈给陛下,阻止皇后的阴谋!”

沈如晦迅速将案卷、绢帛、婚书等物收进怀中,紧紧护住,这是扳倒皇后的唯一希望。

她转身时,看见徐太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了却了毕生心愿。老人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拔开塞子,仰头一饮而尽。药汁入口,他的脸色迅速变得青紫,嘴角溢出黑色的血沫,身体缓缓倒下。

“太傅!”

沈如晦惊呼一声,想要上前阻止,却已来不及。

徐太傅躺在地上,眼中带着释然与满足,声音微弱却坚定:

“老臣……终于能去向先帝请罪,去向沈将军赔罪了……沈家的冤屈,总算……能昭雪了……”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页血书,上面是他用匕首划破手指写下的忏悔书,字字泣血,记录了当年被迫篡改史书的经过,以及皇后的种种罪行,末尾按着他的指印,算是最后的证词。

雨下得更大了,雷声隆隆,仿佛在为这位坚守良心的史官送行,也为即将到来的风暴蓄力。

沈如晦与萧珣强忍悲痛,将徐太傅的遗体轻轻放平,对着他深深一拜,而后趁着雨幕掩护,迅速离开史馆。

刚走到史馆外的青石巷转角,便撞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黄总管。他撑着一把油纸伞,静静等候在巷中,神色莫测,身后站着两名面无表情的内侍,显然是早有准备。

“陛下听闻徐太傅亡故,心中悲痛,特命老奴前来查看,恰好遇见王妃与王爷。”

黄总管脸上堆着惯常的谦卑笑容,目光却不动声色地扫过沈如晦鼓起的袖袋,语气带着一丝试探,

“不知徐太傅临终前,可曾留下什么遗言或遗物?陛下念及旧情,想亲自过目,以慰太傅在天之灵。”

沈如晦心中一凛,按住袖中的卷宗,警惕地看着黄总管。她忽然瞥见黄总管手中伞柄的顶端,刻着一个极淡的狼头纹——那是北狄皇室的图腾,寻常人绝无资格使用,除非……他也是北狄的人!

她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与萧珣交换了一个眼神。袖中的梅花印突然发烫,那种灼热感,与那日在慈宁宫触及太后那半枚梅花印时的感应一模一样,显然是遇到了持有另一半印记的人,或是与北狄相关的势力。

“黄总管这伞,倒是别致得很。”

萧珣突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玩味,手中长剑却已悄然出鞘,剑尖抵住黄总管的后心,

“北狄皇室独有的狼图腾,怎么会出现在宫中总管的伞柄上?总管倒是给我们解释解释,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黄总管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缓缓转身。他脸上的皱纹在雨水中诡异地舒展,眼神变得阴鸷而冰冷,完全没了往日的谦卑:

“靖王殿下果然聪慧,竟能认出这狼图腾。看来,王爷也不像表面这般病弱无能,倒是老奴看走眼了。”

“你究竟是谁?为何会替皇后办事,又与北狄有所勾结?”

沈如晦厉声质问道,手中紧紧攥着梅花印,随时准备应对变故。

黄总管没有回答,突然吹响一声尖锐的哨笛。哨声划破雨幕,巷口顿时涌现出无数黑影,个个身着黑衣,蒙着面,手持利刃,眼神凶狠,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死士。

“杀!”

黄总管一声令下,黑衣人蜂拥而上,刀光剑影瞬间笼罩了青石巷,雨水混着兵刃碰撞的火花,溅起阵阵寒意。

沈如晦在刀光剑影中瞥见,那些黑衣人耳后都刺着一个小小的狼头纹身——正是北狄死士的专属标记!

“走!”

萧珣将沈如晦推向巷尾的暗门,自己则反身迎敌,长剑出鞘,寒光凛冽,与黑衣人的兵刃碰撞,发出刺耳的金属交鸣之声,

“我来断后,你带着证物速去宫中见陛下!”

“王爷!”

沈如晦回头望去,正看见黄总管伸手撕下人皮面具,露出一张与皇后有七分相似的脸,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阴柔与狠厉,显然是皇后的亲人,或许是双生兄弟!

“沈如晦,你以为拿到证物就能翻案吗?”

黄总管发出尖利的笑声,带着浓浓的嘲讽,

“告诉你,皇宫早已被我们控制,陛下自身难保,你就算拿到证物,也无人可呈!刘宸已经入宫,这江山,很快就会易主!”

他挥了挥手,更多的黑衣人围了上来,死死缠住萧珣。

暗门在身后缓缓闭合,隔绝了外面的厮杀声与笑声。

沈如晦沿着暗道一路前行,雨水顺着暗道石壁淌下,冰冷刺骨,滴落在地上,发出单调的声响。她借着梅花印散发的微弱光芒,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心中唯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将证物送到陛下手中!

走到暗道分岔口时,她忽然看见墙上刻着一道刻痕——那是母亲教给她的求救信号,是一个小小的“如”字变体,只有她们母女二人知晓。

“这是母亲的字迹!”

沈如晦心中一动,母亲难道来过这里?她循着记号一路走到尽头,尽头处竟是一口枯井,井口被杂草掩盖,若不仔细辨认,根本无法发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如晦传请大家收藏:()如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她攀着井壁往下爬,井底一片漆黑,隐约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谁在那里?”

她轻声问道,同时将梅花印举起,借着微光查看。

井底坐着一个浑身是血的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年纪,身着华贵的锦袍,却已被鲜血染透,气息奄奄。他听到声音,艰难地抬起头,手中紧紧攥着一枚玉佩,玉佩上刻着一个“宸”字。

“你……”

少年抬头的瞬间,沈如晦倒吸一口凉气——他的眉眼,竟与皇帝年轻时的画像一模一样,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我是刘宸。”

少年虚弱地开口,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绝望,

“皇后……皇后要让她的私生子刘宸夺取皇位。她杀了我,真正的十六殿下,我拼死逃到这里,却已无路可去……”

他颤抖着递来半幅血书,血书是用匕首蘸着自己的血写就,字迹潦草,却字字泣血:

“皇后伪善,杀皇子,通北狄,欲篡大统,刘宸愿以性命作证,求沈家姑娘救救我!”

宫墙外忽然响起厮杀的动静,沈如晦将少年藏进枯井。攀上井沿时,她看见萧珣浑身是血地立在雨幕中,脚下躺着黄总管的尸首。

皇后发动宫变了。

他咳着血将她拥入怀中,

沈如晦望向坤宁宫方向,忽然明白太后那句双凤争辉的真正含义。

而此刻的坤宁宫,美妇人正对镜描画额间花钿。镜中映出她身后悬挂的羊皮地图,图上朱笔圈出的二字,正被一柄匕首贯穿。

宸儿,别怪娘心狠...

她笑着将梅花印按在心口,

这江山,娘亲自来取。

喜欢如晦传请大家收藏:()如晦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