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人生1984 > 第475章 反戈一击

人生1984 第475章 反戈一击

作者:拾寒阶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4-01-10 01:45:01 来源:就是看

四海中心的国庆开业庆典举办得十分成功,热闹隆重又不失关注度。

央视等大部头媒体都对这场庆典进行了报导。

让李云海意外的是,康柏公司的投资新闻,在国庆过后并没有报导出来。

后来他才得知,康柏公司提出来的要求太过分,西州方面并没有同意,等于是谈崩了。听说双方接下来还要举行两场谈判。

毫无意外,四海集团成了国庆所有新闻媒体的头条。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这场盛大的庆典中,出现了计委、商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委员会等相关部委领导都有出席。

之前在省里工作过,现在最高法工作的林振邦同志也在现场。

省里出席的有唐玉霞等副署长。

市里出席的有赵署长等人。

唯独没有到场的人,是赵敬文和黄鹰。

因为康柏公司的投资并没有谈拢,也就没有相关的新闻报导,于是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不知道实情的人,都以为赵敬文和黄鹰被边缘化了,连这么重大的活动都没有请他俩出席。

圈子里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风言风语,很快便传到了赵敬文和黄鹰耳朵里。

他俩听到之后,除了愕然和苦笑,说不出什么话来。

因为他俩的骚操作,直接把几个京里来的领导都给得罪了。

事后他们虽然找到了林振邦等人,也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但京里的领导显然并不领情,从他们客气、冷淡的态度可见一斑。

赵敬文和黄鹰本来是想打李云海一记闷棍,结果却被狠狠的反教育了。

经此一事,双方之间那道看不见的梁子,也就越结越深,简直到了无法可解的地步。

国庆过后,四海集团忙着参加广交会的事情。

李云海因为忙,错过了好几届广交会没有参加。

但这一次集团推出了好几款新产品,他和林芝商量,想要亲自带队前往。

林芝这次确诊怀孕,家里又有女儿要管,她就不去凑这个热闹。

她现在最大的希望和努力,是生一个儿子,好继承李云海的亿万家财。

就连一向开明的唐玉霞,也不止一次和女儿谈过话,说你和云海都不在体制内,你可以多生多育,大不了就是缴纳社会抚养费,这也是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以你们的条件,哪怕罚缴几十万、上百万,也不是问题。

虽然唐玉霞并没有明说要求林芝必须生个儿子,但话里话外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林芝当然听懂了。

在体制内,你的职级再高,也不可能给孩子继承。

孩子不管有没有出息,都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能做到哪一步,完全在个人的才华和际遇,父母退休以后,能给予的帮助很有限,顶多就是到处一级就顶天,再往上就只能靠自己努力。

但李云海的财富帝国却不相同,不仅需要聪明厉害的继承人,而且需要儿子来继承。

林芝的思想一向开明,但在有了女儿的前提下,她满心的想要一个儿子。

特别是情敌沈秀兰生了儿子以后,林芝的思想就更往这方面想。

对她来说,现在一切事务都抵不过保胎育胎重要。

她是那种比较难怀上的体质,不像有的女人一怀一个准。她特别珍惜这个好不容易怀上的二胎。

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听到的话,说是多跟男娃娃接触,生儿子的机率比较大,所以她最近和沈秀兰天天晚上都在一起,目的当然是想沾沾李言谨的男孩气息。

沈秀兰哪里懂得这些?不过她也很喜欢和林芝交往。因为只有和林芝打成一片,她才能名正言顺的走进李云海家里。

李云海当然巴不得两个女人能经常在一起交流。

朱林和龚洁坐完月子以后,李云海并没让她们工作,而是继续让她俩休养生息,好好带着宝宝。

由于林芝早就猜测到,朱、龚二人的孩子都是私生子,也知道这两个女人并不缺钱,也就不管她们工不工作的事情,有空便聚在一起谈论育儿经。

沈秀玲参加工作以后,暂时和姐姐住在一起,有空还可以照顾李言谨。

这次广交会,沈秀兰是肯定要去的。

北大招来的研究生舒曼,外语和推销能力都不错,这次也将代表人事部参展。

此外,李云海想锻炼妹妹的交际能力,也将她安排进了名单。

像郭婉华、倪教授、林小凤、大卫等人,都是展览会的老班底。

李云海的秘书,仍然由苏红跟他出差。

郭婉华来到西州参加庆典后,便一直留在总部。

李云海忙着广交会的事,又要照顾有身孕的妻子,也没有多少时间和郭婉华在一起。

陈美琳如愿以偿的考进了港大,读的是金融专业。

郭婉华现在进入了一种低**的生活状态,和李云海也不再谈风花雪月。

要不是因为有郭志安这个孩子在,李云海甚至都要怀疑,自己和郭婉华之前发生过的一切,不过是一场美好而又迷离的春梦。

国庆期间,林振邦回西州住了几天,同时安排刘露那边的亲人,和家里的亲人见了一次面,便一起回京上班去了。

10号这天,李云海在科研院大楼视察工作。

光刻机的研究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绝大多数零件,都可以实现国产化。

但在光学方面,却还有几项技术需要突破。

美智子和东洋来的三个工程师,一直都驻扎在西州,帮助科研院研究这些技术。

东洋工程师向李云海建议,这些光学技术的研制比较费时费力,主要是专利技术壁垒有些高,所以不如找国外的光学仪器公司购买专利或者授权。

李云海当然也知道购买专利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但是谁家会把这些重要的专利卖给你呢?

所以他还是决定自己研发。

倪教授提出来,国产的海鸥相机,在光学方面拥有不俗的表现,或许可以找他们合作。

李云海觉得这是可行之道。

海鸥相机,是上海照相机总厂的品牌,这家工厂有着40年的研发、制造技术,1989年,海鸥公司生产的新型数码照相机,DF-300照相机通过国产化投产鉴定验收会,在国内的销量表现不俗,也是我国出国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可惜的是,在数码大潮和市场竞争冲击下,海鸥相机在14年后全面停产。

在辉煌的双反相机时代,上海海鸥相机厂5000多名职工,曾经创造出一款机型产量43万台的天文数字,使全机械4A海鸥相机占据全国照相机销售总量的一半以上。

李云海和上海照相机厂取得了联系,又向机械电子工业部打了报告,请求促成双方的合作。

部里的领导很重视这场合作。

国有企业因为资金困难,被迫停止了对新型光刻机的研发,但国家知道光刻机的重大战略意义,所以特别重视四海集团的光刻机研制工作。

为此,有关部门促进了上海照相机厂和四海集团的合作。

光学方面的攻关,也就有了长足的进展。

四海集团研制出自己的光刻机,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科研院拿出了X64芯片的第二代产品,性能达到了英特尔386的水平,但在兼容性的试验过程中发现还存在很多瑕疵,需要改进。

李云海要求倪教授继续研究,达到486水平再发布。

这是四海集团真正的杀手锏,力求尽善尽美,不能拿一款半成品出来售卖,到时候砸的还是自己的招牌。

X64芯片一直都是在保密中进行研制,从来没有向外界宣传过。

就连集团内部,知道这个项目的人也不多。

对美智子等东洋人,李云海要求做到严格保密,绝对不能透露片言只字。

科研院搬进新的大楼以后,每个科研项目都是分楼层进行,分别由不同的项目组负责。

最早进入四海科研院的那批博士生,都得到了提职加薪,成为了项目组的负责人。

像纪文姝,更是因为其优异的表现,成了科研院的副院长,是倪教授最得力的副手。很多重要的科研项目,都由纪文姝在主持。

这天,李云海从科研院视察出来,回到办公室。

经过秘书间时,林馨起身说道:“李总,刚才黄领导来了,我说你马上就会回来,他说愿意等一等,我领他在隔壁待客室休息。”

“黄鹰吗?”李云海问。

“是的。”

“请他过来——不,我去见他。”

李云海来到隔壁的待客室,一推开门,便看到黄鹰和他的秘书坐在里面。

黄鹰抽着烟,满屋子都是烟雾。

李云海哈哈笑道:“黄领导好,欢迎您来我司视察工作。您可真是大忙人,平时请都请不来啊!”

黄鹰放下二郎腿,掐灭了手里的烟头,起身和李云海握手,说道:“李总才是大忙人,我想见你一面都很难!”

李云海笑着请他到办公室来,说道:“我除了下车间,就是在科研院那边。”

两人来到办公室,在宽大的待客沙发上落座。

苏红端了茶进来,放一杯在黄鹰面前,微微一笑:“黄领导,请用茶。”

黄鹰点点头,说道:“我还是第一次来四海中心,李总这办公室宽敞明亮,比我的大气多了,也豪华得多!不错,很不错!”

李云海递了一支烟过去,说道:“我们商人嘛,就喜欢讲究一个排场,平时接待各方来宾,也显得财力雄厚。不像你们当领导的,要在意规格、面积大小这些问题。其实我觉得吧,领导们日理万机,为民为民操劳,每天也不知道要接待多少重要的贵宾,你们的办公室,更应该大气一些、宽敞一些,好方便人民群众办事嘛!”

黄鹰接过烟,放进嘴里。

李云海掏出自己的洋打火机,啪的一声清脆的响,那火苗又高又红,一下子就帮黄鹰点着了嘴里的烟。

黄鹰笑道:“这打火机不错。”

李云海道:“一个朋友送的,米国产的。就是跟汽车一样要加油,很麻烦,还好有秘书帮我做这些琐事,不然我还真用不习惯。”

黄鹰道:“这倒是真的,火柴用着十分的便利,还便宜。”

李云海知道,黄鹰此来,肯定不是为了闲谈。

果然,寒暄几句之后,黄鹰开门见山的说道:“李总,有个事情,我十分为难,但又不得不前来和你商议。”

李云海舒适的靠在沙发上,掏出一支烟放进自己嘴里。

苏红帮他点着火。

李云海吐出一口烟气,朝苏红摆了摆手。

苏红会意,转身离开,将房门带上。

李云海这才说道:“黄领导有什么指示?行个文件给我,或者让秘书打个电话给我就行了。何必亲劳大驾呢?”

黄鹰蹙眉道:“李总,这件事情让我、让我们市里都极其为难。我们之前和康柏公司进行了一轮谈判,对方提出来一个要求,就是省里的政署部门,都要采购他们的产品。”

李云海俊眉微挑,心想原来如此!

难怪连一向高傲的黄鹰,也放下身段,迂尊降贵,前来找自己谈话。

现在省里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全省不论是哪个单位,只要采购办公设备,都是买四海集团的产品。

这也是四海集团扎根本省六年的成果。

四海集团的产品,在本省的销量,明显高于北上广等大城市。

未来几年,正是办公设备的黄金销售期,特别是电脑销量,更是飞速上升的一个时期。

如果省里真的指点康柏电脑为唯一采购产品,那四海电脑就要歇菜。

李云海心里翻江倒海,脸上却是不动声色,淡然说道:“这么无理的要求,想必省里一定会拒绝。”

黄鹰一怔,这一句话,就显示出李云海绝高的谈话技巧。

“李总,康柏公司的要求,的确有些无理。但是,你也知道,咱们省里一穷二白,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发展一直是落后的。现在好不容易有康柏这样的大企业过来投资,我们当然要抓住机遇。你说是不是?”

“这个事情,我俩在这里讨论,合适吗?这不应该放到省署会议上讨论吗?”

“呃?是的,这当然是省里的事情。不过呢,因为四海集团是我们西州的骄傲嘛,我们在同意之前,当然要先征询李总的意见。”

“黄领导,既然你问到我了,那我要请问一句,你可知道,如果省里一旦答应康柏的要求,那我们四海集团的产品,怎么办?是和他们一起,成为采购的竞品呢?还是不再成为政署采购的对象?”

“李总,我这次来,就是和你商量的。你看啊,康柏公司主要的产品就是电脑,而你们公司的产品线就很丰富了。电脑的采购名单,就交给康柏,其他办公设备的采购,当然还是以你们四海集团为主。”

“请问这是你个人的意见?还是省里的决定?”

“省里也是这个意思。”

“已经开过会了?如果是决议的话,请下个文件给我,我没有异议。但是如果这仅仅是你个人意见的话,那我只能说一声对不起,我反对!”

“李总,你、你反对没用啊!这事情不是你说了算的。”

“我明白,兹事体大,不是你我在这里说了算的。所以我刚开始就问过你,我们在这里谈这个事情,有意义吗?能管用吗?”

“不是的,李总,如果你能同意的话,那我就会呈报省时,在下次开会时就可以提出来。”

“我又不是傻子,我为什么会同意这种无理的要求?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了,为什么你还想搞计划那一套呢?”

“李总,你别误会。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留住康柏公司的投资。”

“请问康柏公司的投资有多大?”

“初步意向是2亿美元。李总,这可是一笔极大的投资!”

“哈哈,2亿美元啊!不错,差不多10亿人民币,的确是很大一笔投资。”

“对啊,李总,你是个识大体的人,是吧?我想你一定会支持我们的工作。”

“黄领导,那你知不知道,我们四海集团在西州的投资有多大?”

“这?这个嘛,我还没有统计过。”

“黄领导,这么跟你说吧,这幢四海中心,我们总投资就达到了15亿人民币。我们的工厂投资那就更大了。前不久,我们才从东洋采购了光刻机,别的不算,只算光刻机和内存生产线,这几个车间的投资,就有70亿人民币。”

“这么大的投资?李总,你这生意做得可以啊!”

“一般般,比不上人家康柏公司。”

“李总,你说笑了。四海集团的确做得很不错,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你们这么大的公司,也就没必要再和康柏争那点小利了。”

“黄领导,我这里也有一件疑难之事,想请你帮忙决断一下。”

“李总这么英明,还有什么事要请教我?”

“国庆之前,我到北金出差,那边的领导接见了我,说四海集团这么大,发展得这么好,为什么要放到西州这么落后的地区。我说我是梅山人,我想发展家乡的经济。领导说我有情怀是好事,但他还是希望我能把总部搬到中关村去,把工厂也都搬过去,同时给我提供了五年免税、政署采购、地皮免费之类的优惠。我一听,这比我在西州要好得多啊!”

黄鹰愣住了。

李云海磕了磕烟灰,微微一笑:“黄领导,我回来以后,左思右想,难以决定,你说我该不该为了北金给我的优惠政策,就把总部,还有所有的工厂,全部迁到北金去?你是我的父母官,请你帮我做这个决定,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