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人间烟火故事集 > 第82章 藤椅上的夕阳

人间烟火故事集 第82章 藤椅上的夕阳

作者:张元坤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11-15 05:41: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节:诊室里的沉默

兴南县医院的走廊飘着消毒水味,王秀兰攥着诊断书的手在发抖。诊断书上 “肝癌晚期” 四个字像四只黑色的虫子,爬得她眼晕。“最多还有半年。” 医生推了推眼镜,笔尖在病历本上划出刺耳的响,“化疗或许能延长三个月,但副作用大,可能会……”

“不化。” 王秀兰突然打断,指甲深深嵌进纸页,把 “化疗” 两个字戳出了洞。她想起村西头的老三媳妇,胃癌化疗到最后,瘦得能被风刮走,喉咙烂得喝口水都像吞玻璃碴,临了还攥着儿子的手说 “早知道不遭这罪”。

儿子建国蹲在走廊的长椅旁,烟头在地上积了一小堆,火星烫到手指才猛地跳起来。他抬头时,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妈,咱去市里的大医院,那里有靶向药,我同学说……”

“去啥去?” 王秀兰把诊断书塞进蓝布褂子的口袋,布口袋里还揣着块薄荷糖 —— 早上给孙子明明打电话,孩子在那头奶声奶气地说 “奶奶含着糖就不疼了”。她摸了摸糖纸,冰凉的触感让她清醒了些,“我这身子骨,前年摘棉花摔断过腿,阴雨天还发疼;去年冬天关节炎犯了,走路都打颤。躺病床上让人端屎端尿?我王秀兰这辈子没服过软。”

建国想起三婶最后那两个月,自己守在病床前,眼睁睁看着曾经能扛着锄头下地的人,变成一把骨头。他突然抓住母亲的手,那只手上布满老茧,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有些变形,此刻却异常坚定。“可…… 可不治怎么行?您还没抱上重孙子,还没……”

王秀兰突然从口袋里摸出个存折,塞到他手里。红色封皮磨出了毛边,翻开时,里面的数字刺痛了建国的眼 —— 余额栏里印着 “6852.37”,还是去年秋收后卖玉米存的。“这钱你拿着。” 老太太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你媳妇快生了,去集上买只老母鸡炖汤;我那银镯子在樟木箱的红布包里,等重孙子满月,熔了给孩子打个长命锁。”

建国的眼泪砸在存折上,把 “6852.37” 晕成了一片模糊的墨迹。他知道母亲的脾气,就像当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她连夜揣着家里仅有的积蓄,徒步走了四十里山路去县城医院,鞋磨破了就光脚走,硬是把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而现在,她要自己放弃。

走出医院时,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王秀兰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路边的槐花树:“建国,让你媳妇蒸点槐花馍,我想吃了。” 她的嘴角带着笑,仿佛手里攥的不是死亡判决书,而是张赶集的清单,“要多放芝麻,甜津津的才好吃。”

第二节:樟木箱里的秘密

回家的路上,王秀兰让建国绕到镇中学门口。“给明明送点吃的。” 她从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昨晚烤的红薯干,焦香的甜味透过纸包渗出来,“娃在城里读高中,舍不得买零食,总啃干馒头。”

明明见到奶奶,眼睛亮得像沾了露水的星星。他拉着王秀兰的手往宿舍走,校服袖口磨出了毛边,却笑得一脸灿烂:“奶奶,上次您塞给我的三万块,我跟我爸说了,他说等您病好了就还您,让您别省着钱。”

王秀兰的脚步顿了顿,像被石子硌了脚。她拍着孙子的背,手在他后颈的碎发里摩挲:“傻孩子,那钱是奶奶给你攒的首付,不用还。” 她没说自己的病,只是反复叮嘱,“好好学习,别惦记家里。放假了回家,奶奶给你蒸槐花馍,放双倍芝麻。”

离开学校时,建国在门口抽烟,看见母亲背对着他,偷偷用袖子抹眼睛。“妈,您要是想明明,等他周末回家……”

“别告诉他。” 王秀兰转过身,眼眶红红的却梗着脖子,“娃快高考了,不能分心。我这病,瞒着。” 她顿了顿,声音突然软下来,“你说这槐花,咋就开得这么快?前儿看还打着骨朵呢。”

回到家,王秀兰让建国把藤椅搬到院里,自己坐在那儿择豆角。阳光透过葡萄架的缝隙,在她花白的头发上跳着舞,像撒了把碎金。“把樟木箱搬出来,我拾掇拾掇老衣。”

樟木箱是母亲的陪嫁,红漆掉了大半,露出底下的木纹,铜锁却擦得锃亮。王秀兰打开锁时,“咔哒” 一声轻响,像打开了尘封的时光。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三套寿衣,深蓝色的斜襟布衫,绣着松鹤延年的图案,针脚细密得看不见线头。

“这套是给你爸准备的,他走得急,没穿成。” 她拿起最上面的一套,袖口还缝着块补丁 —— 那是她自己的,“这是我给自己做的,棉花是前年新弹的,贴身穿着暖和。”

建国蹲在旁边帮忙叠寿衣,手指触到布料时,突然摸到个硬东西。翻过来一看,是个用红布包着的小匣子,打开时,里面竟是一沓厚厚的汇款单,收款方都是 “明明”,汇款人是 “王秀兰”,最早的一张是五年前,金额从五十到两百不等,汇款附言里写着 “买笔”“买本”“买牛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人间烟火故事集请大家收藏:()人间烟火故事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您不是说…… 钱都存银行了吗?” 建国的声音发抖,他突然想起,母亲这几年总说腿疼,舍不得买膏药,却每次明明回家都塞给孩子零花钱,说 “是你爸生前留的”。

王秀兰的脸微微发红,像被太阳晒过的苹果:“娃在城里花销大,我这老婆子,吃口咸菜都能活,花不了多少钱。” 她把汇款单收起来,重新包好塞进箱底,“这事别跟明明说,免得他心里不安。”

这时,院门口传来脚步声,邻居王大妈拎着一兜苹果进来:“他婶子,听说你从医院回来了,给你送点新鲜的。” 她看见院里的寿衣,眼睛眨了眨,突然提高了嗓门,“你这是…… 都准备好了?也是,早准备早省心,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可不是嘛。” 王秀兰笑着接过苹果,往王大妈手里塞了把刚择好的豆角,“中午在这儿吃槐花馍,让建国媳妇多蒸点,你最爱吃带焦边的。”

王大妈坐在藤椅上,看着她择豆角,突然叹了口气:“我家老头走的前儿,还在炕桌上喝着二锅头,跟我说‘这辈子值了,闺女考上大学,孙子娶了媳妇,啥福都享过了’。” 她拍着王秀兰的手,手背上的老年斑像撒了把芝麻,“人活一辈子,就图个舒坦,遭那罪干啥?”

王秀兰的头点得像捣蒜,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菊花:“可不是嘛,就跟地里的玉米似的,熟了就得掰,搁久了就生虫了。” 她抓起个苹果,用袖子擦了擦就咬了一口,甜汁顺着嘴角往下流。

第三节:槐花馍的香气

周末的清晨,建国媳妇在厨房蒸槐花馍,白胖胖的面团在案板上醒着,发得鼓鼓囊囊,像揣了团棉花。槐花的清香漫出窗户,飘得满院都是,连趴在墙根的老黄狗都抬起了头,鼻子嗅个不停。

王秀兰坐在灶门前添柴,火光映得她脸上红扑扑的,像抹了胭脂。“火别太急,得用文火慢慢蒸,这样馍才暄软。” 她指挥着,手里的火钳拨着柴禾,火星子从灶膛里跳出来,落在她的蓝布褂子上,烫出个小黑洞,她却浑然不觉。

“妈,您回屋歇着,这儿有我呢。” 媳妇把她往屋外扶,肚子已经挺得老高,“医生说您得好好歇着。”

“歇啥?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 王秀兰又蹲回火堆旁,拿起个槐花瓣放在嘴里嚼,“你不知道,明明最爱吃带点焦边的,蒸的时候火候得掌握好,底下那层贴着锅,微微发黄才好吃……” 话说到一半,突然捂住嘴,剧烈地咳嗽起来,脸憋得发紫,像熟透的茄子。

建国冲进厨房,拍着母亲的背,听见她喉咙里发出 “嗬嗬” 的声响,像破风箱在拉。他看见母亲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红得刺眼,心像被攥住了似的疼。“妈,咱去医院吧,就打止痛针,不化疗,行吗?”

王秀兰摆着手,喘了半天才缓过来,指着锅里的馍:“快揭锅,别蒸老了。” 她从灶膛里抽出根柴火,在地上磕了磕,“我这病,我自己清楚,去医院也是白花钱。”

馍刚出锅,明明就背着书包回来了,手里还拎着个礼盒,包装纸上印着 “高档营养品”。“奶奶,我给您买了这个,同学说这个对身体好。” 他把礼盒放在桌上,看见院里的寿衣,突然愣住了,书包 “啪嗒” 掉在地上,里面的课本散出来,“奶奶,这是……”

“傻孩子,那是我跟你爷爷的老衣,早做早省心。” 王秀兰把一个焦边的槐花馍塞到他手里,馍烫得她手一抖,“快吃,还热乎着呢,放了双倍芝麻。”

明明的眼泪掉在馍上,烫得他手一抖。“奶奶,您是不是生病了?我爸说您去医院了……” 他抓住王秀兰的手,那只手冰凉,指节有些僵硬,“我跟同学打听了,有种新疗法,花多少钱都行,我以后挣钱还……”

“胡说啥!” 王秀兰把筷子往桌上一拍,声音突然拔高,震得窗台上的酱油瓶都晃了晃,“房子必须买,病我自己心里有数,不用你操心!” 她看着孙子通红的眼睛,语气又软下来,用袖子擦了擦他的脸,“奶奶活了七十年,啥没见过?你好好考大学,将来在城里成家立业,比啥都强。”

建国媳妇偷偷拽了拽明明的衣角,用口型说 “别惹奶奶生气”。明明低下头,眼泪砸在碗里,溅起细小的油花。他看见奶奶拿起一个槐花馍,小口小口地吃着,嘴角沾着芝麻,像个孩子。

下午,王秀兰让建国把藤椅搬到月季花旁,自己坐在那儿晒太阳,明明蹲在旁边给她捶腿。“奶奶,等我考上大学,带您去北京**,您不是一直想去吗?” 他的拳头轻轻落在奶奶的腿上,不敢太用力。

“去,肯定去。” 王秀兰闭着眼睛,嘴角带着笑,阳光透过眼皮,眼前一片通红,像**广场的灯笼,“到时候咱坐高铁,快得很,还能去看**的画像,听说比咱家的碾盘还大。” 她的声音越来越轻,呼吸渐渐均匀,像是睡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人间烟火故事集请大家收藏:()人间烟火故事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明明看着奶奶花白的头发,突然发现她的银镯子上刻着字,凑近了才看清是 “平安” 两个字,笔画被磨得快要看不清了。“爸,这镯子奶奶戴了多少年了?”

“三十年了,” 建国蹲在他旁边,声音沙哑,“我刚参加工作那年买的,花了半个月工资,奶奶当时骂我乱花钱,却天天戴着,睡觉都不摘。有次下地干活,镯子被玉米秆刮出个豁口,她心疼了好几天,自己用砂纸磨了又磨。”

夕阳把祖孙俩的影子拉得老长,王秀兰突然哼起了小调,是年轻时哄建国睡觉的歌谣:“月儿光光,照地堂,娃娃睡觉,快快长……” 明明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却不敢哭出声,怕吵醒了奶奶的梦。他拿起奶奶的手,轻轻放在自己手心里,那只手虽然凉,却带着槐花的甜香。

第四节:深夜的止痛针

王秀兰的疼痛在半个月后加剧。起初是夜里疼得睡不着,她就坐在藤椅上数星星,一颗,两颗,数到眼睛发酸;后来白天也疼,疼得厉害时,额头的冷汗能打湿蓝布褂子,她却咬着牙不吭声,实在忍不住了,就吃两片止痛片,说是 “比啥都管用”。

建国偷偷给市医院的医生打电话,对方说可以开些强效止痛药,副作用小,能减轻痛苦。他拿着药回家时,王秀兰正在择韭菜,看见药盒就皱起眉头:“又乱花钱,我这老毛病,挺挺就过去了。”

“这药不苦,跟糖似的。” 建国哄着她吃了一片,看着母亲的眉头渐渐舒展,心里松了口气,“医生说这个能管事儿,不遭罪。”

药果然管用,王秀兰下午睡了个安稳觉,醒来时精神好了许多,让建国媳妇包饺子,说 “想吃韭菜鸡蛋馅的,多放香油”。

傍晚,王大妈又来了,手里拿着个布包,布上还沾着泥土:“他婶子,我给你拿了点好东西。” 打开一看,是些晒干的艾草,绿中带黄,散发着清苦的香气,“这是我上山采的,昨天采了一下午,脚都崴了,煮水擦身子,能止疼,比吃药强。”

两个老太太坐在院里择韭菜,王大妈突然说:“前儿村东头的老李头走了,八十六了,走的那天还在地里摘黄瓜,说是要给重孙子吃,刚摘了两个就倒在垄沟里,脸上还带着笑呢。” 她择下根黄叶子,“他这叫喜丧,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这才是福气。” 王秀兰叹了口气,把择好的韭菜码得整整齐齐,“不拖累儿女,自己也舒坦。” 她看着院里的月季花,有朵花苞憋得通红,像要炸开,“等我走了,把这花移到你爸的坟前,他最爱看这颜色,说跟我年轻时穿的红棉袄一个样。”

建国在屋里听见这话,背过身抹眼泪。媳妇走过来,递给他块毛巾:“妈心里都有数,咱就顺着她吧。” 她的眼圈也红了,“昨天我给她换衣服,发现她把存折塞在了枕头下,密码是明明的生日。”

深夜,王秀兰疼得厉害,在床上翻来覆去,嘴里哼着胡话:“明明的书包…… 建国的棉袄…… 你爸的烟袋……” 建国赶紧给她吃了片止痛药,又用艾草水给她擦手心,冰凉的汗水沾在他手背上,像虫子在爬。

“妈,咱去医院打止痛针吧,快得很。” 建国的声音带着哭腔,膝盖 “咚” 地跪在地上,“不化疗,就打一针,不遭罪。”

王秀兰摇摇头,攥着他的手说:“建国,妈求你件事,别让明明回来,高考前别告诉他……” 她的指甲掐进儿子的胳膊,留下几个红印,“我这病…… 不丢人,可别耽误了娃…… 他要是考不上大学,我死不瞑目……”

建国跪在床边,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母亲的手背上:“妈,我知道,我都知道……”

止痛针渐渐起效,王秀兰的呼吸平稳下来,握着建国的手却没松,像是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她脸上,皱纹里还沾着白天的面粉,是蒸槐花馍时蹭上的。建国坐在床边,看着母亲的脸,突然发现她眼角的皱纹里,还藏着颗芝麻,大概是吃馍时没擦干净。

第五节:月季花下的告别

高考前一天,王秀兰突然能下床了。她让建国媳妇蒸了槐花馍,自己坐在院里的藤椅上,给明明装了满满一书包。“考试别紧张,正常发挥就行,考啥样妈都高兴。” 她把书包递给明明,里面还塞了两个煮鸡蛋,用红布包着,“吃了考满分。”

明明背着书包要走,王秀兰突然叫住他,从手腕上摘下银镯子,那镯子戴了三十年,已经和她的手腕磨得严丝合缝,摘下来时,手腕上留下道白印。“这个你拿着,戴着保平安,等你娶媳妇了,给她戴上。”

“奶奶,我不要,您戴着……” 明明的眼泪又下来了,滴在银镯子上,亮晶晶的。

“让你拿着就拿着!” 王秀兰板起脸,却在他转身时,偷偷抹了把眼泪,“路上小心车,别跑太快。”

明明走后,王秀兰让建国把藤椅搬到月季花旁,自己坐在那儿,看着花苞一点点绽放。“建国,我想吃个苹果。” 她的声音很轻,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间烟火故事集请大家收藏:()人间烟火故事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建国削好苹果,切成小块喂给她吃,她只吃了两口就摇头:“不吃了,有点凉。” 她看着儿子,突然笑了,脸上的皱纹像朵盛开的菊花,“你小时候偷邻居家的枣,被人家追着打,还是我把你护在身后,替你挨了两巴掌,记不记得?”

“记得,” 建国的声音哽咽,“后来您还带我去给人家道歉,赔了两斤鸡蛋,那鸡蛋是您攒了半个月的。”

“人这一辈子,得讲道理,不能贪心。” 王秀兰的眼睛慢慢闭上,阳光在她脸上投下淡淡的光斑,“地里的庄稼,够吃就行;家里的日子,平安就好……”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小时候在村口等建国放学的模样。她的手慢慢松开,苹果块掉在地上,被路过的小鸡啄食。建国抱着母亲渐渐变冷的身体,突然发现她的嘴角还带着笑,像是刚吃完槐花馍,满足得很。

明明考完试回家时,院里的月季花全开了,红的像火,黄的像金。藤椅还放在花旁,上面搭着母亲的蓝布褂子,口袋里露出半块薄荷糖,是他给奶奶买的那种,橘子味的。

建国把银镯子交到明明手里,上面的 “平安” 两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光,那个被玉米秆刮出的豁口,还留着母亲用砂纸磨过的痕迹。“你奶奶说,这镯子戴了三十年,保佑了咱们家三十年。”

明明把镯子戴在手腕上,大小刚刚好。他坐在藤椅上,仿佛还能看见奶奶坐在这儿择豆角,听见她哼着年轻时的小调,闻到槐花馍的香气从厨房飘出来,混着月季花的甜香,在院里久久不散。

后来,明明在城里买了房,客厅的墙上挂着奶奶的照片,她坐在藤椅上,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背景是盛开的月季花。每次有人问起照片里的老人,明明都会说:“我奶奶,她是个特别体面的人,走的时候,带着一身的槐花香。”

而那把藤椅,明明带回了城里,放在阳台上。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他就坐在藤椅上,仿佛还能听见奶奶说:“多放芝麻,甜津津的才好吃。”

喜欢人间烟火故事集请大家收藏:()人间烟火故事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