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秋叶玄天录 > 第7章 问道《引气诀》

秋叶玄天录 第7章 问道《引气诀》

作者:爱吃苹果绿茶的谢礼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08 10:12: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青玄湖上的薄雾尚未散尽,坊市已有了些许喧闹的苗头。王道长推开房门,深吸了一口带着湖水清冽与灵气杂质的空气,只觉神清气爽,昨日损耗的灵力已然恢复。

他目光一扫,便见叶秋早已起身,正安静地坐在院中一尊表面布满天然苔痕和风化纹路的石凳上。孩童小小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有些单薄,但他并非在发呆,而是微微歪着头,伸出纤细的手指,正轻轻触摸着石凳表面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眼神专注,仿佛在阅读一部无字天书。

王道长轻咳一声,打破了院中的宁静。叶秋闻声抬起头,目光清澈,不见丝毫倦怠。

王道长走到近前,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郑重与难以完全掩饰的遗憾的复杂神情。郑重,是因为传道授业本身的神圣;遗憾,则是面对一块心性绝佳却资质奇差的璞玉时,难免产生的唏嘘。

“叶秋,”他声音放缓,带着一丝长者的温和,“你既已随我离开凡尘,踏入这修仙之途,前路或许较旁人更为崎岖,但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尤为重要。”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颜色灰暗、灵光内蕴的玉简,神色颇为珍重地摩挲了一下,“此乃《引气诀》,是流传最广、也最为稳妥的筑基炼气法门,亦是青云宗万千外门弟子踏入道途的基石。今日,我便为你讲解其中关窍,你需仔细聆听,用心体会。”

叶秋站起身,走到王道长面前,小脸上并无寻常孩童得知可修仙法时的激动雀跃,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平静与专注。他点了点头,声音清晰:“有劳王伯伯传授。”

王道长对叶秋这份超乎年龄的沉静已是习以为常,只当是天生性情使然。他示意叶秋在对面石凳坐下,自己则拂了拂道袍下摆,端坐于另一张石凳上,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

“《引气诀》,顾名思义,其核心在于‘引导’二字。引导天地间无处不在的灵气入体,淬炼肉身凡胎,化后天浊气为先天灵力,积蓄于丹田气海,是为修行之始。”他并指如剑,指尖泛起微不可查的灵光,凌空虚划,灵气随之凝聚,勾勒出一个简单却清晰的人形轮廓,并在几个关键穴位上点亮微光。

“首要之务,便是‘感气’。需摒除杂念,心神放空,存想自身如天地之桥,如海绵吸水,尝试去感知、去触碰那无形无质的灵气……”王道长的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试图引导叶秋进入状态。

叶秋听得极其认真,目光紧紧跟随着王道长指尖灵光的移动,但他的眼神,不像是一个学生在聆听教诲,更像是一位顶尖的工程师在审视一份复杂的设计蓝图,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待能模糊感应到灵气流动后,便需‘引气入体’。”王道长手指移动,在人形虚影上划出一条清晰的路线,“按《引气诀》正统,灵气当自头顶‘百会穴’引入。此处乃天门,灵气最为充盈。然,切记不可贪功冒进,直灌而下!”他语气加重。

“需将引入的灵气,先徐徐散于四肢百骸,十二正经,温养滋润全身经脉,使其适应灵气流转,此过程谓之‘散气温脉’。”灵气虚影在他人形轮廓中化作点点星芒,散向四肢。

“待经脉初步适应,再以意念引导,将散于各处的灵气丝丝缕缕汇聚起来,过‘膻中’,降‘中脘’,最终沉于脐下三寸的‘丹田气海’之中,完成一个周天循环。”星芒重新汇聚,沿着一条曲折的路径,缓缓沉入丹田位置。

这条路线,在王道长看来,是无数先贤验证过的、最稳妥无虞的康庄大道。

然而,在叶秋的感知和基于前世知识体系的瞬间推演中,这条路线简直……低效得令人发指!

灵气从高压区(百会)引入,立刻强行分散到无数低压、高阻的末梢区域(四肢百骸),这过程中的能量逸散率在他的计算模型中高得惊人!所谓的“温养经脉”,效果也因力量分散而大打折扣,更像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性适应”。之后再重新汇集,路径漫长,经过多个能量节点(穴位),每个节点都是一次损耗和潜在的瓶颈。

“王伯伯,”叶秋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孩童特有的清脆,和一丝恰到好处的、源于“不解”的疑惑,“为什么灵气要先散开,跑那么远,再费力气收回来?这样不是会浪费很多吗?就像……就像想把院子里的水引进水缸,却先泼得到处都是,再拿小勺子一点点舀回来,好多水都渗进土里了呀。”

王道长抚须的手一顿,脸上露出一丝“果然会问”又是“果然问得天真”的表情。他耐着性子,如同对待每一个初入道途的萌新弟子般解释道:“痴儿,此乃先贤智慧,旨在保全之道。灵气虽为天地精华,却也自带锋芒,初入道者经脉稚嫩,若直冲主要经脉,如同洪水决堤,极易损伤经络,动摇道基!这先散后聚,正是以柔克刚,如水滴石穿,缓缓开拓,方是长久之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秋叶玄天录请大家收藏:()秋叶玄天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个解释,符合修仙界的主流认知,是无数低阶修士口口相传的“真理”,也是低风险、低门槛的必然选择。

叶秋却像是被这个比喻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小眉头微微蹙起,继续追问:“那……如果我们的‘水管’——就是那些主要的经脉,本来就够结实,或者我们有个很厉害的‘阀门’(指精准的控制力),能控制水流的大小和方向,是不是就可以直接接一根大管子,把水又快又省力地引进水缸了?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洒水的方法呢?”

他口中的“大管子”和“阀门”,指向的是人体主要经脉干线和精准的能量控制能力。

王道长被这接连的、有些“离经叛道”的追问弄得有些措手不及,眉头不由皱紧,语气带上了几分训诫:“荒唐!经脉强弱乃天生,岂是儿戏?精准控制更是需要多年苦修方能掌握!你这孩子,怎可好高骛远?《引气诀》乃先贤所创,历经万载检验,自有其深意!遵循古法,步步为营,方能根基稳固,不至行差踏错!切莫心存侥幸,妄图捷径!”

他的声音不自觉提高了一些,觉得叶秋虽然早慧,但这份“聪明”似乎用错了地方,有些钻牛角尖,不切实际。这等资质,更应脚踏实地,怎能一开始就质疑根本**?

叶秋眨了眨眼,看到王道长语气中的不悦,便不再争辩,只是乖巧地低下头,小声道:“哦,秋儿知错了。是先贤们担心我们受伤,用了最稳妥的办法。”

心中却是另一番冷静的评估:‘保守,低效,但普适性强,安全性高。这更像是一套为大规模、低资质人群设计的“标准化入门教程”,牺牲效率换取稳定。但对于能量控制力入微、对自身经脉结构了如指掌、甚至能主动优化运行路径的存在而言,这无疑是极大的束缚和浪费。’

他不再纠结于具体的行气路线,转而问了一个更宏观的问题:“王伯伯,那是不是所有人,不管灵根好坏,身体强弱,都只能用这一种方法练《引气诀》呢?”

“大同小异,根基如此。”王道长见叶秋“认错”,语气稍缓,“然则,灵根优异者,感气易,引气快,炼化精,周天运转自然迅捷。如你这般五行混杂……需较常人付出数倍心力,方能有微弱气感,进展缓慢,亦是常理。”他终究还是点出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意在让叶秋认清自身处境,打消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踏实修行。

叶秋仿佛没有听出话中的沉重意味,只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总结道:“也就是说,这《引气诀》本身,就像一件均码的衣服,可能谁都能穿,但未必每个人都合身,最合身的,可能需要……量体裁衣?”

王道长被这个比喻说得一怔,下意识想反驳,却又觉得似乎有几分道理,只能含糊道:“功法乃大道基石,自是完美……呃,至少对入门者而言,乃是圭臬,不可轻侮。”他差点说漏嘴,毕竟他自己修炼的也是这《引气诀》的进阶版,深知其局限。

叶秋不再发问,目光重新落在那枚记载着《引气诀》的玉简上,眼神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但在那平静的眼眸深处,王道长未曾察觉的地方,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叶秋强大的神魂正在以《引气诀》的“官方模板”为蓝本,结合自身“五行混沌灵根”对灵气无属性亲和的特性、对人体经脉网络的精确三维模型、以及对能量运行最高效率的物理法则理解,飞速推演、构建着一个全新的、高度个性化的行气模型。

王道长传授的,是遵循古法、代代相传的“道”,是此界修行文明的积淀。

而叶秋学习的,却远不止于此。他是在解析这“道”背后的“理”,是在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去审视、去解构,乃至在内心悄然开始……重构这条修行之路的起点。

一个是为师者倾囊相授的谆谆教诲,一个是被授者内心掀起的、无声的革命。这清晨的庭院中,阳光透过薄雾洒下,看似和谐的传道场景下,涌动着认知层面的巨大鸿沟。

王道长见叶秋终于安静下来,便开始详细讲解感应灵气的呼吸法门、意念存想的技巧,以及修行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幻象、禁忌等。

叶秋依旧听得极其认真,将所有的“注意事项”和“标准流程”一丝不苟地记下,如同记录最严谨的实验参数。

只是,在他那浩瀚如烟的神魂图书馆中,一个名为【《引气诀》分析报告】的文件正在飞速生成,其内容不仅包括了功法原文、王道长的讲解,更附带了详细的能量损耗分析、效率评估、结构优化建议,以及一个名为【叶秋定制版·引气初解(理论模型)】的文件夹,正在悄然建立。

王道长不会知道,他今日传授的这套最基础的功法,在这个五岁孩童的心中,已然被拆解成了最原始的代码,并且,即将被重新编译。

喜欢秋叶玄天录请大家收藏:()秋叶玄天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