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 > 第184章 拒贡定名扬国威

暮冬的京城,一场初雪刚过,乾清宫的琉璃瓦上积着薄薄一层白霜,寒风吹过殿角的铜铃,叮当作响,却驱不散殿内凝滞如铁的气氛。文武百官按品阶分列两侧,朝服的下摆垂在冰冷的金砖上,无人敢有半分异动。礼部尚书周道登捧着一封鎏金镶边的信函,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他躬身向前,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启禀陛下,西域B国遣使抵京,送来此封国书。其文首虽赞‘大清近年海疆靖定、税银充盈,实乃西域诸国之福泽’,然信末却公然要求我大清每年向其‘进贡丝绸千匹、茶叶万斤’,还威胁‘若不遵此例,恐西域商路难通,两国邦交亦将生隙’。”

话音未落,殿内骤然寂静,连呼吸声都变得微弱。康熙端坐在龙椅上,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原本微垂的眼睑猛地抬起,目光如利剑般扫过殿内,右手重重拍在御案上,“啪”的一声巨响,案上的青瓷茶杯被震得跳起,滚烫的茶水泼洒出来,在明黄色的桌布上晕开深色的痕迹。“放肆!”他的声音带着雷霆之怒,震得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朕自登基以来,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北拒沙俄,大清的疆土是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大清的富庶是百姓们用汗水浇灌的,何时需向一个西域弹丸小国低头进贡?B国此举,分明是见我大清国力日盛,心生嫉妒,妄图借商路要挟,寻衅滋事!”

站在武将列首的鳌无情早已按捺不住,他上前一步,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抱拳朗声道:“陛下息怒!B国蕞尔小邦,竟敢对我大清如此无礼,臣请旨率水师与陆军出征,定要踏平其都城,擒其国王,让西域诸国看看挑衅大清的下场,知晓我大清天威不可犯!”话音刚落,其他将领纷纷上前请战,一时间,“臣请战”“愿为陛下分忧”的声音响彻大殿,激昂的士气几乎要冲破殿宇。

英台立于胤禛身侧,见殿内气氛愈发激昂,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声音从容而沉稳:“父皇息怒,诸位将军的勇武之心可嘉,然B国虽狂妄,出兵之事却需从长计议。臣妾有两点浅见:其一,B国地处西域深处,与我大清边境相隔万里,其间多为戈壁荒漠,粮草转运艰难,贸然出兵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因水土不服导致将士伤亡;其二,B国敢提出如此无礼要求,恐背后有其他西域诸国暗中支持,若不先查明其盟友,贸然出兵恐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反而对我大清不利。”

她顿了顿,抬眼望向康熙,眼中带着笃定:“不过,臣妾倒有一事,可先行办理——此举既能彰显我大清对新附疆域的主权,也能向西域诸国展示我大清的掌控力,为后续应对B国奠定根基。”

康熙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落在英台身上,语气缓和了几分:“哦?何事竟有如此效用?你且细细说来。”

英台躬身回道:“倭国归附我大清已逾半年,在十四阿哥与三阿哥的治理下,如今吏治清明、民生安定,海货贸易兴盛,农户垦荒积极性高涨,已然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然其至今仍沿用‘倭国’旧称,一来‘倭’字在史书上多有贬义,沿用此称不利于当地百姓融入大清;二来‘国’字亦难显其为我大清疆土的属性,易让西域诸国误以为其仍是独立邦国。臣妾建议,将‘倭国’正式更名为‘东瀛省’——‘东瀛’二字,既点明其东临大海的地理特征,又文雅庄重,无半分贬义;改称‘省’,则明确其为我大清行政区划的一部分,与直隶、江南等省无异。同时,在东瀛省设立巡抚、按察使、布政使等官职,完全参照大清各省制度,推行大清律法与科举制度,让当地百姓既能享受与大清子民同等的待遇,也能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真正从心理上认同自己是大清子民。如此一来,不仅能安抚东瀛百姓,更能向西域诸国宣告:东瀛已是我大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挑衅大清主权的势力,都将自食恶果。”

胤禛当即上前附议,语气恳切:“英台所言极是。将倭国改为东瀛省,意义深远。其一,从名称上消除‘邦国’痕迹,明确主权归属,让天下皆知东瀛为大清疆土;其二,‘东瀛’二字温和雅致,能体现我大清对新附百姓的尊重,利于民心归附;其三,统一官制与律法,可进一步巩固对东瀛的治理,为其他新附之地树立典范。如此举措,不动一兵一卒,却能彰显大清天威,实乃上策。”

康熙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眼中渐渐闪过赞许的光芒。他抬眼看向殿内百官,朗声道:“英台此议甚妙!既合情理,又显主权,就依此办理!传朕旨意:将原倭国地域正式定名为‘东瀛省’,任命十四阿哥胤禵为东瀛省巡抚,总领东瀛省军政事务;三阿哥胤祉协助胤禵制定科举考试细则与律法推行方案,务必确保东瀛省的官制、律法、科举制度与我大清各省完全统一,不得有半分差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请大家收藏:()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旨意传至东瀛省首府大阪时,胤禵正与胤祉巡查沿海渔村。接到圣旨后,二人当即召集东瀛省各级官员,宣读圣旨内容。随后,他们下令在东瀛省各府、县张贴告示,用汉语与东瀛本地语言详细解释“东瀛省”的含义:“‘东’指东方,‘瀛’指大海,‘东瀛’即东方濒海之地,此名既合本地地理,又显大清文雅;改称‘省’,则意味着诸位与大清其他省份的百姓一样,皆是大清子民,可享受同等的赋税减免、科举入仕之权。”

告示张贴后,东瀛省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争相观看。在长崎港,渔民佐藤看完告示后,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原来咱们现在是大清的‘东瀛省’人了!以后咱们的孩子也能像大清的孩子一样参加科举,当大官了!”不少东瀛学子更是彻夜难眠,他们此前虽已学习汉语与大清典籍,却仍担心无法与大清本土学子同等竞争,如今得知科举制度完全统一,纷纷摩拳擦掌,立志要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

与此同时,东瀛省巡抚衙门正式挂牌成立,胤禵任命清廉能干的官员担任各府、县的知府与知县,还从大清本土调来经验丰富的税吏与法官,协助推行大清律法与赋税制度。科举考场也开始筹备,不仅修缮了原有的书院作为考场,还从京城运来大量典籍,供东瀛学子备考。

消息很快传到西域,诸国君主得知大清将原倭国改为东瀛省,且完全推行大清制度,无不震惊。他们原本以为大清对新附之地的治理会流于表面,却没想到大清竟能在短短半年内将其纳入完整的行政区划,这足以证明大清的治理能力与掌控力。那些原本与B国暗中联络、意图联合对抗大清的小国,见状纷纷改变主意,悄悄断绝了与B国的往来,生怕引火烧身。

处理完东瀛省更名之事,康熙重新将目光投向B国。他命兵部尚书与理藩院官员共同起草回复B国的国书,国书言辞强硬,字字铿锵:“大清疆土万里,子民亿万,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历经数代君主励精图治,如今海晏河清,国泰民安,非尔等西域小邦可比。尔国竟妄图令大清进贡,实属痴人说梦,狂妄至极!若尔国识相,当速速遣使来朝谢罪;若仍执迷不悟,敢阻挠西域商路,或有任何挑衅之举,大清必遣大军出征,踏平尔国都城,覆灭尔国宗庙,届时尔国悔之晚矣!”

国书拟好后,康熙命使者星夜送往B国,同时召来鳌无情等将领,部署边境防御:“传朕旨意,命西北将军年羹尧率五万精锐驻守西域边境,加固城防,增设哨所,密切监视B国动向;令东瀛水师与福建水师加强战备,若B国联合其他势力从海路作乱,便从东瀛与福建两路出兵,海陆夹击,一举将其击溃!”

英台见康熙已做好军事部署,又上前建议:“父皇,军事准备固然重要,外交联动亦不可忽视。西域诸国虽多畏惧我大清天威,却也看重通商之利。臣妾建议命理藩院遣使前往与B国接壤的西域诸国,许以通商优惠——如降低关税、扩大贸易品类等,让他们明白与大清合作远比与B国结盟更有利。B国国力有限,若失去周边诸国的支持,便成孤家寡人,即便想挑衅,也无力为之。”

康熙闻言,连连点头:“英台此计甚妙!外交与军事双管齐下,方能万无一失。就依你所言,命理藩院即刻挑选得力官员,携带厚礼前往西域诸国,务必达成合作。”

此时的东瀛省,胤禵正主持东瀛省首次科举考试的筹备工作,考场外挤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他们踮着脚尖,盼望着自家子弟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京城西北军营,士兵们冒着严寒加紧训练,长枪挥舞间寒气逼人,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西域边境,清军哨所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飘扬,哨兵们瞪大双眼,警惕地注视着远方的戈壁,严防B国势力异动。

小星禾站在四爷府的庭院中,手中的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映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东瀛省科举考场外,百姓们翘首以盼,脸上满是期待;西北军营里,士兵们列着整齐的队伍,迈着铿锵的步伐进行操练;乾清宫内,康熙与朝臣们围在地图前,仔细商议着应对B国的每一个细节,神色威严而从容。玉佩的光芒越来越亮,像是在为这份“定名扬威、从容应敌”的底气喝彩,也像是在为大清的盛世荣光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消散在时光的长河里,只留下“主权在握、国威远扬”的太平盛景。从将倭国更名为东瀛省,到强硬拒绝B国的进贡要求;从加强边境军事防御,到联络西域诸国进行外交联动,大清用智慧与底气,一步步化解危机,向天下展示着东方大国的强盛与威严。这份藏于疆域统一、民心归附背后的力量,终将让“国泰民安”的荣光,跨越山海,在大清的每一寸土地上长久闪耀,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盛世传奇。

喜欢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请大家收藏:()七世缘:清宫劫与时空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