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两个世界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两个世界

作者:张九文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9-03 01:07:06 来源:抖音小说网

项梁本不在意李牧后人之事,只不过在偶然回想起李牧的下场,觉得可惜而已。

项伯继续讲述着他从各地的人脉中得到的消息,这些消息多数带着夸大也好,或者是真假难辨也罢。

这些事距离楚地还很远,并且皇帝距离楚地更远。

项梁最担忧的还是楚王负刍。

自从王翦抓了负刍入秦之后,这位楚王就一直活在咸阳,并且得到秦人的照拂。

项梁也自然清楚,宴席上如同宋义或者桓楚这些人,他们真的愿意一起起兵吗?

说不定楚王负刍不愿复楚,宋义也会放弃起兵,这是项梁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而因这位楚王,也就导致了范增老先生不来会稽郡相见,却只让他的弟子前来。

项伯说完各地的情形就离开了,项梁独坐在堂内,神色多有忧虑。

项梁知道张良是项伯的好友,至少项伯每每出远门,总会去见张良,但这一年间张良却像销声匿迹了一般。

不仅仅是秦军找不到他,就连各地的旧贵族都不知道他的音讯。

一桩桩不对劲的事,却也显得无关轻重,这些事绝大多数都与项梁的复楚计划无关。

会稽郡乃至吴中的梅雨季节很漫长,尤其是今年雨水下了有半月,天地间的一切都是湿漉漉的。

虽说会稽郡没有支教的夫子,但会稽郡外还是有秦派来的支教的夫子。

这位支教夫子叫作荆。

荆是一个从关中出来的支教夫子,在吴中支教有些年月了。

闲暇时,项羽与桓楚出门在外,见到了那个站在草棚下,给一群衣衫同样破落的孩子教书。

这位夫子的衣裳像是补了又补,但看得出这位夫子很年轻。

甚至,这个支教的夫子比项羽还要年轻。

项羽坐在马背上,看着那个支教夫子似乎讲完了课,他想起了叔父为自己寻找的老师。

叔父为自己寻找的老师是楚国的名仕,也算是楚人贵族中较为有名望的。

为了让对方答应收为弟子,叔父还拿出了不少的财宝,并且毕恭毕敬。

可结果呢,那位夫子还是拒绝了。

项羽也听说过有关支教夫子的事,他询问道:“这些支教夫子都这样吗?”

桓楚在琅琊县认识过一个支教夫子,他叫稂。

除了这一位,桓楚还看过其余的支教夫子,他们虽说各有不同,但多数人都像稂一样,是个好人。

“他们都一样,过得贫穷,却以此为乐。”

项羽追问道:“难道他们从不为自己考虑吗?”

桓楚低下头,似乎是打心里面对这些支教夫子有些不自信,这当然是不自信的,因这些人真的是无私的。

面对项羽的问话,桓楚回道:“有一些人会为了自己的考虑,有些人即便是公子给他们许诺了很好的将来,可还是愿意留在外面继续支教,我认识几个支教夫子。”

桓楚去过很多地方,也认识很多豪杰名仕,自然也认识一些支教夫子。

如果能够理解他们,也可以与他们成为朋友。

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即可。

桓楚又道:“回去吧。”

正要拉着缰绳让马儿掉头,回头看去又见到项羽已翻身下马,朝着书舍走去。

见状,桓楚也只好下马,跟着走上前。

在书舍的后方有一片菜地,地里的菜像是刚长出来不久,他从书舍旁的地里拿了两颗青菜,而后洗着。

他将米倒入陶锅中,而后将陶锅放在炉子上。

项羽走到了近前,道:“听闻夫子是从关中而来。”

闻言,刚喝下一口水的荆站起身,笑着道:“是啊,我从关中渭南郡来。”

项羽道:“项籍,见过夫子。”

荆笑着道:“不用如此,你我年纪相仿。”

项羽走入书舍中,打量着这间屋子,这位支教夫子看起来很亲和。

并没有会稽郡那位名仕显得高傲。

荆也不在意一个陌生人走入自己的书舍,平日里来书舍的人也不少。

项羽见到有个妇人提着篮子,冒着雨而来,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孩子。

那妇人走到书舍门前停下脚步,从篮子中拿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肉,端给身边的孩子,让孩子端给夫子去。

屋檐还在滴着,雨水滴到这个孩子的身上,他还缩了缩脖子,脸上带着笑意的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放在夫子面前。

“我娘说给夫子吃,夫子总是天天吃菜。”

言罢,这个孩子不等夫子说话,就快步跑着离开了。

那妇人也领着孩子回去了。这一幕看得项羽也露出了笑容,很显然这个支教的夫子与吴中的乡民相处得很好。

但项羽也想不明白,为何叔父如此讨厌这些夫子。

荆道:“你们要一起吃吗?”

项羽依旧面带笑容,摆手道:“不用了。”

荆点着头,自顾自吃了起来,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桌上的书。

而书舍内,也整整齐齐放着一排排的书,这些书有些是纸制的,还有的是竹简的,项羽伸手想要翻看这些书,又觉得没有礼数,将手收了回来。

荆看出了这位客人的意图,又道:“无妨,可以看。”

闻言,项羽又释然一笑,也没有去拿桌上的书。

倒是桓楚拿起一卷书,就看了起来。

荆吃着饭食道:“你们也是来让孩子读书的?”

项羽摇头道:“听说此地有一个夫子,就来看看。”

闻言,见对方只是来这里看看的,荆也就没再多言,自从来吴中之后,来这里看看的人也有,谁都想要知道支教夫子是什么样的。

对此,荆已习惯了。

项羽问道:“夫子如今有弟子多少?”

荆嚼着口中的米饭,片刻之后又咽下,回道:“有六百余人。”

闻言,项羽迟疑道:“六百余人?”

“六百三十人,不会有错的。”

项羽抬头看了看草棚搭出来的屋顶,又道:“你有这么多弟子,却还过着如此拮据的生活,你的弟子不为你做点什么吗?”

荆三两口吃完了碗中的饭,又在炉子上煮上水,回道:“我的弟子呀,都是穷苦人家,我来楚地之前听说楚人不喜我们这些支教夫子。”

先前确实有这样的传言,项羽颔首。

“直到,我来到了这里,我才发觉其实没这么多楚人抗拒支教夫子,其实来这里之后,我一直过得很好,愿意来读书的孩子也很多。”

项羽狐疑地看着荆,接着道:“你来支教是为了什么?”

陶壶中的水还烧着,荆坐在屋檐下洗着自己的碗筷,正在思考着如何回答这话。

项羽就站在这个夫子身后,等待着回答。

安静了片刻,荆才将碗筷放在了边上,他道:“人们都有各自的活法,我们这些支教夫子其实很少相聚,多数时候我们也是需要听从县吏调配的,你说我为了什么,我可能是为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桓楚站在一旁,心不在焉地翻看着手中的书,他其实还听过另一个支教夫子的回话,他说是为了使命与职责。

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包括稂与荆也是不一样的。

荆或许不会在吴中久留,他在此地三五年之后,可能就会离开。

支教夫子越来越多了,可他们都是不一样的人,但他们所做的事都是一样的。

项羽又问道:“若给你一个很好的宅邸,你想要吗?”

荆道:“就算给我一座很好的宅邸,我也住不了多久,我的老师希望我们这些人都走出去看看,去看看世间的人,去看看这天下各地的景色。”

“你就想这么一直贫穷地过下去吗?”

“穷,对我来说不是生存的必要。”

项羽蹙眉看着对方,实在是不理解对方的想法。

饭后,又有孩子回来了,他们陆续来上课。

荆从书架上挑了一卷书,递给了项羽,道:“送你了。”

项羽拿过这卷书,眼看着荆与孩子们聚在一起,便离开了。

重新翻身上马,在前往会稽郡的路上,项羽一路上无言,想着那个支教夫子的话。

桓楚策马跟在后方,低声道:“其实也不用太过在意,这些支教夫子不会影响我们的事。”

这个事就是复楚的事。

说这话时,桓楚是有点心虚的,他不想项梁去对付这些支教的夫子,而且他内心里也是十分敬仰这些人的。

项羽回到了会稽郡的住处,身上还挂着雨水,衣衫也湿漉漉的,他打开手中的这卷书仔细翻看着。

正在看着其中内容,这卷书中所言的是爱民。

坐着看书累了,项羽就侧躺着,蹙眉看着书中的理念,这卷书中所言最多的就是爱民与为民。

桓楚正在应付项梁的宴请,并且刻意没提项羽去见了支教夫子的事。

当宴席结束之后,桓楚就离开了会稽郡,其实项羽不懂荆的话语,是有原因的。

是因楚地距离关中太远,距离琅琊县也太远。

秦一统六国之后,保留了诸多楚地贵族,与项羽或者项梁往来的都是当年的贵族。

项羽没见过外面的世界。

其实即便是琅琊县,对项羽来说是两个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