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秦末龙旗 > 第319章 寒衙冷职

秦末龙旗 第319章 寒衙冷职

作者:炸天帮炸子鸡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3 07:10:31 来源:全本小说网

秋霜染白了汉营的帐篷顶,韩信裹紧身上洗得发白的素色襕衫,踩着结霜的石板路往粮草营走。靴底沾着的草屑被冻成冰碴,每走一步都发出细碎的“咯吱”声,像在替他这治粟都尉的闲职哀叹。

营门口的老卒见他过来,有气无力地抬了抬眼皮。这治粟都尉来营里三个月,除了每日清点粮草、登记账簿,就没干过像样的事。老卒们私下都说,这位韩都尉怕是得罪了哪位贵人,才被扔到这冷衙门里蹉跎。

“韩都尉早。”一个扛着粮袋的民夫擦肩而过,粗布短打沾满了麦麸,腰弯得像张弓。

韩信点点头,目光落在粮袋上绣的“汉”字——针脚歪歪扭扭,是匆忙赶制的。他昨夜核对账簿时发现,入库的粮草比登记的少了三十石,问管事,只说是“运输损耗”,再问便支支吾吾。这“损耗”二字,怕是藏着不少猫腻。

一、账簿堆里的锋芒

粮草营的偏帐里,十几个书吏正埋头誊抄账簿,墨香混着霉味在空气中弥漫。韩信推开帐门,冷风卷着霜花灌进来,书吏们纷纷瑟缩了一下,手里的毛笔却没停——谁都知道这位韩都尉脾气古怪,对账目看得比性命还重。

“昨日入库的黍米,验了吗?”韩信走到案前,拿起一本账簿翻看起来。泛黄的纸页上,“黍米五十石”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旁边的验粮人签名却模糊不清。

管验粮的书吏连忙起身,额角冒汗:“回都尉,验了,都是上等米。”

“上等米?”韩信冷笑一声,抓起案上的一把黍米,往白纸上一倒——米粒间混着不少沙砾,还有几粒发黑的霉米。“这样的米,你敢说是上等?”

书吏的脸瞬间涨红,嗫嚅着说不出话。旁边的老书吏赶紧打圆场:“都尉,今年关中歉收,能收到这些就不错了,弟兄们不挑……”

“弟兄们在前线拼命,吃的却是带沙的米?”韩信把米往案上一摔,米粒溅了书吏满脸,“传我令,所有入库粮草,必须过筛、扬净,再按成色分等,谁敢以次充好,军法处置!”

帐内鸦雀无声,书吏们看着眼前这个瘦高的都尉,突然觉得他那双总是眯着的眼睛里,藏着比帐外秋霜更冷的锋芒。

韩信没再理会他们,转身往粮仓走。路过兵器库时,看到几个士兵正把生锈的长矛往废料堆里扔,他停下脚步:“这些矛还能用,打磨一下,配上新矛头……”

“都尉懂兵器?”领头的士兵嗤笑一声,“这都是秦人的旧玩意儿,早该扔了。”

韩信弯腰捡起一根矛,手指抚过锈迹斑斑的矛身,突然手腕一翻,矛尖“噌”地刺破了旁边的草席,深深扎进地里。“秦人的锻造工艺,比咱们的好三成。”他拔出矛,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除锈、淬火、重配矛尖,至少能再用三年。”

士兵们愣住了,他们从未见过有人把一根废矛玩得如此出神入化。韩信却没再多说,转身进了粮仓——他知道,在这里,说再多兵法韬略,不如把粮草算清楚、把兵器修好实在。

二、进言无门的落寞

暮色四合时,韩信坐在帐外的石阶上,手里摩挲着一块磨得光滑的鹅卵石。这是他从楚营带出来的,当年在项羽帐下做郎中,每次献策前,都要攥着这块石头给自己壮胆。

“霸王,秦军主力在巨鹿,我军可绕后断其粮道……”

“霸王,刘邦入关中,恐有异心,当早做防备……”

那些话,如今想来还像在耳边。可项羽总是摸着他的霸王剑,眼皮都不抬一下,最后只丢下一句“竖子安敢妄议军机”。他以为离开楚营,投到刘邦麾下,总能有施展的机会,却没想到,治粟都尉的职衔,比郎中还不如。

“韩都尉还没歇息?”一个提着酒壶的身影走过来,是营里的老兵油子李三。他凑过来,把酒壶往韩信面前一递,“喝口暖暖身子,这天儿,快冻死人了。”

韩信摆摆手,目光望着远处中军帐的灯火——那里正传来宴饮的喧闹,刘邦大概又在和樊哙、郦食其他们喝酒议事。他攥紧了鹅卵石,指节泛白:“李三哥,你说,我数次上书言兵事,为何总石沉大海?”

李三灌了口酒,打了个嗝:“都尉啊,你这就不懂了。咱们汉王用人,讲究个‘知根知底’。樊哙将军是跟着汉王从沛县出来的,郦先生是老乡,你呢?从楚营投过来的,又没立过功,谁信你啊?”

韩信沉默了。他想起昨日看到的军报,楚军在骊山受挫,刘邦却按兵不动,只派少量人马袭扰。他连夜写了篇策论,分析楚军布防的弱点,建议汉军从侧翼包抄,可策论递上去,连郦食其的面都没见到,就被门吏挡了回来。

“听说了吗?昨日曹参将军打了场小胜仗,汉王赏了他百金,还升了官。”李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其实那仗打得稀松,全靠运气,可谁让曹将军是老弟兄呢?”

韩信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他在楚营时,见惯了凭资历封赏,原以为汉军会不同,到头来却发现,天下军营都一样。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鹅卵石在掌心硌出深深的印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秦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对月长叹的壮志

月上中天时,粮草营的灯笼大多灭了,只有韩信帐内还亮着烛火。他铺开一张羊皮纸,借着烛光画起舆图——不是粮草分布图,而是关中的山川地形。笔尖划过渭水、骊山、陈仓道,那些熟悉的地名在纸上跳跃,仿佛千军万马在眼前奔腾。

“若我为将,当以陈仓为饵,诱楚军主力西进,再以精锐出祁山,直取彭城……”他喃喃自语,手指在“彭城”二字上重重一点,眼底闪着灼热的光。

帐外传来夜巡士兵的脚步声,甲叶碰撞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韩信连忙把舆图卷起来,藏进床板下——在这治粟都尉的帐里,藏着这样的舆图,若是被人发现,怕是要惹来祸事。

他走到帐外,月光洒在他身上,像披了件银甲。远处的练兵场上传来阵阵呼喝,是樊哙在操练士兵。那粗放的指挥声,听得韩信眉头紧锁——阵型散乱,进退无序,这样的军队,如何能与楚军抗衡?

“唉……”一声长叹脱口而出,惊飞了帐边槐树上的夜鸟。韩信望着天上的明月,突然想起在楚营的日子。那时虽不受重用,却能在军帐外听项羽论兵,看他挥剑指舆图,那份霸王气概,至今想来仍令人心折。

可如今,他只能守着这堆粮草,算着那些枯燥的数字。胸中的兵法韬略,像被埋在地下的火种,明明灭灭,却燃不起燎原之势。

“韩都尉深夜不寐,在叹什么?”一个清冷的声音突然响起。

韩信回头,见是萧何的幕僚陈平,正抱着一卷文书站在不远处。他心里一紧,忙道:“陈某深夜至此,有何贵干?”

陈平笑了笑,举了举手里的文书:“来核对粮草账目。听闻韩都尉对账目极严,特来请教一二。”他的目光在韩信脸上转了两圈,“方才听都尉长叹,莫非有什么心事?”

韩信避开他的目光,低头道:“只是感慨月色甚好,却无人共赏罢了。”

陈平没再追问,跟着他进了帐。烛火下,两人核对账目,陈平时不时问些粮草调度的问题,韩信都答得条理分明,甚至提出了“按营区远近分拨粮草,节省运力”的法子,听得陈平频频点头。

离开时,陈平突然回头:“韩都尉,我观你帐中虽简陋,却有股锐气。若有机会,不妨再向汉王上书,或许……会有不同。”

韩信望着他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陈平是萧何的人,这话或许是好意,或许是试探。但他握紧了拳头——只要还有一丝机会,他就不会放弃。

四、寒衙里的火种

天快亮时,韩信把最后一本账簿核对完毕。帐外的霜更重了,石板路上结了层薄冰。他推开帐门,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胸中的郁结似乎消散了些。

老卒见他出来,难得多了句嘴:“都尉,今日要发前线的粮草,曹参将军的人来领。”

韩信点点头,往粮仓走去。路过废料堆时,看到那几根生锈的长矛还在,他弯腰捡起一根,对旁边的士兵说:“找个铁匠,按我说的法子修修,我有用。”

士兵愣了愣,还是照办了。

领粮的士兵来了,吵吵嚷嚷地要最好的粮草。韩信拦住他们,指着筛出来的沙砾:“按规矩,先过筛,再称重,少一粒都不行。”

领头的伍长不乐意了:“我们是曹将军的人,你敢拦?”

韩信寸步不让:“就是汉王来了,也得守规矩。”他亲自拿起筛子,哗啦哗啦地筛着黍米,沙砾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伍长气呼呼地看着他,却没敢再闹——谁都知道,这位韩都尉认死理,真闹起来,怕是讨不到好。

筛完粮,称足了数,韩信在账簿上签字时,笔尖顿了顿。他想起陈平的话,又想起自己那些石沉大海的策论,突然在账簿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兵者,诡道也,非粮草足即可,更需奇正相生……”

写完又觉得不妥,赶紧用墨块涂掉。墨迹晕开,像朵黑色的花,开在这枯燥的账簿上,也开在他那颗不甘沉寂的心里。

寒衙冷职,磨不去他的锋芒;进言无门,浇不灭他的壮志。韩信望着远处渐渐亮起的东方,握紧了手中的毛笔——总有一天,他要让这帐中的兵法,变成战场上的惊雷。而此刻,他能做的,就是守好这堆粮草,磨利那几根长矛,等待风起的日子。

帐外的秋霜开始融化,石板路上的冰碴渐渐变成水珠,像在为这位蛰伏的将才,悄悄积蓄着力量。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秦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