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秦末龙旗 > 第290章 划界定约,东进收官

秦末龙旗 第290章 划界定约,东进收官

作者:炸天帮炸子鸡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3 07:10:31 来源:全本小说网

陕城的议事厅里,檀香在铜炉中袅袅升腾,将三方使者的身影映在斑驳的墙面上。张颌坐在主位,左手边是刘邦的使者郦食其,这位以辩才闻名的谋士正捻着胡须,目光扫过案上摊开的舆图;右手边是项羽派来的钟离眜,铁甲上的寒光与他冷峻的眼神相得益彰,手指无意识地叩着腰间的佩剑。

“张将军,”郦食其率先开口,声音洪亮,“我家主公说了,临晋、河津本是韩地旧土,天策军既已收复,不妨以此为界——以东属汉,以西归楚,如何?”他指尖点在舆图上的黄河弯道,那里正是临晋关的所在。

钟离眜冷哼一声,金属甲片碰撞作响:“郦先生说笑了。河津以西是关中咽喉,项羽主公岂能让?依我看,应以汾水为界,汾水之南归楚,以北归天策军,至于刘邦主公……”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屑,“可居河东三郡,也算有个安身之处。”

张颌未接话,只是抬手示意亲兵展开另一幅更细致的舆图。图上用朱砂标出了天策军已掌控的五座城池:临晋、河津、陕城、安邑、蒲坂,像一串明珠沿着黄河铺开。“两位请看,”他指尖沿着黄河划了条线,“自临晋关至蒲坂渡,这五城是天策军浴血打下的根基,不可能让予他人。”

他看向郦食其:“刘邦主公若愿承认这五城归天策军,我们可以开放河津渡口,让汉军粮草借道运输,每石抽一成作为过路费。”又转向钟离眜,“项羽主公若认可分界,我们愿退出陕城以东的三座烽燧,且不干涉楚军对函谷关的布防。”

郦食其眼中精光一闪。河津渡是关中通往河东的捷径,汉军若能借道,粮草运输可节省半月路程,一成过路费算不得什么。他抚掌笑道:“张将军果然爽快!只是……我家主公担心,天策军日后若与楚军交恶,会不会断了我军的通道?”

“可立盟约,以三个月为限,若天策军毁约,愿赔偿汉军双倍粮草。”张颌拿出早已拟好的盟书,推到两人面前,“一式三份,签字画押后,即刻生效。”

钟离眜拿起盟书,目光锐利如刀:“若楚军要借道函谷关,天策军也能保证不阻拦?”他实则是在试探天策军是否有意染指关中。

“函谷关是楚军地盘,天策军无意染指。”张颌语气平淡,“但楚军若借道攻打汉军,我军中立。”

钟离眜与郦食其交换了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权衡。刘邦需要稳定的粮道,项羽则想尽快腾出手对付函谷关以西的秦军残部,天策军提出的条件,恰好给了双方喘息的空间。

“好!”郦食其率先提笔,在盟书上落下名字,按上指印。钟离眜盯着盟书看了片刻,终究也拔出佩剑,以血为墨,签下姓名。

张颌拿起最后一份盟书,看着上面鲜红的指印和剑痕,缓缓道:“盟约既成,三日之内,还请汉军撤出河津以西,楚军退回函谷关内侧,如何?”

“一言为定!”

一、分界线上的狼烟

盟约签订后的第三日,天策军的巡逻队已沿着黄河布下防线。李信骑着马,沿着新划的界线巡查,身后跟着二十名骑兵,马蹄踏过刚插好的界碑——那是用陕城废墟里的青石雕琢的,上面刻着“天策军界”四个大字,间隔三里立一块,一直延伸到黄河岸边。

“将军,汉军真的撤了。”一名骑兵指着前方空无一人的营地,那里还留着未烧尽的篝火和散落的箭羽,“郦食其倒是说话算话。”

李信勒住马,望向河东方向。汉军撤走时颇为仓促,连几车没吃完的粮草都留在了营里,显然是刘邦急于调兵去应付西边的战事。“撤了才好。”他冷笑一声,“传下去,在界碑后五十步挖战壕,再架十架投石机,防着他们反悔。”

走到黄河渡口时,正撞见钟离眜带着楚军撤往函谷关。两队人马在界碑两侧停下,钟离眜隔着十步远扬声道:“张将军倒是谨慎,这界碑立得比城墙还结实。”

“防人之心不可无。”李信拱手,“钟将军慢走,过了界碑,就不是天策军的地盘了。”

钟离眜深深看了他一眼,调转马头:“告诉张将军,盟约虽立,刀剑可没入鞘。”

看着楚军消失在函谷关的阴影里,李信对属下道:“把渡口的浮桥拆了一半,只留容两人并行的木板,派兵看守。”他摸着界碑上的刻字,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这界线,得用铁水浇过才牢靠。”

二、军事会议上的暗流

陕城的议事厅里,烛火通明。张颌铺开新绘的舆图,五座城池被红笔圈起,周围用蓝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防御点。“盟约只是权宜之计,”他声音沉稳,目光扫过在座的将领,“刘邦和项羽迟早会打起来,我们得趁这三个月,把防线筑牢。”

“末将提议,先修临晋关的城墙。”李信上前一步,指着舆图,“那里是五城的门户,上次攻城时损毁严重,若汉军反扑,首当其冲就是这里。”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已让人统计过,修墙需要的石料和工匠,陕城周边就能凑齐,一个月内可完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秦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粮草得跟上。”负责后勤的校尉起身道,“五城百姓刚安定下来,田里的麦子要等下个月才能收,目前的存粮只够支撑两个月。不如派商队去关中买些,用河津渡的过路费抵账。”

张颌点头:“准。另外,派斥候沿汾水侦查,摸清楚军在函谷关的布防。钟离眜不是善茬,他退得这么干脆,说不定在关内藏了伏兵。”

“还有一事,”李信道,“安邑的百姓说,附近山里有股秦军残部,约有千人,时常下山劫掠。要不要趁现在兵力充足,清剿了?”

张颌思索片刻:“那股残部熟悉地形,硬拼会吃亏。让安邑守将放消息出去,说天策军要在山中开矿,招募矿工,引诱他们出来,再设伏围歼。”他指尖在舆图上敲了敲,“记住,抓活的,秦军里有不少懂军械的工匠,留着有用。”

会议散时,已近深夜。张颌独自留在议事厅,对着舆图看了许久。他伸手抚摸着临晋关的位置,那里曾是他第一次带兵攻城的地方,如今成了天策军的东大门。窗外传来巡逻兵的脚步声,整齐而有力,像在为这片刚划定的疆土,敲打着安稳的节拍。

三、烽燧上的守望

七日后,临晋关的城墙上,新砌的砖石还带着湿气。守将赵平正带着士兵加固箭楼,他仰头看了眼刚架起的望楼,对身边的士兵道:“再搭三丈,要能看清河东的动静。”

士兵们吆喝着拉动绳索,原木搭建的望楼缓缓升起,顶端的哨兵立刻发出欢呼:“看到河对岸的汉军营地了!他们在拆帐篷!”

赵平爬上望楼,接过千里镜。镜中,汉军正在收拾行装,旗帜杂乱,显然是真的要撤走。但他没放松警惕,反而让士兵多搬了几箱箭羽到城头:“越是平静,越要盯紧。”

与此同时,河津渡的浮桥上,天策军的税官正在清点汉军借道的粮车。“一共三百石,抽三成,九十石。”税官拿着算盘噼啪作响,汉军押运官虽不情愿,还是让士兵卸下了粮食,嘴里嘟囔着:“迟早让你们还回来。”

税官冷笑一声,挥手放行。看着粮车消失在西去的路上,他转身对身后的亲兵道:“记下来,三月初七,汉军借道运粮三百石,抽成九十石,入库。”

夕阳西下时,五城的烽燧同时燃起了炊烟。临晋关的望楼、河津渡的浮桥、陕城的西门、安邑的粮仓、蒲坂的码头,都亮起了灯火,像一串守护着界线的星辰。张颌站在陕城的城头,望着那片被夜色温柔笼罩的土地,手中紧紧攥着那份盟书。

“将军,”李信走上前来,递过一件披风,“夜深了,风凉。”

张颌接过披风披上,目光依旧望着东边的黑暗:“这界线划得再清,也挡不住人心。三个月后,怕是又要热闹了。”

李信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函谷关的方向隐约有火光闪烁,那是楚军的哨兵在换岗。“热闹才好,”他握紧了剑柄,“咱们的刀,也该磨利了。”

夜色渐深,界碑在月光下沉默矗立,黄河的水流声远远传来,像在低吟着一场未完的战事。天策军的士兵们枕着兵器入眠,梦中的疆场,早已越过了那条刚刚划定的界线。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秦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