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域的同庆台在星辉中矗立,将“星海共此时”的暖意化作流动的音波,漫过万族的家园。北极的冰磬与火塘星的焰铃在音波**振,织出段跨越寒暖的旋律;黑曜族的暗鸣石与镜像域的螺旋琴交响,谱成首融合明暗的乐章;最动人的是希望树的叶片,随着音波轻轻颤动,将各族的日常声响——孩子们的笑、星缘花的绽放、星船起航的鸣笛——都揉进了这曲“共时歌”。苏承影站在同庆台的共时钟下,望着音波尽头那片正在发亮的“歌域”——那里的星尘能将声音凝固成光带,星语者称其为“宇宙的乐谱架”,传说当万族的歌声在此汇聚,就能凝结出“永恒的旋律”,让所有生命在时光流转中,永远记得彼此的声音。
“承影前辈,共时歌在‘生长’呢!”星时捧着块从歌域带回的“音凝晶”跑来,晶体中封存的旋律正与同庆台的音波产生共鸣,在她掌心映出无数个唱歌的身影:北极的孩子围着冰原篝火哼着摇篮曲,火塘星的守火人对着星缘花唱着祝福调,织星族的虚影用星尘编织着无字歌……每个身影都带着温暖的光晕,“雾隐族的长老说这是‘歌种’,能在歌域扎根发芽,长成永不褪色的旋律,可各族的语言和曲调都不一样,真的能谱成同一首歌吗?”
苏枕月的曾孙——守着听涛轩乐谱库的苏律通过星讯传来影像,画面里的老人正将林默时代的“无词谱”与音凝晶并置。泛黄的谱纸上,只有高低起伏的旋律线,没有任何文字标注,却与晶体中的共时歌产生共振,在桌面织出朵会唱歌的花,花瓣开合的节奏正是《永年藤》的副歌。老人用指尖点着谱中最特别的一拍——那里留着块空白,标注着“此处可加任意旋律”,“你看,千百年前的乐谱就知道,真正的长歌从不是只有一种调子,是给每个唱歌的人留着加自己声音的地方。共时谱长歌,谱的不是整齐划一的合唱,是让不同的声音能在同一首歌里找到位置,像溪流汇入大海,各有各的路径,却能共赴同一个远方。”
孩子们决定在歌域的中心搭建“合乐台”。用希望树的枝桠与音凝晶的粉末混合搭建的台基,能吸收所有星域的声音信号;台中央立着架巨大的“共时琴”,琴键由各族的声音材料制成——北极的冰键按下时会飘出冰晶般的清响,火塘星的焰键触碰时能弹出温暖的颤音,黑曜族的暗键轻敲时会释放出低沉的共鸣;台的四周摆放着各族的“传声筒”:雾沼的根管能将虫鸣转化为和弦,镜像域的螺旋号可把星风吹成旋律,织星族的网鼓能让星尘震动出节拍……苏承影将星时掌心的音凝晶嵌在共时琴的琴桥处,晶体接触木材的瞬间,所有传声筒突然同时响起,在台周织出圈“音浪环”,环上的星文随着各星域的歌声变换,最终都化作流动的音符,像条跳跃的星河。
“该给合乐台‘调音’了。”经验丰富的乐师推着辆星木车走来,车上装着从各族收集的“声韵料”——火塘星的焰喉露(能让高音更清亮)、雾隐族的苔音膏(可让低音更浑厚)、镜像域的旋音砂(能让转音更流畅)、织星族的缕音丝(能缝合声音的断层)……他将这些料剂按比例混合,涂抹在共时琴的琴弦上,琴键的音色立刻变得丰富而和谐:冰键的清响与焰键的暖音相遇,生出既清凉又温暖的混合音;暗键的低沉与螺旋号的悠扬交织,谱出既厚重又轻盈的旋律……“调音不是让所有声音一样,”老人拨动琴弦,音浪环中立刻浮现出各族歌手的笑脸,“是让每种声音都能被听见,像彩虹的七色光,少了哪一种,都不够绚烂。”
火塘星的守火人后代为合乐台装了“暖声炉”,炉中燃烧的薪火混着各族的“声音信物”——北极孩子的晨读录音、火塘星老人的故事讲述、黑曜族少年的口哨声……火焰的光纹能让声音信号保持温度:“这炉子烧的不是燃料,”年轻的守火人往炉中添了片希望树的叶子,音浪环中突然飘出孩子们的笑声,“是让每个音符都带着人情味儿——知道这声高音来自谁的喜悦,那段低音藏着谁的思念,这歌才唱得有血有肉。”
雾隐族的青年族长亲授“合乐术”,教孩子们在合唱中保留各自的特色:北极的声部可以加入冰原的风声作为装饰音,火塘星的旋律能融进焰光爆裂的节奏,甚至允许某个族落在副歌时用自己的语言演唱,只要跟上整体的节拍……“合乐和相处一样,”青年指着共时琴上交错的琴弦,“不能要求谁刻意模仿谁,得像藤蔓缠树,既保持各自的姿态,又能相互支撑,这歌才能唱得长久。”
合乐台启用那天,各族的孩子排着队往共时琴输入“家乡的旋律”。北极的女孩弹奏了段冰原的极光谣,音符在音浪环中化作闪烁的冰晶;缚影族的少年吹奏了首共鸣曲,声波在暗物质中画出流动的光纹;星时输入的旋律最特别,她将万族传习台的日常声响——翻书声、笑声、星缘花绽放的轻响——都编成了间奏,共时琴接收旋律的瞬间,歌域的星尘突然开始凝结成音符的形状,在虚空中拼出《共时长歌》的开篇:“我们是星星的孩子,各有各的光,同唱一首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云之上修练请大家收藏:()青云之上修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