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青色之回忆 > 第9章 团圆

青色之回忆 第9章 团圆

作者:废墟2333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6 01:05: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2月14日,除夕。

天还未亮透,母亲便催促着起了床。去往乡下的长途公交车永远是这个时节最紧俏的资源,像一头笨拙而暴躁的铁皮巨兽,将城市里奔赴“团圆”的人们,连同他们大包小包的年货与期盼,一并吞入腹中,再颠簸着、喘息着,一路向郊外驶去。

车窗玻璃上凝着一层白蒙蒙的雾气,张宁用指尖划开一小块,窥视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熟悉的街景。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低矮的平房,越来越萧瑟的田野,以及那片笼罩着一切的、灰蒙蒙的冬日天空。

身旁的弟弟小川早已兴奋得坐不住,一会儿数着窗外掠过的汽车,一会儿又缠着后爸,追问着爷爷家今年准备了多少挂“大地红”。后爸的脸上,也挂着一种即将“衣锦还乡”般的、轻松而惬意的笑容,耐心地回答着儿子所有幼稚的问题。而母亲,则从上车起就微微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眉头微蹙,摆出一副被路途劳顿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姿态。

张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她像一个混入了某个剧团的、没有台词的旁观者,清醒地知道,这出名为“团圆”的年度大戏,从他们踏上这辆公交车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拉开了序幕。每个人,都有自己早已被设定好的角色。

弟弟是万众瞩目的“核心资产”,后爸是荣归故里的“功臣”,母亲是矜贵的“功臣之母”,而她,则是那个懂事的、 尚有功用的“附属品”。

车行两个多小时,在一处尘土飞扬的乡镇路口停下。下了车,再踩着坑洼不平的土路走上一刻钟,那座熟悉的、青砖黛瓦的农家院落便遥遥在望。院门口,二伯父正揣着手,和几个邻居闲聊,看见他们,立刻咧开嘴笑了,远远地就朝屋里喊了一嗓子:“老四回来啦!”

这一声,像一道拉开庆典的号令。

年迈的爷爷奶奶几乎是立刻就从屋里迎了出来,所有的目光,都精准地、毫无偏移地,落在了后爸身后的那个小男孩身上。

“我的乖孙,快让奶奶看看,是不是又长高了!”奶奶那双布满了皱纹的手,像抚摸稀世珍宝一样,在小川的头顶和脸颊上爱怜地摩挲着。

爷爷则乐呵呵地从兜里掏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沉甸甸的大红包,不由分说地塞进了小川的口袋,惹得小川一阵欢呼。后爸笑着,将手里提着的烟酒和点心递过去,二伯父也走上前,亲热地拍着他的肩膀,兄弟俩一起进了屋。

这场热闹的、以血缘为核心的欢迎仪式中,张宁和母亲,像是两个被落在后面的、迟到的宾客。母亲适时地轻咳了两声,奶奶立刻回过神来,赶忙拉住她的手:“看我,光顾着看孙子了。媳妇儿,快进屋坐,外面冷。你身子不好,可别冻着了。”

母亲因为常年身体不适,早已被赋予了“免劳动”的特权。她微笑着和公婆寒暄了几句,便被奶奶客气地请进了温暖的堂屋,在那个靠近煤炉的、最暖和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这幅众星捧月的画面,每年都会上演两次,一次春节,一次中秋。张甯早已习惯了自己在这幅画面中的位置——一个位于取景框之外的、沉默的背景板。

张宁安静地跟在后面,将自己和母亲的背包放在门后的角落,然后,她甚至没有朝堂屋里多看一眼,便熟门熟路地脱下外套,挽起袖子,径直走向了院子另一头那间蒸汽氤氲、人声嘈杂的厨房。

那里,才是她的“战场”。

厨房里,热气蒸腾。

二伯母正满头大汗地在一口巨大的铁锅前,与一条十几斤重的大鱼搏斗。她的两个女儿,一个上初二的堂妹叫琳琳,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叫雯雯,正蹲在地上,吭哧吭哧地与一盆土豆较劲,小脸被灶膛里透出的火光映得通红。

“姐!”

看到张甯进来,两个小丫头眼睛一亮,像是看到了救星,齐声喊道。

“小甯来了,”二伯母回过头,看到她挽起的袖子,连忙说道,“快别动手,外面冷,你进屋去烤烤火,这里我一个人就忙得过来。”

张甯没有说话,只是拿起旁边的一条小板凳,极其自然地在灶膛前坐了下来,熟练地抄起火钳,将几块劈好的木柴,稳稳地架进了熊熊燃烧的火焰里。火苗“呼”地一下蹿高,舔舐着乌黑的锅底,发出噼啪的声响。

她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二伯母看着她那张平静的、没什么表情的脸,嘴唇动了动,最终没再说什么,只是无奈又感激地笑了笑,转回头,继续与那条大鱼战斗。

这间小小的厨房,是这座院落里,另一个独立而平行的世界。堂屋里是男人们的指点江山,是血脉传承的其乐融融;而这里,是女人们的兵荒马乱,是维持那份“其乐融融”所必须付出的、琐碎而辛劳的代价。

忙碌的间隙,二伯母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停下手中的活,用一种带着点讨好的、商量的语气开口道:“对了,小甯,你可是咱们家最有学问的状元。等会儿吃完饭,能不能帮你堂妹琳琳看看她的功课?她今年上初二,那物理、数学,真是要把她给愁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青色之回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用等吃完饭,”张甯的目光没有离开灶膛里跳动的火焰,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我现在边烧火边看就行。拿来吧。”

“那敢情好!”二伯母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她知道这个侄女的脾气,看似清冷,实则最是外冷内热,只要你拿出真心,她从不拿捏姿态。“那敢情好!琳琳,还不快谢谢你姐!”她一边说着,一边用围裙擦了擦手,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张甯,语气里充满了真诚的赞叹,“小甯啊,这次期末考试,又是第一吧?我听你爸说了,市里重点高中,几千个尖子生呢,你还能回回考第一,真是给咱们老刘家……呃,给你妈长脸!”

她话到嘴边,顿了一下,又巧妙地转了个弯。这个小小的口误,像一粒投入水中的石子,在张甯心中漾开一圈无声的涟漪,但她脸上依旧平静无波。

张甯知道,二伯母没有恶意,恰恰相反,在座的这些人里,二伯母是待她最真诚的一个。但这份真诚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现实的考量。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二伯母因为只生了两个女儿,一直都处在一种微妙的、需要不断证明自己价值的焦虑之中。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的学业上。而张甯,这个市重点高中的年级第一,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值得夸耀的“别人家的孩子”,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希望样本”,一个能为自己女儿的未来,提供最直接、最有效帮助的“宝贵资源”。

张甯的存在,对她而言,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联盟。她用自己的善意与接纳,换取张甯为她女儿提供的、无价的学业指导。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属于女人们之间的、最原始的“结盟”。

所以,在这间厨房里,张甯不是那个“外人”,不是那个“拖油瓶”。

她是“宁姐”,是能解开数学难题的“学神”,是一个拥有着独特价值的、被需要的存在。

这份“被需要”,让她得以在这座孤岛上,找到一块可以暂时落脚的、坚实的礁石。

“哎!”堂妹琳琳如蒙大赦,一溜烟地就跑回了自己房间,片刻之后,便抱着一本练习册,献宝似的冲了回来。

小小的厨房里,迅速形成了一幅奇异而又和谐的画面。

张甯依旧稳稳地坐在那条小板凳上,左手拿着火钳,有条不紊地控制着灶膛里的火候,右手接过堂妹的练习册,摊在自己膝上。初二的物理题对她而言,简单得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琳琳和小堂妹雯雯一左一右地挤在她身边,像两只求知若渴的小鹌鹑,崇拜地看着她。而二伯母,则一边利落地给大鱼开膛破肚,一边侧着耳朵,欣慰地听着。

“你看这道题,”张甯的声音清清冷冷,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在这间被油烟和水汽充斥的厨房里,开辟出了一片属于逻辑与理性的、清晰的真空地带,“它问的是,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吊起一个一百牛的重物,最少需要用多大的力。你错在哪儿了?”

琳琳凑过去,指着图上自己画的、一团乱麻般的受力分析,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我把绳子的段数数错了,我以为是四段,就直接用一百除以四了……”

“滑轮组省力的核心,不是看你画了多少根绳子,而是看有多少段绳子,在直接‘承担’那个动滑轮和重物的总重量。”张甯拿起一支铅笔,在那张草图上,轻轻地画了一个圈,“你看,这个动滑轮,有几段绳子在向上拉它?”

“两……两段?”

“对,”张甯点了点头,她的讲解,没有丝毫多余的废话,精准得如同一把手术刀,“所以,在不考虑滑轮自重和摩擦力的情况下,你的拉力,就是总重量的二分之一。是五十牛,不是二十五牛。这叫‘受力分析’,物理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你得先找到那个核心的、需要被解决的‘受力体’,然后去看它周围,有多少个‘作用力’在拉它,或者推它。搞清楚这个,就不会错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块新的木柴添进灶膛。火光映在她的侧脸上,那双总是波澜不惊的眼睛里,此刻闪烁着一种近乎于冷酷的、理性的光芒。她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惊涛骇浪中,一眼就能看穿那最根本的、驱动着所有风暴的洋流走向。

“姐,你好厉害啊……”琳琳看着那瞬间变得清晰明了的图解,发自内心地感叹道,“老师讲了好几遍,我都没听懂。”

张甯没有回应这份赞美,只是将练习册翻到了下一页,淡淡地问道:“还有哪里不会?”

她沉浸在这种纯粹的、逻辑的世界里,仿佛只有在这里,她才能暂时地,从那个名为“张甯”的、充满了尴尬与疏离的角色中抽离出来。在这里,没有血缘,没有亲疏,没有谁是谁的附属品。只有问题,和答案。只有因,和果。一切都清晰,分明,且公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青色之回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甯也不催促,将练习册放在膝上,站起身。她走到水缸边,舀起一瓢清水,将那块抹布涮洗干净,拧干,然后开始擦拭那张准备用来吃饭的、油腻腻的八仙桌。桌面上那些陈年的油渍和斑驳的印记,在她稳定而有力的擦拭下,一点点地褪去,露出了木头本来的、暗红色的纹理。

她擦完桌子,又从碗柜里抱出十几只碗和配套的筷子,开始按照记忆中每个人的位置,一一摆放。爷爷奶奶的主位,后爸和二伯父的上位,母亲和小川靠近火炉的位置,二伯母和两个堂妹的位置,以及……她自己的,那个永远在最外侧,最靠近厨房门口,最方便起身添饭、收拾碗筷的位置。

每一个动作都熟练得仿佛演练过千百遍,这套流程早已刻进了她的肌肉记忆里。在这个空间里,她是一个高效、精准,却又近乎透明的“功能性”存在。她的价值,体现在她所完成的每一项具体事务里——一膛烧旺的火,一张擦净的桌子,一道解出的难题,一摞摆好的碗筷。

“姐,我算出来了!”琳琳拿着本子又跑了过来,脸上洋溢着攻克难题后的、纯粹的喜悦。

张甯接过本子,目光扫过那一行行虽然歪歪扭扭、但逻辑清晰的解题步骤,点了点头:“嗯,对了。过程稍微有点繁琐,可以简化。你看这里,把这两个式子联立,直接消元,一步就能得到答案。”

她用铅笔在旁边空白处写下两行简洁的推导过程,那清晰的思路和工整的字迹,让琳琳又是一阵惊叹。

“开饭咯!”

随着二伯母一声中气十足的吆喝,堂屋里的男人们立刻结束了关于国家大事的讨论,奶奶也牵着小川的手走了过来。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被端上桌:红烧大鱼、东坡肘子、凉拌鸡、海带炖鸭……几乎都是硬菜,充满了乡土人家最朴素的热情与炫耀。

“来,都坐,都坐!”爷爷举起酒杯,乐呵呵地发话了,“今天除夕,老大和老三她们嫁出去了,按规矩不能在娘家过年。老五家那小子是外姓,不算。就咱们自家人,都别客气!来,为了咱们家的大功臣,老四和小川,咱们走一个!”

“对对对,敬功臣!”二伯父立刻跟着起哄。

后爸脸上泛着红光,谦虚地摆了摆手,嘴上说着“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干什么”,眼角的笑意却藏也藏不住。他端起酒杯,和父亲、兄长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一时间,杯筷交错,笑语喧阗。所有的话题,都自然而然地围绕着两个核心展开——后爸在城里厂子的工作,以及小川在学校的趣事。爷爷和奶奶不停地往小川碗里夹着菜,将那只小小的饭碗堆成了一座小山。

张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吃着饭。她的存在,像一台精密的、设定了静音模式的仪器,在忠实地履行着“吃饭”这个程序。她会适时地给身边的雯雯夹一筷子她够不着的菜,也会在二伯母起身添汤时,顺手扶一下椅子。她做得那么自然,那么妥帖,以至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她的动作。

“小甯也多吃点,”奶奶终于在给小川夹了第三个鸡翅之后,想起了这个沉默的孙女,“看你瘦的,多吃点肉。”她说着,夹了一块肥腻的五花肉放进张甯碗里。

“谢谢奶奶。”张甯轻声道谢,然后将那块肉默默地埋进了米饭底下。

酒过三巡,后爸的脸上已经泛起了红光。他放下酒杯,拍了拍小川的背,笑着对爷爷说:“爸,小川这次期末,又是双百!老师都夸他聪明!”

“那是,也不看是谁的孙子!”爷爷开怀大笑,又把小川搂紧了几分,“我们老刘家的种,错不了!”

二伯父也跟着笑道:“是啊,不像我们家琳琳,一天到晚就知道看那些乱七八糟的歌星,成绩不上不下的。还是男孩儿有后劲!”

这话一出,饭桌上的气氛有了一丝微妙的凝滞。二伯母的脸色僵了僵,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琳琳则不服气地低下头,用力地扒拉着碗里的饭。

就在这时,爷爷像是为了缓和气氛,将目光转向了张甯。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家最有出息的,还得是小甯。”他用一种公允的、不带太多亲昵的语气说道,“女孩子能读到这个份上,不容易。以后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给你妈和你叔,也给你弟弟减轻负担。”

这段话,像一份精准的、盖了章的鉴定报告。它肯定了她的价值,也清晰地标明了这份价值的最终用途——为了母亲,为了叔叔,为了弟弟。她是一笔优质的、有待升值的长期投资。

“是啊是啊,”后爸立刻接过了话头,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小甯争气,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张甯没有说话,只是微微地、牵动了一下嘴角,那甚至算不上一个笑容,更像是一个礼貌性的、肌肉的应激反应。

饭桌上的气氛,因为爷爷这句盖棺定论的“总结陈词”,而抵达了一种微妙的、各取所需的和谐。每个人都从这番话里,听到了自己想听到的部分,并对此感到满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青色之回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时刻,大约是喝得高兴了,二伯举起那只盛满了白酒的小瓷杯,红着脸,将杯口遥遥地对准了张甯。

“小甯也喝一杯吧!”他大着舌头嚷嚷道,“都是大姑娘了,怕什么!来,跟二伯喝一个!”

后爸几乎是立刻就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脸上那因饮酒而泛起的红光都褪了几分,他一把按住二伯的手腕,急忙打着圆场:“哥,你说什么呢!她还是个高中生,怎么能喝酒!小孩子家家的,不会喝,等会儿喝倒了,那不是添乱嘛!”

“高中生”、“喝酒”……

这几个毫不相干的字眼,在张甯的心里“咚咚”地跳了几下。她下意识地抬起眼,飞快地瞥了一眼自己的母亲。

在桌旁一直像个优雅陪客的母亲,似乎也被这几个字轻轻点了一下。她正端着碗,姿态娴静地喝着汤,听到这话,也抬起眼朝她看过来。那双总是显得有些倦怠的眼睛里,此刻竟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洞悉一切的笑意。

那笑意,像一根最细的针,轻轻地、却又精准无比地,扎在了张甯的心尖上。

她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低下头,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扒拉碗里那几粒早已被她戳得七零八落的米饭,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地叫嚣: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这个妈了!

她的余光,不受控制地盯着二伯那只被后爸劝说着、已经悻悻缩回去的酒杯,记忆却像一列脱轨的火车,轰隆一声,撞破了时空的壁垒,瞬间回到了彦宸家的那个冬日午后。

客厅里,暖气开得燥热。那张被他擦得锃亮的长条茶几上,小小的铜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着乳白色的羊肉汤底。他们就那样面对面地盘腿坐着,面前各放着一盏盛着温热黄酒的小杯。

“干杯啊!”那个傻瓜提议道。

“干杯就干杯。”她才不会示弱。

“叮”的一声脆响,两只小小的玻璃杯碰到了一起。然后,两个人就各自抿了一小口,随即,不约而同地,被那股微甜又甘醇的后劲呛得微微皱起了眉。

接着,就是沉默。

一种混合着酒精、水汽与暧昧的、粘稠的沉默。

两个人谁也不说话,就那么隔着氤氲的热气,大眼瞪小眼地对视着。彼此的眼中,都因为酒意和热气,浸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让那原本清晰的轮廓,都变得有些朦胧而不真切。

那就像一场幼稚的“胆小鬼游戏”(Chicken Game)。

看谁先移开视线,谁就输了。

看谁先开口说话,谁就输了。

又或者……看谁,会先忍不住,迈出那勇敢,却也无比危险的一步。

她的脸颊,在酒精与暖气的双重烘烤下,烫得像要烧起来。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一下,一下,擂鼓般地,敲打着胸膛。她甚至觉得,对面的那个家伙,一定也能听得见。

她就那么倔强地、一动不动地盯着他。

盯着他那双越来越亮的、仿佛有星辰在其中燃烧的眼睛。

盯着他那因为紧张而微微抿起的、线条分明的嘴唇。

盯着他那因为吞咽而上下滚动的、少年人特有的、清晰的喉结。

每一次,每一次都是这样。

他们之间的距离,会在这种诡异的对峙中,被拉到一种近乎于临界点的、充满了危险张力的状态。空气仿佛被抽空,时间也慢得如同凝固的蜜糖。

然而,每一次,那个率先溃败的,也都是他。

他会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猛地移开视线,然后手忙脚乱地拿起筷子,胡乱地在锅里搅动着,嘴里语无伦次地嚷嚷着:“哎呀!肉老了!快吃快吃!”

虽然张甯可以百分之一百地肯定,只要他敢真的勇敢一次,向前迈出那一步,他那张帅气的脸,一定会在零点零一秒之内,被自己手边的这只蘸料碟,精准地捶到生活不能自理。

可是……

可是,她还是会忍不住地、一次又一次地,期待着,想看看那个傻瓜,究竟哪一次,会真的勇敢起来,会真的……不管不顾一次。

想到这里,张甯的嘴角,不受控制地,悄悄地,浮现出一个极浅、极淡,却又甜得能掐出蜜来的微笑。

那家伙……

现在,也一定在想着我吧?

一定会的。

他那么笨。

除了想我,他还能干什么呢?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青色之回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