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青娘的商业智慧 > 第89章 春风渡辽拓新土,秋雨归乡续传承

正月十五的青石村,还沉浸在新年的热闹里,染坊后院的书房却已亮起灯火。青娘铺开一张东北地图,手指在辽东半岛的位置轻轻划过,李茂坐在对面,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考察报告,眉头微蹙:“辽东那边气候寒凉,冬季漫长,大部分染料植物都难以存活。我上个月派人去考察,只在鸭绿江边发现了少量野生蓝草,产量低,品质也不稳定。”

青娘指尖顿了顿,目光落在地图上标注的“暖泉镇”:“这里靠近温泉,冬季气温比周边高五到八度,或许能尝试种植耐寒的染料品种。比如从西域引进的‘雪青’草,还有咱们改良的‘冬黄芩’,都能在零下五度存活。咱们可以先在暖泉镇建一个小型种植基地,试种一季,看看效果。”

陈三柱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姜汤,闻言接过话头:“暖泉镇的镇长我认识,去年他来青石村参观文化园时,还说想引进咱们的染料种植技术,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要是咱们去建基地,他肯定会全力支持,土地、水源都好协调。”

三人围绕辽东种植基地的细节讨论到深夜,最终定下方案:由李茂带领技术团队,开春后前往暖泉镇筹备基地;陈三柱负责协调物资,运送种子、农具和肥料;青娘则留在青石村,统筹染坊生产和联盟事务,同时联系西域商队,采购“雪青”草种子。

惊蛰过后,李茂带着五个技术骨干踏上前往辽东的路。临行前,青娘把一包精心挑选的“冬黄芩”种子交给她,又叮嘱道:“辽东的土壤偏碱性,播种前一定要先改良土壤,多施腐熟的有机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我写信,我让村里的老农学究帮你出主意。”

李茂接过种子,用力点头:“你放心,我一定把基地建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马车缓缓驶离村口,青娘站在路边,看着马车消失在远方,心里既有期待,也有几分牵挂——这是联盟第一次在北方建立种植基地,成败不仅关系到染料供应,更关系到草木染在北方的推广。

接下来的几个月,青娘一边处理染坊的订单,一边关注辽东基地的进展。李茂的信每隔十天就会准时送到,信里详细记录着基地的建设情况:三月底,暖泉镇的村民们主动帮忙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四月初,“雪青”草和“冬黄芩”种子顺利播种;四月中旬,种子陆续发芽,嫩绿的芽尖在温泉水汽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有生机。

可到了五月初,李茂的信里却透露出焦虑:“辽东突然降温,还下了一场晚霜,部分幼苗受冻,死亡率接近三成。村民们有些泄气,说这里根本种不了染料。我已经组织大家给幼苗覆盖秸秆,搭建防风障,但效果还不确定。”

青娘看完信,连夜写了回信,又让陈三柱准备一批抗旱的农家肥和新的种子,火速送往辽东。在信里,她写道:“晚霜是北方常见的灾害,咱们不能放弃。你可以带着村民去温泉边的山地,那里温度更高,适合补种幼苗。另外,咱们可以把受冻的幼苗制成染料,虽然产量低,但能减少损失,也能让村民看到希望。”

李茂收到信和物资后,立刻按照青娘的建议行动。他带着村民在温泉山地补种种子,又教大家用受冻的幼苗煮制染料。半个月后,新补种的幼苗顺利发芽,受冻幼苗制成的染料虽然颜色偏浅,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霜白”色,意外受到京城绸缎庄的青睐,王掌柜特意写信来,要订购一批“霜白”色布,用于制作夏季的薄纱衣裳。

消息传到暖泉镇,村民们的积极性重新被调动起来。大家主动扩大种植面积,还成立了“染料种植合作社”,由李茂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收购染料,村民们的收入比种粮食翻了一倍。到了七月,辽东基地的“雪青”草和“冬黄芩”迎来第一次采收,产量虽然不如江南,但品质优良,尤其是“雪青”草染出的布,色泽如雪地初融的蓝天,清新雅致,被联盟命名为“辽青”色,成为今年的新品爆款。

八月中旬,青娘收到李茂的信,说辽东基地已经步入正轨,邀请她去参加“染料采收节”。青娘安排好染坊的事务,带着春桃和几个学徒,踏上前往辽东的路。马车行驶在辽河边的官道上,两岸的玉米地金黄一片,远处的山地里,一片片“雪青”草如蓝色的绸缎,随风起伏。春桃趴在车窗边,兴奋地喊道:“青娘师傅,你看!那就是咱们的染料田,真漂亮!”

暖泉镇的村民们早就等候在村口,看到青娘的马车,纷纷围上来,手里捧着刚采收的“雪青”草和“冬黄芩”,脸上满是笑容。镇长拉着青娘的手,激动地说:“青娘姑娘,多亏了你们,咱们暖泉镇的村民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周边几个村子都来请教种植技术,想跟着咱们种染料呢!”

采收节当天,暖泉镇热闹非凡。村民们穿着用“辽青”色布做的新衣裳,载歌载舞;李茂带着大家参观染料田和煮染作坊,现场演示“辽青”色的染制过程;青娘则和周边村子的村长们座谈,分享联盟的经验,鼓励他们成立合作社,加入全国草木染联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座谈会上,一位老村长忧心忡忡地说:“咱们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就算想种染料,也没人干活啊。”青娘想了想,说:“咱们可以搞‘托管种植’,村民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村民按土地面积分红。另外,联盟可以在村里建染布作坊,聘请老人和妇女干活,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

老村长听了,连连点头:“这个办法好!这样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咱们村就能活起来了。”

在辽东待了半个月,青娘亲眼看到基地的发展,看到村民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离开暖泉镇那天,村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李茂把一份《辽东染料种植技术手册》交给青娘:“这是我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整理的,以后可以用来培训其他北方地区的种植户。”

青娘接过手册,笑着说:“辛苦你了。明年咱们可以在辽东再建两个基地,把‘辽青’色打造成北方草木染的特色品牌。”

九月底,青娘回到青石村。刚进染坊,就看到周先生带着几个江南染坊的掌柜在等候。周先生手里拿着一匹新染的“枫红”色布,兴奋地说:“青娘师傅,这是我们用江南的枫树叶子染的布,颜色像秋天的枫叶一样红,你看看能不能批量生产。”

青娘接过布,仔细摸了摸,又放在阳光下看了看:“颜色很正,牢度也不错。咱们可以在秋季推广‘枫红’色,搭配‘辽青’色,推出‘秋染双绝’系列,肯定能吸引不少客户。”

接下来的日子,青娘忙着筹备联盟的年度会议,同时指导学徒们研发“秋染双绝”系列产品。她还把《辽东染料种植技术手册》和《枫红染制工艺》整理成册,加入《草木染技艺大全》的修订版中,计划明年春天出版发行。

冬至那天,全国草木染联盟的年度会议在青石村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六百多位染坊掌柜齐聚一堂,听青娘汇报联盟一年的工作成果:建立了辽东、江南、西南三个染料种植基地;开发了“辽青”“枫红”“霜白”等十个新品色;与西域、波斯的商队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联盟成员增加到八百多家,带动了上万村民增收。

会议最后,青娘站起身,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声音坚定而充满希望:“各位掌柜,咱们这一年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这只是开始。明年,咱们要在东北建立跨境贸易中心,把草木染布卖到朝鲜、日本;要在江南举办‘国际草木染艺术节’,让更多国家的人了解中国的草木染;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培训一万名草木染技术工人,让这门手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很久,仿佛要传遍整个青石村,传遍整个中国。王掌柜站起身,大声说道:“青娘会长,我们都相信你!只要跟着你,咱们的草木染一定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骄傲!”

会议结束后,青娘独自一人来到草木染文化园的展示区。展示区里,悬挂着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草木染布,有江南的苏绣染布,有西北的羊毛染布,有西南的蜡染布,还有辽东的“辽青”色布,每一匹布都承载着一段故事,一段传承。

春桃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件刚染好的“辽青”色夹袄,递给青娘:“青娘师傅,这是我用辽东的‘雪青’草染的布,给你做的新年衣裳。”

青娘接过夹袄,摸了摸柔软的布料,心里暖暖的。她想起自己刚回到青石村的时候,穿着一件打补丁的旧衣裳,在漏雨的茅屋里煮染布;想起被村长诬陷时,村民们的质疑和疏远;想起第一次去京城时,面对繁华都市的忐忑和不安。而现在,她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染坊和文化园,还带领着八百多家染坊,传承着老祖宗的手艺,改变了上万村民的生活。

“春桃,”青娘看着身边这个越来越能干的小姑娘,笑着说,“明年春天,你跟着李大哥去辽东基地吧,多学点种植和染制技术。以后,这草木染的传承,还要靠你们年轻人。”

春桃重重地点头:“青娘师傅,我会好好学的!我要像你一样,把草木染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喜欢草木染。”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草木染传承基地”的匾额上,也洒在青娘和春桃的身上。远处的染料田里,虽然已经收割完毕,但土壤里还孕育着新的希望,等待着明年春天的播种。

青娘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未来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李茂、陈三柱这样的得力助手,有春桃这样的年轻学徒,有八百多家染坊的支持,还有千千万万热爱草木染的人们。

只要坚守着手艺的初心,保持着真诚和善良,只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接过传承的接力棒,中国的草木染就一定能永远传承下去,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而她,青娘,这个从青石村走出来的孤女,也会永远记得自己的根,记得自己的使命,在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