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朝的七月流火,城隍庙前的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可青娘染布庄码头区分店的门口,却依旧门庭若市。几个挑着货担的商船伙计围在柜台前,手里攥着订单嚷嚷着:“掌柜的,我要十匹野菊黄粗纺布,明日一早就得要,船后天就要出航了!”“给我来八匹藏青的,上次买的那批穿着结实,弟兄们都要换这种!”
分店掌柜赵虎忙得满头大汗,一边安抚众人,一边让伙计核对订单:“各位别急,都记着呢!野菊黄的明日清晨来取,藏青的今日午后就能拿!”他转头看向账房先生,低声道:“快把这几日的订单汇总一下,派人给总号送过去,让东家尽快安排补货,尤其是野菊黄和藏青这两种,库存快见底了。”
此时,青娘正在总号的后院查看新染好的“栀子提花”布料。阳光透过竹棚洒在布料上,金黄的色泽泛着柔和的光泽,布料上的缠枝莲暗纹在光影下若隐若现,旁边摆着的几匹“玫瑰香染”绸缎,更是散发着淡淡的花香。温景然蹲在染缸旁,用木勺搅动着缸里的染料,抬头对青娘道:“这批玫瑰染料加了些晒干的桂花碎,香气更持久,就是成本稍高,适合做高端定制。”
“成本高些无妨,”青娘蹲下身,轻轻抚摸布料,“咱们码头区分店走批量实用路线,总号和繁华街分店就主打高端定制,这样既能覆盖不同客群,也能让‘本草香染’的名声更响。对了,码头区那边的补货需求怎么样了?”
话音刚落,一个伙计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张单子:“东家,赵掌柜让人送来的补货单,说野菊黄粗纺布要五十匹,藏青的要三十匹,还有商户订了二十匹艾草绿的绸缎,要赶在七月十五的商船离港前交货。”
青娘接过单子看了一眼,眉头微蹙:“库存里只有二十匹野菊黄了,得赶紧安排工匠赶制。温兄,药材原料还够吗?”
“野菊花和蒲公英的储备还足,只是艾草刚好用完,我已经让人去城外药农那里催货了,今日傍晚应该能送到。”温景然站起身,擦了擦手,“不过码头区的订单这么集中,工匠们怕是要加班赶工了,我去准备些解暑的汤药,免得他们中暑。”
青娘点头应下,刚要吩咐伙计安排生产,沈行舟提着一个锦盒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笑意:“青娘,温兄,你们看我带什么来了?”他打开锦盒,里面是几块包装精致的茶饼,“这是我新做的‘香染茶饼’,用龙井和薄荷一起压制的,既有茶香,又有薄荷的清凉,正好给码头区的伙计和工匠们送去解暑。另外,我刚从锦绣阁周掌柜那里过来,他说咱们的本草香染布料在庙会卖得极好,不少邻县的客人都特意来城里买,还问咱们能不能在邻县设个代售点。”
“代售点?”青娘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咱们现在还没精力开分店,设代售点既能拓宽销路,也能试探一下邻县的市场需求。只是代售点的人选得靠谱,不然要是以次充好,反而砸了咱们的招牌。”
“这点你放心,”沈行舟坐在石桌旁,给自己倒了杯凉茶,“周掌柜说他在邻县的亲戚开了家布庄,信誉很好,愿意帮咱们代售。我已经让人去打听了,那布庄在邻县口碑不错,老板也是个实在人,值得信任。”
三人正商议着代售点的事,老李拿着一本簿子匆匆走来:“东家,这是这几日各分店的口碑记录,您看看。码头区的客人都说咱们的粗纺布耐穿耐脏,香气还能驱虫;繁华街分店的达官贵人家眷,夸咱们的定制布料独一无二,比京城来的绸缎还要好;还有些书生,特意来订墨香与药香结合的素色布,说写起字来都心旷神怡。”
青娘接过簿子细细翻看,每一页都记着客人的评语,有夸赞布料质量的,有称赞服务周到的,还有些客人提了些小建议,比如希望增加些浅色香染布,或是在布料上染些简单的花鸟图案。她笑着对众人道:“客人的建议很重要,咱们得记下来,慢慢改进。老李,你把这些建议整理好,贴在染坊的墙上,让工匠们也看看。”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喧哗,一个穿着华服的中年妇人带着几个丫鬟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的正是锦绣阁的周掌柜。那妇人一进门就目光灼灼地盯着墙上挂着的玫瑰香染绸缎,快步走过去抚摸着:“周掌柜果然没骗我,这布料的色泽和香气,真是世间少有!”
“夫人,这位就是青娘掌柜,这‘本草香染’就是她研发的。”周掌柜笑着介绍道。
妇人转过身,对青娘拱手道:“久仰青娘掌柜大名,我是城西柳府的柳夫人,听闻你这里能定制香染布料,特意过来看看。我家小女下个月要出嫁,想做几身嫁衣和陪嫁的布料,要最独特的款式和颜色。”
青娘连忙回礼:“柳夫人客气了,不知小姐喜欢什么色系?我们这里有栀子黄、玫瑰红、艾草绿等多种颜色,还能根据您的要求染出专属花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