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青娘茶肆后院的竹影在石板路上摇晃,像一群轻轻点头的学生。青娘把一张"共学共创计划"钉在墙上:一条线是"共学",一条线是"共创",两条线在"伙伴"这个点交汇。
"各位,"青娘转身对沈行舟、陆砚、阿福说,"我们今天把'标准'变成'课程',把'客户'变成'同学',把'问题'变成'项目'。"
二
共学:让标准可被学会
青娘把"共学体系"贴在旁边:
1. 课程模块
- 入门:一芽两叶、分级、验收;
- 进阶:感官评审、水分活度、异常处理;
- 运营:排产、交付、三单匹配。
2. 学习方式
- 线下工作坊:每月一次,动手实操;
- 线上微课:每两周一期,15分钟碎片化学习;
- 导师制:一人一导师,问题不过夜。
3. 认证与徽章
- 认证员:通过理论 实操,颁发证书;
- 讲师:能开课分享,颁发讲师徽章;
- 城市讲师:在本地开课,颁发城市讲师徽章。
"共学不是培训,"青娘强调,"是把会做的变成会教的,把会教的变成会复制的。"
三
共创:让问题被解决
青娘把"共创机制"贴上去:
1. 问题池
- 每月向茶农、城市伙伴、客户征集问题;
- 问题分类:质量、交付、成本、体验。
2. 项目制
- 每个问题成立一个小项目,明确目标、指标、期限;
- 跨角色组队:茶农 城市伙伴 内部专家。
3. 评审与奖励
- 月度评审:看结果、看过程、看可复制性;
- 共创奖励:优秀项目纳入SOP,团队获"共创奖"。
"共创不是头脑风暴,"青娘说,"是用数据说话,用小实验验证,用结果闭环。"
四
首期共学工作坊:一芽两叶的手感
上午,青娘茶肆举办首期共学工作坊。学员有茶农、城市伙伴、客户代表,共二十人。
青娘没有讲PPT,她拿出四个白瓷盘:
- A盘:一芽两叶标准样;
- B盘:鱼叶混入;
- C盘:老叶混入;
- D盘:焦边叶混入。
她让每位学员在十分钟内把"非标准叶"挑出来,然后用标准勺舀一勺,摆成"参照样"。
"手感来自对比,"青娘说,"每天看一次,手感就会形成肌肉记忆。"
十分钟后,青娘公布答案。大多数人都能准确挑出非标准叶。
"很好,"青娘鼓掌,"标准不是我教你们,是你们自己'看见'的。"
五
共创项目启动:降低鲜叶周转超时率
下午,共创项目启动会。青娘把"问题池"贴在墙上,投票选出首个项目:降低鲜叶周转超时率。
项目目标:
- 周转超时率从8%降至3%以下;
- 两周内见效。
项目团队:
- 茶农代表:赵老(负责现场流程);
- 城市伙伴代表:程明(负责客户沟通);
- 内部专家:沈行舟(质量)、陆砚(数据)、阿福(执行)。
行动方案:
- 在各坡增设"沙漏计时牌",两刻钟漏完自动预警;
- 建立"跨组支援群",超时即@对应组;
- 验收点设置"快速通道",超时鲜叶优先处理;
- 每日数据看板:超时率、预警数、处理时长。
"记住,"青娘说,"小步快跑,每天复盘,问题不过夜。"
六
共创项目的第一天:预警机制见效
傍晚,北坡传来预警:一篮鲜叶停留时间将超两刻钟。阿福在群里@西坡支援,西坡两人五分钟内赶到,将鲜叶转入快速通道。
最终,这篮鲜叶的水分活度为0.64,合格。
"这就是共创的力量,"青娘在复盘会上说,"机制对了,普通人也能做出不普通的结果。"
七
共创项目的第三天:数据说话
第三天,数据看板显示:
- 周转超时率:8% → 4.2%;
- 预警响应时间:平均12分钟;
- 超市鲜叶合规率:98%。
"我们离目标还有距离,"青娘说,"明天把'快速通道'从1条增加到2条,再观察两天。"
八
共创项目的第七天:目标达成
第七天,数据看板显示:
- 周转超时率:3%;
- 预警响应时间:平均8分钟;
- 超市鲜叶合规率:99%。
项目团队欢呼。青娘把这个方案纳入SOP,命名为"沙漏预警 跨组支援机制"。
"优秀的方法要被复制,"青娘说,"今天在北坡有效,明天在云岭也要有效。"
九
共学共创的涟漪:一个问题带动一串改进
这个项目还带来了意外收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阿福提出把"沙漏"颜色区分批次,减少混淆;
- 陆砚把"超时原因"做了分类标签,便于数据分析;
- 程明把"超时通知"模板化,客户体验更好。
"一个问题被解决,"青娘笑,"会带动一串改进。这就是涟漪效应。"
十
夜谈:共学共创是最好的管理
夜深了,青娘和沈行舟并肩坐在后院的石阶上。月光把竹影拉得很长。
"青娘,"沈行舟轻声说,"你为什么这么看重共学共创?"
"因为这是最好的管理,"青娘答,"管理不是我告诉你们怎么做,而是我们一起找到最好的做法。共学让标准被理解,共创让问题被解决。"
她顿了顿,又道:"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人都有成就感。人在有成就感的时候,标准会自己被守护。"
沈行舟点头:"这比任何制度都更持久。"
十一
尾声:把"会做"变成"会教",把"会教"变成"会复制"
第二天一早,青娘茶肆门口挂出了一块新牌子:"共学共创计划,今日起长期运行。"
阳光穿过竹影,斑驳地洒在牌子上。来来往往的人停下脚步,看一眼,又笑着走进店里。
青娘站在门口,望着人群,心里忽然很安静。她知道,共学共创不是一个活动,而是一种机制。当"会做"变成"会教",当"会教"变成"会复制",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
"走吧,"青娘转身对团队说,"我们去把今天的收获,变成明天的标准。"
四人并肩走进店里。后院的竹影在他们肩上轻轻摇曳,像一群无声的伙伴,一起向前。
喜欢青娘的商业智慧请大家收藏:()青娘的商业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