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56土改

清末1895看观你好 56土改

作者:蝼蚁观星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8-14 10:18:25 来源:武林小说网

56土改

我在网上大概,查到了一个数据,说建国以后的全国各地根据情况不同综合下来,平均土地田税是15%。

没有去查更详细的东西,对我来说够用了,我认为这15%的田税是毛利,就是说这个数字的田税统计,是没有去掉管理等各级人员消耗,和运输损耗,更别说一穷二白,没工业,商业收入,和战争留下的庞大的军队消耗了。

就算粮食就近调配,但是国家需要的工业建设,军队政,工各个系统消耗,这些粮食肯定是要转运的。

所以我认为,在这个时候,国内政府收到的,农业产出所有剩余能量也就,占全部人口的12%左右?去掉几百万军队,政工,交通,城市里残余的传统上层建筑,一些国家职能海军啊,文人阶级啊,什么的,能剩下多少财政盈余?

建国的时候,那时候全国人口有多少?差不多5.4亿人了把?从世纪之初就开始战乱不断,整个国家打得一穷二白。

传统士绅百分之十农业税收集的整个税收系统都崩的差不多了。

能量散逸,下沉,人口数量滋生,没有这个时空东北和北京这样的势力去做国家工业化尝试。

按照我的印象宣传中说的是,那时候的城市人口不足1%也就是500万左右的城市人口,1%~2%的非农人口?

而且这1%~2%的非农人口,有多少是标准意义上的非农人口?是真正的工业人口,和为工业人口服务的人口?

这些城市人口是传统经济结构中的消费型城市人口吧?比如说传统的社会统治机构,他们在聚集在城市里,是在从事生产?还是在负责消费?

很明显,我认为是后者,他们的城市化根本就不是工业的城市化,而是消费的城市化。

在我构建的这个时空。

南方地方上的税收系统不知道,最起码在北方的税收系统是比较完整的。

如此才有,为北洋财政提供超过75%税收的地主乡绅集团们。

有这些乡绅们积极的从整个农业中抽取田税,人口滋生的速度自然会降低。

而且从农业中抽取的田税,也并不会在无意义的内斗之中消耗掉、浪费掉。

就算是统治阶级消耗了一部分,仍能有超过百分之8的非农人口。

我在这里给北洋的工业化集团取一个2%~3%的数据,也有200多万到300多万人的样子。

就算内部地主乡绅和工业化两个政治集团再怎么拉锯。

他也算是有些欣欣向荣的样子,要不然怎么敢去和列强抗议?找日本的麻烦?去争山东那1000万人口的市场?肯定应该超过3%才对,300多万人的标准非农工业人口。

那么原北洋集团势力范围,按照1亿人的基数,就算完成土改,能获得更多的田地产出收益,把整个农业的产出百分之十的能量剩余,握在政府手中,去掉这300多万工业非农人口消耗。

再加上政府新政策是不允许靠出租土地盈利了,有些大地主们把田地卖给贫农,然后举家到城市来讨生活。

既然在农村没了生计,那就有分出一部分家族成员到城市看风向。

这样人口一增加,城市里恐怕得有超过400万人口。

那么1000万粮食剩余,减去400万消耗,就是600万人口粮的财政剩余。

600万人口粮,也就是按每人7两银子的话,那就是。

4200万两白银的收入。

张克入关。

控制关内政权自然要推行东北的粮元。

600万人口粮,按400万壮年,每人每年200kg。

200万老弱幼。

每人每年100kg一共是1万万公斤粮食富于。

然后我们计算消耗。

这场土地改革从河北开始,然后是山西,之后山东,最后关中平原,河南部分在黄河以北的整个地区,最后一路向黄河以南。

如此庞大的一场社会改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