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启明1644 > 第317章 革新武举

启明1644 第317章 革新武举

作者:梦笔生花花公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08:56:30 来源:全本小说网

崇祯十九年(公元1646年)的暮春,京师。

随着三年一度的会试之期日益临近,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种既紧张又带着几分期盼的特殊氛围之中。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早已齐聚京师,准备通过这场“国之大典”,来实现他们“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理想。

这一日的早朝,礼部尚书李文选首先出班,就今科会试的各项日程和制度安排,向崇祯皇帝做了详细的禀报。

“启禀陛下,” 李文选躬身道,“今科会试,已定于三月初九在贡院正式开考。应试举人及监生共计三千八百余名。同考官一十九员,皆已从翰林院及各部进士出身之官员中遴选完毕,品行端方,学识渊博。”

他继续道:“考试依旧分为三场,每场三日,中间各隔两日,以便考生休整。所试科目,亦与往科乡试一致,分别为:首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次场五经文各一篇;末场则为策问五道,涉及经史、时务、民生等各个方面。”

在汇报完这些常规安排之后,李文选又呈上了一份拟定的今科会试主考官名单,共计四人:内阁大学士倪元璐、礼部侍郎方逢年、翰林院学士曹溶、以及前内阁大学士张瑞图。

崇祯皇帝接过名单,目光在那四个名字上一一扫过。当看到“曹溶”二字时,他的眉头不易察觉地微微一蹙。

“倪元璐、方逢年、张瑞图,此三人,朕准了。”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然则,这翰林院学士曹溶……朕以为,不妥!”

他直接点名否决!

“着,” 他的目光转向了站在内阁辅臣队列中的冯铨,“便由建极殿大学士冯铨冯爱卿,代替曹溶,出任今科会试主考官之一吧!”

此言一出,底下群臣皆是心中一凛!他们知道,曹溶此人,虽然也算博学,但其早年与东林党人过从甚密,在皇帝陛下眼中,恐怕早已被打上了“东林余孽”的烙印!更何况,在崇祯皇帝那来自后世的记忆之中,这位曹溶,在历史上甲申之变后,可是毫不犹豫地便投降了建奴,做了大清国的贰臣!这样的人,岂能让他来主持为大明选拔人才的科举大典?!

虽然心中各有揣测,但此刻,却无一人敢于出言反对!冯铨连忙出班,跪倒在地,叩谢皇恩:“老臣冯铨,叩谢陛下天恩!老臣定当竭尽所能,恪尽职守,为国甄选栋梁之材,绝不辜负陛下之厚望与重托!”

----------

在处置完文科会试的主考人选之后,崇祯皇帝却并未就此结束议题。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底下那些依旧战战兢兢的文武百官,沉声问道:

“诸位爱卿,文事有科举取士,为国选拔治世之才。然则,我大明朝的武事……近况又如何啊?这武举之制,如今……又是何等模样?”

此言一出,底下群臣更是议论纷纷!许多文官,脸上都露出了不以为然、甚至带着几分鄙夷的神色。在他们这些自诩“清流”的士大夫眼中,武举不过是些粗鄙武夫争名逐利之途,与那“修齐治平”的圣贤大道,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有不少官员,对这早已名存实亡的武举制度,根本就是一无所知!

崇祯皇帝看着他们这副模样,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

“怎么?无人应答?!”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厉声斥责道,“莫非在诸位爱卿眼中,只有那些舞文弄墨、空谈误国的文章锦绣,方才算是国之栋梁?!而那些在沙场之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三军将士,便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粗鄙武夫吗?!”

“朕看!正是尔等这些所谓的‘文臣士大夫’,平日里重文轻武,党同伐异,只知空谈,不务实事,才致使我大明武备废弛,边疆不靖,内忧外患,到了今日这般田地!!”

“自今日起!”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朕不仅要恢复武举!更要……彻底改革武举!重塑我大明军魂!再造我大明干城!!”

随即,他对着侍立在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德化,沉声道:“王伴伴!宣读朕早已拟好的《武举圣旨》!让这些鼠目寸光的文官们,都给朕……好好听清楚了!!”

王德化连忙躬身领命,从袖中取出一卷早已准备好的黄绫圣旨,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特有的、尖细却又带着几分威严的声音,朗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家之柱石,文武并重,不可偏废……自崇祯十九年起,武举乡试、会试,由兵部会同五军都督府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天下各府州县,皆需设立武学院,遴选教习,系统培养武备人才……”

“武科会试,亦设同考官一十九员,主考官四员,与文科会试同等规格……”

“考试分为三场:先场,考基础技艺,包括马射、步射、平射、以及马枪、刀剑、举重、摔跤、跑步、拳脚等十二科目!”

“次场,考战术技能,包括营阵、地雷、火器、战车、守御等七科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启明1644请大家收藏:()启明1644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末场,考战略理论,包括兵法、天文、地理、练兵等八科目!!”

“三场成绩综合评定,以决名次高下……”

“殿试亦设三甲:一甲前三名,赐‘武进士及第’;二甲十二名,赐‘武进士出身’;三甲其余人等,赐‘同武进士出身’……”

“凡中式武进士,皆可入京师顺天府武学院,学习高阶兵书、兵法、军政、军械等课程,学制二至四年不等。毕业之后,再根据其在校成绩及个人特长,授予相应之武官品阶,如从六品‘武骑尉’、正六品‘云骑尉’、从五品‘飞骑尉’等等,充入各营各卫,委以实职!钦此!!”

----------

这道由崇祯皇帝亲自擘画、内容详尽、几乎是彻底颠覆了以往武举制度的《武举圣旨》,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便在整个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群臣震惊!尤其是那些自诩“清流”的文官们,更是面面相觑,难以置信!他们何曾想过,这被他们视为“不入流”的武举,竟会被皇帝陛下提升到与文科举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还要设立专门的武学院,系统培养?!还要授予如此之高的品阶和实权?!这……这简直是要彻底改变大明朝“重文轻武”的祖宗成法啊!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那些或震惊、或不解、或抵触的表情,心中却是冷笑不已。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回忆起,武举之制,虽始创于武周,宋代亦有延续,但到了明代,因朝廷过分重文轻武,早已是制度残缺,名存实亡。虽在成化年间,名臣王恕曾仿效文科举,重新制定了武科制度,万历年间,也曾有人提议改革,却都因内阁和文官集团的阻力而未能成功。

长久以来,大明的武举,大多流于形式,往往被那些勋贵子弟所垄断,成为他们获取武职官衔的捷径,而真正有实战经验、有将帅之才的民间武人,却往往因为出身寒微、或是不通文墨,而无门可入。

以往那荒唐的武举制度,甚至要求武者必须先通过兵法策问的笔试,才有资格参加后续的武艺比试!这无异于是用文官的标准,来卡那些本就不擅长舞文弄墨的民间武者!其结果,自然是劣币驱逐良币,真正有本事的人被拒之门外,而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绣花枕头”,却反而能凭借家世或钻营,窃据高位!

而他今日颁布的这项武举改革,其核心亮点,便是彻底废除了那不合时宜的“笔试门槛”!先考较武艺技勇,再送入武学院系统学习兵法韬略!真正实现了“先之以武艺,次之以谋略”的选拔原则!其核心理念,便是——实战为先!战略为辅!

----------

崇祯皇帝知道,要彻底扭转大明朝这积重难返的“重文轻武”之风,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他,已下定决心!

从他登基之后,颁布罪己诏,公开表达重武之志开始;到他两次御驾亲征,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彰显尚武决心;再到他下令筹建忠烈祠,追封阵亡将士,补发拖欠军饷,提高军人待遇;以及……今日这大刀阔斧的武举改革,设立武学院……

所有这一切,都是他“重武抑文”系列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要用这些行动,来全面改变朝廷重文轻武的风气!他要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在大明朝,为国征战的武将,同样值得尊敬!同样可以建功立业!同样可以……光宗耀祖!

而这道《武举圣旨》,连同之前关于设立皇家银行、国税司、盐务司等新政的旨意,也将在第一时间,通过皇家报社的报纸和三厂一卫的情报网络,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全国!

喜欢启明1644请大家收藏:()启明1644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