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 第6章 “岭南歌后”-15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 第6章 “岭南歌后”-15

作者:宋成宗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17 04:03: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在香港回归前夕,“岭南歌王(歌后)争霸赛”落下了帷幕,陈晓娜毫无悬念地摘得了“岭南歌后”的桂冠,孟凡虽然不能如愿获得“岭南歌王”的称号,只取得了季军的成绩,但也是为“大成唱片”赢回了不了脸面。

如果不是冷心洁那样折腾,“大成唱片”的收获不仅于此,所幸最终保住了陈晓娜“岭南歌后”的这块王牌,这对于“大成唱片”在今后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按主办方之前公布的方案,摘得本届“岭南歌王、歌后”的歌手可以亲临香港,参加回归前夜由香港艺人协会主办的庆祝歌会,陈晓娜和孟凡都在受邀之列。

在去香港的前夜,蒋少卿召开了一次股东会,现在的“大成唱片”早已不是蒋少卿一人的了,沈青妮、周翰林、匡世杰、陆春莺、钱碧尘、聂青风,包括陈晓娜都进入了股东会。

蒋少卿觉得,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大成唱片”早就不再是自己和周翰林个人的专属品了,公司需要中坚力量的加入,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做得更大、更强,事实也恰好验证了这一点,不管是后来加入到电影圈,还是南海资本的合作,各位股东在蒋少卿的带领下,心无旁骛,这才有了“大成”今天的商业格局,蒋少卿想把这个格局放得更大,只有这样,才能令所有跟随他的人不会失去信心。

召开股东会的动因是因为蒋少卿观察到一个现象,他发现内地流行音乐的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是他在春节时回北京所观察到的。

九七之前,内地的娱乐圈,主流市场还是在广州,主要是因为这里聚集了一大批音乐人、制作人、歌手,以及完整的产业链条,市场的兴起得益于香港的地域便利,这对于内地的娱乐市场来说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在于,能为内地快速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坏的一面跟九七回归相关,回归之后,香港艺人北上的群体会越来越大,与内地市场的融合度也会越来越高,这是时代发展趋势,任谁也无法逆转。

蒋少卿还看到了一个现象,广州的唱片公司随着九七的临近,数量正呈倍数增长,这不是个好现象,大量的资本介入这一产业,虽然可以为这个产业带来动力,却也会给这个产业造成负累,像倪天昀、叶满森这样的投资人在广州的唱片业比比皆是,他们不是冲着发展唱片业来的,而是别有用心,这样的市场是病态的,早晚有一天会迎来一次大洗牌。

蒋少卿对于自己的“大成唱片”充满信心,他相信市场无论怎样洗牌,“大成唱片”都会屹立不倒,更何况自己以及整个团队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要想“大成唱片”成为全国的市场顶流,仅有南方市场是远远不够的。

在广州娱乐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内地有两个城市也正在悄然培育市场,一个是居于东部的上海,另一个则是一国之都北京。

上海发展娱乐业有着天然地优势,建国前,上海就是全国的娱乐中心,几乎国内顶级的明星都聚集在上海,无论是电影业还是唱片业,巨头也都在上海,正因为这样,上海在建国后才有了上音和上戏,这都为上海打造全国娱乐之都奠定了基础。再加上,上海居于浙江和江苏的交汇处,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之心。改革开放之后,江浙沪凭借沿江靠海的地域优势,经济实力逐年攀升,大有赶超广东之势,再加上浦东新区的设立,再次将上海推向了时代的潮头,也成了资本投资的福地。有资本的加持,再加上已有的人才储备,上海再次成为内地的娱乐中心只是早晚的事情。

但是对于蒋少卿来说,他所看重的并非上海市场,他相信上海将来可能会成为全国的娱乐中心,但是他更相信,未来的内地娱乐市场一定是三分天下的格局,广州因为现在打下的基础,一时间是不会失去中心位置的,上海只要有资本的介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并非难事,只有北京,需要自己花一些精力好好筹划。

蒋少卿回到北京时才发现,这几年在北京早就形成了浓厚地行业氛围,这得益于这几年北电、中戏、北音的快速发展,再加上首都这个身份,令许多资源快速向北京转移,加上央视近些年举办的“青歌赛”越来越受到行业和歌迷的关注,整个北京早就有了娱乐圈的雏形。

其实,早前沈青妮就提醒过他,注意观察下北京市场的动向,当时蒋少卿满脑子就是想在香港扎一面“大成”的旗帜,精力上完全顾不上北京。作为生于此长于此的北京人来说,蒋少卿也想回归北京,他自己也意识到,在此之前对北京存在了刻板认知,总觉得首都是个肃静的地方,跟娱乐业应该搭不上边,此次回来,却让他彻底打破了自己的这种认知。

北京的娱乐圈已经在他攻破香港市场的时候就发生了变化。

与广州娱乐业的发展不同,北京的娱乐业没有参考或复制港台的模式,更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是像北方地域特点一样,野蛮、自由地发展开。当南方人沉浸在情歌氛围之中时,北方人却在自由的摇滚中成长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请大家收藏:()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年,北京娱乐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三里屯、工体以及后海一带,大大小小的乐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蒋少卿在沈青妮的带领下,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将所有乐队的驻场走了个遍,也就是在那一刻,他对沈青妮有了新的认知,觉得妻子并非之前所认知的那样,身子弱不说,在事业还不能帮助到自己半点。

其实,蒋少卿对沈青妮的认知从孟凡到“大成唱片”之后就已经有了改变,只是那些改变远不及此次返乡,他甚至开始与沈青妮探讨起北京娱乐业发展动向,沈青妮很多观点令他耳目一新,蒋少卿从内心里感觉到,自己似乎脱离北京这块土地太远了。

对于北京市场,沈青妮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抛砖引玉,真正触动蒋少卿的是两个人。

第一个是何浩天,蒋少卿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人,原本是可以和陈晓娜一样,在他的推动下成为令人羡慕的明星,但是在《星空》之后,他就单方面提出了解约,他给到蒋少卿的理由只有一个,自己想做纯粹的音乐,不想披上商业的枷锁。

蒋少卿很能理解他的想法,但是作为一名商人,他又不愿意放弃这样的宝贝。从销售数字上来说,《星空》超过了当时绝大多数男歌手的销量,而何浩天也很容易成为一匹令同行羡慕的“黑马”,但是这些都没有留下何浩天,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这孩子那颗驰骋疆场的心。

为这件事,当时蒋少卿纠结了许久,按正常解约,无论哪方面单方提出,都要向对方支付一大笔赔偿金的。蒋少卿知道何浩天的家庭情况,更知道这孩子内心的干净,他不想因为那笔赔偿金而结束了一位歌手的前途,最终还是忍痛割爱放何浩天离开了“大成”。他还清楚记得,何浩天在离开“大成”那天,转身对自己深深鞠躬的情景。

事隔多年,没想到会在工体一家酒吧遇见何浩天,这让蒋少卿多少有些感慨。

台上的何浩天正唱着自己的歌,是沈青妮最喜欢的“工体歌手”之一。在这里的歌手大多不会与任何公司签约,他们会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里演唱自己的作品,酒吧会根据上座率来与他们分成,这也是“工体歌手”唯一的经济来源,不管多受欢迎,所赚钱两不过能解决方寸之所和一日三餐罢了。但是很奇怪,即使是这样,“工体歌手”依旧会坚守在原地,或许这就是他们所言的“理想”,人为了“理想”是需要牺牲和付出的。

不管是创作还是唱功,何浩天都是进步很大的,与《星空》相比,成熟了许多,但也少了许多当初打动蒋少卿的东西,那种青涩感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洒脱,早已被现实褪去。此时,在蒋少卿的眼中,何浩天已经不再是那个唱《星空》的少年,唯一令蒋少卿感到欣慰的是,何浩天身上的那种干净还在。

让蒋少卿意外的是,沈青妮与何浩天却似老朋友一般相熟,当何浩天重新站在自己面前时,何浩天的第一句话居然是:

“蒋总,世界真小,没想到我最喜欢的青妮姐姐居然是你的妻子!”

这个时候蒋少卿才知道,沈青妮为什么一直呆在北京,任凭自己怎么劝都不愿意迁至广州了。

何浩天告诉他,不仅自己,几乎工体所有的驻唱歌手都认识沈青妮,“青妮姐”是这些歌手对她的集体称谓,是一份认同,也是一份尊敬。

这些年,当蒋少卿拼尽全力在广州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时,沈青妮却在北京为他广结善缘,之所以会被“工体歌手”们尊称为“青妮姐”,除了沈青妮等人温和的性格之外,不管是谁,但凡是遇到困难,只要被她知道,不管对方是谁,她都会出手相助,并且从不会主动追讨。她的资助,成就了很多优秀歌手,这在“工体圈”早就成了佳话。

再说另一个人,叶满森。

在与“大成唱片”较量战败后,他原本是想结束掉“生森唱片”的所有业务,专心回到香港经营传统行业的,戴希萌的一通电话让他义无反顾地飞到了北京,没多久就把整个“生森唱片”迁至北京。

原本,叶满森手握戴希萌在广州唱片市场是可以杀出一片天地的,无奈,孟涛与徐前进之争差点葬送了“生森唱片”,幸好后来发现了徐前进好赌,之后踢徐前进出局,才稳住了阵涛。

一番内耗,“生森唱片”却失去了市场机会,虽然戴希萌的第一张唱片市场反响还不错,但是内耗令戴希萌对公司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那时正好北京的朋友打电话来邀请她回京组建乐队,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当戴希萌把自己打算回京发展的想法告诉叶满森之后,叶满森并不同意。戴希萌告诉他,自己已经决定的事从来就不会有人可以改变,即便是要赔钱给公司,自己也是要离开的,再加上公司经孟涛和徐前进这么一折腾,大家早就没了斗志,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叶满森虽说是个商人,但也是个至情之人,他欣赏戴希萌,不然当年也不会替她出头摆平吉他手。从商人的角度来说,他又不能就这样放掉戴希萌,毕竟自己在她身上投入的精力不小,虽说那张唱片也让他小赚了一笔,但是还是不能弥补其他方面的亏空,再加上叶满森当时手中的牌不多,孟涛后来也签了一些歌手,但是在他看来都是些平庸之辈,成不了大的气候,唯有戴希萌,能扛起“生森唱片”这面大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请大家收藏:()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叶满森也知道,去意已决的戴希萌再也回不到过去,即使留下,也只是继续耗尽双方的所有,最终他损失的是钱,戴希萌可能就是整个人生。

叶满森是有佛心的,最终他作出了和蒋少卿对何浩天一样的结果,象征性地让戴希萌赔了公司一块钱,之后就放她回京了。原本他以为与这姑娘的缘分就这样散了,却没料到一年之后,戴希萌打来电话,邀请他携“生森唱片”北上发展。

戴希萌回北京后,迅速与朋友组建了一个乐队,并在工体选择了一家规模不错的酒吧作为驻唱地,“生森唱片”的那张专辑在他们与酒吧谈合作时加分不少,也让他在“工体圈”快速建立了乐队的名号。

当初戴希萌给叶满森打电话发出邀请时,是因为戴希萌通过“工体圈”已经能感觉到北方娱乐业正在加速成形。当初离开,她从内心里感激叶满森的“一元赔偿”这个决定,不仅如此,临行时,叶满森还递给了她一个纸袋,并叮嘱她上车后才能打开看。那个纸袋里装得是十万现金,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正是叶满森写给她的,虽然只是简短的几个字,却足以令戴希萌一路热泪盈眶。

“萌萌,你回北京,我帮不了太多,这是一点心意,你会用得着。既然决定了,就大胆去做,就算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回深圳来找我,我们再一起做好‘生森唱片’。”

这些话一直被戴希萌记在心里,她知道叶满森虽然是个商人,却是个讲情义的人。徐前进出局后,孟涛也并没有很用心地去帮叶满森经营“生森唱片”,没过多久,也跳槽去了其他家,这也是“生森唱片”沦落的原因之一。

别看戴希萌是个大咧咧的北京大妞,但是细致起来不逊于那些江南姑娘。她对叶满森一直心存感恩,所以在回到北京之后也一直在寻找机会,看看能不能让“生森唱片”在北京找到位置。

还真有这样一个机会等着她。

他们在工体驻唱时认识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二代华侨,和她同姓,叫戴思诚,这人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华裔,接受的是美式教育,却有着一颗中国心。他在美国学得是金融,家族在美国也都是从事跟金融相关的产业。原本他到中国是想看看有没有相关的投资机会,没想到在工体遇到戴希萌之后,居然对唱片业产生了深厚地兴趣。

戴思诚不是简单地认为这个项目是可以投资的,所学的专业令他本能地对这个行业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于南方市场的分析与蒋少卿的观点几乎一致,娱乐北上、娱乐市场三分天下必成定局,再加上香港回归在即,各类新生事物必定会在中国各地迅速生长,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也必然会在第三产业方面做出重大改变,这对于戴思诚来说,是个绝佳的时机。

可是,戴思诚不懂如何运作一家唱片公司。戴希萌倒是个不错的姑娘,可她毕竟只是个歌手,台上表演OK,运营一家企业怕是有些难,自己下场未必就能做到最好,毕竟从金额到娱乐,期间的跨度可想而知。

有次演出完,戴思诚提出请戴希萌他们乐队一起吃饭,戴希萌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吃饭的时候,戴思诚试探性地抛出了自己的想法,戴希萌一下就想到了叶满森,这才有了后来的新“生森唱片”,叶满森算是北上二次创业,只是他的事业伙伴不再是孟涛,而是戴思诚、戴希萌。

令蒋少卿再次意外的是,沈青妮早就与戴希萌建立了友谊,她们是在戴希萌的乐队进驻“工体”之后的第二天就认识的。戴希萌完全被沈青妮身上的那种大姐气质所吸引,甘心成为沈青妮的小妹,当然沈青妮也帮这位小妹妹摆平了不少事情。

在“生森唱片”重新组建这件事情上,沈青妮也是出了力的。

当戴希萌把这件事告诉沈青妮时,沈青妮还责怪了她一番,怨她不把这个机会抛给自己,但终是一笑,带过了此事。后面戴希萌需要资金入股时,沈青妮想都没想,把她需要的数目直接转了过去,之后再见戴希萌时从不提起还钱一事,这令戴希萌十分感动,也从内心里认定了这位姐姐。

蒋少卿与叶满森再见面时,“生森唱片”已经开始筹备第一张唱片的发行,有戴思诚的海外背景,“生森唱片”的发行渠道扩大到了海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这两人谁都没想到会在北京重逢,虽说之前叶满森败阵下来,但此时,却似乎快了蒋少卿一步。

沈青妮之所以把这两个人推到蒋少卿面前,就是想告诉丈夫,时代已经变了,而“大成”也应该顺应做出改变,北上是“大成”必须走的一步棋,也是蒋少卿要面对的一个更加严酷的考验。

喜欢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请大家收藏:()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