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且隋 > 第268章 生相

且隋 第268章 生相

作者:玄武季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07 14:3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破晓的曙光,如同吝啬的画家,只肯在渭水冰凉的波光上涂抹一层惨淡的金粉,却无力驱散笼罩在大兴城头的沉重阴霾。

城池三面,反隋联军的营寨如同漫溢的脓疮,吞噬着关中原野最后的生机。

唯有东面向着潼关的方向,空门大开,那并非生路,而是一张巨兽贪婪的嘴,等待着自以为是的猎物自投罗网。

高坡之上,李渊轻抚着坐骑的鬃毛,志得意满。

他身侧的李密,目光则更为深邃,仿佛在盘算着破城之后,那龙椅旁属于自己的位置该有多近。

一份以反隋盟共同名义发出的、辞藻华丽的劝降檄文,已在黎明时分,由数百名臂力惊人的射手,裹着象征“最后通牒”的赤色绢帛,雨点般射入了大兴城的皇城、官署乃至繁华坊市。

“反隋之盟义军诸道行军大元帅、唐王李渊,副元帅、魏王李密,暨诸路义师统帅,谨告大隋西京留守、卫王殿下并满城文武士庶:

夫天听自我民听,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自大业以来,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龙舟锦帆,空蔽江淮之水;离宫别馆,遍覆燕赵之原。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征辽东而百万骸骨未收,通驰道而九郡膏血已尽。怨气塞于苍冥,冤魂结为瘴疠。此非天欲亡隋,实乃人神共弃!

今义师百万,俱是解悬之众;旌旗千里,无非吊民之师。太原振臂,三晋云集而景从;河东擂鼓,关陇箪食以迎道。霍邑已破,宋老生授首于坚城之下;潼关在望,贺娄蛟敛兵于重险之中。尔等困守危堞,内无充廪之粟,外绝飞驰之援。婴城自守,岂异鱼游沸鼎?负隅顽抗,何殊燕巢危幕?

卫王以宗室之重,秉旄仗钺,当识兴亡之数。昔微子去殷,后世称仁;张良归汉,史册载智。若能幡然改图,开四方之门,纳仁义之师,则宗庙不失禋祀,宫阙得免兵燹。百姓安堵,仍享太平之乐;文武列位,俱蒙新朝之恩。若其执迷罔悟,效苻坚之拒晋,师公孙之守蓟,一旦城破,金汤尽为齑粉,玉石俱遭焚毁。长安百代繁华,转瞬灰飞烟灭;关中千年文物,须臾雨打风吹。岂不痛哉!

今特布诚款,开示生路:东门不闭,任君自择;降幡既悬,立罢干戈。城中俊彦,有能劝谕早降、保全宫阙、安辑黎庶者,必当裂土分茅,授以显秩;军民吏员,凡解甲归顺、维护街衢、上交图籍者,亦皆录功叙用,厚给赏赉。皇天后土,实鉴此言;白马青牛,可盟此誓。

时乎时乎,去就之间;勉之勉之,祸福自择。檄到之日,宜速决断。若仍迟疑,大军登城,虽欲全躯,其可得乎?

大业十三年 冬十一月 朔日”

这篇骈文,如同一把淬了毒的华丽匕首,每一个字都精准地刺向城内早已脆弱不堪的神经。

“内无隔夜之粮”的断言,与城内日渐紧缩的配给和坊间流传的“官仓已空”的谣言相互印证;“外无片甲之援”的论断,更因潼关方向死一般的寂静和宋老生“战死”的消息而显得无可辩驳。恐慌,如同瘟疫般在空气中加速蔓延。

大兴宫,观文殿旁那间密室,烛火摇曳,将几个身影投在墙壁上,如同挣扎的鬼魅。

杨广深陷在软榻里,锦被下的身躯几乎看不出起伏,唯有一双深陷的眼睛,在听到杨子灿低声复述檄文内容时,爆发出骇人的精光,那是一种混合着极致愤怒、刻骨怨毒和一丝变态快意的光芒。

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像破了洞的风箱。

“好…好……好一篇…锦绣文章…咳咳…”他每说几个字,就伴随着剧烈的咳嗽,萧皇后默默地将一方丝帕递到他嘴边,上面立刻染上刺目的黑红。

“都把朕…当死人了…都把大隋…当坟墓了!”

他猛地抓住榻边,枯瘦的手背上青筋虬结, “名单…给朕…念!”

杨子灿如同一尊冰冷的雕像,展开那卷仿佛重若千钧的名单,声音平稳得不带一丝感情,却比殿外的寒风更刺骨:

“陛下,此乃‘入轨’最终名单。所有评判,皆基于‘城破国倾’之定论。彼辈皆以此为前提,行叛国、投机、待价而沽之举。”

他的手指划过一个个名字,仿佛在点验祭品:

“在朝高官显贵其群之表者,太府寺丞元文都,已秘密打包左藏库核心账册,其家仆昨夜试图贿赂通化门守将,被我们的人‘拦下’,其叛意已彰。度支尚书长孙平,三日来称病不朝,实则在其府中密会范阳卢氏使者,力主‘迎渊立代王’,试图在新朝复制一个听命于门阀的傀儡朝廷……”

“关陇门阀、五姓七望其群之表者,博陵崔氏代表三日前密会卫玄,许以‘新朝司空’之位。范阳卢氏不仅资助赵德言,更通过其在河东的势力,为李渊大军暗中输送了一批军械。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的代表,虽未直接动作,但其在长安的宅邸,近日出入的陌生面孔激增,皆与城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且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兴城豪商巨贾其群之表者,东西市令张平高,已令心腹将市署内所有交易记录备份藏匿,准备作为觐见之礼。太仓令豆卢行褒,其子昨日已携带家族半数浮财,试图混出城去,被我们‘扣下’,人赃并在。”

“另,鬼谷道隐晦其人,于醴泉坊、布政坊、延寿坊的三处暗桩,活动频率增加一倍。白鹭寺侦之其道门下护法‘鬼面军’已有至少二十人,利用吾军‘故意’留出的侦查盲区,潜入城南诸坊。其目标,不明……”

……

“以上,各级官吏名单共计一百七十三人,从京兆尹主簿到边县法曹,其叛逃行为或意图,均已核实。”

“华阴令李孝常,已与河西段纶取得联系,永丰仓钥匙,就挂在他的腰间……”

……

杨子灿每念出一个名字,杨广眼中的疯狂就更盛一分,直到最后,他几乎是嘶吼出来,带着血沫:

“好!好!都记下!都给朕…记下!让他们跳!让他们…以为赢了!清理…就在他们…最得意的时候!让他们的血…染红…这大兴宫的…台阶!”

少年杨侑吓得浑身发抖,几乎要从椅子上滑下来。

萧后紧紧搂住他,自己的指甲却已掐入了掌心。

萧瑀和裴矩垂首而立,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他们知道,这不是朝堂博弈,这是一场注定要用无数人头和鲜血来献祭的……末日审判。

卫玄府邸,书房内檀香袅袅,却压不住那份弥漫的沉重。

那枚象征着“总督长安内外诸军事”的黄金虎符,在烛光下闪烁着诱人而危险的光芒。

而一旁的敕书等,则静静地躺在承宝的漆盘之中。

老管家卫明如同影子般侍立一旁,低声道:

“老爷,宫里又来人了,询问虎符……”

卫玄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他慢慢地走到窗边,望着皇城方向隐约的灯火,声音带着看透世事的苍凉:

“陛下啊陛下,您布下此局,引蛇出洞,魄力惊人。老臣…佩服。可是,一艘注定要沉的船,就算把船上所有的老鼠都抓出来杀掉,船…就能不沉了吗?”

他缓缓坐回椅中,仿佛被抽干了力气。

“关陇集团,山东士族…他们的根,遍布天下。李渊、李密,不过是他们推上前台的新代理人。杨子灿…他能杀尽名单上的人,他能杀尽天下所有心怀异志之人吗?大势…已去了。”

他闭上眼睛,最终下达了指令:

“回复宫里,老夫病入膏肓,手颤无法握符,恳请陛下…另择贤能。”

这不仅是对皇权的拒绝,更是对门阀势力的明确回应:他卫玄,已准备好迎接“新天”。

与卫玄的“明智”形成惨烈对比的,是阴世师和骨仪的绝望坚守。

金光门城楼,阴世师铁甲染尘,须发戟张。

他看着城外如林的敌军旗帜,听着风中隐约传来的敌军操练之声,猛地拔出佩剑,砍在垛口青砖上,火星四溅!

“儿郎们!”

他的声音如同受伤的雄狮,在城头回荡,“我等效忠的是大隋!是太孙殿下!身后就是家园父母!叛军想要入城,除非从我阴世师的尸体上踏过去!再有敢言降者,犹如此砖!”

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每一个士兵的脸,那是一种明知必死而为之的决绝,悲壮而苍凉。

尚书省都堂甲五室,骨仪将一份劝他“顺应天命”的密信撕得粉碎,掷于地上,还狠狠踩了几脚。

他对着堂下几个面露怯色的属官,厉声斥骂: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读圣贤书,所为何来?莫非就是为了在这危难之际,学那墙头草,随风而倒吗?无耻之尤!传我命令,各署官吏,凡有擅离职守、散布谣言者,无论品级,一律拿下,按军法从事!”

他的刚硬,在普遍蔓延的绝望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却又如此耀眼。他们,成了这座即将倾覆的帝国大厦最后几根不肯弯曲的支柱。

在 “朝廷必亡” 的共识和 “只出不进” 的铁律下,一场末日狂欢般的权力与资源提前转移,在严酷的背景下疯狂上演。

而杨子灿的掌控系统,则如同一个高明的导演,为这场覆灭前的大戏,精准地控制着“演员”的入场和退场。

太府寺丞元文都,在天黑后,换上一身仆役的灰布衣服,将一个沉甸甸的包袱死死抱在怀里,那里面是左藏库最核心的绢帛、钱粮出入账册的精华抄本。

他如同幽灵般穿过寂静的坊街,来到通化门附近一处看似废弃的院落。

在那里,一个早已被灰影替换的“贪财”队副,在掂量了那袋足够他逍遥半生的金珠后,“偷偷”打开了仅供一人通行的小侧门,低声催促:

“快走!天亮就不好办了!”

元文都连滚爬出,头也不回地奔向那片他认为是“新生”的联军营地。

他并不知道,他怀里的账册副本,早已被动了手脚,关键数据已被修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且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华阴令兼永丰仓监李孝常,站在宏伟的永丰仓城墙上,看着远处河西方向出现的唐军段纶部旗帜。

他深吸一口气,对身边几个被他许以重利收买的心腹仓官下令:

“开仓!迎王师!”

沉重的仓门被缓缓推开,堆积如山的粟米暴露在晨光中。

他亲自举着火把,点燃了城头那面早已破旧的隋字旗,看着它在火焰中化为灰烬。

他以为自己献上的是争霸天下的资本,却不知这批粮食,早就在他被调往洛阳公干期间,让临时接管用封仓的卫王掏空运往潼关及东都各处军仓。

现在,除了前面常用两个大仓看着还是满仓,但也只是仓口盈盈一丈处堆着好粮,其下部余皆是各处坑底倒腾出来的霉粮。

而那些其余大小数百仓好粮,全部掏空,只是坑口两尺处厚板之上的样子货!

空仓霉粮,或将成为拖累反隋盟军后勤的隐患。

而这样的仓,还有好多,城外的,城内的,宫里的,只是都不如永丰仓如此这般大而已。

长安市令张平高,则玩了一手更漂亮的。

他明面上严厉呵斥任何试图扰乱市场秩序的商户,暗地里却指使心腹,将东西两市最有价值的商户名录、库存清单、乃至一些商户的“把柄”,整理成册。

然后,他让一个长相普通、绝不会引人注意的伙计,扮作送菜的老农,利用每天清晨运送潲水出城的通道,将这些册子分批夹带出去。

他以为天衣无缝,却不知每一个环节,都在杜伽那麾下“便衣”的注视之下。

京兆尹主簿赵慈景,利用职务之便,复制了京兆地区部分府兵的花名册和驻防图。

他选择在子夜时分,利用一段据说“年久失修”的城墙(实则是阴世师部下得到密令,临时撤走了那段城墙的夜间岗哨),用绳索将自己缒下城去。他怀揣着在他看来足以换取高官厚禄的机密,跌跌撞撞地跑向最近的唐军营寨,却不知他带来的“机密”,早已过时,甚至是兼职的京兆尹杨子灿亲自精心编制的假情报。

……

每一个叛逃者的“成功”,都是杨子灿计划中的一环。

军队的“疏忽”,行政的“盲区”,资源的“失控”……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脓疮流尽,让所有潜在的敌人和背叛者,都暴露在阳光之下,并带着我们想让他们带走的东西,去麻痹、去消耗、甚至去误导城外的敌人。

这是一场冷酷到了极致的战略欺骗,用帝国的“濒死”状态作为诱饵,钓的是所有不安分的鱼。

在这片由绝望、背叛与冷血计算共同构筑的末日图景中,双面间谍赵德言的舞台也达到了顶峰。

在一处隶属于范阳卢氏的隐秘宅邸内,烛光被刻意调暗。赵德言、越王府属官卢楚,以及几个来自李密、窦建德阵营的暗桩头目,正围坐一堂。

“诸位,时机已至!”

赵德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杨子灿已是瓮中之鳖,之所以还在负隅顽抗,不过是挟持幼主,妄图垂死挣扎!我们必须加快行动,联络更多忠于代王的义士,同时……”

他压低了声音,接着道:

“必须在城破之前,或者…在杨子灿可能的疯狂举动、玉石俱焚之前,控制住越王殿下!只要殿下在我们手中,我们就能以‘顺应天命,罢黜暴臣,保全宗庙’的名义,与唐公、魏王谈判!届时,你我皆是再造乾坤的功臣!”

他们仔细核对着一份联络名单,上面罗列了数十名他们认为可以争取的官员和将领,讨论着如何利用家族影响力,在最后时刻发动一场“宫廷政变”,迎接联军入城。

他们自以为行事隐秘,却不知这间密室的每一句对话,都被隐藏在夹壁中的灰影探子和明里暗里的白鹭寺内外候官,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

而那些真正的巨鳄——关陇门阀的代表们,则在更深的幕后,通过更隐秘的渠道,与联军高层进行着实质性的接触。

土地、爵位、官职的许诺,在暗流中交换。豪商巨贾们则开始疯狂地囤积硬通货,并将资产向他们认为安全的地区转移,同时不忘给即将到来的新主人准备一份丰厚的“贺礼”。

鬼谷道的影子,在醴泉坊的废墟与阴影间穿梭。

李秀宁站在细柳营的高处,远眺着那座在晨曦中轮廓逐渐清晰的巨大城池,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

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城头的攻防、内部的倾轧所吸引时,就是她出手夺取那卷足以撬动天下门阀根基的 《氏族志》底本与血誓盟约 之时。

大兴城,这座辉煌的帝国心脏,此刻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压力釜。

内部,是沸腾的背叛、绝望的忠诚、冷血的算计和狂热的投机;外部,是磨刀霍霍的数十万大军。

所有的矛盾都已激化,所有的伏笔都已埋下,所有的情绪都已拉满。

只差最后那一颗火星,来点燃这足以颠覆一切的冲天烈焰。

城上城下,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惊天对话与终极对决,已箭在弦上。

《且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